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復興之路->章節

第232章機構和人事五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體系是有的……”趙慶民沉吟道,“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是虛的。但我承認不完善。”

“基本是虛的。”陶唐沒有給趙慶民面子,“我讓人力資源部統計了去年和前年的年終績效兌現,按照責任書給定的數額,考核結果平均扣了多少?4元!平均到每個月還不到0元。對於一個每年拿十萬甚至更多的中幹,這點錢他會在乎嗎?不會。最多的扣了1.1萬,據說還多次找廠裡要說法。如果我們的大指標完成了,這個結果也說得過去,但我們的指標沒完呀,主要指標中,收入、存貨、應收賬款、成本費用率,都沒完成!只完成一個利潤,我看也是假的,是韓志勇做出來的!大指標沒完成,基層的指標能完成?沒完成才扣那麼一點,不是虛的?另外,原有的所謂考核體系,更多的重視經濟指標而忽略了其他,是我們必須要加以改正的。這個考核體系的目的就是把現職中幹的履職能力、廉潔從政等主要方面的情況真正剝開來,區分出三六九等,獎優罰劣才能落到實處。在我看來,除了經營指標和重點工作外,至少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執行規章制度乃至黨紀國法的情況;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責任;任職期間的審計結果;群眾評議情況;維穩情況……現在的情況是,只要主要幹部一挪窩,審計就會查出一大堆問題,潛虧是普遍的,這樣下去,公司都被掏空了,怎麼了得?!”

馬光明悚然而驚。如果陶唐真這樣考核,中幹們,特別是經營單位的中層正職們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要建立這樣的考核體系,光靠發規部一家是不行的。我想成立一個領導組,公司領導、董事和監事,發規、財務、監督、黨群、總經辦等部門要加入進來,讓發規部牽頭,儘快拿一個方案出來,在擴大的董事會上通一下,然後上職代會透過,讓職工們都來監督考核中層。沒錯,我就是要讓中幹們不那麼舒服,只有他們不舒服,職工才會舒服。”

“我基本同意。加強對中層隊伍的考核管理是對的。但職代會就不要上了吧?最多在組長會上通一下就可以了……”趙慶民總是感覺到陶唐喜歡用老百姓來做文章,而他是不贊成的。現在不是過去了,發動老百姓容易,收攤子就難了。

“是個好思路!”馬光明贊成,“但我有個建議,既然讓群眾來測評中幹,能不能把公司領導也加進去?現在確實有一些中幹不那麼聽話,或者說他們看人下菜碟,陶總您的話他們不敢不聽,我們這幫人說話有時候就不那麼好使了,執行力自然打了折扣……”

“可以,上下聯動也好。”陶唐點點頭,“上會的時候,你可以把這個意見提出來。最後就是退出機制了,這個必須有,越早越主動。”

“但今年就不要推出了吧?”趙慶民說,“不然人家會罵你不教而誅。”

陶唐笑笑,“無所謂。坐了這把椅子,想不捱罵只能說明幼稚。立法在前的原則當然是對的。但有幾個不那麼得力的還是要讓讓位子,特別是考慮到設立事業部形式的機構更是如此,不然即使把分公司立起來,內部肯定會爭鬥不休。資歷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很多老家夥所憑藉的,差不多就剩了資歷了……負面的東西太多!”

這句話有點重。馬光明感覺到陶唐有影射趙慶民的含義了,於是插話道,“陶總,剛才在酒桌上您說了車輛配件分公司的事兒,我贊成,但其他的呢?也要馬上成立嗎?”

於是,話題轉到了更為敏感的機構問題。

“這件事分歧還比較大。趙書記出於穩妥考慮,主張分步走,我呢,還是想一步到位。改革是什麼?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嘛。韓總認為應當儘快推出,而李總堅決反對,不能說沒有道理,還是我剛才說的,只能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了。來廠八個來月,總體上感覺到我們計劃經濟的痕跡太重了些,分廠是利潤中心,卻遠離市場,一切聽命於營銷部。如果我們產品單一,這種體制未嘗不可,但我們的產品序列至少有三大類,問題就比較嚴重了。我一直認為,生產單位不能閉門生產,科研單位也不能關門搞科研,都要零距離接觸市場才行。現在的體制,把科研、生產和銷售分成了涇渭分明的三個環節,弊端極多!老馬,你是管生產的,你自己說,你考慮市場嗎?考慮使用者嗎?”

“訂單即市場。沒錯吧?”趙慶民插了一句。

“當然。營銷部下的訂單就是市場……”馬光明點點頭,“我們生產系統,主要任務就是兩個,一是保證訂單的完成,二是保證質量。”

“看看,你們把成本、價格等因素都丟掉了嘛。且不說別的,對於使用者對產品品質的反映,你們主要是聽營銷部的,對吧?這就是大問題!生產者如果不能直接面對消費者,對於質量管控和改進的壓力就會縮小。其實這還不是最大的弊端,最大的弊端是成本管控!半年來,透過推行精益管理,公司總成本壓縮了一大塊,保證了今年利潤指標的完成,但是,成本的壓縮主要不在生產口,而在其他方面!比如機關的可控費用。但成本構成中,生產成本是最大的一塊,各分廠卻對此沒有多少積極性,這是體制造成的,不能全怪生產分廠的廠長們。只有劃小核算,讓車間直接承擔成本的壓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弊端。現在大家都在盼著漲工資,將來,可以把工資升降放在基層,有能力的就長,沒條件的就別長,各憑本事好了……”

這是馬光明第一次聽陶唐講述成立幾個職權很重分公司的理由。之前,負責機構設定和職責的發展規劃部曾給公司領導們送過一份註明“保密,請勿外傳”的關於機構改革的徵求意見稿。算是揭開了序幕。沒人會在意標在檔案封面上的那六個字,秘密從來就是用來傳遞的,只有公開於全部的東西反而沒人注意了。

當晚,蔣延生就找上門來,問他對機構改革的看法。蔣延生直言不諱,“設立配件、變速箱、農機以及礦機四大分公司有利有弊,據說劉書林那邊早已吵成了一團,就差發動人手去請願了……對於生產系統,無疑面臨一場巨大的變革,分公司成立後生產怎麼管,呂綺搞的那個東西又沒說清楚,很困惑,想聽聽你的意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馬光明沒有問蔣延生從哪裡看到了那份材料。或許是陶唐給他的,下面都在囔蔣延生要接替自己的工作,自從自己被陶唐抽出來“專顧”搬遷,傳言就格外的多。連續倒掉三個公司領導,補充是肯定的了,誰也不願意外面派人來,呼聲最高的是蔣延生和劉書林,據說李珞一直在為劉書林吶喊,這一次發規部受意弄出的機構改革方案,恰恰觸動了蔣延生和劉書林這兩位候補人選的痛點……

他沒有直接回覆蔣延生對於機構改革的意見,說自己尚未研究,沒有形成成熟的看法。但呂綺弄出的方案無疑是有來頭的,如果上會研究,一定要跳出生產口看問題,別給上面留下本位主義嚴重的印象。

蔣延生跟自己合作了多年,總體是愉快的。蔣尊重自己,能力也夠,勉強也可以算作韓馬線上的大將,他是支援蔣延生上位的,所以很誠懇地提醒這位老部下。

但馬光明和韓志勇的溝通就深入多了。收到檔案的次日,馬光明去了趟韓志勇家,兩人同在一棟樓,彼此串門的時候卻極少。

“我支援這個方案,”在韓志勇古色古香的書房裡,韓志勇開門見山,“這是一個好方案。無論是精簡機關還是壓縮生產部門,都符合潮流,我完全贊成。”

“但是,這樣一來,原來的格局可就全部打破了……”

“妙就妙在這裡。損失最大的不是我們,而是李珞,還有邱林。最近邱林有倒向李珞的趨勢,你一定看出來了。四大分公司一成立,首先需要變革的就是營銷,李珞差不多要失業了,哈哈。很想聽聽這位仁兄會怎麼說……這是我給呂綺的回覆,你看看吧……”說罷,韓志勇把手寫的兩頁稿紙從抽屜裡拿出來遞給了馬光明。

馬光明看了一遍,韓志勇分析了機構改革的利弊,認為利遠遠大於弊,非常好。建議將一部分財務和人事權下放給分公司,“使其成為初步具備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

剛才陶唐的話等於肯定了韓志勇的思路,這一點倆人算是想到一塊兒了……如果陶唐說服趙慶民和郭濤,再得到韓系的支援,在班子會上透過機構改革的方案會很順利,馬光明堅信。

“我認為基本可行……”一直到現在,馬光明都沒有書面回覆呂綺。早已超過了發規部給的時間了,但呂綺並未催促。

“趙書記認為一下子推出來風險很大,建議先把配件分公司建立起來作為試點。老馬,你是負責這一塊的,明年搬遷啟動,首先就要保證這一塊的市場份額不丟……人選很重要,你認為誰合適?”陶唐丟擲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復出,從女團演唱會開始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破日狩記放在玻璃瓶裡的青春回到仙尊少年時[穿書]我家系統能改運佈陣全球網遊:從一把劍開始進化無限絕望遊戲美人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