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80章 桓宣入坑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桓宣在南陽和劉昊見了一面。現在整個南陽郡都被劉昊把持著,劉昊搞了一個南陽建設兵團,正在招募流民,開墾荒地。南陽被兵災禍害得不輕,除了一些孤零零的塢堡開墾了一些田地之外,大片的農田荒蕪,水渠雜草叢生,大量的民眾都逃到襄陽、江陵。

劉昊對桓宣還是比較客氣的,非常熱心地招待他,還帶他到兵團參觀,即使是火器營也帶他去過,還讓他開了幾槍。桓宣對火器的威力驚嘆不已,如果王師軍隊人手一支火槍,肯定能把那些羯族打得屁滾尿流。只是一支槍要五十兩黃金?這也太貴了!

劉丹給劉昊寫過信,告訴他桓宣是一個人才,除了一些絕密的東西,其他都可以給他看,不要藏著掖著,反正這些他遲早都會知道,這次桓宣到襄陽劉昊還派了十個護衛保護他的安全。

從劉昊的態度來看襄陽也許不會排斥自己的到來,桓宣如此判斷。船順水而下,很快就到了襄陽碼頭,劉巖率領襄陽政府工作人員和社會名流到碼頭熱烈迎接,盛情款待。

“襄陽歷經戰亂,我們盼望著將軍如久旱盼甘霖啊。”宴會上劉巖舉杯道,“咱們一起敬太守大人一杯。”桓宣也舉杯示意,於是賓主盡歡。桓宣心想我倒要看看你劉家到底有些什麼花樣。

桓宣在襄陽府的住所還是很不錯的,重新修整了一番,安上玻璃窗戶,室內換了一批新家具,安排了兩個女婢照顧他的起居,很是用了一番心思。接下來是襄陽各大宗族請客,桓宣也是欣然赴宴,其樂融融,認識了不少士族。第五天的時候,桓宣向劉巖提出郡府工作交接的問題,劉巖欣然答應。

第六天一大早,桓宣收拾乾淨,準備吃早餐,婢女把吃食擺好。包子饅頭油條豆漿,外加兩個雞蛋,讓人胃口大開。有些吃食據說很多都是九郎弄出來的,這傢伙會的還挺雜,只是有點不務正業。只是今天餐桌上多了一張大紙,上面密密麻麻寫著不少字,還有圖案。

“襄陽快訊?”桓宣看著紙上醒目的標題,這是什麼東西?女婢解釋道這是襄陽府不定期出版的刊物,每當有大事發生的時候,都會出版一期。第一期是隨州戰役勝利後出的,這是第三期了。

桓宣點點頭,向民眾釋出重大的訊息,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東西,能夠激發民眾知道府衙的政令,只是這東西太奢侈,沒有印刷術,一般人玩不起。

頭版頭條是歡迎桓宣就任襄陽府太守,這是官樣文章,沒什麼看頭。第二條,襄陽府釋出太守令,宣佈在襄陽實行新政,名為《襄陽新政》,因為這個新政受到荊州和梁州刺史劉巖的高度贊揚,所以決定在荊、梁州兩州同時施行。

嘶~桓宣倒吸一口冷氣,我什麼時候弄出一個新政來了?仔細看具體的條款,桓宣越看心越涼,冰涼!

“欺人太甚!”桓宣猛拍桌子,呯!一聲巨響,桌子上的吃食散落一地,把兩婢女嚇了一跳。

“來人!”桓宣的五位掾屬聽到聲響從外面趕過來,疑惑道:“主公,發生了什麼事?”

“你們看看!”桓宣指指報紙,眾人拿起湊上去一看,心哇涼哇涼的,這是要逆天了!

改革官制,官員任職不能帶掾屬,取消品官佔田蔭戶制及佔山格等法令,官員只能拿薪水,沒有其他任何福利。這樣搞我們這些人就沒有位置了;取消官員佔田蔭戶制及佔山格等法令,這是要和天下所有士族和官僚為敵啊!

從此咱們就沒有立錐之地了!增加各級官員俸祿,只是相對於其他福利,這薪水提高的很有限。

重新丈量土地,調查人口,實行攤丁入畝制,把人頭稅,勞役等全部折入田畝之中。規定每個成年人擁有的土地上限為300畝,超出部分要另外徵稅。這還是以天下世家為敵的節奏,按照這種方式來,那些大家族都要把土地分配到每個家族成員頭上,無形中分解了宗族的勢力。

取消戶籍世襲制,廢除賤籍。東晉的戶籍制度是沿襲漢朝的,都是世代傳襲的,這個制度是從管仲開始。比如鹽戶代代曬鹽,銅戶代代挖礦,一旦因為人口繁衍、資源變更等原因,不能從事本行,只能棄籍成為流民。在士農工商等正戶之外,還有所謂賤籍,如船戶、樂戶、丐戶等,世世代代從事賤業,不能租買土地,不能與良民通婚,更不能為吏做官。如戲子娼妓等,即屬於樂戶,其後代也只能以此為業,縱然從良,也只能為婢妾童僕,終生供人使喚。這個有點像印度的種姓制度,不過沒有種姓制度那麼嚴苛,因為在東土是可以脫籍的。

礦山、林地、湖泊收歸國有,實行鐵、鹽、酒專賣。這一條也是針對士族豪門。

修改結婚年齡,改為男女18歲才能結婚。取消包辦婚姻。

試行資政制度,成立資政院。這是無關緊要的東西。

改革丁憂制度,由原來的27個月改為49天!這是不孝啊!誰敢動這個東西!

……

大家臉色發青,這是天塌下來了。

桓宣見大家看完,道:“走!跟我去找劉巖理論,這襄陽新政到底是誰的新政!”

這時兩個女婢開口道:“老爺,刺史已經吩咐下來,這兩天刺史大人要到南陽巡視,回來後再來拜訪老爺。”

跑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我今天就召集襄陽府的官員,釋出新令,把你的襄陽新政給廢除了。桓宣帶著掾屬往外走,最後被門口的護衛擋住了:“刺史大人親自交代,請大人小稍安勿躁,等候幾日。大人如果覺得枯燥,可以到書房看看書,我們也可以安排幾個樂伎給大人唱唱小曲,刺史說了,九郎編排的幾個戲曲還是很不錯的。”

五個掾屬氣憤不過,硬衝崗哨,結果被全部打回來了。這是軟禁?桓宣千算萬算,沒想到劉家會來這一手,我這是虎落平川被犬欺啊,桓宣非常氣憤。

一行人無可奈何回到屋內,桌子已經被女婢收拾乾淨了,那張報紙還躺在桌子上,大家一時間束手無策。一個隨員拿起報紙繼續閱讀,第二版刊登的是周撫和鄧嶽幡然悔悟,和王敦劃清界限,現在兩人已經在襄陽幹部培訓班學習,準備將來為襄陽的建設和發展出力。同時兩人發出呼籲,請王敦和朝廷和解,“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我們的共同敵人是北方的胡族,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說得像模像樣,只是這真是周撫和鄧嶽兩位將軍說的?可能也是被代表了。再說你周撫、鄧嶽算什麼東西?你有什麼資格發表這個言論?你以為你們是朝廷三公呀?就是劉巖也沒有這個資格。什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天下都由匹夫來擔責任,那要朝廷官僚做什麼?

還有郭璞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老子西去化胡論》,文章中列舉了大量的材料論證釋迦佛原來是老子,佛教只是道教的一個分支。這郭璞不是被俘了嗎?怎麼還可以

發表文章?作者簡介上稱郭璞被俘後經過習嘏的勸導,大家一起成立國學院,和劉丹創辦的襄陽師範學校唱對臺戲。

同時還有一篇法和的署名文章《天師道欺世盜名論》,對於天師道竊取佛家的天庭之說編造道家33天提出了嚴重的批評。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佛、道兩家又要開展論戰了?

佛道論戰由來已久,東漢時牟融著《理惑論》一書,開始提出佛教高於道教之說。該書主要記述佛祖悟道成佛和傳教的事蹟,以及佛經的卷數及戒律、佛教關於生死觀點等,並針對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引起種種議論和疑難,分別給以辯解。

《理惑論》提出了佛教高於儒、道的觀點,稱“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緒。”道教之於佛教,“比其類,猶王霸之與王帝,陽貨之與仲尼;比其形,猶丘垤之與華恆,涓瀆之與江海;比其文,猶虎郭之與羊皮,班寧之與綿繡也。道有九十六種,至於尊大,莫尚佛道也。”應該可以看作佛教向道教的挑戰。

西晉惠帝時道士王浮與沙門帛遠爭邪正,正浮作《老子化胡經》,記述老子入天竺變化為佛陀,教胡人為佛教之事,開了佛、道論爭的先河。

劉丹把他們兩家的文章都登在報紙上,主要是因為郭璞先找上門來要求在樊城修建天師道的道觀供三清,法和也要求在樊城修建寺廟。劉巖不勝其煩,聽了劉丹的建議他們兩家辯論,於是論戰開始。最後雙方約定在十二月開展一次大辯論,辯論輸了就要皈依對方的宗教,這個訊息也被刊登在報紙上。襄陽政府還準備為這次辯論出一本書。

“天下要大亂了!”這是眾人的心思。東土的佛教羸弱,長期以來一直依附於道門之下,這次他們是要翻天了。在東晉無疑是天師道佔了上風,天師道滲透於朝野的方方面面,劉巖這樣幹是什麼意思?難道想和建康互別苗頭?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劉家所謀甚大啊!

《襄陽快報》還介紹了在天竺各門派互相辯論的情況。在古印度教派眾多,比東土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還多,教派之間為了傳播教義,吸納教徒,常常發起辯論。辯論的結果很殘酷,輸的一方要麼自殺謝罪,要麼皈依對方的宗教。

因為辯論非常殘酷,於是產生了一門專門用於辯論的學問——因明學。因明學不是佛家獨有的。因明學萌芽於印度,略早於中國的墨辯和希臘的邏輯。因明學的產生和發展,與古印度學術文化的繁榮和辯論之風的盛行是密切相聯的。古印度的信仰非常繁雜,信什麼的都有,各派教徒之間常常爭論,比東土的百家爭鳴要激烈尖銳得多。各派教徒服飾不同,裝扮各異。各教派十分重視論辯的方式方法,並且已經從研究論辯的程式進而研究思維的形式和推論的規則。

在古印度,最早致力於系統地研究因明的學派是正理派,正理派的經典是《正理經》,傳說是足目所作。《正理經》簡明地敘述獲得正確知識的方法以及知識的表述方式,探討認識表述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形式錯誤或非形式錯誤。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足目之後,印度諸學派皆講求此類論理方法。至佛陀之時,因明學已頗具系統,佛陀成道後,每每應用因明之法以說法利生,此可見於諸經中所廣泛出現之因明義旨。

流入佛教,而為歷代諸論師所沿用演布之因明,稱為內道因明;佛教以外之諸學派所研習之因明,稱為外道因明。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