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127章 讖緯之學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那為什麼宋國鄭國會發生饑荒呢?梓慎的說法是:木星(歲星)屬木為青龍,但卻走得太快提前來到玄枵的位置,而玄枵位置上的星宿為女、虛、危,屬蛇。龍在蛇的位置下,這叫蛇乘龍。按照分野說,宋國和鄭國的主星為歲星,即被蛇所乘的龍,因此星象反常就會在地上相應的區域表現出來,依玄枵的名稱表明了其災為饑荒。因為玄枵之次有三個星宿:女、虛、危,三者的位置是虛宿處於中間,這就是虛中(中間空虛)的意思。枵的意思是耗,虛中表示土地空虛沒收成,耗指人民消耗已空,因此判定為饑荒。果然,後來宋、鄭兩國發生了饑荒。

《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述,這年冬天,彗星在大火星旁邊出現,光芒橫貫銀河。魯大夫申須說:“彗星是用來除舊佈新的,天上發生的事常常預示吉凶,現在對大火星橫掃,大火星再度出現必然要發生災害,諸侯國恐怕會有大火災!”

大夫梓慎說:“去年我見到它,就是這個徵兆了。大火星出現再見到它,而且在大火星出現時更加明亮,必然在大火星消失時潛伏。它和大火星在一起已經很久了,難道不是不尋常嗎?大火星出現,在夏曆是三月,在殷歷是四月,在周曆是五月。夏代的歷數和天象吻合,如果發生火災,恐怕有四個國家在劫難逃,它們是宋國、衛國、陳國和鄭國。宋國,是大火星的分野;陳國,是太皞的分野;鄭國,是祝融的分野,都是大火星所居住的地方。彗星到達銀河,銀河,就是水。衛國,是顓頊的分野,所以是帝丘,和它相配的星是大水星。水,是火的陽姓配偶。恐怕會在丙子日或者壬午日發生火災,水火將在那個時候交匯。如果大火星消失而彗星隨著潛伏,一定在壬午日發生火災,不會超過發現它的那個月。”

鄭國的裨灶對子產說:“宋、衛、陳、鄭四國將要在同一天發生火災。如果我們用瓘斝玉瓚祭神,鄭國就可以避免。”子產對此不屑一顧。後來四國果然都發生了火災。

這些例子在《左傳》中比比皆是,春秋時期觀星象者預測得非常準,即使到了漢朝也是一樣。只是到了宋代,雖然太史令這一職位還保留了,但是這些人都失去了預測能力。

王勃作《滕王閣序》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是說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滕王閣序》中對南昌天文的描述將翼軫牛鬥共列,後人疑其必有一錯。北宋王觀國《學林》中記載:“考《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及諸史天文皆曰:牽牛、婺女,揚州也。翼軫,荊州也……滕王閣在豫章而勃序以為星分翼軫者,誤矣……勃序頗為唐人所膾炙,而首誤二字何耶”;南宋葉大慶《考古質疑》亦疑“豐城劍氣,上衝牛鬥而星分翼軫,分野尤差”,清俞樾《俞樓雜纂》稱:“此說足訂子安之誤”。

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陝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捫參歷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去。

十二分野天文學對於人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屬於讀書人必備的常識,就像後世的地理學科一樣。

在晉朝,太史令是解讀星象災祥、圖讖預言的權威專業人士,太史令只是六百石的官吏,隨便拉一個郡守過來都是二千石的官吏。但它的職能挺多,要觀星掌握天時,要為祭祀、婚、喪選擇良辰吉日,要考慮到時節禁忌,當領土中出現祥瑞、災害、異象時還要記錄在冊。太史令有兩個令丞,一個明堂令丞,一個靈臺令丞。

東晉王庭的太史令報告說“客星犯紫薇,國有大變。”就不知道這個客星是誰,這個大變是什麼,司馬紹憂心忡忡,這個客星應該是個妖星吧。聽說王敦退出武昌到潯陽又病倒了,現在自己的身體也出了大問題。小時候有道士說我命不長久,國有大變,是不是因為我命當不久?

現在更可怕的是江東流傳一個讖言:“老君當治,李弘應出。”這個讖言一看就是天師道弄出來的,問題是很多亂民正是打著“李弘”的旗號造反。

讖,就是讖言。漢代張衡解釋“讖”說:“立言於前,有徵於後,故智者貴焉,謂之讖書”。清代四庫館臣解釋為:“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凶”。就是用神秘詭隱的語言預告將來要發生的事情及事情的吉兇禍福。

“緯”是相對“經”而言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凶”;“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讖與緯作為神學預言,在實質上沒有多大區別,但就產生的先後說,則讖先於緯。

漢以前在燕齊一帶的方士中就造有“讖語”。秦始皇時,方士盧生入海求仙,帶回《圖錄》一書,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讖語。《史記》中也載有《秦讖》。漢武帝以後,獨尊儒術,經學地位提高,產生了依傍、比附經義的緯書。緯以配經,故稱“經緯”;讖以附經,稱為“經讖”;讖緯往往有圖,故又叫“圖讖”、“圖錄”、“圖緯”;以其有符驗,又叫“符讖”;以其是神靈的書,又叫“靈篇”。

讖緯之學是對未來的一種政治預言,由於先秦天命神權、天人感應觀念的流行,出現許多祥瑞災異、神化帝王和河圖洛書、占星望氣等等說法。讖緯之學在東漢發揚光大,王莽,劉秀都是藉助讖緯之學登上皇位。

東漢初年儒家讖緯大盛。東漢光武帝劉秀曾以符瑞圖讖起兵,即位後崇信讖緯,“宣佈圖讖於天下”,儒家讖緯之學遂成為東漢統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聖性。當時用人施政、各種重大問題的決策,都要依讖緯來決定;對儒家經典的解釋,甚至也要向讖緯看齊。讖緯在漢代的流行,是與漢代思想界天人感應、陰陽災異氾濫分不開的。讖緯與經學的結合,推動了漢代經學的神學化。

讖緯之學對東漢政治、社會生活與思想學術均產生過十分重大的影響,在東漢末年漸衰。由於讖緯本就是人為製作的,可以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來散佈改朝換代的政治預言,統治者逐漸認識到其中的危險,魏晉以後屢加禁止。

因為讖言大都是隱語

,一般很難破解,只有在事後才能弄明白。比如秦朝時,“亡秦者胡”,秦始皇誤以為說的是匈奴,於是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後來歷史表明,“亡秦者胡”指的是他兒子胡亥。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也裝神弄鬼,製作的“大楚興、陳勝王”的讖語藏進魚肚子裡。三國時的劉禪,小名阿斗,據傳劉禪之母甘夫人因夜夢仰吞北斗而懷孕,所以劉禪的小名叫做“阿斗”。北斗就是紫薇星,吞紫薇預示著阿斗是天命所歸。這玩意兒可能是諸葛亮弄出來的,本想收攏人心,沒想到成為千古笑話。

《晉書 ·元帝紀》:“太安之際,童謠雲:‘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及永嘉中,歲、鎮、熒惑、太白聚鬥、牛之間,識者以為吳越之地當興王者。是歲,王室淪覆,帝與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獲濟,而帝竟登大位焉。”

晉懷帝永嘉五年 (公元311年),匈奴貴族劉淵攻陷洛陽,俘晉懷帝。晉瑯邪、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渡江到南京,後瑯邪王司馬睿稱帝,史稱東晉。之前有童謠說:“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五馬即指五王,一馬化龍指司馬睿稱帝。這個讖言剛開始出來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回事,直到司馬睿稱帝才明白過來。有些民間高手不出頭,偷偷地編一些童謠流傳。

道教初創,充分吸取和運用了東漢的讖諱之學,將其演化為道教圖讖,其功能之一就是作宗教式的政治預言,預告王朝更替、人物興衰和符命所在。在古代歷史舞臺上演出的諸多道教圖讖中有一個最引觀眾注目,就是東晉以來流傳於世的“老君當治,李弘應出。”

從公元322年到公元416年前數年,前後不到百年,東起山東,西至四川、陝西,南到安徽等地,均有人以李弘名義領導農民起義。到隋末,各種符讖蜂起,而李弘之讖仍頗有市場。隋煬帝大業十年(614)二月,“扶風人唐弼舉兵反,眾十萬,推李弘為天子,自稱唐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概是這個讖言太露骨,太明顯,難以兌現,於是那些道士把它改頭換面,變為“李氏當為天子”、“老子將度世”等一類不確指的符讖以及通俗化的謠讖。由於隋末天下洶洶,出現改朝換代的跡象,政治預言家們便粉墨登場,李姓當王之讖隨之不斷湧現。這些讖語搞得隋煬帝疑神疑鬼,只恨不能“盡誅海內凡姓李者”。

煬帝懷疑李金才從子李敏名應讖語,殺李金才一族三十二人。舉義群雄中之李姓者也以“名應圖讖”欲稱王。李軌與曹珍等人“謀共舉兵,皆相讓,莫肯為主。曹珍曰:‘常聞圖讖雲李氏當王。今軌在謀中,豈非天命也。’遂拜賀之,推以為主。”唐高祖李淵稱帝前本為隋“煬帝友人,煬帝以圖讖多言姓李將王,每排斥之”。李淵“自以姓名著於圖錄,太原王者所在,慮被猜忌,因而禍及”,對其子李世民說:“隋歷將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耳。”許世緒對李淵說:“公姓名已著謠錄”。唐儉也說:“公日角龍廷,姓協圖讖,系天下望久矣。”

這條從東晉流傳至隋朝的讖言威力之大可見一斑。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