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二十五章 發生在未來的好大喜功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民以食為天。

因此,對扶桑糧價的上漲問題,直秀、大久保等人曾經議仔細論過。

隨著天災的緩和,扶桑的糧食產量是有可能恢復的。但好死不死的是,扶桑通商後,因為生絲、茶葉、其它特產的出口價格高昂,將導致糧食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因此這糧價是下不去了。

實際上,在直秀原來的世界,從1856年起,這糧價上漲要一直持續十幾年,而且在1878年-1880年還會再次加速上漲。

解決辦法不是沒有,一是從海外購糧,二是想辦法提高扶桑糧食產量,三是降低糧食消耗。

從海外購糧,先不說有錢沒錢的問題,這造船和獲得出海通商許可,就是兩道天大的難關——至於想著西洋人運糧食到扶桑救苦救難,那是想多了,人家自有暴利買賣,輕易不肯做這種薄利的生意。

至於後兩種辦法,則都跟箱館有關:

開荒嘛,扶桑開發的最大片土地就在北地;降低糧食消耗要靠油脂,而蝦夷地漁產堪稱扶桑第一。

可讓人沮喪的是,儘管直秀說了老半天,可在座眾人還是將信將疑——不能吧,今年六月二日箱館對西洋人通商,物價是漲了,但有這麼厲害?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如今還沒到路有餓死骨的危難時刻,這事情不真發生不知道疼,因此大家不信也難怪——其實,連大久保也是半信半疑,但這種大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姑且信之好了。

冷場過後,這話題只好又轉回富國強兵上來。

橫井平四郎在《國是三論》中提出的“富國”,其實可以稱之為“交易富國”,也就是工商業致富。

說起來,這個話題還是滿尷尬的。幕府以朱子儒學為本,這經商無益論那是深入人心啊;再說了,“商賈乃賤業”,武士不得經商如今依然是幕府法令。

但內有肥前、薩摩、長州、土佐等例子——這些強藩無不因經商而富,外有西洋人提醒,奉行所這些人不得不瞭解海外資訊,自然知道了“通商有大利”。

可問題是,做生意有風險吶,這通商可以致富也可以致貧,誰能保證自己包賺不賠啊!

直秀就能!

在他原本的世界裡,幕府在1859年對外通商到1868年江戶無血開城這段時間,這經濟搞的是真不怎麼樣,因此最後灰溜溜地下臺了。

但大哥莫說二哥,之後的維新官府開始時幹的也不咋地。

這其中的得失優劣,有無數後人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見,這些當然可以拿出來談了:

首先要揭露一個真相,那就是維新政官府早期幹的真不咋樣,把扶桑折騰得死去活來,要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這些官僚才幡然悔悟,然後扶桑經濟才開始快速發展。

當然了,直秀不能把沒發生過的事情當例子談,所以講話之間還是以邏輯臆斷為主。

無農不穩,就先從農業談起。

這扶桑農業嘛,成功的秘訣是明確地權、成立農業團隊和鼓勵推廣技術。

是的,維新後農業發展的不錯:

1880年以前,扶桑農業產值上下波動,但綜合年增長率達到了約1.7%;1880年以後的二十多年裡,年增長率大約為1.1%。

但官府在其中的作用比較搞笑,有對有錯,可能過還大於功。

這些傢伙幹了啥呢?

盲目引進良種、推廣機械和西式牛羊放牧法。

舉個幾個例子好了,引進的珍貴牛種差點讓和牛滅絕了於維新官府之手,而土豆、玉米、高粱的盲目推廣又導致了糧食總產量的下降,大農場機械不適合

廣泛的小塊田地,西式放牧法也水土不服。

當然,維新官府還是比幕府強,最起碼人身禁錮松了許多,而且推廣農學的力度和組織性也強了不少——尤其是1881年後。

但維新開始的十幾年,農業發展的主要功績還是要歸功於農民伯伯自身的積極性——1873年土地租稅改革後,農民的耕種熱情高漲,這才是主因。

可坑爹的是,這段時間官府橫徵暴斂,而且土地兼併嚴重,以皇室為首的“地主王國”初見眉目——截止1883年,佃戶耕種的土地比例為36%、其人數比例為60%,這說明大批自耕農破產並陷入窮困。

這麼胡整亂搞,弄的農民生活改善不大,民間開始懷念以前的領主和幕府,因此叛亂此起彼伏。

說過農業再談工業。

扶桑工業的發展依舊是主要靠民間,官府能做的、該做的是“完善基礎措施、制訂開明政策、推行義務教育和提供產業扶植、補貼”。

維新的三大口號是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但由官府引領的殖產興業爛的一筆——幕府和大名倒臺時,留下的底子主要是官營礦山和軍械製造所。但和前輩一樣,維新官府在1881年前,也沒幹成啥驚天動地的事業,農業的經濟佔比依舊是絕大多數,比例根本沒有上升多少。

輕工業裡,西式紡織廠在維新十年後只有三家——還包括薩摩島津家原有的一家。

重工業裡,船舶和機械制造,西洋人開辦的神戶鐵工所一枝獨秀,1880年代初開始建造鐵船,技藝水準讓那些官辦造船廠望塵莫及;而維新官府能拿得出手的,還是幕府籌辦的長崎、橫濱和橫須賀三大制鐵所。

礦山開採倒是發展的不錯,但那都是在幕府的老底子上新老財閥更新工藝和機械的功勞。

鍊鋼更是悲劇,第一個大型的鋼鐵廠八幡制鐵所是1891年籌備、1901年開工生產,而1900年扶桑的鋼產量是大約5萬噸,而同期英吉利、米人各是498萬噸和1035萬噸——真不知道這維新早期的殖產興業從何談起。

至於鐵路,截止1880年,所有扶桑鐵路加起來還不到160公里。

船倒是買了許多,但官營一直賠錢,於是在1875年通通低價轉讓給巖崎彌太郎的三菱汽船會社——巖崎由此開始稱霸扶桑近海的航運業。

建立的大批示範企業——52家官營模範工廠,雖說普及了科技、培養了人才,但基本上最後大部分都因一直虧損而轉讓給個人。當然,原本打的旗號就是“示範”,倒也不算太灰頭土臉。

這些企業包括著名的鹿兒島紡織所、新町紡織所,千住制絨所、富崗繅絲廠、釜石制鐵所、大阪炮兵工廠、內藤新宿試驗場和三田農業試驗所等等。

雖說萬事開頭難,可官營模範工廠從頭難到底,這怎麼也說不過去吧。

與官營企業相對,不算新老財閥的礦山和航運的話,反倒顯得民間企業生機勃勃,——儘管它們得到的扶持較少或沒有: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開辦的精工鍾表店和化妝品公司資生堂,從一成立起就聲勢不凡,後面更是一日千里;

手工的貝殼紐扣雖然貿易額小,但到1896年出口額已發展到17.5萬扶桑元,佔據了大部分國際市場;

北陸金澤的金銀箔業,在幕府時期因江戶京都才有特權製造,當時備受壓制,維新後特權限制不復存在,因此蓬勃發展,在1918年佔了世界市場的近90%;

1877年到1900年之間,對製造業增長的貢獻程度分別為40%和35%的是扶桑的食品加工和紡織業,兩者合計達到75%,也就是說,在19世紀後期扶桑的工業增長中,3/4是依靠輕工業的發展——而主力都是民間企業。

以繅絲產業舉例,因為用不起昂貴的舶來機械,民間最初以簡陋廠房、木製機器和水力動力苦苦掙扎,1870年引進座繅機,1872年開始大規模仿造,1876年民間生絲業大發展,1909年生絲產量超過了中華。

1886-1990是近代扶桑的第一次產業高潮,其中主力盡是民間企業。

當然了,維新官府的貢獻也很大,體現在完善基礎措施、制訂開明政策、推行義務教育和提供產業扶植、補貼上。

但和貢獻相比,黑點比比皆是,就拿這個扶桑“義務教育”來說吧,經費大頭還是來源於民眾——不是從稅務中撥付歐,是直接攤派給學校附近的居民和學生家庭。在1869年-1877年的官府財政支出中,大頭軍費佔了55.2%,而教育經費則是喪心病狂的0.4%!

直到十九世紀末,在狠狠搶了中華一把後,扶桑才開始實行“免費初等義務教育”——當然了,當時在世界諸國這個免費政策實現的都不早:英吉利全面施行是1891年;米人雖然1834年就開始,但直到1919年,最後一個阿拉巴馬州才開始實行;佛蘭西早點,全面施行在1879年。

再舉個例子,關於專利法。

1871年扶桑頒佈了《專賣簡則》,但在實行後的第二年就遭到了廢止,理由則是因強權橫行無法執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十四年後,在1885年,《專利條例》頒佈、專利局建立,扶桑專利制度才真正開始建立起來,而其它諸國相關法規建立的時間是,英吉利1624年、米國1790年、佛蘭西1791、德意志1877——維新全面西化,這個聽聽就好了,誰信誰傻。

“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早期維新官府能問心無愧的就是一個“強兵”——所謂“英明神武、幹得夠好了”,聽起來讓人如吞了蒼蠅一般難受。

反倒是,“忽視民生和環境汙染、獨斷專行、官僚深度勾結商人、貧富懸殊、法治進步慢、愚民、窮兵黷武、奢侈貪汙”,這個罵起來肯定不虧心。

早期的扶桑官府,好大喜功,無視以發展農業、輕工業為主的近代工業化的正途,在重工業領域和窮兵黷武中胡亂折騰,這是賴也賴不掉的。

西鄉隆永曾經對早期維新官府的產業政策進言,“若因羨慕別國的強大,匆促向前,不考慮自身力量的侷限,終將精疲力竭卻一事無成。(請)務必即刻放棄建造鐵路一事,致力增強軍勢力量。”

當然,他的最後一句大有問題,但前面說的可是一針見血!

難怪1881年松方正義主掌扶桑財政後,他以大藏卿的身份承認,“以前官府有時過於冒進,今後會更多考慮扶桑的實際情況,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經濟法令務必貼合實際。”

其實,扶桑近代化的經驗和教訓還很多。

但直秀自己說的口沫四濺,可藏頭露尾的枯燥內容,讓聽講的人大都昏昏沉沉。夫人英子見夜色已深,就出面讓大家回家了。

“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不聽是損失。”直秀只好悻悻然作罷。

這些內容都是他和勘定奉行小慄忠順今年討論過的,也是由此,他才認定幕府要啟動富國強兵了。

說起來,自嘉永七年(1854年)幕府啟動安政革新以來,這富國事業真的該往前一大步了——光韭山鍊鐵所、橫濱鍊鐵所、湯島鑄炮場、石川島船廠等寥寥幾個近代產業,這能頂啥用啊。

可問題是幕府積弊已久,這還來得及麼?

哎,“爹死娘嫁人,個人顧個人”,這北地還一團亂麻,哪裡有精力管如許多!

1859年底,幕府終於開始了又一輪的革新,而扶桑局勢也由此進入了更加激烈的時期。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