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63章 曹丕政治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曹丕在稱王之後就已經開始施行九品中正制,並且限制宦官,在他稱帝後,設立五都,遷都洛陽,並且下令尊崇孔子,限制後族。

【魏王政治】

曹丕在成為魏王后,吸取了漢末宦官之亂的教訓,開始限制宦官權力,他下令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並且在陳群的勸下,開始施行九品中正制。

延康元年(0)七月六日,魏王曹丕下令:“黃帝軒轅特設明臺議政,堯帝放勳築室於道,聽取民言,都是為了廣徵民意。文武百官,務必要盡到規諫的職責;出征將帥要陳述兵法;朝中大臣要深明治國之道,州牧郡守述政事,縉紳考核六藝;我要兼聽眾人的意見。”

同年七月二十日,魏王曹丕在家鄉譙縣城東設宴,犒賞六軍和譙縣的父老鄉親。十月一日,魏王下令:“眾將征戰討伐,士卒死亡還有沒有收殮的,我倍感哀痛;特此通告各郡國供給棺材收殮,送到亡者家中,官府為他們祭祀。”

【限制後族】

曹丕稱帝後意欲追封自己母親卞太後的父母,尚書陳群得知後奏道:“陛下以聖德應運受命,創業革制,應當永為後世所循之式。按照典籍上之文獻,從無婦人可以分土命爵之制度。在禮典,婦因夫爵。嬴秦違於古法,而劉漢則沿承古例,這可不是先王之令典啊。”

曹丕大悟,便道:“此議甚是,既然如此,且勿施行。以此作著詔下藏之於臺閣,使其永為後式。”

另據《華嶠譜敘》記載,在曹丕受禪時,朝臣三公以下皆受封爵位;獨華歆因為以神色不合觸忤曹丕,所以只是官徙司徒,而並無進爵。曹丕久不能釋懷,便問陳群道:“我應天受禪,諸侯群后,無不人人喜悅,其形盡現於聲色,惟獨相國(指華歆)和你臉有不豫,這是為了甚麼呢?”陳群便離席長跪道:“臣與相國曾為漢朝之臣,內心雖為陛下感到喜悅,但在義理上,臣等的神色實應畏懼、甚至憎恨陛下才對。”曹丕聽後大悅,方知其意。

後曹丕下詔:“婦人參政,是動~亂的根源。從今以後,群臣有事不得對太后奏,外戚不能在朝中擔任重將權臣,也不能無功而被封王封侯;把這條法令傳給後世,如果有人違背了,天下共誅之。”

【設立五都】

曹丕稱帝後,改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並且從許昌遷都洛陽。長安自古以來就是重鎮,而譙縣是曹氏故里,鄴城是原來魏國的國都,許昌是東漢最後的一座都城,洛陽則是東漢舊都。

在東漢漢光武建武元年(5),劉秀定都洛陽,並改洛陽為雒陽,所以在東漢時期,不少文獻資料都將洛陽記載為雒陽。

黃初元年(0),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並且恢復雒陽為洛陽。

據《魏略》記載:詔以漢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佳”。魏於行次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變“雒”為“洛”。

許昌在東漢末年被稱為許縣,遷都後被稱為許都,許昌之名還是來源於魏文帝曹丕,當時“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尊崇孔子】

魏文帝頒佈詔令:“從前孔子有聖人的才能、帝王的本領,卻身處衰微的周朝末年,沒有接受天命的運數,只得在魯衛兩國、洙泗二水一帶,以仁德教導人們;雖每日奔波忙碌,但委屈自己以儲存古代聖王的思想,抑損自己以拯救眾生。當時天子和諸侯王最終沒有重用他,他只得隱居,考證了黃帝、唐、虞、夏、殷五個朝代的禮制,撰寫遠古帝王的紀事,根據魯史而寫成《春秋》,參照太師的音樂而訂正雅》、《頌》,千百年來,人們把他的著作視為經典,他可以稱得上萬世師表啊!如今天下大亂,禮儀荒弛,昔日的廟宇,都因長久不修而毀壞,對孔氏家族的封爵也廢止了,他的故鄉闕里再也聽不到講禮頌詩的聲音,四時看不到祭拜的情形,這難道是那些要崇尚禮德、獎勵功業、功德不朽的百代帝王要祭祀的人的樣子嗎?特封議郎孔羨為宗聖侯,享食邑百戶,侍奉孔子的祀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詔令魯郡把舊時的廟宇重新修建,置一百戶官兵守衛,又在外圍建造許多房屋,讓志學之士匯聚於此。

【選定壽陵】

黃初三年()十月三日,曹丕選定首陽山東側為壽陵,釋出關於喪葬的規定:“按禮制,國君登基以後,就應該製做內棺,以示活著的時候不忘記死亡。遠古堯葬在谷林,周圍都是茂密的樹木,禹葬在會稽,農夫安心地耕種,因為葬在山林中,與山林融為一體。我不採用聚土造墳、植樹為記的做法,因為它不是上古之制。壽陵與山成為一體,沒有必要造墳植樹,也不要建立寢殿,修築園邑,修設神道。葬,就是藏,就是想讓別人看不見。

我所以在這不長莊稼的地方建造陵墓,是為了使後代人找不到我葬的地方。不要放防腐的灰炭,也不要把金、銀、銅、鐵等作為陪葬品,全部用陶器,這樣才合乎古代殉葬用塗彩的泥車、茅草紮成的人馬的規定。只須棺木漆刷三遍,口中不必含有珠玉,也不用穿著珍珠做的服裝,放在玉製的匣子中,因為這些都是不明智之人做的事。

季孫用美玉喪殮,孔子加以勸阻。宋公被厚葬,有識之士都華元、樂莒沒有做到臣子的職責,漢文帝墓儲存完好,是因為霸陵中沒有什麼貴重東西讓人貪圖;光武帝墳被發掘,是因為原陵造墓種樹的緣故。所以霸陵能完整保全,功在張釋之;原陵被盜毀,罪歸於明帝。大凡忠臣孝子,都該想想孔仲尼、左丘明、釋之的話,以華元、樂莒、明帝為前車之鑑,心中常常存著一個使君主親人安定、魂靈萬載不受危害的想法,這就是賢聖之人的忠和孝了。

漢代的陵墓沒有不被人挖掘的,禍害的根源就在於厚葬和造陵種樹。皇后及貴人以下的嬪妃,凡是不和國王埋在一起的,死後都葬在澗西,先前已經明在何處了。如果誰違背了這條詔令,擅自變更,我在地下就會被戮屍,戮而重戮,死而復死。為臣者輕視已死去的君王、父親,那才是不忠不孝,假設死者有靈,將不會保佑你。特令將這條詔令收藏在宗廟之中,另抄錄副本存在尚書、秘書、三府之中。”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