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142章 偃武興文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很多宋穿、明穿,甚至是穿越東晉的網文說的是如何做官,然後大發神威,征服胡虜,收復失地。其實哪有那麼容易,除非你造反,把整個政治體系推到重來,要不然整個官僚機構和社會制度都拉扯、糾纏著你,讓你動彈不得。

桓溫的能力和威望都很高,北伐前燕的時候,開始勢如破竹。前燕司徒長史申胤分析道:“晉室衰弱,溫專制其國,晉之朝臣未必皆與之同心。故溫之得志,眾所不願也,必將乘阻以敗其事。”第三次北伐果然大敗而回,令桓溫的威望大降。最後桓溫認識到攮外必先安內,必須把朝廷君臣狠狠地整治一番,那些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要不然終究一事無成。

宋朝王安石名氣也大,最後變法失敗;岳飛用兵如神,家破人亡;明朝張居正門生遍天下,主持“萬曆新政”,以一身擔當天下安危,任勞任怨,不疑不怖,扶危定傾,以一己之力,為命在旦夕的明王朝續命七十年。最後遭言官彈劾,被神宗下令抄家,人死之後還差點兒被開棺戮屍。

“願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這是張居正的心聲。以張居正的地位、能力和智慧,想謀個生前身後名,要在死後全活家人,可謂是易如反掌了。不是他拙於謀身,而是在兩者之間他選擇了謀國,不惜粉身碎骨,這是殉道者的作派。

你說你一個穿越眾,考一個狀元,在朝廷裡和這些老家夥混,然後虎軀一震,引領萬民北伐,那不是扯淡嗎?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把你挫骨揚灰是輕的,滅你九族才是你真正的歸屬。戚家軍名震天下,那是受到張居正的保駕護航,後來張居正死了,戚繼光也備受排擠,戚家軍也就煙消雲散了。

每次中原動盪,那些北部邊陲的少數民族都會乘勢做大,荼毒中原。隴右,河西,河套,包括蒙古草原和東北平原這些地方幅員遼闊,連成一體,形成強悍的草原部落王朝。秦漢時的匈奴,南北朝時的鮮卑,隋唐時的突厥,宋朝時的遼金、西夏和後來的蒙古,都是雄霸一方,威名赫赫。歷朝的開國皇帝,為了收復失地,殫精竭慮,委曲求全。

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頓單于率兵大舉南下,漢高祖劉邦親率 30萬大軍迎擊,結果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匈奴兵圍困於平城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北)達七天七夜。後來,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妻子行賄,才得到脫險。這便是‘白登之圍”。這次戰役之後劉邦知道,自己對於匈奴毫無辦法,於是採取和親政策,冒頓單于成了漢家的女婿。後果之一就是冒頓單于的後代劉淵,趁著西晉諸王內亂,割據幷州,建立漢國稱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劉邦的場子被他的後輩劉徹找回來了。公元前127年漢將衛青出擊匈奴,不僅收復了隴西、北地、上郡的北部,還收復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2郡;雲中、雁門2郡北界也得到恢復。北邊疆界達陰山以北。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擊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設定酒泉

郡。以後至公元前67年間陸續分置了張掖、敦煌、武威3郡,合稱河西4部,連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設定的金城郡,又稱河西5郡。匈奴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天山南北完全擺脫匈奴的統治。漢朝置西域都護府於烏壘城(今輪臺東)。都護轄區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南的烏孫、帕米爾地區的無雷和費爾干納盆地的大宛等。

公元前108年滅了由燕人衛滿在朝鮮半島上建立的衛氏朝鮮,以朝鮮及其附屬國地置樂浪、玄菟、真番、臨屯4郡,把東北疆界推至朝鮮半島中、北部,東至日本海,南抵漢城以北一帶。

唐朝在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淵曾經向突厥稱臣。當時李淵官拜太原留守,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於是他也想起兵,謀取江山。李淵起兵後,立即派自己心腹劉文靜前往突厥。劉文靜提出,“願與可汗兵馬同入京師,人眾土地歸唐公,財帛金寶入突厥”。

始畢可汗非常高興,當即派遣大將康鞘利兩千騎兵支援李淵,一個強大的對手成為爭霸天下的主力。此後,李淵對突厥的始畢可汗“卑詞厚禮”,同時還該旗易幟,“雜用絳白”。之所以用白旗,是因為突厥的旗幟為白色,這樣做的目的是“以示突厥”。後來,李淵即位後,前後向突厥進獻了不少財物。

李淵曾對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然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無以經邦濟世矣。”也就是說,只有向突厥稱臣,才能換取後方基地晉陽的安全,為進軍關中換取條件。

貞觀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報,李靖取得陰山之戰的勝利,活捉頡利可汗。李世民非常高興,對身邊的大臣講了一番話,“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國家草創,突厥強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頡利。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單于稽顙,恥其雪乎!”

當然,劉邦和李淵這些作為受人詬病,被後世的文人大加鞭笞。司馬光曰:“蓋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則懷之以德,叛則震之以威,未聞與為婚姻也。”

說得多好!問題是後來呢?你說叛則震之以威,你的威呢?契丹咱就不說了,西夏就是在宋朝立國之後建立的,你是大宋的宰相,王安石都被你趕跑了,你說要向西夏用兵,誰也不敢反對。結果你都幹了些什麼?大話誰都會說。

到了明朝就出*臺了一個國策:“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於是明朝腦殘粉津津樂道,認為明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與號稱最強大的漢、唐相比,明朝亦毫無遜色!

你可以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可以守國門,但是絕不能死社稷,你要能翻盤啊!你以為君

王死社稷死得其所,死的很美?去你娘的!

劉邦和親怎麼啦?邊關安寧,漢朝漸漸恢復元氣,同時搞來了大量的軍馬、牛羊;李淵稱臣割地,搞來了幾千戰馬。“淵選善騎射者二千人,使之飲食舍止一如突厥,或與突厥遇,則伺便擊之,前後屢捷,突厥頗憚之。”後來秦王李世民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玄甲軍。

公元629年,李靖帶著十萬大軍,六路大軍統一由李靖指揮部署,分道出擊突厥。公元630年正月,李靖親自挑選了3000精兵,秘密行軍,千里奔襲直赴東*突厥的都城定襄,破東*突厥十幾萬大軍,頡利可汗被生擒,不可一世的東*突厥灰飛煙滅。

我大明能比嗎?能翻盤才是真骨氣,你死社稷,於國於民何益?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就連當時的黑科技火槍火炮都玩不好,被滿清按在地上摩擦二百年,很有骨氣?看看明朝修的高大威猛的長城,就知道他們活得有多麼窩囊。

洪武五年(1372)正月,朱元璋命魏國公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合騎兵15萬,三道並進,出征漠北。騎兵15萬,用於後勤運輸保障的馬匹更當倍之,因此,此次出征所用馬匹至少在30萬匹以上,規模之壯,在洪武一朝空前絕後。久經沙場的擴廓利用明軍勝兵易驕的心理,誘敵深入。徐達冒進於擴廓與賀宗哲聯軍的伏擊圈中,驟與之戰不利,死者十數萬。據《草木子餘錄》載,“分三路出討漠北,大敗,死者前後約四十萬。”

相對於人員,戰馬損失應該更加慘重。根據《明史》記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朝清點全國兵馬數,計官兵1204923人,馬僅45080匹,可見嶺北之戰後明朝軍馬的缺少。“與虜戰失利,斂兵守塞”只能用步兵固壘。“馬悉數不過二萬, 若逢十萬之騎, 雖古名將, 亦難於野戰。所以必欲知己, 筭我馬數如是。縱有步軍,但可夾馬以助聲勢,若欲追北擒寇,則不能矣。”

其結果是步兵的戰略投送能力遠遠弱於騎兵。“明軍自是希出塞矣”。明軍騎兵的嚴重缺失,讓朱元璋繼承元朝最後一個行省的計劃嚴重受挫。最後只能在漠南設定諸多衛所,借地利屯田牧馬助軍資,以圖反攻嶺北。

嶺北慘敗,明軍騎兵損失殆盡,已失去了主動攻擊北元殘軍的能力。北元則趁勢展開了一系列主動出擊。明軍疲於應付, 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御, 將洪武二、 三年一度佔領的宜於牧馬的今內蒙古南部地區放棄,至多年後才恢復牧馬地區。

洪武三十年(1397),朱元璋仍告誡晉王:“我朝自遼東至於甘肅, 東西六千餘裡, 可戰之馬僅得十萬, 京師、 河南、 山東三處馬雖有之, 若欲赴戰, 猝難收集。苟事勢警急, 北平口外馬悉數不過二萬, 若逢十萬之騎, 雖古名將, 亦難於野戰。所以必欲知己, 筭我馬數如是。”

明朝馬匹的匱乏由此可見。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