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四十二章 真的放他走麼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審訊結束,接下來俘虜的處置倒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殺俘不詳,肆意殺戮會破壞根基——直秀可不想白主最後變成披了一層文明皮的怪物。

神甫彼得的風評不錯,他在廟屯時經常勸解魯西亞士兵不要過分欺壓赫哲人,而且他被俘後有問必答,結果如何處理他就成了一個有爭執的問題。

婦孺是一條紅線,而更進一步的規範約束是戰爭法和戰爭罪,相關國際共識是起源於後世的《日內瓦公約》和《海牙公約》——1864年和1909年日內瓦第一和第二公約,1899年和1907年兩次《海牙公約》。

如今俘虜的處理,只能依據法律上的正當程序原則——這個早就已經有了,十四世紀英吉利王國就確立了正當程序原則,這個原則又源自1215年英吉利《自由大憲章》中的 “非經國法判決,貴族不被追究責任或被加以損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法評定所是白主的審判機構,在軍中也有分支。

本來彼得可以逃過一死,但直秀作為公訴人向他提出了兩個問題:作為隨軍神甫,彼得是否有辭職的權利?如果有,多次勸阻暴行不成後,為何不主動離開?

彼得辯解說他已經盡力了,一切結果都是神的安排,但裁定人員一致反對他的說法,認為他多次目睹暴行而沒有離開,考慮到彼得有安撫軍心的職責,陪審人員和法官團一致同意彼得犯有同謀殺害平民和同謀虐殺罪,應判處他死刑。

扶桑此時是沒有嚴密的法律制度的,《禁中並公家諸法度》、《武家諸法度》和其它一系列法令,如《一國一城令》、《寬永令》、《大船建造禁止令》,這些更像是治政規定,後世認為江戶時代更重要的兩部法令是《慶安御觸書》和《江戶町中定目》——前者針對御領內的農村,後者適用於城市,是江戶時代最重要的基本法律。

但在很多諸侯領地甚至部分御領中,這兩部法典並沒有得到普遍推行,例如有的藩參考《大明律》制定了自己的法令,同時扶桑上下對法制還是沒有概念,人治壓倒法令。

針對舊的體系,白主力行革新的路還很長,但正如今天的審判一樣,無疑會令內部人群更加認可奉行所——文明是比刀劍緩慢但更有力量的體系。

審判結束後,陸上大番頭堀直義默默地跟著直秀巡視沃依德屯,巡視結束後他突然說了一句,“如果審判結果是放彼得離開,真的放他走麼?”

之前奉行所骨幹討論中就有人建議“魯西亞人一個都不能放過”,理由是:白主在沒有幕府命令下攻擊魯西亞人,應該在實力弱小前能瞞多久就瞞多久,人證終究是個實錘,所以應該格殺勿論。因為“不能開此惡例”,在直秀的說服下大家放棄了這個想法,同意“在戰鬥中不留情,在戰後~進行審判”。

現在堀直義說出這樣的話,直秀一點也不驚訝,雖然今年十八歲的隼人是自己從小養到大的學生,但在環境的影響下,有唯勝是圖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就連直秀自己也在戰前動搖過,畢竟如果幕府和魯西亞人兩面夾擊,那目前還弱小的白主肯定分崩離析——甚至打都不用打,幕府只要派人呵斥並且下令所有人不得與白主通商就可以了。

“今天我們殺俘,明天就可能殺婦孺,到了後天,如果逼不得已可能就會殺友、殺妻、殺子。”

“但我們不殺別人,不代表別人不殺我們。” 堀直義才十八歲,雖然少年得志

,但還沒有成熟,還不是哪個在絕境中依然拒絕對百姓橫徵暴斂的大總統,依然對世界和人生有很多恐懼感。

“無力難為善。可以一時退讓,但必須是為了實現日後更好的目標,男子漢的路不好走啊。還有,攻擊廟屯的時候,那個俘虜的情報不能偏聽偏信。”

說起下面的戰鬥,堀直義暫時把困惑都丟擲腦外,他趕緊跟著直秀找參謀確定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去年十月,堀直義、大頭冒著遇到魯西亞戰船的風險和各部落通商,曾經確定過廟屯的情報,但幾個部落說的情況有些矛盾,到底是一百人還是二百人甚至更多,他們根本說不清。

但當時沃依德屯頭人扎拉西就有反抗魯西亞人的心思,他的情報最多也最詳細,這也是奉行所把預設戰場放到沃依德屯的原因之一。

原來的方案是以重金和免費遷移屯民為代價換取扎拉西的配合,但魯西亞人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群強盜為暴行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按照原定計劃,引蛇出洞成功後,如果奉行所損失不大,就會繼續攻擊敵人在廟屯的哨所和江口北岸的冬營地。

但原本的計劃裡有僱傭仇視魯西亞人的當地人補充力量的備案,可現在附近的幾個屯子人都跑光了,現在只能從沃依德屯召集人手,但扎拉西等人能答應麼?

事實證明,做人還是留一線的好。

沃依德屯上下都表示全力支持直秀等人,一個是因為大勝的激勵,另一個原因就是魯西亞人做事做的太絕了。

之前扎拉西被抓到廟屯關了一冬,在被放回來之前,他去找相熟的廟屯居民借貸——被搶劫多次後,部落其實啥都沒有了,只能找外人幫忙。

但他發現,原來居住在廟屯的原住民十室九空,常駐廟屯的唐人商人裡,只要敢在冬季留下的,都已經被殺光了,原居住在此地的部落民,也只剩下一些老幼,大部分青壯年都被魯西亞人找藉口殺掉了。

其實,這是魯西亞人的故伎——在一個地區建立哨所後,將附近的人都趕走好保證安全性,本來也不會開始就做的這麼狠,但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陸續派來了兩百多名士兵後,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哥薩克騎兵的軍紀本來就不好,甚至可以說在遠東基本沒有軍紀,在他們肆意妄為的刺激下,全體魯西亞人都進入到暴行狂亂中。

像沃依德屯等外圍村子還好一些,畢竟還需要他們進貢食物和毛皮或者提供人力,所以魯西亞人對他們其實還是留了情的,但作為哨所所在地的廟屯,上面要求清空原住民為移民騰地方,所以暴行更甚。

經過這番遭遇,扎拉西看的很清楚,大家根本沒有活路,他回部落後,本來是準備老婆孩子不要了,儲備些食物後大家就趕緊跑的,但沒想到遇到了直秀等人。

上次堀直義、大頭行商比較公平,算是積累了一些信任。直秀帶這麼多士兵到沃依德屯,做了十幾年頭人的扎拉西早就看出來不對,但直秀要打魯西亞人,他肯定是舉雙手雙腳贊同的,所以鼎力相助。

但談到下一步要進攻廟屯,扎拉西開始卻有些猶豫。

赫哲人以漁獵為生,從生活中獲得了戰鬥經驗,在沃依德屯埋伏敵人是一回事,但攻堅敵人的老巢則是另外一回事。赫哲人以勇敢自居,但經過魯西亞人的暴行和這次大戰的洗禮,他們對火器有了敬畏,覺

得以後沒火槍根本無法反抗。

原本屯子裡只有三百多人,被魯西亞摧殘後,只剩下不到三十名成年男子——因為生活水平和衛生條件,當時兒童大量夭折,長成一個青壯年,就要對應有2.3倍的兒童數量,非兒童的人口比例為總數的30%左右,但赫哲人部落更殘酷,老人更少。

扎拉西一是怕丁口再有折損,二是怕打不過,同時也怕壯丁走後被附近的部落偷襲或者被魯西亞人襲擊——北地的生活艱辛的很,各種威脅都有。

但他不敢不答應,因為直秀在戰前答應他可以把部落全部遷走,這是沃依德部落上下的最好結局了——如果靠自身遷徙,物資缺乏下老弱最少死一半。

經過這場戰爭和前面的談話,堀直義好像一天之間成熟起來,當然也不能說他以前不成熟,只是現在多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厚重感。

陸上大番頭堀直義透過崛志遠向扎拉西承諾,魯西亞人的火槍可以給部落留五十只,出兵可以減少到十五人,但這個條件不予許更改。

而且,雖然附近的屯子逃亡了,但肯定跑不遠,他給扎拉西三天時間召集人手,條件是:個人參加的可以發火槍發糧食或其它物資;如果是部落,百人出七人可以和沃依德屯一樣被船遷移到別處謀生。

堀直義明告訴扎拉西,這次進攻廟屯,赫哲人不會被安排到前面衝陣,但也不會輕鬆,要挨個屋子搜尋漏網之魚,傷亡肯定比沃依德屯之戰要高,不參與絕不勉強。

沃依德屯是只能和直秀等人一條路走到黑了,聽到這番話,扎拉西不再猶豫,答應下來後立刻派人四處找人——人越多傷亡比例越小,這個樸素的道理扎拉西懂。

有地頭蛇幫忙就是好,特林屯、彪爾郭屯本來也沒跑多遠,只是躲在附近的山林裡——他們的糧食也一樣不足以支撐遷徙,加上之前漏網的幾個小部落,居然又湊出四十多名戰士。

戰士多是好事,但隨之而來的是人口增多。

各個部落都被魯西亞人嚇壞了,都計劃遷徙,因此陸陸續續到轉移到沃依德屯,赫哲人總數盡然破千,現在的溫度還好,六月底已經算晚春,找個乾地可以湊合著住,但吃的問題怎麼解決?

所幸上次魯西亞人人人騎馬,當時被打死了五十多匹,受傷的也有二十多匹,被抓到五十多匹,直秀下令把傷馬全部殺了,和死馬一起當糧食。

奉行所之前根本不養馬,一是扶桑馬小直秀看不上,二是也養不起。

這次保留了五十多匹戰馬,還是堀直義等人堅持——按直秀的想法,以後是海戰為主陸戰為輔,機動全部靠船隻,養馬無用。但堀直義等人說這批戰馬比較高大,可以用來種地,直秀覺得言之有理。

期間,6月24日中濱萬次郎帶船返回。

沃依德屯和廟屯之間大概有50多公裡的路,計算各方面的時間,直秀和中濱萬次郎約定十天內返回。如果這段時間魯西亞人縮在廟屯,那直秀就只好撤退了,畢竟必須打不意味著蠻幹,以後還可以找機會嘛,但那就被動多了,搞不好烏龍江下游就得任由魯西亞人橫行。

6月25日所有士兵登船,除了武器彈藥和三天的補給,其它物資全部留在沃依德屯,扎拉西帶人留守。

當日下午,白主的148名正兵和赫哲人六十一名戰士,悍然對廟屯的魯西亞人哨所發起了攻擊。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