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扶貧路上->章節

第一百二十三章 機械化!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萬峰村是典型的因茶而變的貧困村,興義市丁豐縣的萬峰山一帶的平均海拔只有八百到一千米左右,地勢條件非常有利,山巒起伏且溝壑縱橫,氣候常年溫和,降水量充沛,全縣的平均降水量就有一千五百毫米。

起初在2015年那會,丁豐縣全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多達五萬戶,脫貧是當時本地最大的問題,而且萬峰村又是全縣最出名的深度貧困村,被大山阻隔,村民的生存條件極為惡劣,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四百戶,但是萬峰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十分適合種植茶樹的種植,在全縣產業脫貧政策的扶持之下,目前丁豐縣茶葉種植的面積有二十多萬畝,可採摘茶園面積就有十五萬畝,茶葉總產量也遙居興義市其他縣城之首。

“起初最適宜種植的萬峰白茶由於基因的變異,茶樹在三月底到四月初的時候,葉綠素的合成缺失,生出白化葉片,因此得名白茶,在本地除了我們的白葉茶,還非常適宜種植其他各種優良書中,但是白茶的好處很明顯,對於勞動力的要求比較小,每年可以採收三次,所以就由很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知道後,開始陸續回鄉創業,到我們萬峰村做起了茶葉生意,一畝茶園一年就能有一萬元左右的收入,現在你看我們萬峰村家家都蓋起了二層小洋樓。”

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萬峰村也因此付出了不少的辛酸與努力,種植茶樹也有很大的風險,最難的就是對茶樹的管理,最為關鍵的就是及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每年春茶在四月份的時候進行採收,能夠持續的採收二十天,這樣來一畝地就能夠採收一百多斤,收入也就非常可觀了,但是有一點,採茶的時候也是茶園最容易遇到病蟲害的時候。

在討論的時候,王小虎與青石村的茶農代表範喜聊得火熱,給了扶貧志願組的其他成員們很多思考,畢竟兩人都是各地茶葉種植方面的老手,經驗豐富,肯定會在茶產業話題上有很多共通點。

“其實,修建也是茶葉種植的一個關鍵點,在春茶採收結束的餓時候,就要把茶葉的所有枝葉全部剪掉,只留下茶葉的枝幹,而剪掉的那些枝葉則直接還給茶園,讓它們自然分解,這樣就能夠變成茶樹的肥料,這就叫做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了!”

“還有就是去夏增春的技術,捨棄夏茶和秋茶的採收,讓茶樹進行一個輪迴的休整,畢竟在進行第一次的重新修剪後,兩個月茶樹就能夠恢復到修剪前的樣貌,這樣是為了給來年的春茶提供足夠的營養,讓春天的茶葉採收期能夠延長,以此達到增產的效果……”

兩人的討論越來越熱鬧,逐漸的引起了不少茶農代表的共鳴,開始紛紛加入其中的經驗之談當中,陸為民和高俊達,還有一旁的徐青聽的頻頻點頭,含笑致意,看起來還是這些茶農們在一起能夠有話題,像行外人說那就是有些門外漢的嫌疑了……

老漢範喜點點頭,從今天王小虎這裡,他著實沒有想到還能有不少收穫,以前自己對於茶葉的種植是一套方法,現在從這裡聽到另外一套綠色生態的新方法,著實給了他不少的新啟發,畢竟青石村在現在也要搞綠色生態示範基地,這個方法就非常對路子,範喜也難得認真聽了起來。

“種植茶樹,在本地附近都有很多茶葉加工廠,當然自己也能夠開一個茶葉加工廠,這樣可以減少成本的運作,採摘好的新鮮茶葉隨時能夠賣出去,就不會堆積了,比如我們萬峰村當地的白茶剛剛採收的時候,一斤賣一百二十塊,但是像這種低端茶葉就有時間差,在一個月以後就會降到三十塊錢,這一下就是四倍價錢的差異!”

為了增加萬峰村茶葉種植戶的附加值,在去年的時候丁豐縣扶貧辦就幫扶建設了加工工廠多達近百家,去年到今年年初的時候,加工的茶葉品種涉及到毛尖、綠茶、紅茶和烏龍茶等各類茶種。

“一般茶農辛辛苦苦採摘一個月的白茶葉,平均下來每斤按照八十塊錢算,一畝地平均產一百二十斤,一畝的產值就能夠達到萬元左右”聽到王小虎這麼說,陸為民迅速就在心底算了一筆賬,和剛才他們所說的價錢分毫不差!

貴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貧困面相對比較廣,貧困程度也深,貧困人口多,在八年的時間裡,茶園面積開始逐漸從原有的兩百萬畝突破到今年的七百萬畝,音樂有成為全國茶園面積第一的大省,這對於貴省的脫貧攻堅工作和茶產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肯定。

面對青石村現在亟待解決的老茶園改造問題,在這方面作為經歷過這一過程的王小虎來說,對陸為民這一行人和青石村的茶農代表們毫無保留。

“一般缺乏科學性管理的茶園就會出現產量低和質量差的現象,那麼讓老茶園重新煥發生機,就必須要開墾新的茶園,但是還要進行科學的規劃,這是第一步!”王小虎對所有青石村的茶農代表們說道。

陸為民和高俊達兩人也在細心聽著,他們在一旁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寫上一行小字——新茶園,科學規劃!這個細節被徐青等人看在眼裡,不禁令他感受到敬佩,作為扶貧第一書記的陸為民和青石村的村支書高俊達,能夠做到這個地步,正是也反映了他們致力於帶領青石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決心!

“透過改樹、改土和改相,重新塑造老茶園的功能,對於衰老或者近乎衰老的樹冠進行去除,在強化肥力培育的條件下,重生樹冠,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在耕作的同時也要同步進行開溝施肥,施後蓋土,在茶園裡面鋪草,防止水土流失和乾旱,透過修築機耕的通道和蓄水池,以及修整梯地等,增設一些誘捕蟲子的蟲燈裝置,這些措施對於恢復生態的多樣性都極其有利,可以促使茶園向生態化的轉型。

對於老茶園進行積極改造的同時,開闢新的茶園前,還需要進行水土的保持,要合理的規劃和茶園的基礎建設,科學的設定水路網,你們也可以找一些生態學的專家們,合理的利用一些水土的各種生態條件,構成良好的生態茶園系統,現在國家和各省對於茶葉的優良品種都在推廣,尤其對於咱們這種深度貧困村落,有很大的政策傾斜,一定要在保證茶苗在本地的成功生長,引進一些健康的符合國家標準的檢疫茶苗。”

扶貧志願組的陳林也發言道:“之前總書記就說過,打贏脫貧攻堅戰,其實就是要改變幫扶就是給錢給東西的傳統觀念,畢竟茶產業的脫貧之路應該從第一個生產車間開始,現在不僅僅是我們昌西省,你們這邊的貴省和嶺南省在今年來,當地茶產區的政府早就積極組織多次茶園管理等培訓工作,還專門從一些茶葉協會,茶產業研究院和大學裡面,請一些茶學的專家和學者們,對當地的茶農開展一個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交流,幫助茶農們可以科學的管理茶園,管理好茶樹和茶園的生態問題,提高茶葉的質量。”

陸為民點點頭,對於茶產業的發展來說,打出生態牌是極為重要的,畢竟以有機綠色的生態示範茶園為目標,就要提升茶葉的公共品牌的信譽度。

茶園管理確實是一個地區茶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像興義市本地就開展過很多次的黔茶大賽,徐青在這方面也為眾人解釋道:“在黔茶大賽開賽之處,就實行了考核報名選手的茶園管理情況,這個新規定就是要求複賽的選手選取我們興義市本地或者自己貧困村的茶園,不能少於兩畝作為一個參賽的茶園,讓縣級農茶局對進入複賽的選手們所選定的參賽茶園建檔立卡,進行追蹤管理和組織相應的評分,選手茶園管理的成績可以納入最終決賽的總成績……”

陸為民還是頭一次聽說可以組織這種茶園管理大賽,他和高俊達面面相覷,兩人都覺得十分新奇,不僅僅是他們,還有青石村的那些茶農代表們,也都感覺有意思,他們覺得既然萬峰村可以搞,為什麼青石村就不能搞?

從這方面看,那麼茶園的管理在當今茶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步,畢竟興義市政府在貴省裡面能夠帶頭舉辦茶園管理大賽,對於出色的茶農能夠進行重金獎勵,足以說明他們是在用實際行動來弘揚本地茶葉傳統製作的技藝,也激發了廣大茶農和貧困戶們從事茶產業發展的熱情,將更多的人才選拔影響力拓展落實到了基層群眾。

徐青告訴陸為民等人:“在一開始的興義市首次茶園管理賽事當中,獲選大師級別的選手們,最後都被各縣級政府盯上,在他們的引導下,與本地的貧困村合作,引導深入推行幫扶整合的模式,共同助力了全省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任務,現在我們萬峰村也建設了一個大師級的茶葉研究基地。”

當然,這些研究基地裡面的大師也都是這一次次賽事中選出來的,很明顯丁豐縣也盯上了不少賽事大師選手,被重金挖了過來,建設大師茶葉研究基地,也是丁豐縣第一個茶農講師團成員與駐村的扶貧工作隊合作開辦的,同構結對幫扶的模式,這些賽事出來的茶葉大師們,幫助貧困戶指導他們茶園的管理建設和製茶技藝,並且兜底收購的示範區域內茶農們的滯銷和堆積的茶葉。

這樣的作用很好,可以以點帶面的形成輻射的示範作用,為丁豐縣當地的茶葉發展提供了一個可以發展的路徑,特別是將萬峰村這個茶葉示範基地打造成功,助推了本地茶農的致富。

還有就是茶葉機械的推廣工作,茶葉的生產成本主要是來源於採摘和成品的加工這兩大環節。

很多茶區採摘茶葉主要是用人工進行,但是人工採摘的成本確實極高的。這一點範喜等青石村的茶農代表們深有體會,畢竟他們都經歷過,深知現在人工採茶成本極高,目前他們也是為這個大難題所困擾,一直沒有找到比較合適的解決辦法,沒想到這次的萬峰村之行,對方也談到了人工採茶的難題,所以他倒是想聽聽對方是怎麼解決的。

不僅僅是這些茶農們,陸為民之前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所以這個難題尚待討論,現在對方既然提出了,說明萬峰村的茶產業早已經歷了這個過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小虎聽到範喜等人的追問,笑了笑道:“其實也不難,人工採茶的成本高會影響到了茶葉產品的銷售價格,那麼用茶葉機械代替繁重的體力活,就能夠留下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如何製造好的茶葉,如何提高製茶的技術,這樣不是更好麼?”

“你是說茶葉機械的應用?”範喜一拍腦門,他怎麼就沒有想到,其實茶葉機械早就提出來了,現在在嶺南省就有一批茶葉基地在用,一開始也是嶺南省首次提出的,畢竟廣泛使用茶葉機械,能夠使茶產業從跟傳統的農業步入現代農業,形成茶葉的產業化和現代化的模式。

“在我們丁豐縣實施茶葉機械的推廣工作當中,縣裡的農機部門曾經認真落實惠農的政策,為萬峰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們積極爭取到了更多的資金補貼,到了茶葉機械化的發展當中,近兩年來,落實到整個丁豐縣的茶葉機械補貼資金就超過了一千萬!

這個補貼佔據到全縣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百分之八十,有效的拉動了茶農和茶企業投入購置茶葉機械,促進了現在丁豐縣的茶葉機械化的發展和茶葉生產率的提高。”

“是啊,近幾年隨著全國網際網路的發展,5g也出來了,加速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從生活工具向生產要素的指數岸邊,傳統的產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更好地適應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要求,茶產業的發展必須要形成可以追溯化的智慧茶園發展模式!”陸為民著重強調了這一點。

這就要提高茶產業的產學研合作途徑,其實不僅僅在茶產業,在青石村,石雄所搞的土著魚產業養殖合作社,目前就已經進入到產學研合作的模式,打通產業的創新鏈條,促進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推動建立以茶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和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就能夠有力的促進科技難題的攻堅,最終完成向生產力的轉化。

尤其是最後向生產力的轉化這一步非常重要,畢竟在陸為民從縣政府大院工作這麼多年的經驗來看,到了現在擔任青石村扶貧第一書記,如果一個人空有知識,不能轉化為生產力的話,那麼他就認為等於一個零!

目前,拿昌西省來說,全省的各大高校與企業公司之前簽訂合作協議,與各地的貧困村合作,進行校企的產學研實習,讓貧困村的產業貧困戶代表們,到高校和工廠裡面親身體驗,進行實習,已經是當今產業發展的潮流趨勢,一個可以為企業和公司的發展注入科技創新的活力,增添一些新鮮血液,第二還能夠為國家的精準扶貧工作出一份力,為省內高校的科技創新,也能夠提供一個良好的實習和成果轉化基地。

羅元明翻閱著手裡的黔西南各地的茶產業發展資料,對眾人道:“在山城等地,前年市縣級政府就開始聯動,以農村部的國家級茶產業數據中心為依託,建立本地的茶葉研究所,以茶企的專案實施為主題,全面建設了智慧茶園和交易中心,包括現在的貴省,也有了收割茶葉分級定量的只能系統和茶工藝的智慧系統。

現在僅僅透過對茶葉的遠端遙感測試技術,貴省的茶葉主產區就能夠初步完成茶園的智慧指揮。”

在這方面,徐青也不禁感嘆科技的力量:“的確,興義市的智慧茶園的智慧水肥控制試點,屬實已經在去年覆蓋到了我們丁豐縣的所有標準化茶園,並且在萬峰山一帶的茶園已經建立了病蟲害的預警系統,現在我們這邊的新老茶園的生物防控防病問題基本算是解決了!”

當說到這一點,陸為民和高俊達就很羨慕貴省,他們在想:“什麼時候昌西省也能夠建立一個茶園的智慧指揮系統,這樣青石村茶園的病蟲害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感嘆一聲,陸為民還是不得不回到現實當中,畢竟目前昌西省的茶產業發展之路比起嶺南省和貴省來說,還差的很遠,不然他也不用跑這麼遠來取致富經了,但是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即便是沒有這個茶園智慧指揮系統,陸為民也相信,青石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他還不信,沒有金剛鑽,就做不了這瓷器活!

相關推薦:法海穿越唐三藏基建:我在亂世求生存末世崛起:從靈氣復甦開始我在東京當神仙田園山水間開局繼承遺產,但我只想扶貧成神從地縛靈開始畫滿田園貞觀我做主初唐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