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穿越到劉辯的三國->章節

66書院論策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蕭延嗣心底突然一涼,如此說來,自己和劉辯密謀出京的訊息也傳到了潁川書院,既然如此,自己這趟看來不是白跑了,想到這裡,蕭延嗣側身準備進入書院。

徐庶上前拉住蕭延嗣的袍袖:“將軍,暫且莫要進去,且聽我一言。”典韋見徐庶上前扯著蕭延嗣袍袖,以為徐庶會對蕭延嗣不利,忙從背後扯出大鐵戟,想要保護蕭延嗣,砍殺徐庶。

蕭延嗣回轉身,喝住典韋的莽撞之舉,對徐庶躬身施禮:“元直,請恕我妄自菲薄。我想聽下元直對這所謂豪門世家、寒門庶族的看法。”

徐庶將蕭延嗣迎到山門另一側,見四下無人,便開始了他的縱論天下:“現今天下大亂在即,漢室凋零,民不聊生,庸人皆以為是先帝昏庸十常侍專權所致,殊不知先帝與十常侍之舉動皆是表皮,並非根本原因。”

蕭延嗣聽徐庶這麼一說,頓時對徐庶更加刮目相看,別說這東漢末年了,就是一千多年後的和諧年間,不是照樣有很多人,甚至是有些磚家叫獸教條狀說東漢末年大亂盡是漢靈帝寵信十常侍所致,蕭延嗣對此說法嗤之以鼻。

蕭延嗣再次稽首:“願聞元直高見。”

徐庶臉上平靜如水,敘說的事情卻波瀾橫生:“一年前,我因為友報仇,除掉地方惡霸,被官府捉入大牢,幸得朋友上下打點,才得以脫身。後來我覺得僅靠個人的劍術,不足以剷除人間不平事,不足以誅盡天下害人蟲,又見朝廷日趨腐朽,烽煙四起,決心棄武從文,掌握一身治國用兵的本領,造福於天下蒼生,便進了這潁川學院,拜水鏡先生為師。”

“同窗得知我曾以武犯禁,都不願與我來往。我便獨來獨往,我行我素。正因為少與人來往,我身在局外,獨立旁觀,看透了許多世情。潁川書院的學子們多出於世家大族,深受父輩教導,全都認為是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外戚強大,威脅皇權,皇帝則依靠宦官除掉外戚勢力,宦官得勢,飛揚跋扈,賣官鬻爵,欺壓良善,所以朝廷**,民不聊生。我卻不以為然。所謂外戚和宦官只不過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皇帝依仗此左膀右臂對抗另一個足以對抗皇權的勢力。”

典韋在一旁聽徐庶為友報仇,跟自己境遇一樣,對這個白臉小子不禁刮目相看:“別看瘦不拉幾,也是義氣幹雲的好漢子。”

陳琳卻搶著問道:“另一個足以對抗皇權的勢力?莫非是黃巾賊的太平道?”

徐庶和蕭延嗣同時搖搖頭,兩人相視一笑,蕭延嗣示意徐庶繼續說下去。徐庶往洛陽城方向望了望,搖頭嘆息道。

世人都認為皇帝是萬人之尊,一言九鼎,說一不二,實際上皇帝往往都是被架空的傀儡,又以本朝為最。表面上皇帝是被外戚或宦官架空的,實際上外戚和宦官的權力都是皇帝賦予的,聰明的外戚如衛青等人都緊緊依託皇帝,愚蠢的外戚則如王莽篡國、何進輕信士大夫,與皇帝對著幹,一旦外戚跟皇帝對著幹,覆滅之際也就不遠;而宦官更是緊緊依靠皇權,即便權若十常侍,也是靠著先帝信任才得以生存,先帝一旦駕崩,十常侍頓成無根之萍。

真正能夠架空皇帝,讓皇命不出洛陽城的便是袁家、楊家等世家大族,他們說是以經學傳家,實際上靠的是蔭庇子孫和這大漢最醜陋的門生故吏制度,他們利用已有的地位,提拔子孫後代和門生故吏,門生故吏效忠他們,視皇命如無物,久而久之,普天下的諸郡縣官吏皆是世家子弟和依附於他們的門生故吏。那些官吏口口聲聲說效忠大漢效忠皇帝,實際上他們真正效忠的是他們的家族,為了他們家族的興旺發達不惜犧牲天下人的利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們強取豪奪良田,包庇人口,拒不納稅,久而久之,天下良田皆歸世家,不願依附他們的草民無有立錐之地,朝廷能夠徵收稅賦的人口田地越來越少。而朝廷卻要給這些官吏發放大量俸祿,要討伐黃巾、西羌諸賊,要賑災撫民,而這一切都要錢糧,而錢糧已經多歸於世家,朝廷國庫空虛。

先帝無奈,又見官員任命不出世家之外,索性就賣官鬻爵,來掙那些世家的錢來征討黃巾、西羌諸賊。怎奈世家掌控輿論,先帝遂聲名掃地。

蕭延嗣聽徐庶這麼一說,就想起後世和諧年間那個沒有監督、沒有控制、官官相護、買官賣官的官僚集團,商人、叫獸依附他們,互相編織成一個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脂民膏導致“萬民皆苦唯有官僚不苦”的局面,恨得鋼牙都要碎了,看來這兩千年來的政治格局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一直都是官欺民、官害民,一切的主義思想、道德宣傳都是官僚集團********麻木百姓的。

蕭延嗣抑制不住滿心歡喜,他終於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來破除這兩千年來未曾被人破除過的政治殘局。

天下可分三種人,一種為皇室,一種為世家官吏,一種為黎民百姓,皇室想要江山穩固延綿萬代,明智一點兒的皇帝以及依附於皇帝的外戚、宦官都不願害民過甚,會監督、阻止世家官吏的貪得無厭;而世家官吏為了一己之私,往往不顧長期之利,欺民、害民、殘民,奪民之財、霸民之田,即便有若干頗有清譽之世家,也是道貌岸然之輩,且他們掌握了詩書文字,對於如何欺上瞞下,他們駕輕就熟;黎民百姓是天底下所有被奴役被壓迫被剝削的人,因為世家壟斷文化教育,黎民百姓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所以一直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土裡刨食,即便這樣,世家也不願意放過他們,強取豪奪他們的良田,一直到他們願意淪為世家的佃戶奴僕。”

蕭延嗣想起後世的東林黨以及其他的某些黨派,他們之所以一直能把自己塑造成正確光榮偉大的形象,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文化教育掌握了輿論,在他們的筆下,他們會把抑制打擊他們的強硬君主如秦皇漢武曹操等說成暴虐之君,把抑制打擊他們的軟弱君主如桓帝、靈帝等說成昏君,實際上能夠統治一個皇朝十多年,又怎麼會是一個昏君能夠做到的呢。滿清皇帝們正是看到這些世家大族信口雌黃歪曲事實的本領,就大興**,徹底把那些清流士子們的臭嘴打成吹捧的嘴巴。

後世和諧年間,許多庸人都認為那官僚集團的中心大佬會整頓吏治,會怎麼樣怎麼樣,殊不知,在沒有皇權遏制的和諧年間,官僚集團沒有被監督、沒有被約束,那些九袋長老們都是從官僚集團裡選拔上來的,跟下面那些貪官汙吏都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絡,他們任期不過十年,會因為那些跟自己不相關的天下人利益而損害那個跟自己親近熟識的小集團的利益嗎?

兩個時空的官吏選拔制度都異曲同工。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已為門閥世族所操縱和利用,他們左右了當時的鄉閭輿論,察舉的所謂“孝廉”“茂才”皆出自世家豪族。再看看和諧年間,那時的公務猿考試,寒門子弟入得了筆試卻過不了面試關,“官二代”、“富二代”憑藉關係順利入選,確實是有少數寒門子弟入選,只是因為衙門需要有人做實事。

對比東漢末年的朝政,跟和諧年間,除了沒有皇帝,其他都是很像,所謂五百世家治中國,自古皆然啊。

徐庶在這潁川書院裡窩了一年多,看透了世家子弟的高高在上、百無一用,也因那些世家子弟對他寒門出身且以俠犯禁的鄙夷非議,讓他漸漸產生了對世家的別樣看法,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一介寒門士子生逢亂世,是大不幸也是大幸,安知他不能效仿蕭何、韓信一樣找到一個明君,輔佐他來推翻諸世家的統治。

蕭延嗣甚是欣賞面前這個大漢時期絕無僅有的憤青,仔細想一想,也只有徐庶的出身背景和遭遇,才能讓他洞察到世家之害,才能全心全意支援自己執行消弱或剷除世家的百年大計。一個來自於後世和諧年間的憤青,和東漢末年的憤青,找到了共同語言。

徐庶聽蕭延嗣分析天下的三種階層,心裡對蕭延嗣的評價更高幾分,原來徐庶只是想蕭延嗣作為豪門氏族出身,應該和自己自己的理念相差甚遠,最壞的結果是會像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諸侯知道自己的出身和經歷後根本不搭理自己,根本沒想過蕭延嗣也有這樣的洞察見識。

徐庶欣喜之際不禁放開了音量:“將軍言之甚是!世家不滅,大漢難興!”

就在這時,潁川書院的正門口傳來一個激憤的聲音:“元直,何出如此荒唐之言?莫要因為遭受世家學子冷遇,便開始仇視世家!世家乃大漢社稷的棟樑基石,世家子孫以及門生故吏為皇帝治理地方,有何不妥,難道要用那幫大字不識一個的泥腿子來治理地方?!難道要那些黃巾賊來治理地方?!”一聲比一聲高,到後來簡直是厲聲急色的咆哮。

蕭延嗣瞥了一眼來人,只見他年約二十四五歲,一身白袍,豐神俊朗,端端然有名士風範,卻因他的氣急敗壞而落了幾分下乘。蕭延嗣的記憶裡對這位青年有些影響,只是一時想不起來是何人,便問徐庶:“不知這位是?”

相關推薦:重生:風起19881990我在香江開出租囚龍熱血傳奇之點石成金雲遊仙境舊夢塵事釣個皇子當老公隨身帶著洞天仙境網遊之仙境傳說一個人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