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房地產商->章節

第四十三章 外資銀行助推下的上海灘房市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外國銀行對上海外國房地產商的發展,起了極大的作用。據日本東亞研究所調查,民國5年英國房地產商8家,資本金額為645萬美元,向外國銀行透支金額為15萬美元,佔資本額的59%,而存款餘額為59萬美元,佔資本額1.6%;美國房地產商家,資本金額1415.6萬美元,透支金額170.7萬美元,佔資本額89.7%,存款餘額為160.4萬美元,佔資本額的11.%,它們在外國銀行的透支數均大大超過存款餘額。

外國金融業不僅用房地產抵押放款來支援外國房地產商的發展,有的銀行本身就是房地產公司的大股東或大債權人。民國1年匯豐銀行佔有英商業廣地產公司股權6.1%,成為業廣的大股東。中國營業公司的發起人和股東就是華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建業地產公司與萬國儲蓄會是母與子的關係,萬國是中國建業公司的大股東,佔有1/的股權,其餘大部分股權亦由萬國的董事或股東所掌握。義品地產公司的投資人大多數為法、比金融集團,其主要出資人為比國企業公司、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巴黎合眾銀行等。普益地產公司發行的400多萬銀兩的公司債,萬國儲蓄會一家即佔有100餘萬兩,佔總數.9%,匯豐銀行也佔有9.65%。

此外,外國金融業還直接投資房地產。根據日本東亞研究所調查資料,民國7年外國銀行在華不動產投資為00餘萬美元,其中在上海的為800餘萬美元。

舊上海幾家主要的外國房地產商,它們早期的原始資本積累大多來自販賣鴉片、軍火、紗布等。後來為了進一步發展房地產業務,就採取新的集資和融資方式。

利用金融資本。房地產可向銀行錢莊作抵押借款,是舊上海房地產業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舊上海用房地產作抵押借款的種類有:空地押款、地上權押款、造屋押款、房地押款等等。房地產經營者購進房地產,可隨即押出,再以押得之款,續購他產,如此迴圈,以少數資金作鉅額之買賣,利益豐厚。

除了上海人自身居住需求外,推動上海房地產業發展的一大因素,是工商金融業等企業投資房地產的積極性很高,幾乎沒有一家銀行、大公司,不在房地產市場裡分一杯羹、切一塊蛋糕的。0世紀二三十年代後,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也投入巨資從事房地產業,更推動了房地產業的發展和房價的持續走高。

許多企業家認識到,在舊中國社會動盪、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房地產業是最好的保值、升值手段,而作為自己的一種副業經營,銀行、公司透過房地產業的運作,也會大有斬獲,多了一條生財之道,這樣的話,他們何樂而不為呢?何況,除了房地產作為生產或經營所需外,建造、購置雄偉的建築物,也是一種很好的宣傳手段,可以打造形象、提升品牌價值,取得良好的商業信譽,正因如此,稍有實力的銀行、公司,都以擁有自己的大樓為榮。

191年,由上海金城、鹽業、大陸、中南四家銀行組建的“四行儲蓄會”,規劃建造一幢遠東最高的大樓,定名國際飯店,藉以樹立自身的形象,在氣勢上壓倒外資銀行,以便吸引上海更多的儲戶前往四行存款。這四家銀行號稱“北四行”,與“南三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浙江興業、浙江實業)齊名,是近代中國最有實力的民營銀行。194年1月1日,國際飯店驚世亮相,被譽之為“東半球之傑作”、“巍峨雄偉匯現代建築之精華”,所有房間均被各大洋行、公司以重金租訂,只保留底樓作為銀行的營業大堂。在營業大堂的地下室,則是銀行的金庫,安裝有大小保險箱400只,庫房大門重達噸,厚達4寸,真有固若金湯之感。國際飯店的揭幕,極大地提升了四行的形象,為四行帶來了充足的人氣和高漲的營業額,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銀行業涉足房地產業的一個成功案例。

此後50年間,國際飯店一直作為遠東第一高樓,傲視上海灘,“北四行”藉此蒸蒸日上,自不在話下。

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上海被開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對外貿易日見發達,外國銀行也陸續來上海設立分支機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英商麗如銀行率先在上海設立代理處,這是在上海設立的第一家外商銀行。當時,中國除舊式票號、錢莊外,還沒有自己的銀行。

從道光二十七年到1949年上海解放為止,在這10年之間,共有英、法、德、俄、日、美、比、荷、意、挪等10個國家的6家外商銀行先後在滬設立機構。這些在滬外商銀行經歷了若干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其興衰、榮枯迭有變化。

從道光二十七年英商麗如銀行在滬設立機構起,到同治四年(1865年)英商匯豐銀行在滬設立分行止,共有11家外商銀行在滬設立機構。它們是:麗如銀行(1847)、匯隆銀行(1854)、阿加剌銀行(1854)、有利銀行(1854)、麥加利銀行(1858)、匯川銀行(1861)、法蘭西銀行(1860)、利升銀行(1864)、利華銀行(1864)、利生銀行(1864)、匯豐銀行(1865)。

最早在上海設立機構的麗如銀行,它的前身是英國和印度合資的西印度銀行,道光二十二年出現在印度孟買,道光二十五年西印度銀行的總行遷到英國倫敦,更名為OrientalBank,並在香港和廣州設立分支機構,成為最先闖入中國的外商銀行,道光二十七年在上海設立分理處,以後改為分行,中文名稱為麗如銀行。據《徐愚齋自敘年譜》“上海雜記”內篇稱:“上海首創之銀行謂麗如銀行,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交易生理,唯一、兩年前已成立矣。”

繼麗如銀行進入上海後,在19世紀50年代又有4家外商銀行在上海設立機構。其一是匯隆銀行,咸豐元年(1851年)成立於印度孟買(後總行移倫敦),同年在廣州成立分行,咸豐四年在上海設立代理處;其二為阿加剌銀行,英印合營銀行之一,道光十三年成立於印度,後總行遷至倫敦,咸豐四年在上海設立分行;其三為有利銀行,它的前身之一為印度·倫敦·中國商業銀行,成立於咸豐三年,總行在印度孟買,咸豐四年在上海設立代理處,咸豐七年,印度·倫敦·中國商業銀行與亞細亞特許銀行(總行設在倫敦)合併改組為有利銀行,總行設在倫敦,咸豐十年原上海代理處改為分行;其四為麥加利銀行,總行設在倫敦,咸豐八年7月在上海設立分行。據麥加利銀行的發起書稱,其發起的目的,在於擴充“銀行正當業務,以適應澳洲殖民地、英屬印度、中國和希臘與小亞細亞以東地區之間日益擴大的貿易需要。”(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足球角鬥士大師兄退休後只想摸魚變身之末日歌姬絕品醫仙苟在修魔界成大佬從主婦到地產商人:最美主婦老鼠嫌棄家裡窮,從古代盜來金條效果自定義,這個技能太離譜未來黑科技製造商魂天帝的蕭炎養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