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大國崛起1900->章節

第四十五節 大封功臣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李鴻章死了,一個時代結束了。

載灃還沒有立刻登基,但是已經被各方宣佈為皇儲,議會中各省代表都同意了。

雖然有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法,八旗老人們也希望載灃儘快登基,可是載灃堅持要為李鴻章下葬之後才登基,還要為李鴻章以親王禮發喪。

其實八旗老人們本來打算是要在李鴻章臨時前讓載灃登基的,他們已經跟李鴻章商量好了,李鴻章臨時的遺言,並不是什麼決定,而是一個明,一個交代而已。

八旗當然希望能在李鴻章死前,還能鎮得住江南督撫的時候,讓載灃登基,可惜的是,死不等人,上天沒有給李鴻章時間,李鴻章也沒有給他們時間。

李鴻章停屍七日,供北京外國使節,大臣、親友、故交們瞻仰遺容,過了頭七才下葬,用軍艦送回了江南安葬。

這時候載灃也終於登基了。

北京城裡各種熱鬧,旗人們的臉上送了一口氣,漢人老百姓卻沒有感覺,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但哪怕是最底層的旗人,臉上也洋溢著一種雨過天晴又見太陽的神色,他們有希冀。

而漢人百姓們,卻無動於衷,既對載灃登基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也不會有特殊的厭惡,要感情肯定也有,那就是大清又換了一個皇帝了。

辛亥革命,漢人為什麼造反的原因,大概也就在這裡,因為他們始終沒有看到希望。

載灃接著是大封功臣,張之洞毫無爭議的當了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做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位極人臣。議會制度也被確定下來,載灃登基第一天之後,還在議會上發言,並邀請了各國公使見證,要籌備立憲,中國要效仿西方君主國家,建立君主立憲制度。

光緒的弟弟做了皇帝,一個旗人做皇帝,八旗勢力認可了。漢人大員做了宰相,江南勢力也能接受。議會制度讓各省在北京都有發言權,各省督撫的權力也得到了擴大,自然不會拒絕。而立憲的表態,也讓西方人接受和讚譽。似乎普天同慶了,但是老百姓對此似乎沒有感覺。所謂的立憲,所謂的民權,到底只有老百姓心裡有認識,才有意義,任何權力,都不是別人賞賜的,而是自己爭取的。

美國人的制度,跟印度人的制度,有什麼差別?本質上來講是一樣的。德國人的制度,跟沙俄的制度,也沒有根本區別,可是這些國家的表現卻相差極大,問題不在制度本身,而是建立制度的人。

“哎,又一件新衣服啊。”

楊潮這樣評價道,這是他真切的感覺,他不相信清朝立憲、議會,然後就能跟西方國家一樣了。同樣的制度被不同的人玩,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不同的制度,在同樣的人手裡,發揮的效果可能都是相同的。

袁世凱、載灃、張之洞這些人,他們玩共和也好,玩立憲也罷,其實能有什麼差別,最後還是玩他們熟悉的那一套,只不過披上一件新鮮的外衣罷了。

楊潮突然對李鴻章沒能當總統沒那麼失望了,他想明白了,這個國家目前的發展層次就是這樣,你讓李鴻章當總統,跟讓他當皇帝是沒有任何差別的。現在李鴻章死了,張之洞做了總理,又能差到哪裡去?只要張之洞掌權即可,讓他做該做的事情就好。

反之,李鴻章強行當了總統,八旗勢力能答應?就算在現在,全國各地的督撫中,也有超過六成是旗人。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是堅定的皇權派,是堅定擁護愛新覺羅家族的。還有一半最多能保持觀望,心裡也是傾向旗人當政的。

李鴻章的支持者,無非是江南督撫,也就是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等等,這些人是因為洋務而結成的洋務派。他們內部其實也並不齊心,他們只是要效仿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發展西方工業而已。要知道就是這些洋務派,簽訂了東南互保的人物中,四川總督奎俊也是旗人。李鴻章離開兩廣北上後,代理兩廣總督的德壽同樣是旗人。

再加上革命黨、保皇黨等海外勢力,李鴻章強行當總統的結果,很可能是中國提前爆發內戰。

所以,想通了之後,楊潮反倒覺得,眼下的局面還可以,起碼讓洋務派上臺了,雖然洋務派的理念和手段並不是最有效的,他們大建各種重工業幾乎都是官辦,可是這個時代,讓中國直接民間搞重工業也是不現實的。

那麼讓洋務派慢慢發展重工業,民間自主發展輕工業,用上十年時間,加上中國這麼大的體量,也應該會有一個相當的工業基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世界力量降低後,中國目前的地位應該會相應的上升,雖然也未必能跟列強平起平坐,但自保之力應該有了。

這樣再堅持二十年,等待二戰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應該上升到列強的程度了。

讓洋務派掌權,雖然緩慢,但總在前進,雖然緩慢,但總會轉身。

讓這個大國在歷史上平安轉身,這才是楊潮最大的心願。

載灃登基後,在議會演講,並確立了新的領導班子之後,國家這才開始運作起來。

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年號,張之洞領導的內閣最終確定了宏興這兩個字,希望大清能夠重新興盛起來。接著年號在議會透過,再以皇帝的旨意形式,昭告天下。

第二件事則是填補官缺,也可以是大封功臣了,因為只有有功之臣,才能獲得新朝任用,這是亙古不變的老規矩了。

但是任用官員的形式,卻有一些不同,是由內閣提出名單,讓皇帝來進行選擇的。

選拔出來的地方大員,皇帝會一一接見,依然是清朝那一套老規矩。

讓楊潮意外的是,他也在皇帝接見之列。

“民楊潮,叩見陛下!”

萬惡的磕頭。

“愛卿平身,登萊青膠道雖稱不上封疆大吏,加按察使銜後也是三品大員了。可不是一介民!”

載灃心情顯然不錯,甚至帶著打趣的口氣跟楊潮話。

楊潮哪裡願意跪著,當即就站了起來。

“賜坐!”

載灃立刻下令,一個老太監立刻就搬來了一張椅子。

八國聯軍、義和團,這麼大的亂子,這些太監也活了下來,還真夠頑強的。

楊潮也不像其他官員那樣拘謹,坐椅子只敢坐半個屁股,他是踏踏實實的坐下,旁邊的太監直瞪著他。

載灃卻對太監道:“楊大人深通洋務,對我天朝禮儀卻是不通,不要苛責了。”

太監趕忙躬身退到一邊去了。

載灃又對楊潮道:“楊愛卿,你在德國時候的事情,朕可是記得的。吧,你想要什麼賞賜?”

皇帝賞賜?

楊潮卻不太在乎,八國聯軍把皇宮都快翻了個底朝天,紫禁城被幾萬洋兵劫掠過,在那裡閱過兵,這裡肯定不會剩下什麼。

當然中國不缺寶貝,可是載灃剛剛登基,能搜刮來什麼東西?

因此楊潮對載灃的賞賜心裡不是很感冒,於是道:“國家將將逢難,紫禁城、頤和園,乃至各大王府皆被洋兵抄掠。臣不敢要賞賜。倒是臣有些東西想進獻給皇上。”

旁邊的太監又一次變臉,心想這道臺也太不識好歹了,皇上接見本就已是莫大的恩賜,竟然還敢不要賞賜,反過來進獻,竟是看不上皇家的寶貝啊。

載灃呵呵笑了起來:“楊愛卿還真是直率。不過愛卿以為八國聯軍就把我大清搶光了,未免也太瞧我大清朝的根基了!”

楊潮心中不由一動,載灃話裡話外的口氣,聽來像是大清的寶貝還遠沒有被搶光?

頃刻間他就想明白了。

鄉下土財主都知道給家裡挖一個地窖,城裡富商也知道在牆裡修夾層,要紫禁城裡做了元明清三代的皇宮中沒有個密室,暗格之類的玩意,那倒不正常了。

想到這裡,很多東西就想明白了,比如清宮中那些秘藏經過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之後,又被窮的叮噹響的馮玉祥西北軍翻了一遍,溥儀還能偷出去數千康乾時期的珍品,光頭佬跑去臺灣的時候,還能用船拉,其中不乏一些宮廷收藏數百年的寶貝,恐怕原因就在這裡:清宮有密室。

以前楊潮以為,那些都是大難後重新搜刮的,可是很多都不通,比如乾隆收藏的許多字畫,歷經苦難,最後還是在故宮裡,這任何解釋的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後人卻甚少聽故宮中還有什麼秘藏之類的東西,無論是光頭佬還是新中國,都沒有公示,遊客參觀的時候,也有很多地方是不能去的,看來這種歷經六七百年的宮廷,確實是不能覷的,裡面不知道隱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楊愛卿是喜歡古玩字畫,還是珠寶美玉,大可來。朕絕不吝賞賜。你進獻傳家寶與德皇,朕自然不能讓功臣有損。”

載灃十分土豪的道,顯然他底氣很足啊,看來清宮中那些秘藏數量驚人。

楊潮想了想笑道:“臣喜歡珍珠寶玉,琥珀翡翠之類,上不得檯面!”

其實宮中最值錢的,恰恰不是這些東西,而是字畫古玩之類的,但是那些東西都太奢侈,太難伺候了,也許除了清宮中這些世代傳承的太監,還真的不太容易找到懂合理儲存的人,起碼楊潮身邊沒有這些人,所以只能要些好儲存的。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目的。

“呵呵呵呵。”

載灃一聽楊潮的法,也是笑了,他自然也知道楊潮要這些東西,都不是最值錢的玩意。

當即吩咐太監道:“去拿些珍珠寶玉、翡翠琥珀來,一定要拿上品!”

楊潮又道:“不過臣確實有寶物進獻皇上。”

載灃這時也好奇起來,楊潮堅持進獻的東西,自然不可能是凡品。他雖然不像西方人那樣喜歡鑽石,但是也知道楊潮上次給德國人的那顆鑽石很值錢,能有這種東西的家庭,絕不是普通家庭。

楊潮出身南洋的事情,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但是卻沒人知道到底是南洋誰家的,南洋那些家族在大陸看來,都是暴發戶。可是南洋從唐宋就開始有中國人去了,誰敢保證沒有幾百數千年的低調家族。

楊潮看起來應該就是這樣的家族出身吧,只是畏懼於天朝責罰,而不敢現身而已。

載灃也想透過楊家的寶貝來窺視一下這個家族的底蘊,於是了頭,笑問道:

“不知楊愛卿打算拿什麼進獻給朕呢?”

楊潮笑道:“瓷器!”

“瓷器?”

載灃疑惑,這世界上,哪裡的瓷器能跟清宮密室中那些比?

“宋瓷!一百件宋代瓷器。”

聽到此處,載灃面不改色,但是心中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宋瓷清宮中也不是沒有,但是也絕對不多見,一下子拿出一百件宋瓷,就是清宮也不容易。

“這果然是一個大家族的。恐怕還是很久就到了南洋的大家族,幾百年都沒有現身,此時卻現身我大清,到底有何意圖?”

載灃也不由得對楊潮的身份警醒起來。

後來載灃也一一品鑑了一下楊潮進獻的瓷器,確實是宋瓷,品相儲存相當完整,最重要的是許多都是成對、成雙,甚至有一套十個大瓷盤,這就是清宮中都找不到。

雖然這些瓷器都是民謠,讓載灃判定楊家並沒有過去的背景,應該不是流落海外的明朝皇族。這些民謠瓷器也許明是他們累世採買起來的,可這些是宋瓷,那就明至少在宋代,他們一家就到了南洋去了。

可是隱藏至今!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家族啊。

楊潮回家後,也一一品鑑著載灃的禮物,或者叫做賞賜。

可以懷抱的碧玉如意,這麼大的玉器,後世可不多見了,核桃大的珍珠,也不知道怎麼長的,還有西瓜大的和田玉彌勒,這可是一整塊雕琢出來的和田玉啊。還有琥珀,很大塊,沒有加工,嗯,這玩意中國人一般當藥材,西方人才當寶石呢。

欣賞著多達十餘件的精品珠寶,楊潮並沒有完全放在珠寶本身上,而是邊看邊用手錶掃描。

邊掃描還邊叫著:“老九,老九。這件能不能造出來?”

相關推薦:吃蜜 [穿書]我家老公,撿來的!煉器祖師討厭女人萬古大帝萬古大帝主1900翻雲覆雨民國第一軍閥萬古天帝完美世界抗日之川軍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