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大涼漢騎->章節

第一百八十七章 竇濤相邀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建興十年五月廿二日,徵虜將軍、廣武郡守、都督外軍諸軍事、霸城侯兼平東將軍,節制晉興、金城二郡軍事使張駿攻克狄道,徹底將隴西大部一分為二。

同年五月廿三日,晉興郡守竇濤克枹罕,竟然還比張駿晚了一天。當然,這也是張駿自己的意思,既然臨洮、狄道被攻了下來,枹罕無論怎樣都不可能獨存,與其讓將士們蟻附喪命,不如圍而不攻,待其請降。果然,張駿所料不差,當李臘扎的人頭被挑在槍桿上立在枹罕城外時,枹罕守軍就投降了。

這次東征,可以算是大獲全勝,涼州諸軍以極少的代價取得了大片土地,剩下的就是防備匈奴人反撲和經營地方了。不過這種事情並不需要張駿再去操心,在五月二十六日,也就是攻克狄道城的四天後,張駿下令班師。接手此處的,是後方源源不斷趕來的府軍。

東征大捷,極大地鼓舞了涼州軍民,現在要求大軍繼續深入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張駿卻並沒有頭腦發熱。他與韓璞、竇濤之間的書信往來不斷,就是在推演接下來的隴西局勢和國際關係。

首先,匈奴漢國吃了這麼大一個虧,絕不會善罷甘休,最晚在秋天就有可能反擊。鑑於羯石趙國的北方威脅,竇濤和韓璞都認為劉曜的反擊並不會很大,有可能只是重新打通狄道。至於洮水以西的土地,應該會放棄。

但張駿卻不這麼看,歷史的真正發展軌跡證明,發起火來的劉曜根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可以率領二十餘萬馬步大軍親征!所以就目前涼州的實力來看,繼續東征實為不智,就算能把地盤打下來,最遲到冬天又會重新丟棄,得不償失。還不如穩紮穩打,吃下多少就消化多少。

其次,洮水以西的土地需要軍隊駐守和官吏治理,這就又涉及到諸軍的分贓問題,還有就是各家豪門子弟的安排差遣。張駿是不會把一萬徵虜軍拆分到這裡的,拳頭握緊了大人才疼,所以洮水以西歸誰來管他根本不在乎,只要別把剛打下的地方再給丟了就成。

一個廣武郡的發展就已經讓張俊感到吃力,他是再也沒心思去考慮其他。反倒是另一件事情讓張駿很感興趣,那就是晉興郡守竇濤遣人送來親筆信,希望張駿歸程時走一趟晉興,他要和張駿討論一下晉興府軍的改編問題。

張駿身為都督外軍諸軍事,相當於是他叔叔張茂將涼州所有的府軍大權都交給了張駿掌控,但張駿既沒有大刀闊斧的進行改編,也沒有派人對各地府軍指手畫腳,而是只將自己轄地內的廣武郡府軍擴編成了徵虜軍。事實上,張駿不是想要放過其他地方的府軍不管,也不是對掌控軍權不感興趣,而是要徐徐圖之。

目前涼州共有十二個郡,其中大郡有九,駐紮府軍六千人;小郡有三,駐紮府軍三千人。再加上各郡將主的部曲,總人數起碼在七萬人左右。這麼龐大的一個數字,如果貿然接手,如何管理?

再者說,現在的地方郡守都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府軍就是他們的心頭肉。如果沒有一番利益交換,就算你是少將軍,人家為何平白把軍權交給你?即便是迫於壓力交了,那些個豪族子弟出身的軍將,又會不會恭順?

這一系列的問題,在沒有好的辦法解決之前,張駿只能讓它保持現狀。一方面是讓各地郡守心安,另一方面也是在積蓄力量,爭取徹底解決軍權分散的問題。

現在晉興郡守竇濤突然提出來要讓張駿主持晉興府軍的改編,這倒是讓他有些摸不到頭腦,是試探還是真心,這需要仔細考量。

手下的謀士諸如宋沛、閻曾、索孚等都不在身邊,張駿只好把陳珍叫了過來,開門見山地介紹了一番後,問計道:“陳參軍,你覺得竇使君此舉,所謂何故?”

陳珍思慮了半晌,答道:“主公,您是名正言順的都督外軍諸軍事使,既然竇使君相邀,那就是去了又如何。無論真假,誰也說不出怪話來。即便是其他郡守知道了,也不會有什麼反應。反倒是您如果拒絕,倒有可能讓其他人不安。”

張駿聞言,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沒錯,是本督想多了。”

陳珍又道:“大都督,這一次東征,可以說徵虜軍的功勞最大,也顯示出了強勁戰力。原本腐朽不堪的廣武郡府軍在您手中一年不到就有了如此天翻地覆之變化,其他人不可能不動心。即便是不想交出軍權,但他們卻也願意提高本郡的戰力。都是涼州的兵,於您無害······”

這話說得就很透徹了,張駿不得不深看了陳珍一眼,見他目光清澈並無其他意思,才道:“收攏兵權雖是當務之急,但本督也不會自毀長城。大將軍春秋鼎盛,本督不急。”

“是······”陳珍點頭應到。

實際上,兩個人都明白張茂的身體一直不好,但陳珍不知張茂三年後會死,所以還要委婉的規勸張駿不要操之過急。目前天下各國的軍政體制都是如此,若是急於削藩,一旦引起反彈,那就得不償失了。

張駿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實在是等不得。外有強敵環伺、內有豪族傾軋,如果軍隊還不在自己的手裡,那還玩個毛啊。他不知道歷史上原本的張駿是如何掌控涼州的,隱秘的政治鬥爭一般不會被史家記述。所以他只能憑藉自己的感覺和經驗來處理。

“好吧,既然竇使君誠意相邀,那本督就走上一趟晉興!”

就這樣,建興十年五月末,徵虜軍一路西返,總算在六月之前走到了大河之畔。經過一天的渡河後,受到了晉興郡上下的熱烈歡迎。

現在的徵虜軍早就揚名涼州,畢竟對外征討不臣的勝利已經十年未有了,這次徵虜軍以極少的損傷為涼州奪取了洮水以西的土地,無論是豪族還是百姓,聞者無不欣喜。

·····································

是夜,晉興郡守府的書房內,張駿與竇濤相對而坐,中間擺著茶案。早有侍女煮了色香味俱全的茶湯,竇濤想要親自給張駿滿上一杯,嚇得張駿連連擺手,竇濤只得自斟自飲,神態怡然。

雖然穿越來的時間不算短了,但喝這種什麼佐料都往裡面加的茶湯,張駿還是有點反胃。

過了半晌,竇濤先開口道:“大都督,此次東征如此順利,恐怕匈奴劉曜不會善罷甘休。”

張駿笑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某不懼他。”

“哈哈哈哈,大都督真乃少年英傑!”

“使君過獎,劉曜只不過是時勢所造之英雄,一旦時過境遷,自然就如同沒了爪牙的老虎,虛張聲勢而已。”張駿道。

“哦?”竇濤來了興趣,先前探了探身子,說:“願聞其詳。”

張駿拱手道:“那駿就唐突一回,在使君面前班門弄斧了。”說罷,他清了清嗓子,斟酌了一下說道:“劉曜天資虓勇,運偶時艱。若看用兵,則王翦之倫;若觀殺伐,亦董公之亞。而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自絕強籓,禍成勁敵。其人徒知屠掠,毫無英雄氣象,不過因晉室無人,遂至橫行海內,否則跳樑小醜,亦何能為?”

竇濤聽張駿說完,沉吟片刻道:“用兵若秦之王翦,好殺似漢之董卓······”

“哈哈哈哈······實在精闢!”

張駿擺手道:“使君過獎了,匈奴之敵不在涼而在趙。若劉曜真的大舉來攻,只會便宜了羯族。倘若再次兵敗,那滅國不遠矣。”

竇濤問:“大都督有信心敗劉曜?”

張駿道:“敗之不難,難在諸軍不齊。”

竇濤聞言,知道張駿意有所指,沒有搭話,而是專心喝茶。張駿也不急,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盯著滾沸的茶湯出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半晌,竇濤才長嘆一聲,說:“大都督,實不相瞞,徵虜軍能在短時間內就善戰若斯,給我的觸動很大。這些年來涼軍的戰力每況日下,本郡地處邊境直面匈奴,也十分心焦。”

張駿道:“若論練兵,駿不敢與使君相論。駿只不過遵循《涼武步戰令》行事而已。”

“呵······”竇濤苦笑一聲,說:“若是人人都遵軍法,何愁大涼不興。只是道理簡單,做起來卻千難萬難。”

“知易行難······”張駿總結道。

“知易行難?”竇濤把這四個字品味了一番,讚道:“大都督好學識,就是如此。”

張駿道:“駿有一言,不吐不快,使君勿怪。”

“但說無妨。”

“使君來信相邀,言說欲以府軍相托,不知然否?”

竇濤轉了轉手中的茶杯,看向張駿:“然也!”

“不知使君有何要求?”

竇濤沉吟片刻,道:“大都督前途不可限量,某願鞍前馬後相隨,但求都督知人善任而已。”

張駿笑道:“吾信使君。”

竇濤搖了搖頭,說:“某非是為自身尋一個進身之階,而是為了晉興郡的數千將士。大都督英明神武,早晚要掌控大涼,某這麼做,也算是向大將軍有所交代。”

張駿本來也不信自己的人格魅力能虎軀一震就讓別人納頭拜倒,實在是時勢使然罷了。如今徵虜軍的戰力有目共睹,他又有大義名分,與其死扛到底,不如早早投效,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這時候,竇濤又說:“大都督總覽外軍諸事,不要操之過急。今日之後,應還有他人來投,需好好安撫。”

這話,陳珍已經說過一遍了,是最穩妥的辦法,張駿深以為然,只是在具體處理上要換種方法,既要強硬,又不失溫和。於是便道:“使君所言在理,駿受教。”

“不知大都督何時整編?”

“不急,且待大將軍的鈞令,看看如何統籌洮水以西再說。”

竇濤點頭,道:“依某推測,洮水以西當立三郡,分別以枹罕、臨洮、狄道為治所。如此方可徹底將收復之地納入大涼。”

張駿知道歷史上就是如此,不得不佩服面前這人的軍政才能。說道:“使君可以向大將軍進言,儘快促成此事。”

竇濤笑道:“大都督自己不說,卻是讓某多言。”

張駿也笑道:“事務繁雜,實在顧不上了。”接著,他又說道:“晉興郡府軍的戰力很強,這次佯攻吸引了秦州漢軍的主力,功勞不小。本督也十分感念,必然不會讓使君的將士吃虧。”

有張駿這句話,竇濤也算可以放心了,說道:“某也信得過大都督······”

二人四目相對,都開懷大笑起來。

涼州各郡府軍的整編與其說是張茂在給自己的侄子軍權,還不若說是他對地方軍頭們的一次試探。之所以讓張駿站在前面,就是為了能夠在事情不可收拾的時候還有迴旋的餘地。

竇濤從軍多年,又主政一方,這點政治頭腦還是有的。主動投靠少將軍,其實就是向大將軍表明忠心。千金買馬骨的道理張茂不會不懂,所以竇濤並不擔心自己的利益會受到損害。這次邀張駿面談,只是希望少將軍能對晉興郡的府軍多些傾斜,不要讓將士們心寒。

張駿經過陳珍的提醒,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親自前來。在他看來,大勢所趨之下,真正敢於螳臂擋車的人不多,只是利益分割的是否滿意而已。至於現在只有竇濤主動提出整編,是因為大家都在觀望罷了。等晉興郡府軍的整編展開後,投效的人會更多。

正事談完,二人從書房內出來,外面的庭院中正分兩列站著一眾軍將。左邊的是徵虜軍之王猛、周同、韓虎、胡碩和李弇,右邊則是晉興府軍的各位將主。他們一言不發,大眼睜著小眼互相對視,大有只要書房裡面談不攏就開幹的架勢。

張駿和竇濤見狀,均是一笑。張駿攙扶著竇濤的手臂,高聲道:“諸軍本為一家,本都督必當一視同仁!”

竇濤也對下面的府軍將主道:“愣著作甚,還不參拜大都督!”

府軍主將聞言,連忙單膝跪地以軍禮參拜,齊聲道:“末將拜見大都督!”

“哈哈哈哈!”張駿大笑道:“都起來,今日不醉不歸!”

竇濤一招手,吩咐侍衛:“擺開宴席,某當與少將軍痛飲。”(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玩轉世界的神豪青梅竹馬那個她只要把你們全都熬死,我就能無敵師弟你是真的苟修真實錄漂在諸天的日子末世:我比同階強十倍超能雙生我賺的真是辛苦錢我滿級道士,開局被妹妹送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