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之寒門崛起->章節

013、薄春早用功,有人要搞事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早春,初晨的鳳棲湖畔,料峭微寒,浩瀚無垠,煙波浩渺,西側湖畔是金牛山脈,層巖疊嶂,一直延伸至北方,與大湖一道遠水接天。朝日從東方冉冉升起,紅暈灑滿了湖面一層,薄霧徐徐退去,碧水泛泛,猶如撤去紋紗遮面的少女,漸漸露出明淨的真容。

今日的蕭欽之,身穿白色緞衣寬袖儒袍,頭戴黑漆紋紗小冠,眉鋒挺立,黑眸如墨,朝日在白衣上隨意染出一絲紅意,潔白如玉的臉上就出現了一絲紅暈,去了素日裡的輕佻,倒顯得有些文雅了。

蕭欽之踏著朝霞,負手而前,身後的婢女蔓菁衫群搖擺,手捧墨寶,一旁的滿谷拿著幾本書籍,一行三人,緣湖而行,漫步於湖光山色中,似是行走於畫中。

蕭氏學堂旬日一休,一月三休,真真遇上一個難得的休息日,被折磨了十天的混子們,如久旱逢甘霖,一個個睡得天昏地暗,正午時分也不見得醒來。

而蕭欽之卻是如往日一般趕往學堂,既是制定了“衝刺計劃”,自然不能有所鬆懈,每天一睜眼,就能看到臥房裡掛著的醒目的標語:“辛苦兩年,幸福一生。”,學習動力立刻就來了。

崔老頭已經在學堂擺開了棋盤,恭候著了,上回崔老頭中了招,差點丟了飯碗,不過,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也藉此知道了蕭欽之的高超棋藝,每天厚著臉請教一番。

毫無疑問,崔老頭是個圍棋小白,人菜且癮大,講什麼高深的理論為之過早,於是,蕭欽之每隔幾天就教一個經典圍棋小定式。

催老頭也不白學,針對蕭欽之的學習狀況,講課時,不再照本宣科,開始抖一些私貨,兩人各取所需,甚是和諧。

蕭欽之照例指點了幾手,崔老頭如獲至寶,轉手丟出了一本無名氏著的《論語釋義》,便一頭埋進了棋盤裡,自顧自的研究著。

學堂裡,蕭欽之跪坐在湖邊窗戶的座位上,愣愣看著手裡的《論語釋義》,哭笑不得,看這字跡明顯就是新寫的,倒是對這個“混吃混喝”的崔老頭另眼相看,未想還是有點東西的。

滿谷放下了書,悄悄退了出去,朝著正在湖邊搬石磨子的周烈走去,蔓菁坐於一旁,群袂鋪地,纖手捏著磨條細細研磨,側眼一瞥,但見窗外湖光山色,微風襲來,暖光乍入,而小郎坐於其中,神情專注,側顏凝目,溫文爾雅,似是身上有光芒,一時竟有些失神。

纖細的手停止了動作,“沙沙”的研磨聲隨之消失,蕭欽之扭頭一看,不禁失笑,不愛說話的蔓菁立刻羞的低下頭去,臉上的紅暈若隱若現。

蕭欽之一面放下了《論語釋義》,取了一本《老子》,一面打趣道:“看什麼這麼入神呢?”

蔓菁只顧低頭研墨,卻是低頭抿嘴,不看,也不語,什麼都沒說,又好似說了什麼。

蕭欽之頗為洋洋得意,可惜面前是空曠的學堂,不可攬鏡自顧,哀惜道:“可惜了,我長得這麼好看,全然便宜你們了,我自己反而看不到。”

蔓菁一隻手掩著嘴,忽然“噗嗤”一聲笑了。

紅袖添香,幽香撲鼻,蕭欽之也樂了,這樣的學習氛圍似乎還可以哦。

...

...

崔老頭還沒教“玄學三經”,只一本《論語》翻來覆去的講,掰開了揉碎了講,卻是讓蕭欽之先熟背於心,有句話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蕭欽之捏捏鼻子認了。

《老子》共計八十多章,五千多字,字數是不多,就是讀起來有些拗口,蕭欽之兩個早上就背下了,今日照例過一遍,加深記憶,等下繼續啃硬骨頭《莊子》。

《莊子》原有五十二篇,十餘萬字,後郭象注解刪減後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存世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個,六萬多字,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雜篇十一。

而苦逼的蕭欽之卻是要背誦崔老頭指定的原篇,工作量頓時增加了三分之一,預計一個月完成,高考都沒這麼賣命過。

開篇就是熟悉的《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

郎朗的讀書聲持續了大半個時辰方才結束,合上書,又提起了一支兼毫筆,開始了每日書法練習。

少年原來寫的是漢隸體,學習的是東漢大家蔡邕的《熹平石經》,這是漢隸成熟期中方整平正風格的典型代表,標準的古隸,用筆講究方圓兼備,剛柔並濟,端美雄健,雍容典雅,恢弘如宮堂廟宇。

可惜少年不用功,原本方方正正,美觀大氣的漢隸體,愣是寫成了“矮大緊”,醜出天際,怎一個“矬”字了得。

魏晉人鍾愛書法,當下琅琊王氏的二王俱在;與王羲之書法齊名的謝安還在醉臥東山,攜妓出遊;河東衛氏,書法世家;索氏章草,“銀鉤蠆尾”......

在眾多輝煌璀璨的書法大家中,當首推“書聖”王羲之,博採眾家之長,融為一爐,獨創一家。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皆有很高的造詣,永和九年的那一場“流觴曲水”,誕生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而論及楷體,則不得不提一個關鍵的人物—鍾繇,集楷體大成於一身,開啟了一代新風,其所寫的《宣示表》由王導衣帶過江,傳於王羲之,而王羲之師於衛鑠,衛鑠師於鍾繇,所以王羲之可謂深的鍾繇書法正源。

蕭欽之學過的顏真卿楷體,是在鍾繇的楷體基礎上發展而來,與王羲之的楷體,一脈相承,師出同源,講究下筆委婉轉折,猶顯磅礴,同時又區別於當世一眾書法大家,顯得標新立異。

因而,兩相比下,無需多想,蕭欽之果斷拋棄漢隸體,繼續練“顏楷”,而且若是練好了“顏楷”,至大成時,寫起篆書、隸書必然毫無壓力。

所謂:“千舉萬變,其道一也。”

書法一道,亦是如此。

書法界盛傳一句話:要想書法好,臨摹少不了。

可惜的是,蕭欽之只有腦子裡的一幅《麻姑仙壇記》,若是有原汁原味的《宣示表》供臨摹,必定事半功倍,奈何這些天找了許久,卻是連《宣示表》的粗製盜版體都沒有找到,不甚唏噓。

依著記憶,蕭欽之懸腕練字,直至感到有些酸脹,方才擱下筆,一邊小口慢啜蔓菁遞上來的茶水,一邊倚著湖邊窗簷,稍作歇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崔老頭給的《論語釋義》,似乎暗藏玄機,蕭欽之練完了字,這會兒細細翻開,頓發現了與《鄭玄注》的不同之處,準確的說更詳細了,新增了許多新的理解,甚是精妙。

例如:《論語—雍也第六》“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鄭玄注:“觚為爵名,容二升。孔子削觚,志有觚哉!觚哉!”

鄭玄的意思是孔子嘆息時人隨意改變禮法與禮器,以至於觚不像觚的樣子。

崔老頭特意作了解釋,“觚”是盛酒禮器,“爵”是飲酒器物,觚可盛酒三升,爵可盛酒一升,而且兩者的形狀差異很大,爵有三足,上端還有兩個小耳,觚呈喇叭狀。

鄭玄是禮法專家,應該能清楚的知道這兩者的差別,似乎是過渡解釋了,崔老頭大概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這個不難理解,想想後世做語文閱讀理解題,有時候,怕是原作者來做題,也不見得能答對,莫過於對文章進行了過渡理解,曲解了原來的意思。

這個私貨絕對給力,想想若是以後與人談《論語》,這就是妥妥的“裝逼”點,既能於無聲處“裝”一手,又能顯得知識淵博。

想及此,蕭欽之不禁嘴角一翹,還沒來得及仔細看下去,忽然聽到了焦急的大喊聲,是蕭書的聲音,很迫切,直往學堂跑來。

“欽之!欽之!”

“出!出大事了,快出來!!”

蕭書跑的臉上通紅,上氣不接下氣,在門口杵著膝蓋,呼呼喘粗氣,蕭欽之聞聲而動,幾步竄出,連忙問道:

“出什麼事了?”

“有人...有人要奪...奪你家的地!”蕭書結結巴巴道。

“轟!”的一聲在蕭欽之腦中炸開,溫文爾雅頃刻間消失殆盡,轉而成了一尊怒目金剛,就指望著這點地過日子,奪人土地猶如殺人父母,這還得了,扯著嗓子,朝著湖邊怒喊道:

“滿谷,周烈.”

“搖人!”

“抄傢伙!”

相關推薦:動物園奶爸聊齋求仙我的超級喪屍女友三國之絕對武力從盜墓開始的鐵匠神話降臨神話降臨:我真的只是小說家魔王掌門八門尋龍在超神的男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