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134章 南洋瘴氣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南陽的軍隊有一個步兵旅和一個騎兵旅,這是主力,騎兵旅組建不到一年的時間,戰鬥力可想而知。其他的就是建設兵團的戰士和各地基幹民兵,這些人就是一夥農夫,談不上戰鬥力,想要守住南陽都很勉強。你讓他們去援助你們,派多少人合適?派少了就是送菜,派多了彈藥糧草的運輸怎麼解決?而且司州豫州都是一馬平川,騎戰是他們的強項,你讓不到一萬的騎兵旅、一萬步兵去和石生的幾萬騎兵拼殺?那是兵敗無疑的。

還有,襄陽搞攤丁入畝改革,那些世家和宗族勢力對於襄陽新政府的態度是仇視的,他們不甘心自己失去的一切,只是因為現在被劉家軍強大的武力所威懾,不敢出頭而已。如果劉家軍在司州戰敗,石生乘勢而下兵犯南陽,劉家如何抵擋?接下來荊州全域性震動,各大士族蜂擁而起,那時候就無力回天了。

錢鳳一席話說得郭誦臉上熱辣辣的,手心冒出一片冷汗,心頭像是有千萬只螞蟻爬過。這些本來是自己應該想到的,可是因為仇恨和憤怒矇蔽了自己的雙眼,想起自己對桓伯的生硬態度,心裡更是羞愧難當。自己還曾經想過讓桓伯支援自己組建一支部隊殺回滎陽,真是不自量力啊。

錢鳳看著郭誦痛苦的臉,心裡也嘆了一口氣,家破人亡的滋味真不好受,因為自己追隨王敦起兵,家裡的族人受人排擠,度日如年,是我害了鄉親們啊。當然,錢鳳還有更深的見地沒有對郭誦說:為什麼要出兵幫你們?你們就是一群武裝割據勢力,幫助你們有什麼好處?到時候尾大不掉就不好收拾了。劉家要把一切勢力都拉入到自己體系中來整編,對於不服從管轄的堅決鎮壓。

錢鳳琢磨著這襄陽似乎還有一層考量:不想引起劉曜和石勒的注意,悶聲發財,苦煉內功,等到兩家傾全國之力生死決戰的時候再出手收漁翁之利,豈不妙哉!

錢鳳的到來出乎大家的意料,這王敦怎麼突然不行了?聽說建康的司馬紹也病重不起,有十來天沒上朝了。對於突然出現的變故,襄陽這些大佬又召開常務會議商量對策。

劉丹對於司馬紹、王敦同時病倒非常意外,歷史車輪的慣性太大了,又要迴歸原來的軌跡?只是加了劉丹這個異數,東晉這輛破車不知道將來會駛向何方。

錢鳳來到襄陽,進駐客棧的時候登記的是實名,所以府衙很快就得到了訊息,大家不知道他來這裡幹什麼。不過既然實名登記,肯定沒有惡意。接著錢鳳和郭誦勾搭上了,沒想到錢鳳居然說服了郭誦進襄陽軍政學院學習,真是出乎意料,桓宣心上的這樁事情總算放下了,雖然襄陽確實有自己的困難沒有出兵,但是李矩之死還是讓桓宣深感愧疚,安頓好李矩和部下的親屬,桓宣也能心安一些。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郭誦這幫人在北方和兩趙周旋交戰,具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正是劉家軍急需的。桓宣就怕郭誦一氣之下帶著族人跑到建康,那就毀了,司馬氏這艘船已經漏水,自身難保,上去就斷了前程。

錢鳳帶來了王敦提出的條件,交出江州,裂土為王,王含為湘州王,保留軍隊。這是漫天要價,襄陽這些大佬可不鳥他們這一套,不過讓大家沒想到的是錢鳳把王敦的底線和王含的態度全部兜出來了,而且表現出向襄陽積極的靠攏的姿態,他想棄暗投明了。

桓宣曾經在王含的帳下任參軍,對王含很了

解:“王含兇暴貪鄙,目光短淺,可不容易放棄啊。他還想擁兵自重,交出江州是想讓劉家軍和建康直接對上,他打的是如意算盤。在寧州割一塊土地讓他做個王爺,肯定會引起寧州震動,到時候成漢出兵南下,又是一場亂戰,當然不行。”

大家看著地圖,左右為難,想找一塊地安頓王含可真不容易。

劉丹指著交州以南的佔城國,道:“讓王含去佔城國,他想要稱王也好,想要保留軍隊也好,甚至想要把民眾遷走也可以,我們甚至可以資助他一批槍炮。如果他在佔城國站穩了腳跟,可以用佔城的稻米和我們做生意,換我們的槍支彈藥。我們在泉州的造船廠正在研製建造風帆戰艦,如果成功了我們可以把戰艦賣給他們。總之一句話,如果他肯答應,那就是自己人,我們會提供一切方便。這樣,把海外地圖拿一份給錢鳳,上面標註礦產和植物產出,那些地方有的是寶藏,只要挖出來就發財了。”

此話一出,大家都豁然開朗,大家的思維侷限於境內,沒想到海外,讓他們去開拓疆土也是不錯。而且那些地方夠大,隨便他們折騰。只是南方瘴氣太重,疾病很多,他們可能不願意去。

在古代和近代的殖民史中,熱帶雨林地區都是疾病叢生,難以征服的。古代中國開疆拓土,主要是向西和向北,很少重點向東南亞。即便向東南亞開疆拓土,往往也只是到交趾緬甸一代,再往南就沒有了。

在古代文獻上,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兩個字——瘴氣!其實,這是古代對南方的惡性瘧疾的一種稱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就有“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和“瘴氣密佈,觸之即死”,軍事行動受阻的描述。當然,因為對於南方的疾病不瞭解,這些都是誇大其詞。

唐朝攻打南詔國時,為何損失慘重?《資治通鑑》記載,754年李宓領兵七萬征討南詔,結果將士十之七八死於瘧疾和飢餓,由此導致全軍覆沒,李宓被俘!對此,白居易有詩云,“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

可以說,幾乎每一次在南方或越南緬甸地區的作戰,史書上都有“軍中大疫”的記載!在這一種情況下,中原王朝自然很難持續,所以每一次都是打敗對手之後,就匆匆班師回朝,飲恨東南亞,根本沒辦法長久作戰,原因就在於無法防範瘧疾!

其實,對於瘧疾問題,西方人也沒有好辦法。在殖民時代,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在殖民南洋時,開始也只是佔據一些據點,並不敢深入內地,除了實力不足之外,還因為瘧疾問題!

在19世紀,中國人下南洋的時候,瘧疾的發病率甚至超過70%,死亡率更是達到30%。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已經有了奎寧,但發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很高,對西方人也一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歐洲戰場上,由於瘧疾而造成減員有數十萬人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太平洋戰場上更為嚴重,尤其是熱帶地區的島嶼上,瘧疾讓美日雙方頭疼!

最著名的是1944年,日軍出兵印緬邊境,因帕爾戰役還沒有開始時,10萬軍隊就有6萬餘人患瘧疾,不戰自潰。如果沒有瘧疾,日軍一旦打進印度的話,二戰格局又將如何?關於瘧疾,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曾發過一句經典的牢騷:“我的士兵 1/3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得了瘧疾,1/3 在照顧瘧疾患者,只有 1/3 能戰鬥。”

實際上,一直到越戰期間,瘧疾依然是東南亞戰場的關鍵阻礙!1967~1970年4年間,侵越美軍因瘧疾減員損兵80萬人!

瘧疾還有一個名稱叫隔日虐,就是你今年患上了瘧疾,挺過來了,明年這個時候還會發作,又來一回,很難斷根,搞得人苦不堪言,在海南,贛南都有這種疾病。

東南亞悶熱,潮溼的天氣,加上蚊蟲叮咬,很容易得皮膚病和其他疾病。對於這些困難,除了青蒿,蚊香,蚊帳,加上一些諸葛行軍散之類的中藥,劉丹沒有其他辦法。不過只需要在海邊建立幾個節點城市和港口,不需要深入內陸雨林地區,相對來講情況稍微好一些。

桓宣道:“讓他們不要征服,開始找一個落腳點就行,慢慢發展,這樣困難就少一點。另外江東的一些士族土豪,佔有大量的土地,讓王含把他們全部帶走,我們今後土改的阻力也會小一點。我們在福建經營得不錯,可以作為他們的後勤基地。”

錢鳳這邊事情的基調定下來了,下面就是關中劉曜的事情。

六月,石虎抓捕了劉嶽及其部將王騰等八十多人,還有氐羌三千餘人,都押送到襄國,坑殺士兵一萬六千人。八月,劉曜兵敗退回關中,到澠池時,穿素服哭祭,七天後才入城。而郭默南奔建康,李矩部下率眾二千投降後趙。石生佔領整個河洛地區之後,兵寇方城,被擊退之後沒有戀戰,退出方城古道,方城守軍也沒有追趕。

十月劉曜派出使者到襄陽,要求和荊州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石勒,並且要求襄陽提供火槍火炮,劉曜願意用戰馬交換。

結成聯盟當然不能答應,要不然石勒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襄陽了。至於槍炮嘛,這個問題要商量一下。

“關中有不少戰馬,我們要想辦法弄過來。”參謀長葉濤道,“我們以前換回來的馬匹大都是老馬,有的只能拉車耕田,葉瑾跟我說了很多次了。”葉瑾這個騎兵旅長有點名不副實。

這是一個現實的困難,鐵器,糧食,馬匹這些戰略物質都是劉曜和石勒政權強力管控的,禁止母馬交易,限制馬匹交易,透過商業貿易獲得的極其有限,而且母馬很少。今後*進攻關中、洛陽和黃河以北地區,沒有戰馬根本就寸步難行。而且內陸地區的戰馬因為沒有馳騁之地,體力和耐力都不行。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馬政。正如北方遊牧民族對於江淮密集的水道望水興嘆一樣,中原對於北方廣袤的草原也是仰天長嘆,一個要下馬操舟,一個則是要上馬騎射,都是需要幹自己不擅長的活計。

古代職官有一個“司馬”。馬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佔據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職業化軍隊主要由貴族出身的子弟組成,戰爭方式主要是戰車的列陣對陣衝鋒,而古代的戰車是由馬拉的,所以馬的地位極其重要。形容哪個國家軍力強盛,就稱呼它為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之類的,由於這層關係,司馬其實是專門負責管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軍職。殷商時代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並稱五官,掌軍政和軍賦;春秋、戰國沿置;漢武帝時置大司馬,作為大將軍的加號;後亦加於驃騎將軍;後漢單獨設定,皆開府;隋唐以後,為兵部尚書的別稱。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