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對話古今:我打造節目,國寶有靈->章節

131 倉頡造字,聖人留書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

目前已經發現的甲骨文大約有四千五百多個。

然而可以確認意思的只有兩千五百多個,剩下約有兩千個,意義不明,或者說還存在著爭議。

畫面之中,宏觀的視角逐漸的回落大地,聚焦於一座廢墟之上。

這裡是殷墟。

商王盤庚遷都於殷,這裡成了商朝長久的政治文化中心。

現今發現的甲骨文,絕大多數都出自於此。

畫面由遠及近,

地面的黃土呈現出斑駁的色彩。

易澤,彷彿是憑空出現一般,隨著畫面的拉近,突然出現在殷墟之上。

依舊是那一襲熟悉的灰色中山裝,髮絲也依舊一絲不苟。

他的講述還在繼續。

字正腔圓,即便不看字幕,也能夠聽得非常清楚。

基本功非常到位。

“這幾種文字,是人類最早的古文字。”

易澤身邊,屬於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屬於古埃及人的聖書字,以及古中華人的甲骨文,以一種平行的姿態呈現出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泥板,石碑,龜殼牛骨……

古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創制出來的文字,記載在這些平平常常的物體之上。

這些文字,依舊帶有著濃重的自然意義,彎曲著的線條,還能夠看出自然地韻味。

象形文字,是一種最古老的字型,由圖畫文字發展而來,屬於表意文字。

在上面,依舊可以發現過往文字發展的脈絡,也能夠看出自然的痕跡。

“盛行數千年後,大多數古文字都湮滅於歷史,甚至曾被人們遺忘了十幾個世紀。”

隨著易澤話音落地,蘇美爾人建立出的鐫刻著楔形文字的泥板轟然間破碎,楔形文字化作一地碎片。

古埃及人的聖書字也不例外,石碑上的文字一個個剝離掉落,像是石灰牆上剝落的石灰,鋪了一地碎屑。

這意味著,這兩種古老的象形文字,並沒有傳承和發展下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因為某種原因,楔形文字和聖書字已經成為了歷史的遺蹟,目前這些地區使用的文字,已經和他們古老的祖先毫無干係。

東方呢?

甲骨文的命運如何?

即便觀眾知道未來的發展走向,

但是,

他們還是希望聽得易澤說出口。

無外乎其他,只是一種驕傲使然。

“而東方的漢字,卻伴隨中國歷史的風雲激盪,一脈相承,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脈絡。”

易澤的聲音中逐漸的多了許多激昂的味道。

背景音此刻也變得宏大起來,大氣磅礴。

在易澤身後,一個個甲骨文浮上天空,屬於殷商時代的文明痕跡重現世間。

古樸而又簡單的宮殿,構建出一個傳說的時代。

文字,是記憶傳說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手段。

易澤緩步走在殷墟之中,身旁是一個又一個存在於歷史中的殷人。

他們在祭祀,他們的祈求鬼神賜福。

他們將自己的發現,銘刻在龜殼牛骨之上,傳於後世。

易澤看著這些已經消失的人的動作,繼續問道:

“這些神秘優美的方塊字,究竟起源於哪裡?

華夏的甲骨文,已經是成熟的文字系統。

它的形成,會經過多少世紀的漫長發展呢?”

問題,傳入觀眾的耳中。

觀眾之中,不缺乏有對此有一定瞭解的人,其中更是有這方面的專家級別的人才。

“從神話上來看,最早的造字已經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

“倉頡造字,聖人留書,其實如果再往前面推一推,也不是沒有可能。”

“河圖洛書?上古伏羲氏據說從老龜背甲上得到了河圖洛書,這算不算是一種文字。”

“傳說終究只是傳說,就好比《山海經》,看似古老,其實距離上古已經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是啊,那段歷史太神秘了,再沒有確定文字記載的時期,只能透過傳說口耳相傳,但其中夾雜了多少私貨,誰知道呢?”

“神話傳說都來源於一定的現實,或許只是在傳播的過程之中妖魔化了而已,而最基本的核心,依舊有著一定的可信度。”

中國的上古神話中,倉頡創造了文字。

古書《淮南子》記述了那頗為驚天動地的時刻。

“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在漢代的古墓中,人們發現了倉頡最早的畫像。

他端坐於地,臉上赫然是四隻眼睛。

即所說的重瞳。

代表著過人的智慧。

歷史上重瞳之人,有過不少。

每一個都在史書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所謂天生異相,其命不凡。

古代中,認為重瞳者,有貴氣。

這樣的人,不少。

比如說舜,重耳,項羽等人,據說都是重瞳。

在現代醫學看來,重瞳不過是眼睛發生的一種病變,類似於白內障。

但在古代醫學並不是特別發達的時候,這種與常人大相徑庭的表現,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一種不凡徵兆。

這也就是古代常說的異相。

比如說老子生下來就是滿頭白發,劉備雙耳過腮,孔子頂如丘壑……

都是異相文化的一種表現。

現在看來,不過都是一種病變而已。

但倉頡,真的只是一個傳說嗎?

他是否真的存在?

易澤行走在殷墟之中。

作為商朝最繁華的中心,同樣也是最為穩定的政治中心。

這裡聚集了整個國家的繁榮。

“倉頡造字,是耳熟能詳的傳說,在幾千年後的今天,想要得知事情的真相,似乎已經成了一個難解的謎團。”

“據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智慧超人,幾近神明。”

易澤看向鏡頭,即看向觀眾。

他的手中,多出了一本厚重的書籍。

一本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輕輕地翻開書頁,上面的文字在易澤的手指揮舞間浮上半空。

那是一篇關於黃帝的記載。

“《史記》的開篇是五帝本紀,以黃帝為始。”

人文初祖,黃帝。

傳說中同意了各個部落,戰勝了神農蚩尤的神話人物。

關於黃帝的傳說,實在是太多了。

“黃帝的時代大約在5000年前。

那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呢?”

易澤伸手一揮,《史記》消失,而後一冊竹簡出現。

“戰國時期,一本《世本》中記載:沮誦倉頡作書。

沮誦又是誰?

他和倉頡是什麼關係?”

易澤的問題就像是連珠炮一般瘋狂的射出。

不少觀眾都一臉的迷茫。

倉頡大家都熟悉。

畢竟倉頡造字這四個大字在書上擺著呢。

各大營銷號也經常搬出來編點故事。

因此對於倉頡這個名字,大家並不陌生。

但是沮誦又是何人?

很多人不解。

不過觀眾裡臥虎藏龍,自然有知道這事情的人。

當下就有人出來解釋了:

“在古籍之中有過這樣的記載,沮誦和倉頡,都是黃帝時期的史官。”

觀眾們恍然大悟。

原來這兩人都是同事啊。

不過新的疑問又產生了。

既然沮誦和倉頡同為黃帝的史官,那沮誦又為何消失在歷史的記載中?

或許不能說是完全消失。

只是相較於倉頡造字的廣泛流傳,沮誦未免顯得太廉價了。

這要是真的職場,明明事情都是一起做的,但是論起功勞時,風頭全被一個人收了。

這就很難受了。

還是說這記載並不可信。

觀眾們越發覺得裡面的謎團更加複雜。

古史傳說的真實度究竟有多少?

沒有人知道,也無人可以說清。

那一段歷史,實在是太過於悠久。

畫面之中,易澤似乎能夠感受到觀眾心中的疑惑。

他微微一笑,伸手一翻,手中再次出現了一本書。

書頁翻開,易澤輕聲道:

“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在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似乎能給人們一些啟發: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觀眾們看著這一句文言文,有些難以理解。

“這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鳥大的能夠解釋一下。”

“文言文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好書是愛好看書嗎?總感覺這樣翻譯怪怪的。”

“這意思就是這樣解釋的,裡面的意思其實就是這樣,能明白麼?”

“我他麼的你說個雞兒,一堆廢話!!!”

不過很快就有觀眾手打出了意思。

“意思就是很多人都在造字,但是能夠把這些形狀不同的字統一起來的,只有倉頡。”

“還是有大佬的,可以可以,總算看懂了。”

“原來好書者不是愛好看書的人,我就說怎麼說起來怪怪的。”

易澤微笑著看著鏡頭。

他明白應該會有觀眾在彈幕上做出解釋。

但是以他對自己節目的瞭解,估計不開彈幕的人也有不少。

就好像很多人,只是默默的看書,一般都不會說話。

因此,他還是貼心的解釋道:

“這句話的意思或許有人已經理解,好書並不是愛好讀書,這裡的書,其實是書寫的意思。

因此,荀子這句話的意思,便是愛好書寫的人很多,但時唯獨倉頡能夠留下造字的傳說,這是用心專一的表現。”

易澤稍微停頓了下語氣,“荀子要強調的是用心專一的重要性,但時從中我們能夠得到的啟發,並不僅限於此。”

所有的文字都回落於地。

易澤邊走邊說:

“眾所周知,文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時的創造。

必須經過不斷的發展,不斷地融合。”

聽到這句話,觀眾們點了點頭。

就好像電影中出現的外星人鏡頭,基本都能夠在現實中找到對應。

做出的改變也更像是一種在人的基礎上增加或者減少某些零部件。

比如說少一隻眼睛,身軀變得瘦弱而頭變得很大。

再或者就是身體透明。

沒有什麼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想象也是以現實為基礎。

華夏對於龍鳳這種並不存在的神話生物的描述,很好的闡述了這一點。

因此,文字,不可能會是一個人在一個時間段的創造。

倉頡,在其中的作用,或許更多的是一個整理者和規範者。

易澤的聲音還在繼續:

“而倉頡,能夠將所有前人的創造,所有不系統的零碎化的東西,加以系統化的整理,創造出系統的文字,這個是完全可能的。”

易澤的說法,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

在古籍和神話中,人們能夠觸控到一些久遠的歷史。

或許很多人都會說,神話傳說並不可信,只能夠當故事來看。

但不要忘記,神話產生的土壤,依舊是現實。

古老的神話,更多的是來自於人們對於部落首領的崇拜。

或者說對英雄人物的推崇。

在這樣的基礎上,後代人為自己的英雄祖先,加上種種正面buff,賦予他們至高無上的神格,就並不意外了。

華夏,盛行已久的祖先崇拜,造就了這一獨特的文明奇觀。

幾乎所有的神靈,都可以視作是真實存在的英雄人物。

但如果黃帝時期的史官倉頡,只是一位文字的整理者,那麼便可得出一個結論。

黃帝時期的文字,必定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

如果不成規模。即便倉頡真的如同傳說那般智慧過人,也不可能無中生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因此,黃帝時期,定然是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文字基礎。

而倉頡在其中的作用,則是將這些基礎性質的文字加以加工整理,並推行開來。

這才有了倉頡造字的傳說。

但從中延伸出來的問題,就更多了。

華夏的文字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

它最早的形態,又會是什麼樣子?

觀眾腦海中,這樣的疑問越來越多了。

他們有些迫不及待,他們在等待著易澤帶他們走進一個傳說的時代。

許多觀眾從來沒有想到,原來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漢字,居然也有這麼豐富的內涵。

而且裡面包含著的神話傳說,竟然一點不比所謂的史詩級著作要少。

很多人都忘記了,文字本身,就是承載神話和傳說的基石。

能夠承載神話本身的,只有神話本身。

易澤行走於神州大地,他的目光中帶有著強烈的好奇。

這份好奇,感染著每一個正在觀看節目的觀眾。

他們心潮澎湃,他們迫不及待。

“故老相傳的神話中,到底蘊含著什麼樣的秘密?”

“華夏傳承數千年的方塊漢字,又會有著什麼樣的傳說?”

“它起源於何時?來自何處?又是如何產生?”

“各位觀眾,我是易澤。”

“今天,讓我們一同踏進這波瀾壯闊的文字史詩之中,去探尋來自漢字的傳說。”

……

相關推薦:愛情公寓之一見鍾情國漫摸魚日常亮劍之老子是孔捷噬魂海盜帶著星際到末世紅樓璉二爺紅樓璉二爺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都市:開局融合魔帝,我無敵了大奧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