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二十四章 滿座皆驚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幕府使番來訪,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對於箱館來說當然是大事,因此,陸陸續續,很多人都趕到直秀府邸來探聽訊息,其中箱館目付堀利熙也在其中。

安政五年(1858年)八月底,箱館、白主兩地奉行所合併,雖說奉行直秀是白主出身,那也不可能將原箱館老人趕盡殺絕都趕走——就算他肯幕府也不願意啊。

何況,白主一系還真沒這有這個心思,畢竟白主人少,日後想要有所作為,避免要大力吸納外來力量,而這些箱館老人都是敢於到冰天雪地來吃苦的,說起來也是想銳意進取的,怎麼能隨便拒之門外呢。

因此,除了一些心灰意冷死活非要回江戶的,其他的箱館老人都被留下任副職——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馬上是幕末狂潮,直秀可不敢為了面子給自己挖坑,吸收是吸收,但當然要把正職都佔了。

雖然役職降低了,但作為戰敗戴罪立功之身,這些人也沒啥可抱怨的,畢竟江戶讓直秀酌情處理,人家一沒逼人切腹二沒趁機殺雞儆猴,這就算不錯了。

再說了,人家直秀一上任就撒錢,雖然俸祿是定死的,可待遇明顯提升了不少,只要奉公不出問題,這手當金補貼、生活福利那是時常就有啊。

而且,只要不在奉公時有意搗亂,不久自有奧樣英子夫人就拉著家裡的婆娘一起發財。本錢沒有也不怕,人家英子夫人“仗義”啊,借錢讓各家入股產業,日後再從分紅中扣除。

留下的箱館老人都以為這是直秀有意拉攏,既然人家這麼給面子,那自己也不好太過於不懂事不是,因此兩地奉行所融合的很是順利——其實,拉攏是一方面,另外則是直秀等人需要潛移默化改變這些人對商業的觀念。

這裡就必須誇獎一下原箱館奉行堀利熙:

堀利熙雖然有些好清名的嫌疑,但人家確實為官清正,談不上清廉如水,那也基本是秉公辦事。

因此,有他以身作則,雖然有五陵郭這樣的大工程、場所請負制商人承包這樣的良機,原箱館奉行所上下對諮詢費還收的真不多,官風基本清廉。而且,人員也比較精明強幹,雖然以此時的風氣,混事的挺多,但事情還能推動下去,也算難得了。

如果不是堀利熙底子打得還不錯,箱館的治政可真有折騰一番的餘地——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如果以前諮詢費摟得多,那直秀等人再如何拉攏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到時自然是要龍爭虎鬥一番。

更為難得的是,堀利熙知恥後勇、頗具公心,居然不以降職為意,只想一雪戰敗前恥——人家堀利熙是幕臣裡的大前輩,要是執意不配合,那直秀想接手這麼順利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短短一年來,箱館就有了蒸蒸日上的模樣,這政通自然有人和的一份重要因素。

當然了,自安政元年(1854年)起,白主一系就有意交好箱館奉行所,之前四年來一直傾力相助,良好交情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說了,這也離不開魯西亞人的功勞啊——同仇敵愾兼大敵當前,這內鬥自然就消停多了。

堀利熙等人探聽了江戶使番的來意,之後果然有人大罵,“不懼神對手只怕豬隊友”,直秀的騷話又一次得到了廣泛贊同。

但直秀、堀利熙立即將大家壓制住了,說起來,幕府並無過分之處,這吃完面翻碗底的習氣可不好。

此時使番的來意已經探聽清楚了,眾人就想告辭,但直秀出言把大家留下了,“來都來了,諸位也都聽聽我和大久保的談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聽“富國”、“強兵”,大家也來了興趣——如今連箱館這麼偏的地方都開港通商了,扶桑之窘迫無人不知,這富國強兵可不可不聽啊。

富國、強兵,在扶桑是誰先提出來的已不可考,畢竟這兩個詞其實普通的很,真說起來,可能自扶桑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就有了。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扶桑皇帝孝德頒佈《改新之詔》,效仿中華盛唐,開啟了“大化改新”之路,扶桑從農奴部民制開始轉變為公田公民制。

662年(天智天皇元年),在攝政的皇子中大兄推動下,京都朝廷頒佈了扶桑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將大化改新的施政內容固定下來,其中就有了令制國六十六的說法。

之後的一千多年裡,有亂世也有治世,不知道多少能臣大將、國代大名,提出了富國、強兵的口號——是的,這個“國”是指令制國,不是全扶桑。

可在如今的安政六年(1859年),你提起“富國”、“強兵”來,那誰都知道,這個是指橫井平四郎在《國是三論》中提出的觀點,“富國”、“強兵”、“士道”乃立家之本。

橫井先生字子操,名時存,通稱平四郎,號小楠,是肥後熊本細川家的武士。

嘉永六年(1853年),米人黑船第一來訪後,幕府向各家徵求建議,細川家主在上交建白的同時,也將《國是三論》一併遞呈,橫井由此揚名——當然,外人不知道的是,1843年直秀遊學九州,就此與小楠先生結識,當時直秀將蘭書《人口論》介紹給他,因此本應1860年才出現的《國是三論》提前七年問世。

就從那時起,扶桑就天災人禍不斷,無論是武士還是町人、百姓,這日子就越過越慘了,這富國一說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扶桑一直地震頻發,可這幾年大震也太多了。

嘉永六年(1853年)二月,豆相參遠地大震;嘉永七年(1854年),六月近畿大地震,十一月東海、東山、南海各道發生大地震大海嘯;安政二年(1855年)十月,江戶大地震。

最近的一次是安政五年(1858年)飛越地震,這回北陸道終於也沒跑了受盡了劫難,當地米價沸騰,還由此引發了加賀的安政大一揆。

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加上次一等的地震,不算小震,據統計居然有十三次之多!

在德川幕府成立後,發生了三次扶桑範圍的糧食大歉收,“享保兇作”、 “天明兇作”和“天保兇作”(1833年至1839年) ,這幾年雖然沒像這三大兇作一樣慘,那也快差不多了。

再加上西洋人不斷叩港,幕府、各藩都大修臺場、頻繁調動兵力和整頓軍備,這些都勞民傷財的很,因此物價不斷沸騰。

就拿米價來說吧,箱館安政三年(1856年)是每石米銀88.6匁,安政四年是118.3勿,安政五年

是146.3勿,今年更是漲到了驚人的204.8匁,年上漲幅度分別為三成四、兩成四和四成,這真是要了人的老命了!

按道理,一枚小判金可以買一石糙米,可如今,箱館2枚天保小判金才能買一石米——這還是在金價突然上漲的結果下。

按道理說,如今扶桑是米本位,武士的俸祿大半都是米,米被作為田租年貢,這米是地裡長出來的,漲不漲價對幕府和各大名家的財政影響不大,說不定反而能再撈一大筆。

可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

這米價上漲的原因是產量嚴重下降,除了個別豐產的地方,這田租年貢都減少了,收上來的米少了,發俸祿都勉強,還談什麼賺一筆,真是想多了。

扶桑米產本來就不足以養活所有人,就算沒有天災,這種地的“百姓”(農民)一年都吃不到幾次,民間哪有多餘的米可以用來販賣,之前流動的大米,全是幕府和各藩之間的官糧!

這官糧販賣,是賣給富裕的武士、商人和町民,這換回來的錢用來補貼財政。

也許,這幾年確實有對大米囤積居奇的人發了橫財,但米這種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暴漲,十次有九次是經濟出了大問題,因此幕府和各藩,在其中賺到錢的很少,普遍都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虧損。

大久保說到這裡,箱館眾人都大吃一驚。

雖然在座的都是武士,但說這些人不知道民間疾苦是過了——畢竟北地篳路藍縷,高高在上是啥也幹不成,必須親民。而箱館的米價雖然漲了,但從來沒有鬧出過亂子來,自然不會想到事情會如此嚴重。

這時,堀利熙冷冷哼了一聲:

“若非直秀殿早年間就力主推廣洋芋(土豆)、玉黍(玉米)、蜀黍(高粱)、麥(小麥、大麥)等物,北地早就大亂了。”

“利熙兄過譽了,直秀實在是慚愧,其實還是油脂多這糧食就耗費的少了。”

直秀還真不敢收下這樣的誇獎,白主有一陣子是能糧食自給了,但箱館和白主不是合併了麼,這如今移民速度越來越快,糧食缺口一直存在,還是要外購才行。

至於北地沒鬧出亂子,一個是大家掙的多有錢外購,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地漁獵已成規模,鯨魚肉、海豹肉、普通魚肉都不缺,這油脂多了,對糧食的需求自然就少得多,如此才能在米價上漲的時候不受什麼大的影響。

“咦,這不對啊。米少了,其它糧食也肯定減產,那富國一說不就是無稽之言了麼?人都吃不飽,談什麼富國啊。”

直秀、大久保聞聲看去,見是原諸術教授役現在的定番組頭武田斐三郎發聲詢問,不由同時點了點頭。

“糧食只是一時短缺,價格哪裡會一直這麼高。” 這時,已經有人笑著回覆武田杞人憂天。

但武田神色不動,只是盯著直秀。

“高見!”直秀不由長嘆一聲。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畢竟糧食一直短缺如今還是是預言,直秀一系也只有核心人物才知道,因此吃驚的人甚多。

“何故,何故如此?” 堀利熙如今也不鎮定了,他高聲詢問,盼著直秀立刻回答。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