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漢重生->章節

第六百八十一章 出降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劉備這邊剛剛離開,我們在說公孫續,其實,早在劉備跑到荊州城下的時候,公孫續他們的大軍,就已經開到了新野。

新野雖然是一個彈丸小城,但是,至少公孫續他們能夠讓大軍休整一下,並且諸葛亮留下的陰謀詭計,都已經被公孫續給識破了。

諸葛亮的這些陰謀,公孫續也讓夏侯他們都給破壞了,所以,諸葛亮的第二把火也沒有能夠燒起來。

公孫續他一邊讓大軍,在新野城休整,一邊找來自己手下的文武,過來議事。

而這一次,公孫續找眾人商議的事情,就只有兩件事情,那就是怎麼攻下荊州,怎麼消滅劉備。

最後,經過公孫續和賈詡的商議,還是要派大軍兵臨荊州城下,最好能讓劉琮投降。

因為,公孫續他強大的細作和斥候,所以在劉表病死,劉琮繼位的訊息,公孫續他們已經知道了。

接著,公孫續就下令,在新野留下了三千兵馬,其餘大軍,全部兵發荊州。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公孫續一聲令下,十多萬大軍,幾十員戰將,書名謀士,都是浩浩蕩蕩的向南出發。

鄧縣即鄧州市,河南省直管市,地處河南省西南部,北依伏牛,南連荊襄,西納漢水,東接宛洛,有豫、鄂、陝“三省雄關”之稱,面積2369平方公里。

鄧州歷史文化悠久。《山海經》、《史記》等對鄧州均有記載,境內八里崗仰韶文化遺址,距今有6400年歷史。夏置鄧國,民國二年複稱鄧縣,1988年撤縣建市,2014年歸省直管。鄧州作為世界鄧姓發源地可追溯到周代。春秋時期鄧國侯吾離陵,即為鄧氏祖塋,至今每年都有大批海內外鄧氏族人前來尋根問祖。

鄧州名人才俊輩出。歷史上曾孕育出62位侯王、11位宰相,現代著名作家姚雪垠、周大新、語言學家丁聲樹、教育家韓作黎、楊蘊玉等都是鄧州傑出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生在鄧州、長在鄧州,從鄧州一高中畢業後走入軍營。

唐宋三賢韓愈、寇準、范仲淹先後在鄧州任職,范仲淹知鄧時在花洲書院寫成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其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至今傳唱不絕。

關於鄧州,《山海經》和《史記》均有記載,根據鄧州發現的八里崗仰韶文化遺址推斷,在6400多年前鄧州便有人類生存。

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諸侯國鄧國的國都就在鄧州,鄧國還有一個附屬國國(在後世的襄樊市北),楚文王12年(公元前678年)楚國滅鄧國,結束了鄧國長達1274年的歷史,隨後楚國在今天鄧州城區穰城路一帶取“禾實豐登”之義設定“穰邑”,楚懷王十七年年(公元前312年)韓國襲楚,奪取穰邑;

秦朝秦昭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國打敗韓國,取穰,穰遂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設定南陽郡(治宛),鄧州隸屬之,當時鄧州境內設有三縣,即穰縣(治所在後世的鄧州內城東南隅)、山都縣(治後世的構林古村)和鄧縣(轄後世的構林以南)。

東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率大軍發起“宛城之戰”,圍張繡於穰。鄧州航運順暢,湍河經新野匯白河入漢水再通長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開挖運糧河(後世的為小漕河),把鄧州作為後方糧倉,為“赤壁之戰”運糧草,供應前方作戰。

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從鄧州區位、地理、物產等方面綜合謀略,於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設在漢水以南的荊州治所遷至穰(公元494年,因調兵之需,徙至洛陽),轄8個郡41個縣達37年,穰隨之成為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鄧州歷史上轄區最大的時期,自隋開皇三年至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的175年間,皆以穰城為治所,曾有三次置“以鄧州為中心的南陽郡”。

五代時,公元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建立後梁,梁太祖開平三年(公元909年)五月,升鄧州為“宣化軍節度”(相當於省級行政機構),治所設在穰,軍區管轄泌州、隨州、復州(後世的湖北天門市)、郢州和鄧州,行政轄穰、南陽、向城、臨湍、內鄉、菊潭、淅川、順陽(治所在李官橋)和新野共九縣。

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宣化軍”改稱“威勝軍”,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又改稱“武勝軍”,武勝軍節度設在鄧州長達323年,為南陽盆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達225年。

北宋初,仍設“武勝軍”(治穰),領穰、內鄉和南陽三縣,徽宗崇寧年間(公元1102年-公元1106年)轄穰、南陽、內鄉、順陽和淅川五縣,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將原為“上郡”的鄧州升為“望郡”,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十一月十四日,范仲淹在鄧州上任,為鄧州的人文歷史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南宋初,鄧仍歸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議和,南宋對金稱臣,將鄧州割給金國,以鄧州以西40裡和以南40裡為界,鄧州處於金之前沿陣地,曾三設榷場(買賣交易的地方),與南宋互市。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被宋軍擊敗,鄧州復歸南宋,二年後,金人南侵,這一帶又歸金國。金代的鄧州,屬南京路,州治於穰,並於此設武勝軍節度。鄧州時轄三個縣:穰(含順陽、新野、穰東、板橋四個大鎮)、南陽(含張村鎮)、內鄉(含西峽口鎮)。

鄧縣乃是荊州下屬縣城,治所襄陽城北部的門戶,也是襄陽的屏障,所以,當公孫續的大軍,還沒有趕到這裡,就做好了先攻打鄧縣的準備。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公孫續得到稟報,說劉琮的使節蔡冒求見自己,公孫續對於蔡冒的趕來,他並不覺得奇怪。於是,公孫續就立即傳令,讓蔡冒等人進來。

蔡瑁(生卒年不詳),字德,襄陽蔡州(後世的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荊州名族,蔡諷之子,姑母(蔡諷之姐)是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當時江南宗賊興盛,蔡瑁協助劉表平定荊州,仕奉劉表期間,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劉表獲得漢廷封賜鎮南將軍時擔任其軍師。

劉表病亡後,擁護劉琮繼位,在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入荊州時,與蒯越共同迫劉琮降伏曹操,爾後仕入曹操麾下,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蔡瑁,出身南郡襄陽縣有力豪族蔡氏,姑母是東漢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蔡瑁少年時與曹操交好。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當時江南宗賊興盛,劉表為平定江南,曾和襄陽蔡瑁及南郡蒯越、蒯良一起商議平定江南的計策。

相關推薦:打工在東漢末年東漢霸業三國之東漢風雲這個男人來自東漢東漢問鼎回到東漢重生之東漢皇后漢末霸圖漢末草頭王漢末沉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