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28章 火藥工藝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眾人仔細看了字典的編輯綱要,非常詳細,此事大有可為,只是拼音這個東西那些大老爺們會接受嗎?

“不接受也不要緊,總有會接受的人。”劉丹倒是不著急,“習*家人不接受,你們跑一趟建康,總有識貨的,你們聯絡襄陽、建康的一些學子,肯定有動心的。”

接下來大家各自忙碌,七天過後,劉毅總算說服了自己的母親,和父親也溝通好了,最後大家都來問劉丹是什麼章程。

“其實四哥來幫我也是不錯,”劉丹回答,“我還有一些絕密的專案要上馬,大家知道現在鐵匠鋪的人沒有什麼文化,有些活兒沒文化可不行。這些我都可以交給四哥去做。”

現在劉家上馬的專案太多,雖然夫人手下一大批的丫頭都學會了會計和審計,但是賬目太多,還是有點手忙腳亂。劉丹又要看著這些工廠的技術,還要帶兵,教書,晚上還要抄錄下來一些技術材料,比誰都忙,急切需要一個得力的幫手,於是劉毅的前途定下來了。

劉丹準備讓劉毅接手的是火藥作坊和火炮實驗。有人說清朝為了大清鐵騎的優勢拒絕了火槍的改進,其實清朝火器的落後是整個工業體系和政治制度的落後。

第一次震旦戰爭時期,因為和西方人的大量往來,火槍和火藥的工藝出現了顯著的進步。比如在《火藥略說》的記載中,除了在火藥的組配比率上同英國人的配方一致外,還著力對火藥進行精製,在將製成的火藥餅槌碎後,首先用圓眼篩篩過後分出粗細粒,再將顆粒放入圓筒中反覆滾動,把變圓滑的顆粒拿出裝好備用。並且,有意思的是,在計算火藥點火所需時間時,國人還對西方的計時方式一併實行了“拿來主義”,“必得兩三秒許,才能齊著”,這從側面也反映了清人對西方的學習。

不過,這些技術創新沒有改變手工生產方式的基礎,提高仍然比較有限,雖然質量上偶爾可以達到與英國火藥相當的水平,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加強了勞動強度以及在製作過程中格外精工細作的結果。而歐洲人早在16世紀,火藥的製造就從手工向機械化轉變了。

法國在16、17世紀是配製火藥工藝比較先進的國家,他們已經嘗試使用以水車為動力的機械配製火藥。配製火藥時,首先開動水車,以水車的動力傳動搗磨機,將搗磨機下方的火藥碾碎。

到了震旦戰爭時期,英國的火藥製造工業甚至還採用了蒸汽機、水壓式機械、機械造粒缸、蒸汽加熱器、石墨製成的磨光機等一批先進的機械生產火藥。以先進的工業裝置提取純度高的硝和硫;以蒸汽機帶動轉鼓式裝置,對火藥混合物進行粉碎和拌合,用水壓式機械將製成的火藥放在碾磨上,壓成堅固均勻的火藥塊;接著使用機械造粒缸將火藥塊製成大小均勻的火藥粒;再將火藥粒放置到烘乾室內,用蒸汽加熱器將室內溫度提高到40-60度,使火藥粒乾燥;最後用石墨製成的磨光機將藥粒表面磨光除去火藥粒上的氣孔,降低火藥的吸溼性以延長火藥的貯存期。歐洲人以蒸汽動力和機械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已進入近代工廠的機械化生產階段,兩相比較,明清使用木臼、木槽,用木杵手工攪拌火藥,用圓筒打磨火藥粒要原始的多。

也就是說,雖然明清兩代看起來掌握了製作精良火藥的技藝和方法。但在實際製造的過

程中,由於仍然停留在純手工操作階段,加之各地對火藥生產的監管不力等原因,自然難以實現高質量批次化的火藥生產,質量難免會有相當粗糙和低劣的情況。

和西方接觸更多後,我震旦火藥質量的惡劣在其對手中也相當知名,第一次震旦戰爭中和清軍打仗的英國軍官賓漢在其著作《英軍在華作戰記》中提到,中英大角、沙角之戰,震旦“火藥庫裡面存放著幾千磅粗火藥,裝在木桶和泥罐中,我們全部投之於海,因為雖然中國火藥的成分幾乎和我們的相同,卻是一種粗劣的東西”。

另一名英軍軍官伯納德的《尼米西斯號輪船航行作戰記》也說“震旦火藥效果不強,與英軍相比,雖然製作原料和比例差不多相同,但是製作粗糙,加大了為完成某種任務的難度。”

可見清代火藥從配比上看雖同英國人相差無幾,但由於火藥質量不佳,甚至還混有泥沙,導致清軍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受到很大的影響,炮彈“有時僅滾下炮口和翻一些筋頭”。而火藥這種重要軍資,粗陋的中國產在英國人看來連繳獲價值都沒有。火藥製作不精的弊病清人自己也很清楚,《火器略說》中提到,“震旦官藥,所用硝、磺、炭,其數多寡與英國官藥同,所不可知者,質欠精純,匠役偷減,局疏查驗,草率從事,遂致物料雖同而功效相去懸殊。”偷工減料的情況同明代簡直一模一樣。可以說,明清兩朝在這一缺陷上形如兄弟,畢竟在輕視工匠的體制下,這種事情本就是無可避免的必然。

手工業產品從紙面到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往往會打折扣,平時吹的天花亂墜的神器,戰時很有可能因為質量不佳而成為雞肋。清朝由於和西方接觸更多,面對的敵手水平更高,敗績更顯著,尤其是敗於並非中華民族一員的西方人,於是顯得清朝名聲似乎更加惡劣。

很多穿越大神造火槍的時候以為有了先進的配方和設計,就能造出橫掃千軍的神器。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工藝沒有考慮進去。大家都知道,現代震旦軍事工業的短板是材料學和工藝學。

除了火藥,還有火槍火炮的試射,校正,這些都涉及到彈道學,槍炮的初速度,三角函數,這需要很高的數學修養,老張頭這幫師徒擔負不起這個重任,再說劉丹也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讓老張頭掌握,劉毅的出現正好解了劉丹的燃眉之急。

劉毅不會三角函數不要緊,劉丹這裡有現成的教材,讓他自學成才。劉毅搞文科不行,不一定理科也不行。理科和文科最大的不同在於理科是一門科學,能夠用數字精確計算的,都有標準。而文學天馬行空,完全靠想象力,很難精確定義。現在劉丹的這些學生雖然是從一年級書本開始的,但是因為學生的年齡都不小,接受能力強,所以學習的進度也加快了。再說劉丹也不要求他們背誦,考試的時候可以翻書,這樣主要是培養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現在他們加減乘除都學完了,開始學小數點和代數、幾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找一個靶場,槍炮的實驗和部隊的實彈訓練,沒有靶場可不行。劉家村目標太大,來往的人很多,明年劉丹要招收大量的軍人,需要一個秘密的軍營和訓練基地。還好劉家村後面就是山區,找一個人跡罕至的山谷不要太容易,這些事情都可以交給劉毅去做。

軍營和學校九月份招收學員,十五

歲以上的招入軍營,十五歲以下的全部上學,軍營和學生校都修建好了,雖然是竹棚搭建的,但是正好應急。只是到了冬天可不行,襄陽的冬天也是賊冷,需要暖氣供應。襄陽這個地方很尷尬,處在南方和北方的交界處,所以南方人把襄陽人當做北方人,北方人把襄陽人視作南方人,兩邊都靠不上。我國以秦嶺作為南北的分界線,北邊的城市都有暖氣集中供應,襄陽處於中國供暖分界線下一點,冬季平均2-3℃的低溫,沒有暖氣真的很受傷。暖氣片也不難製造,都是用鐵鑄造的,到冬天塢堡裡也可以燒鍋爐集中供暖。還有手搖抽水器,都可以生產出來,穿越眾來到生活條件極其簡陋的古代,都要想辦法把自己的生活搞得舒適起來。

時間到了十一月,北方的冷空氣席捲南陽盆地。初冬沒有隆冬的素麗,只有清冷乾燥的風吹過。襄陽今年的冬季並不太冷,只有在早晨氣溫稍稍低了一些,但冷得挺有精神,新鮮空氣吸進肺裡,清清涼涼的,如冰水般沁人心肺,由於還沒入冬的緣故,花草樹木還呈現出秋末的景象,完全沒有冬天給人的破敗凋敝的感覺,地上的小草還挺精神地長著一分綠意,在這如茵的綠色中,還有幾朵不怕冷的小花在零星地開著,向即將來臨的冬季釋,放出最後的活力。

一艘商船在襄陽至龍舌的河道上行駛,這是一隻人貨混裝船,現在襄陽市面上的很多新鮮玩意兒都是從龍舌渡來的,所以有專門的商船跑這條路線。船頭上站著一位年輕人,一身玄色衣裳,精密大氣的滾邊刺繡,輕薄柔軟的布料,衣袂在河風的吹拂下飄動,給他增添了幾分神采。此人姓鄧名嶽,是武昌郡公王敦的參軍,這次到襄陽來,一是看看襄陽的局勢,和襄陽周撫商談。二來是到劉家村看一看,現在劉家村出了不少好東西,包括刀劍等等一些軍事器械。

現在周撫任南中郎將、督沔北諸軍事,代甘卓鎮守沔中地區。周撫的父親周訪出身寒族,為人沉毅、謙讓,有好施之名。初任尋陽功曹,後被察舉為孝廉。琅玡王司馬睿升為鎮東大將軍後,徵辟周訪為僚佐。其後屢次領兵,討平江州刺史華軼及荊州杜曾叛亂,又協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亂,為司馬氏政權立足南方作出了傑出貢獻。

昔日,王敦擔憂杜曾勢力增長,於是向周訪允諾,一旦周訪摛獲杜曾就會讓他任荊州刺史。但周訪殺杜曾後,王敦仍然自任荊州刺史,沒有實現承諾。只給周訪加安南將軍,仍任梁州刺史,未得荊州。周訪知道王敦失信後大怒,王敦讓郭舒去解釋,並贈上玉環、玉碗,以表示自己的厚意。周訪將其扔在地上,說:“我難道是商人和小孩嗎?可以用寶物來哄我高興嗎!”

周訪在襄陽時推廣務農,勤於練兵,暗藏謀算王敦的心志。他用心聽取民意,而且又自選地方官員,任命後直接上表朝廷(以防王敦干預)。王敦忌憚於周訪的行動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敢有異動。而周訪雖然屢立戰功,且被王敦所懼,但仍謙虛而不言功勳,更將功績都歸於朝廷,於是得士人尊重。他又擅長安撫人心和招納群眾,令士眾都願為他效死。

周訪練兵之餘,亦與李矩、郭默等仍在河南一帶據守的東晉將領合作,打算北伐。而周訪知道王敦有不臣之心,更恨得咬牙切齒。王敦知道周訪肯定不會支援自己,對他和鎮西將軍祖逖頗為忌憚,故此遲遲亦未敢作亂。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