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133章 滎陽郭誦(下)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郭默後來被石匆打敗,從密縣南奔建康。李矩知道後大怒,讓郭誦等人寫信給郭默,李矩又對郭誦說:“你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嗎?當年迎接郭默歸順,都是你出力促成,他臨危而逃走,一定要把他留下來。”郭誦追趕到襄城,郭默自知有負李矩,於是丟棄妻子自己逃跑。郭誦把其他的部下帶了回來,李矩還是和以前一樣對待郭默的妻子。劉嶽看到外援無望,只好投降石勒的堂侄石虎。

當時,李矩的將士私下密謀背叛投降後趙,李矩無力鎮壓,只好率領部眾南下投歸朝廷,手下士眾在途中紛紛逃亡,只有郭誦和參軍郭方、功曹張景、主簿苟遠、將軍騫韜、江霸、梁志、司馬尚、季弘、李瑰、段秀等一百多人帶著親屬跟隨。走到魯陽縣時,李矩墜馬而死。

說到這時,錢風唏噓不已,良久,問道:“襄陽太守桓宣和李都督應該很熟悉,你們沒有向桓宣求援?”

“求了,桓宣世伯說襄陽勢弱,鞭長莫及,只是給我們提供了商隊護衛,幫我們撤出親屬。”郭誦嘆息道,“只是司州完全丟失,淮北淪陷,十多年的基業毀於一旦,可憐那些追隨我們的滎陽民眾,落入羯賊鐵蹄之下。”

其實很早的時候厚德商行就和北方的這些塢堡、流民帥做生意,刀劍、盔甲茶葉、白酒都送往這些地區,換回馬匹、皮貨和牛羊,只是這些人都是窮哈哈,沒什麼油水,有些精明的傢伙倒賣劉家的物質輸往北方,賺了一大筆錢。只是劉家的糧食很少,自己也不夠吃,再加上還要釀酒,所以基本上沒有出口。

前趙和後趙在司州河洛大打出手,除了商隊,襄陽沒有派出任何的武裝力量進入這一地區,明擺著不想趕這趟渾水,對李矩的幫助也很有限,這讓李矩非常不滿。桓宣勸李矩把民眾全部遷入南陽,但是依照襄陽的土地政策,這些人全部要打亂,分散在十幾個農墾場,而且沒土地所有權,李矩當然不願意。沒有地盤沒有人,自己就是龍困淺灘,飛不了天了。

錢鳳見多識廣,倒是很理解這些塢堡堡主和流民帥。就像王含也不願意交出手中的地盤和軍隊。身居高位,號令群雄,嘗過這個滋味的人你讓他放下這些還不如殺了他。王敦是沒想頭了,王含倒是想法很多,這件事情還真不好辦。

由於中國國家形態的比較早熟,在社會制度上,氏族殘餘也長期嚴重遺留。因此自秦漢以來的農村,民眾依然以氏族為紐帶而鞏固結合起來,他們是聚族以居的,透過血緣的結合關係,在塢堡壁壘之間,都勒宗姓,加以武裝,或舉宗而避難。

這種塢堡在兩晉南北朝的時候得到長足的發展,這時候比較著名的有河東之汾陰的薛強,平陽人李矩,河內人郭默,廣平易陽人劉遐等人。這些塢堡組織對於新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剛開始是持敵視態度的,後來這些少數民族建立起穩固的政權之後,他們也會採取靈活合作的態度。

石勒在建立政府剛開始對於北方花開遍地的塢壁進行了武力征服。石勒曾分命諸將攻冀州郡縣壘壁,陷堡壁百餘,眾至十餘萬,以其衣冠人物集為君子營。石勒南寇襄陽時,攻陷江西壘壁三十餘所。蕩平之後,迫使塢堡組織輸糧以供軍需。

但是單憑

武力鎮壓無濟於完全剷除塢堡組織,就不得不與之妥協,採取懷柔的政策,承認這種割據現象。以塢堡主為長官,授予官職,讓塢堡主繼續統領塢堡內的人民,這實際上是保留塢堡原有的組織形式,並且從政治上確定了塢主統率一方的合法權力。因此,這些獨立性較強的塢壁組織成為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人民的最基層地方組織。

當少數民族政權慢慢壯大的時候,用強大的軍事壓力迫使塢壁組織歸附。 但他們無力根除這種地方勢力,其國有政權只有透過與塢壁主的合作而暫時穩定。但是,動盪分裂的因素也因此潛伏下來,在條件具備的時候,這種地方勢力就會乘機而起。這就是五代十六國建立的政權命都不長,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馬上就分崩離析的原因之一。

祖逖北伐的時候,對於淮北的這些塢堡也是採取綏靖政策,至少名義上你要聽從我的指揮,對一些頑固不化的傢伙才會拔除。當然,你要想指望他們完全服從也不可能,一般這些傢伙都是騎牆派,誰的勢大就聽誰的,有點像後世戰爭時期的偽保長。其實建康朝廷對於這些塢堡和流民帥也是有利用,有防備,一直不允許這些流民過江。

而且北方少數民族還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部落組織,前趙、後趙、包括後來的前秦政權對於那些歸順來投的部落,在組織上沒有解散其部落,在統屬關係上讓部落酋長與部眾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組織上不分離,地域上相契合的地方勢力。這些部落時叛時降,同樣加劇了社會動盪。

前趙實行胡漢分治,將漢人與胡人以不同的制度作統治,劉聰同時居皇帝(漢人的君主)和單于(胡人的首領),漢人以戶為單位設官統治,而胡人以落(指以帳篷營生的單位)為單位,設不同系統的官員來統治。另一個統治特色是,以種族、部族為中心的政軍結構。

許多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延續原本遊牧社會中,以部族和血緣為中心的體制,國家僅是各部族之間的聯盟,因此各部族領袖在軍政上有較高的權力,皇帝的君權不能如其他朝代那樣直接透過官僚機構達成,也容易造成因宗室、部族領袖之間發生內訌而造成內戰。前秦的苻堅和王猛即希望針對加以改革但尚未完全成功,後來北魏的拓跋圭將部落解散,設立新的統治機構,才逐漸減弱這種統治特色。

有的五胡君主如劉淵、苻堅等等皆深染中國文化,所以皆採用其文化如提倡儒術、禁止烝妻報嫂等等。九品中正制也繼續使用,用來拔選世族人才,使為己用。當時世族之所以和胡族君主合作,主要為了苟全性命,許多世族蔑視胡族君主文化低落。甚至有些世族,告誡子孫不可將出仕胡族的經過寫在墓碑上。

前秦丞相王猛對苻堅講:“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宣漸除之。”他意識到各族的威脅勸苻堅剷除之,苻堅未聽勸告。至淝水敗北。少數民族紛紛建立政權,前秦碩大的帝國土崩瓦解。

錢鳳在圖書館呆了這麼長時間,倒是能夠理解為什麼劉家對於這些塢堡和流民帥不感興趣,因為這些傢伙正是襄陽政府所要改造和清除的物件,就像他們對荊州和梁州這些世家豪族的態度一樣。只有劉家

才這麼硬氣不需要這些士族幫助,才敢在廣大的農村中進行土地改革,建立起自己強大的組織,因為生產力提高,劉家才有這麼多錢大造槍炮、編練新軍、開辦學校。如果光靠從地裡刨食,能養活多少軍隊?也就沒有現在這番局面。

因為郭誦執晚輩之禮,兩人親近了不少,錢鳳也給郭誦交了一個底,現在潯陽的日子不好過,王敦病倒快不行了,自己到這裡來也是想為弟兄們謀一條出路。

錢鳳道:“既然賢侄稱我一聲世叔,我就倚老賣老叫你一聲賢侄,賢侄,你現在有什麼打算?”

郭誦有點心灰意冷,道:“世叔,我現在心裡一團亂麻,哪裡談得上打算?桓世伯讓我和弟兄們先進軍政學院學習,畢業出來後到人民軍任職,還推薦了一些書讓我讀。只是我哪有心情讀書啊,弟兄們500多親屬現在還不知道如何安頓下來呢……”

按照國人的一貫做法,當然是買一個大莊園,組成一個村落。但是現在襄陽的很多荒地都收歸國有,你去開荒也沒有土地所有權,而且現在實行攤丁入畝,田地賦稅不輕,算起來還不如到農墾場幹活。桓宣的意思是讓這些將士進軍校學習,其他人在襄陽買幾個店面和大宅院做生意,或者投資企業,現在襄陽新辦的公司不少,大都資金緊缺,可以入股。問題是郭誦除了打戰就只會種田,家裡人也都是莊稼漢,對於做生意,辦工廠都心裡沒底。現在市面上懂行的人太少,都是稀缺資源,找一個大掌櫃很難,襄陽市政府準備再建一所工商學院。

錢鳳一聽,知道郭誦對於襄陽不出兵,心裡還有疙瘩,而且對於桓宣的苦心安排不理解。錢鳳有心轉身投靠劉家,而且郭誦這個人是一員虎將,今後也許是很大的助力,自然要好好勸解一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賢侄,我有一句逆耳之言,不知當說不當說。”

“您是我的長輩,小子茫然無措之際,正需要世叔的指點。”

“你是真不理解桓宣的良苦用心啊。當然,這也不怪你,因為你根本不瞭解襄陽新政是怎麼回事,襄陽和別處不一樣,整個府衙的設定都不一樣,桓宣讓你好好看書,就是讓你對於襄陽政府的大政方針、軍隊的運轉機制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做生意,進軍校對於你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襄陽沒有出兵幫你們站穩滎陽,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難處啊,‘鞭長莫及’這句話可不是推諉。襄陽劉家軍的情況你不瞭解,我和他們打過很多交道,對於他們的情況很清楚……”

錢鳳對郭誦說起劉家軍的歷史,從童子軍十幾人開始,到獨立團,再到獨立師,人民軍,擴充套件得太快。去年劉家軍佔領襄陽的時候是兩個火槍營,一個營是500人,現在一年多的時間,每個營擴充套件到一個旅一萬人,擴充套件的速度太快必然導致軍隊的戰鬥力下降,而且因為裝備的是火槍,花費巨大,人民軍的福利又很好,以兩州之地維持這樣一支軍隊非常不容易。

人民軍第一旅能在漢中全殲範炫的部隊,一是範炫的道兵太爛,其二就是第一旅是守城,火槍火炮架在牆頭上,範炫對他們沒有辦法,只有捱打的份。也就是說範炫是送菜上門,丟了漢中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野戰又是另一回事了。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