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漢重生->章節

第五百七十章 大戰前夕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這個時期,儒學逐漸衰微,但衛氏家族仍保持儒學世家的門風。非常重視家族秩序的禮法孝道,衛十歲喪父,“至孝過人“,衛內侍懷帝,死於國難;

衛有“在三之義,人之所重,今日忠臣致身之道,可不免乎“語,實乃忠君之道,也是孝道的擴大。在通經知禮者“略無幾人“的當時,頗能顯出衛氏對儒學名教的重視。

博古通文是衛氏家學的一個顯著特徵。在東漢,經學有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分,今文與陰陽家合流,是君權神授的理論基礎,處於官學的地位,古文經學雖非正統,但普遍流行於北方。據《三國志?魏書?古文序》中記載,衛氏所習儒學應為古文經學。

衛氏書風隨著學術風向的變化,也在與時俱進。曹魏三帝時期,刑名之學佔上風,衛凱上書明帝注重刑法,受到了重視。

在東晉時期,袁宏曾將魏晉的清淡家分為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所列淡宗,具名衛不及衛,與衛出於儒學世家立場,主張復興儒學和恢復名教政治有關。

到了衛這一代,衛氏的學術面貌有了明顯變化,在魏晉玄學時期成長起來的衛,“少有名理“且善《易》《老》“,當時人們讚歎曰:“衛君不言,言必認真“,但與那些乖戾激進的玄學家有本質區別。

儒學世家的衛氏,在學術思想開放的魏晉時期,仍以儒學名教為本,凸顯正宗,也適時吸收各家學術思想,從而達到了“儒道兼宗,禮玄雙修“的境界。

魏晉時期,儒學大族多是書法世家。如潁川長社鍾氏、潁陰荀氏、琅琊臨沂王氏,太原晉陽王氏,範陽盧氏等等,這些書法世家與衛氏相比,書名均遜於衛氏,雖然有的在衛氏之後隆盛,但傳承均不及衛氏綿長。

衛氏的書名以早播、威望崇高。傳承綿長令各家望塵莫及。衛氏自己覬始,書法便揚名於世。他“好古文、鳥篆、隸草,無所不善“衛凱古文學邯鄲淳,深得其法並能以假亂真,達到示淳而淳不能別的境界。

其篆書與韋誕齊名,草書與張芝猶有不同。由於其故為勝場,又善各體,時望高於以正書、行書見長的鍾繇。

河東衛氏作為魏晉時期的士族,它的發展正處於西晉穩定時期,又先於西晉衰落。家族的代表人物衛對於河東衛氏的興盛與衰落有重要影響。

衛覬在關中經略、曹魏朝政變革活動的謀略與憂患意識;衛在曹魏滅蜀漢時的角色擔當功能和後來評價、及其在“八王之亂“前夕捲入司馬氏皇室與外戚大臣矛盾的混亂殘殺中,遭受無辜受害的家族悲劇;衛在兩晉交替時的清談風尚引領及其實質和其他衛氏家族餘脈人物的鉤沉。

衛氏是河東大族,更是當年衛子夫的後代,但是,什麼家族都有另類,什麼樣的腐敗世家,也有正人君子,這些事情不能一概而論。

衛覬(生於公元155年,卒於公元229年),字伯覦(出自《華芳墓誌》,名字取覬覦。《三國志》中做伯儒當是覦儒二字近音同音弄混之故,當從墓碑),河東安邑(即後世的山西運城)人。

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學家,也是曹魏政權中頗有見識的政治人物。衛覬少年早成,很早就以才學著稱,曹操為司空時,就任他為屬吏。

先後任過縣令、治書侍御史等職。在這個時期,衛覬鎮守關中,為曹操平定中原,進而底定關中做了有益的準備。魏國建立後,他與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禮制度,官至尚書。

衛覬少年早成,以才學見稱。曾任曹操司空府的屬吏、茂陵縣令、尚書郎。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官渡之戰即將爆發,但此時荊州牧劉表答稱支援袁紹,而關中諸將亦保持中立,坐觀成敗。

曹操因益州牧劉璋與劉表有嫌隙,命衛覬為治書侍御史,出使益州要劉璋出兵牽制劉表,以避免劉表出兵擾亂後方;但當衛覬經過長安時知道入益州的道路已被阻塞,唯有留在關中。

當時北方稍定,董卓亂政時逃離關中的人民都回到故鄉,關中諸將就引他們為部曲增強自己力量,衛覬就寫信給荀說:“

關中縣是個豐腴富饒之地,前些時候因兵荒馬亂,百姓流亡到荊州的有十萬餘戶。聽說老家已經安定下來,這些人都盼望著早日返回家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是回來的人卻找不到活兒幹,各路將領便競相招納他們做為自己的私兵。因為各郡縣的力量薄弱,無法與他們抗爭,所以各路將領的勢力就逐漸強大起來。

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這些軍隊就成了後患。鹽,是國家的寶物,自戰亂以來未加管理,發放散亂。如今應該像從前那樣設專人監賣,再拿賺到的錢買些米,如果有歸來的百姓,就把米供給他們,鼓勵他們辛勤耕作,積累糧食,以使關中重新富裕起來。

遠方的百姓聽說了這些事,也一定會日夜兼程,爭先恐後競相回趕。再派司隸校尉留治關中做為主將,那麼就可以逐漸削弱各路將領的勢力,使地方官府的力量日益強盛,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來,這可是強本弱敵的好事啊!“荀把衛覬的建議報告給曹操。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開始派謁者僕射監督鹽官,派司隸校尉管治弘農。

等到關中各地照此執行以後,曹操就把衛覬召了回來,提拔他為尚書。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進爵魏公,建立魏國,衛覬任侍中,與王粲一同主掌制度。公元220年(建安二十四年),曹丕繼任魏王,衛覬任尚書,後回東漢朝廷任侍郎,準備禪讓之事。

曹丕同年稱帝,再任尚書,封陽吉亭侯。公元226年(黃初七年),魏明帝曹睿繼位,進封鄉侯(《晉書》作閿鄉侯)。

衛覬向曹睿進言說:“九章刑律是從古時候遺留下來的。判斷刑罰的標準、概念很細緻,不容易把握。

因此主管一方的官員,都應明曉法律。刑法,乃國家最重要最寶貴的一項制度,但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執掌刑法的官員,乃是掌握老百姓生死衰榮的重要人物,但他們被授予的官職往往很低下。

國家政治的弊端,未必不是由此產生。故請您下令設定刑律博士,讓他們向有關的官員教授刑律方面的知識。“這件事不久就正式實施了。

衛覬經歷過漢魏兩朝,時常向皇帝進獻忠言,如上書建議設立法律博士教授法律,讓各官員都清楚法律,按律執法;又曾因百姓徭役頻繁而要求曹睿少建宮室。

相關推薦:打工在東漢末年東漢霸業三國之東漢風雲這個男人來自東漢東漢問鼎回到東漢重生之東漢皇后漢末霸圖漢末草頭王漢末沉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