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大涼漢騎->章節

第一百八十六章 狄道大捷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PS:4900字奉上。玉米求打賞、求月票。好久沒求了······嗯······我給忘了

狄道城內,匈奴人組成的馬隊只有三千餘人,雖不及呼延寔手中的鐵騎軍那般精銳,但相比歸附漢兒們就強上太多了。他們人人披著鐵甲,連座下的戰馬也包裹在裝甲之內,重騎兵一直都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主要作戰力量,除了造價高昂之外,幾乎找不到缺陷。

但沒有缺陷是對於同時代的人而言的,在張駿這裡,只神臂弩這一種器械就足以讓重騎兵鎩羽而歸。涼州不缺馬,也不缺騎士,但張駿卻沒有把精力全放在發展重騎兵上,就是因為對漢人而言,攻城略地之後需要的是防守和建設,從根本上就與只知劫掠、四處遷徙的異族不同。

守土還需步卒,打下一處,就站穩腳跟,步步為營、逐漸推進,這是張駿攻略漢國的主要策略。至於龍驤軍,則作為機動力量和攻擊尖刀,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插入心臟。

眼看著狄道城頭的守軍撤下,張駿估計敵方守軍是忍不住要出城尋戰了,便下令道:“神臂弩就地展開,一列橫隊!”

“控鶴軍戒備,準備好弓弩!”

張駿就在馬背上下達了命令,然後踏著馬蹬站立起來,眯著眼睛開始觀察敵情。

“大都督,轈車已經搭好了!”

索三戒的聲音突然傳來,陳德興一扭頭,就看見一架高達五米的轈車已經準備就緒。

“全斌做得不錯!”張駿贊了一聲,便從馬上跳下來,然後就順著轈車的木頭梯子三兩下爬上了頂部。這裡的視野開闊,可以將整個狄道城外的戰場一覽無餘。

轈車是古代戰車的一種,上設望樓,用以窺探敵人的虛實。此物並不是涼軍的創造發明,而是古已有之。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使呼宋而告之。”樓車亦稱“轈車”、“巢車”。《說文·車部》:“轈,兵高車,加巢以望敵也。”《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張駿很快就發現,狄道城的城門開啟了一道縫隙,裡面隱約有兵甲折射的光芒透露出來。

“大型發石機準備!”張駿一邊下命令,一邊將手臂向前伸直,豎直拇指,一會兒閉左眼,一會兒閉右眼······這是在用跳眼法測距,目前這種方法已經普及到了每個發石機射手。

雖然三百步是早就測好的距離,但張駿還是親自又測量了一番,不是不相信部下,而是一種習慣。只有親自做一遍,他心裡才更有把握。

“距離三百步,石彈,目標城門洞!”張駿接著又下了一道命令,只要匈奴人敢開門出來,狹窄深邃的城門洞就將是他們的死亡之地!

得到指示之後,負責操作發石機的士卒們紛紛動手,將一枚枚大石放進了發石機彈射杆頂部的“鐵鍋”當中。

就在這邊剛剛準備完成的時候,匈奴人果然配合地開啟了城門,漸漸放下吊橋。然後就聽到震天的怒吼聲,只見無數騎士紛湧而出,急速朝涼軍的發石機陣地奔來!

“發!”隨著張駿的一聲令下,大型發石機紛紛發力,將巨大的石塊兒拋向天空,然後不偏不倚地正好落在狄道城的城門口處。

狄道城下,發石機和匈奴人的親密接觸就這樣開始了!

正在出城的匈奴人十分密集地聚在城門口,巨石從天而降,一下子就能砸到好幾人,再加上落地之後不停翻滾,頓時就讓彪悍的匈奴騎軍死傷慘重。

“李”字帥旗之下,李臘扎立在城頭,死死望著涼軍戰陣中的一架架發石機,牙關緊緊咬住,恨不得能親身上前,將那個打造出這等利器,還在不停殺害匈奴勇士的張駿剁成肉餡!

和漢人差不多打了一輩子仗的李臘扎可不會像那些才上戰場的匈奴貴人子弟那樣,以為漢人如何柔弱,看到匈奴大軍的旗號就會望風潰散,然後任憑匈奴勇士驅趕屠戮。要真是如此,大匈奴早就一統天下,混同四海了,早就將南方晉朝的幾千萬漢兒變成最劣等的奴隸!

對於漢人,李臘扎是從來不曾小覷的,雖然他一直將屠盡殺光的話語掛在嘴邊--這其實不是基於對漢人的蔑視,恰恰相反,在他看來,只有將漢人屠盡殺光,才能讓大匈奴永遠統治這片富饒的土地。否則,即使將大汗的王旗插在長安的城頭,大匈奴也必須提心吊膽的時刻提防漢人的反抗。

且以涼州張氏而論,漢人可以憑一隅之地,抵抗大匈奴至今,讓大匈奴的勇士一次次鎩羽而歸,甚至還成就了他們“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威名,已經充分說明了漢人的堅韌、善戰和反抗匈奴帝國的決心!

實際上,漢人的軍隊並不比匈奴帝國的中軍弱小太多!在別處可以摧枯拉朽,所向無敵的匈奴大軍,可沒少在涼軍將士手中吃苦頭。

首先,匈奴帝國的騎兵在和涼州騎軍的交鋒中,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即便可以用一個匈奴騎兵的性命去換兩條涼州騎軍的性命,考慮到涼州漢人的人口,這樣的優勢也不是什麼壓倒性的。

其次,那些歸附的漢兒也不可信,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暗地裡等待著匈奴人倒黴,指望漢兒替匈奴人死戰,那和做夢有什麼區別?

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匈奴在攻打晉朝中取得的大捷,與其說是匈奴勇士苦戰而得,還不如說是晉朝的昏君奸臣自己送給匈奴的。長久的八王混戰讓晉室宗王為了取勝而主動開啟邊防,引異族幫忙。這種引狼入室的行徑才是大匈奴長驅直入、日漸壯大的主要原因。

不過匈奴帝國也不能將平滅南朝和涼州的希望全託於漢人的昏君,因為匈奴自身現在也面臨著危機--自從劉淵、劉聰駕崩後,龐大的匈奴帝國便不再是一個團結的整體了!

先是劉曜繼位後剷除異己,幾乎引發匈奴人的內部戰爭。然後又有羯族石勒脫離大漢,自稱大將軍、大單于、領冀州牧、趙王,於襄國即趙王位,稱趙王元年,建立了趙國。

如今石趙雖然名義上還接受漢國的冊封,但實際上已經根本不把匈奴漢國放在眼中了。單以所轄地域而論,石趙的疆域已經超過了漢國,軍事實力也在逐年提升。反觀漢國呢,皇帝劉曜年老多病,不復當年之勇;漢國夾在石趙、涼州、仇池、東晉之間,四面皆敵,年年征戰,國力每況日下。

如此鮮明的對比,昔日團結於劉淵、劉聰大汗旗下的大匈奴帝國都沒有能一舉踏平涼州,如今一個江河日下的匈奴漢國,想要征服富裕繁華,人口百萬的涼州本就更是萬分不易了。何況現在張氏一家又有了張駿這樣的人物作為接班人,打造出了可以在超遠距離發射火彈的發石機。若不能將之剷除於萌芽之中,任其成長,那匈奴歷代大汗混同海內的宏願,恐怕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可實現了!

突然之間,李臘扎身邊的親衛抬手一指,用匈奴語大呼:“石彈又來了!”

李臘扎倒吸口涼氣,猛地從自己的思緒中醒來,昂首向涼軍陣地望去。就看見數十個黑點從涼軍的陣地上躍起,以極快的速度翻滾而來!

“轟轟轟······啊啊!救救我······”

又有十幾個匈奴騎軍被砸翻在了城門內!慘叫之聲頓時響起--哪怕是掃蕩了大半個中國的匈奴人,被一顆從幾十米的高空中落下的約莫十斤重的石頭砸中後也一樣骨折筋斷,好像一灘爛泥一樣躺在地上哭爹喊娘。

但擁擠在城門內的匈奴騎軍卻退無可退,滿地的屍體阻攔了前面騎軍的後路,後面的騎軍則急著出城和涼軍拼命。亂上加亂,就是此刻匈奴人的真實寫照。

李臘扎在這個時候卻稍稍猶豫了一下······他手下的匈奴騎軍是身後那些漢兒郡兵的主心骨!如果匈奴人死光了,漢兒會不會投降,會不會用自己的人頭向涼軍邀功?可是,如果讓部下撤回來,那就證明了連無敵的匈奴騎軍也懼怕涼軍,若是傳了出去,整個漢國為數不多的匈奴人,又怎樣再繼續驅使漢兒賣命?

“轟轟轟······”

李臘扎犯了兵家大忌,主將決不能臨敵瞻前顧後,否則下面的人根本無所適從!他還沒有想好,新的一輪石彈又來了,不,這不是石彈,而是火彈!

裝滿水肥的火彈已經紛紛炸開,饒是大部分匈奴騎軍已經好不容易衝出城門散開了些隊形,但也有許多人陷在火海煙塵裡面了!

陶罐在水肥爆燃的威力下轟然炸開,化作了無數細小的碎片,四下飛舞,好像一把死神的鐮刀,肆意收割著生命!無論這些匈奴勇士的塊頭多大,肌肉多發達,身上披的鐵甲有多厚重,在水肥燃爆後氣浪所推動的陶罐碎片面前,都是一團軟肉,凡是被燃爆氣浪威力波及的地方,轉瞬間就沒有一個還能站立的蒙古人了······

倒在地上的匈奴人並不都已經死去,還有不少是將死未死,被飛濺的碎片割得血肉模糊,倒在地上絕望的慘叫著。當然,也有些人只是外表完好無損,看似沒有外傷,但卻被氣浪震出了內傷,正在從耳朵鼻子裡往外流血。當然,更多的人是被大火活活燒死,發出陣陣烤肉的味道······

該死的火彈,若不能將其扼殺於萌芽,將來必是大匈奴的心腹之患!李臘扎心中最後一點猶豫也蕩然無存,剩下只有死戰到底也要摧毀涼軍發石機的決心!

“大匈奴的勇士們,向前衝,殺光涼軍!”他站在城頭,拔刀大喊。

此刻在狄道城外,許多匈奴人也已經反應過來,要躲避發石和火彈不一定非得向後逃跑,還可以向前啊!發石機又不是弓弩,根本不可能指哪兒打哪兒--扭力發石機他們是沒有見過,但人力牽引式的霹靂車他可不陌生,長安城中就有能夠打造霹靂車的工匠。

所以匈奴人很清楚發石機的弱點--準頭很差!需要反覆校射才能打中,所以一般用來對付移動不了的城池堡壘,在野戰中這玩意兒可不好使,只要讓部隊不停移動,這發石機就打不著了。

所以在高聲呼喝之下,匈奴騎軍以良好的紀律又組成了衝擊陣型,朝著涼軍的發石機陣地拼命衝來。他們所有人心裡都只有一個想法:只要拉近距離,發石機有沒有用處了!

經過方才的損失,三千騎軍已經只剩二千六百餘人,有將近四百匈奴勇士倒在了衝鋒的起點。但以兩千六百人衝擊外面的一萬涼軍,難道是匈奴人瘋了?

不,匈奴人沒有瘋。十幾年的戰鬥下來,這種以少打多的戰法基本就是常態。只要匈奴鐵騎發起衝鋒,就沒有人可以阻擋!

但這一次匈奴人註定會失望,扭力發石機雖然確實存在射速不夠的缺陷,但別忘了涼軍裝備了三種不同型號的發石機,分別對應著三百步、二百步和一百步的射距。哪怕敵人衝到了三百步內,只要是正面衝鋒,就必須要經過二百步、一百步的兩輪打擊。更何況,神臂弩還沒有發威呢······

匈奴人精湛的馬術再次上演,他們或散或聚,在三百步內的衝鋒距離上,左右奔走,果然讓扭力發石機毫無戰果。

“哼!”張駿冷笑一聲,在他看來,匈奴人如此做和跳樑小醜沒有任何區別。只見其一揮手,頓時神臂弩手就用木槌砸下扳機,就聽“嗡”的一聲,無數手臂長、拇指粗的巨箭平地暴射而出,直奔還在炫技的匈奴騎軍。

“噗噗噗!”

“轟轟轟!”

“啊······啊啊······”

瞬間,匈奴騎軍人仰馬翻,神臂弩射出的巨箭威力十分巨大,往往可以洞穿一人後再接連射穿後面的兩三人,即便是戰馬也能輕易透體而出,連人帶馬一起釘在地上。中箭者除了慘叫之外,根本毫無辦法逃脫。

“這······這是何等弩機?”李臘扎已經目瞪口呆。

他眼見著自己麾下的兒郎不斷被射中倒地,短短不到一百步的距離彷彿成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半個時辰之後,城外寬闊的平原上再也見不到匈奴騎士躍馬揚刀的身影,只留下陣陣哀嚎和失去主人的戰馬的嘶鳴聲。

“撲通······”李臘扎失魂落魄地跌倒在城垛旁,他至今也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是真的。

“將主!將主!您要振作啊······”親衛和部將連忙上前,要將其扶起。

其中一個匈奴將領哭喪著臉道:“將主,您要挺住,否則漢兒們就彈壓不住了······”

這一句話讓失神的李臘扎猛然驚醒,他望向一旁的漢兒,只覺得每一個人看起來都想要投降。他想下令把漢兒關回軍營內看管起來,可想到自己現在竟無人可用,不由得心中又是一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在這時,無數的漢兒郡兵拿著兵器圍了上來······

“爾等意欲何為,難道要造反不成,快給我退下!”一個部將發現不對,急忙大喝起來,想把這些漢人嚇走。

可事情哪裡有這麼簡單,只見其中一員漢人將領說道:“吾等皆為中國赤子,今有涼軍奉天伐罪,豈能螳臂當車?”

“給我把這些胡虜拿下!”

隨著漢將一聲令下,早有士卒端著長槍衝了上來,凡是敢於抵抗的全部戳死,其餘的就綁起來。

城外,涼軍陣地。

周同突然大喊一聲:“白旗,大都督,狄道守軍降了!”

站在轈車上的張駿定睛一看,果然在狄道城頭飄起了白旗。他下令道:“虎捷軍上前打探,小心有詐!”

一盞茶的時間後,直到狄道城頭順利插上了徵虜軍的大旗,張俊才松了口氣,下了轈車環顧左右將領,笑道:“向後方報喜,狄道大捷······”

PS:?中國和羅馬的古史中都對舉白旗表示投降的說法進行了記載。中國以白色為投降的標誌起源於秦朝,當時秦人以黑色為“國色”,來代表勝利(原因:秦人自認五行屬水,水為黑色),秦末劉邦進取關中,直逼咸陽,秦子嬰投降,便以秦人的”國色“的反色——白色為服,以出降,這便是中國”投降色“的起源。(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玩轉世界的神豪青梅竹馬那個她只要把你們全都熬死,我就能無敵師弟你是真的苟修真實錄漂在諸天的日子末世:我比同階強十倍超能雙生我賺的真是辛苦錢我滿級道士,開局被妹妹送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