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穿越三國做吳王->章節

第一百四十九章:改革改革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經過地主豪紳兼併土地的事件,還是暴露出很多問題。孫權經過再三考慮,和眾人商議,決定改革土地政策。禁止私人土地買賣,若是無人耕種,則收歸國有。在保證均田到戶的基礎上,保證百姓們的利益。並施行產糧大戶政策,再同等畝數的情況下,比較每戶的產量,產量最多的給予金銀獎勵和產糧大戶的稱號和牌匾。以鼓勵百姓生產。等級分為縣產量大戶,郡產糧大戶,等等。獎勵也是由少到多,每年評選一次,可以進城接受吳王的親自接見。而為了打壓地主豪紳,孫權決定施行收入稅,說白了就是收入越多繳納稅收就越多,若是按平均每戶每畝田繳納十分之一稅來說,地主豪紳擁有百畝、千畝田地則需要繳納十分之三十分之五的稅。什麼?嫌稅多?那就把良田賣還給政府,回購的錢絕對夠這些地主豪紳一生不愁吃穿了。不過因為當前的社會關系還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為主,一時間也沒辦法將地主一杆子打死,否則就會引起反噬,就像王莽施行新政那樣,雖然政策是好的,但是不考慮當前社會制度,人文情況,沒學會跑就想著飛,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摔的很慘。就因為這個收入稅也沒少引起官員和地主們的抵制,不過在孫權和孫堅的大力支持下,棒子大棗共同作用下,反對的聲音也只能越來越小,最後不了了之。

經濟上恢復五銖錢,嚴禁私人鑄幣,一經發現,發配偏遠地區充軍。商會在各個城市建立典當鋪。也就是後世的銀行。發行銀票,以供應那些數額巨大的交易買賣。憑著對應數量的銀票可以在江東任意一個城市的典當鋪兌換等額的金銀。現在之所以能發行銀票,一是因為孫權和馬鈞針對印刷銀票研究出一套獨特的防偽標識。二來也是因為這幾年的江東財政收入很好,府庫充盈,完全應對的了這種大型的金銀交易。這也為商會的會員們提供了方便。以後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帶著幾箱子金銀四處奔波了。

教育上,孫權起初辦學堂主要是收編那些流民的小孩的。隨著各行各業的開發,在建業城定居下來的各式人等有數萬人之多。這其中有青壯勞動力,當然同時也有很多小孩。孫權開的這些學堂免費給這些小孩基礎的教育,啟蒙教育後這些學生多數又被吸收到各研究院或各大工廠。這等於又給這些小孩解決了出路問題。對於這些流民來說,這是天大的恩惠,對於孫權來說,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這是個雙贏的局面。這幾年,已經有一批學生畢業,開始被分配到各個工作崗位。研究所既可以看做繼續教育的地方,也可以被看做工作崗位,畢竟在這裡除了跟著各位大師繼續學習高深的知識、技能外,還要幹各種打雜的事情。而那些畢業生當中,甚至有一小部分進入了幕府成為一些基層的文吏。能進入幕府的都是這批學生中的佼佼者,在工作中自然表現得很優秀。這些人的優秀表現被敏銳的張昭注意到了,一打聽才知道他們都是來自孫權那個不起眼的學堂。於是向孫堅彙報了這件事。一個是征戰天下多年的梟雄,一個是千古智者代言人,眼光、謀略、智慧、胸襟、氣魄都非常人可比,他們自然一眼看出這個學堂意義重大。

孫堅現在雖然已經在江東站穩了腳跟,在軍事上也節節勝利,一時聲勢大振。然而,這兩位真正的上位者知道,江東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強大,其根基太淺,內部問題

還有很多沒有理順。別的不說,隨著孫堅打下的地盤日益增大,缺乏人手問題也日益嚴重。孫堅集團的人才一向凋零,不像曹魏集團坐擁中原富庶之地,治下世族林立。世族雖然增加了管治的難度,但同時也源源不斷地為統治者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孫堅缺乏大量的讀書人,尤其是基層的官吏導致有些縣甚至連縣官都配不齊。

而城中的達官貴人聽聞孫堅對這個學堂的重視,不但任命第一臣張昭去當祭酒,還親自去揭牌剪綵,據說還有在開學典禮上發言的打算,於是都蠢蠢欲動。而在進一步得知各位將軍的子嗣都已經決定在這個學堂讀書,還分別拜了左慈和趙雲為師後,這些達官貴人都攜帶著自己的子侄蜂擁而至,紛紛要讓他們投入學堂學習。這個時代禮教大防遠沒有明清時那麼嚴苛工程朱理學也還沒誕生。像什麼裹小腳啊、三步不出閨房啊、女子不得拋頭露臉啊之類的種種畸形的、變態的限制女子行為的規矩也還沒面世。再加上是亂世,這幾十年來死了上千萬人口,能存活下來的人還不到三分之一。這個時候,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去關心禮教問題真是吃飽了撐著。貧苦百姓是不大可能有這些臭規矩的,也許只有一些豪門世族、達官貴人才會稍微關注一下這方面的問題,但是絕不會太嚴苛。離孫權最近的例子就是孫尚香,她帶著一百女兵整天昨昨呼呼的到處生事,不但經常出入軍營,歷史上記載她還曾帶著吳國兵吏在荊廾鬧市橫行不法,其彪悍氣可見一斑。身為吳國郡主的她沒有一點後世大家閨秀的形象,什麼禮教啊、什麼男女之防啊對她來說統統是狗屁。這種貴族子女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可想而知了。也許你會說,孫尚香出身將門沒讀過什麼書,不懂禮教是正常的,那麼我再舉個例子,蔡琰,也就是後世人所熟知的蔡文姬,她可是當世大儒蔡邕的女兒,自小就聰明好學,其才學為當世所稱頌,是東漢末年有名的才女,她應該是個知書識禮的女人了吧。

但是,她年輕時嫁給河東人衛仲道,後又為匈奴所擄被匈奴左賢王納為妻子,並誕下二子。後來,曹操將之從匈奴贖回,嫁給董祀。她完全沒有後世所謂烈女那種。一女不嫁二夫。從一而終"的覺悟。而董祀,官封屯田都尉,好歹也是個不大不小的官。換了後世,當官的還真很少有娶個再醮之婦的。《明史*徐文華傳》說:中人之家不取再醮之婦。即是說,中等人家不娶再嫁的女人,那麼當官的呢?更何況,蔡文姬還不是再嫁一次,而是兩次。可是董祀一點也不在乎,和蔡文姬之間"琴瑟和諧。感情好得很。這也說明當時風氣的確如此,男女大防、禮教這些東西和明、清時代相差很遠。

這次開學典禮意義還不止為學院命名、掛牌,任命祭酒,發表一通演講,最大的變化在於增加了專業!孫堅在參觀了各大研究所後,直皺眉頭,他認為這些研究所不務正業,只重視各種奇銀巧技的研究,沒有開展治國方略、行軍佈陣方面的課程,完全是本末倒置。而這兩方面的人才,才是他現在急需的。於是,在和張昭商量後,他決定增加幾個專業其一,增加一個內政專業,由張昭任內政研究院的院長,講師有張紘,許靖等人。當然,作為內政第一高手的張昭、謀士周瑜、魯肅、吾茲等人也經常會到內政研究院來授課的。現在孫堅急需內政人才,所以對這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內政研究院特別重視。而那些達官貴人的子弟也主要是衝這個研究院來的。內政內政,從這裡畢業出來很可能直接就能當官啦。再說了,投入這個研究院讀書,等於拜了張昭,周瑜等朝中重臣為師,以後得恩師提攜,前途不可限量。其二,增加一個軍事研究院,由周瑜任院長。趙雲、黃忠、孫策等大將會不定時過來上課,教授武藝、射藝、騎術和排兵佈陣等技能。周瑜,魯肅等頂級軍師也會時不時過來教授軍略。學堂的學制也正式固定下來童子5歲就可以入學,首先是5年的蒙學班,相當於後世的小學。主要是啟蒙教育,教學生識字、算術為主。當然也有很多國學和思想品德的內容。算術課本是左慈師徒編制的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孫權直接引進了阿拉伯數字和後世的一些計算方法,如豎式演算法等,使得計算速度大增。當然,其他人都以為是左慈的手筆,發現這些計算方法果然比傳統方法快捷不少,不由得對左慈的術數更加信服。然後是5年的中學除了繼續有傳統的國學和思想品德課外,還有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除了歷史外,這些科目的課本大多數是左慈和葛玄這幾年不斷從孫權這裡記錄回去的,而且內容還不斷在增加中。10年寒窗苦後中學畢業了成績好的,根據自己的興趣可以去報考各個研究所,被研究所錄取就相當於後世讀大學和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了。當然,和後世的的大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一是各研究所是自主招生的,沒有統一的高考;二是上這個學除了學習外,還需要承擔很多工作,等於是將理論學習和實習都一起搞定了。這樣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是很強的。不管是蒙學、中學還是研究所,所有的學生還會上體育課,體育課基本上就是練習左慈的太極拳和華佗的五禽戲。有志於將來投身軍旅或打算報考軍事研究所的學生,在中學時就要開始找趙雲參加他主辦的武藝興趣班了。畢竟習武的話,不能太晚,有句話叫做:少不修道,老不習武。如果年紀太大才開始學習武藝,終究難以有大成就。上完蒙學、中學,進了研究所最小都15歲了,有些上學遲的人葚至超過20歲,那時候筋骨基本已經成型了,如果這個時候才開始來學習武藝就太遲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趙雲就開辦了個武藝培訓班,教習槍法、刀法、拳法等武藝以及射術、騎術等等。這樣,等他們報考軍事研究所時已經有一身不俗的武藝了。

至於沒考上研究院的學生也不用擔心出路問題。這些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負的新時代四有新人,是各大工廠和工坊爭搶的物件。他們進入工廠做技術工人也是很有前途和錢途的一份職業。由於大量世家子弟和官宦子弟插班過來,所以現在學堂裡的學生參差不齊。由於這些人或多或少有些文化基礎,所以他們幾乎不用再上蒙學(年齡特別小的除外),他們只要花點時間特數學課補上就可以直接上中學了。

經過改革後,讓所有江東百姓在工作生活中更加有幹勁了,一是因為自己的田地有了保障,二是自己的子女有了出路,對於這個年代的人們來說,給了他們豐衣足食的生活,又給了他們對未來的美好嚮往,就好像畫了一張大餅在前方,所有人都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勁頭。使得江東生產力和人民幸福感直線上升,相比於中原大亂的生活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相關推薦:超神之我是天宮王華燁活寡穿到遠古嫁惡狼未來之另類母系社會末世史上最強喪屍系統玄黃演義穿書八零,悶騷廠長的隱婚嬌妻慘死重生,王爺追妻火葬場同居後又住進來一個美女!國師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