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變異的萬法之書->章節

中美教育的差別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OK,各位書友們,這次是填坑系列。

之前我有說過要寫一篇關於中西教育差異的作品相關,這是一個非常大命題,涉及的面實在是太廣了,那麼今天就嘗試著填這個坑吧。

相信很多人都在網路或者電視上看到說美國的教育怎麼怎麼牛逼,是怎麼寬進嚴出的,這些論調到現在還是很有市場的,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去年的哈佛入學歧視案和今年的高校招生醜聞“校隊藍調行動”算是揭開了一部分美國教育的黑幕。

而中國則很少出現這種情況,不要說入學歧視,就是學校的招生動作稍微出格一點,都會引來大量的抨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些問題的根源都是兩國最根本的教育機制導致的。

中國的教育機制是普及式教育,而美國的教育機制是精英式教育。

我們先來說美國。

美國的教育和中國有一部分相似,比如都是九年義務教育,而且,嚴格來說,美國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比中國還要高一些。

但是作為資本主義國家,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教育資源的傾斜是完全畸形的。

在中國大部分情況下,在同一個城市中,不同的小學和初中,教育水平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但情況並不是特別嚴重,產生偏差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生源的問題,而不是老師的問題,作者菌的老孃就是小學教師,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她的班上,好的學生,次次測驗都是一百分,差的學生,次次不及格,這點和市裡最好的小學情況是一樣的。

但是主要是一個比率的問題,最好的小學的高分比例比我老孃的班級要高一點點,但是中等水平的學生就高出了一大塊,這裡面的問題主要是在於家庭環境和學生的底子的問題,和智力還有師資力量沒有太大的關係。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我老孃是一個教書教了30多年,馬上就要退休的老師了,教學方法不會有什麼問題,責任心也有,經常會敦促家長對學生的監督,反而學生的成績提升得蠻快。

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升了一年級,換了老師,新的老師不會去敦促家長的監督,學生的成績就會出現下滑,這是因為我老孃的學校轄區屬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區域,學生家長大部分都是小商販和農民,對監督孩子這件事情,不是那麼自覺。

而市裡最好的學校因為轄區的生源主要是公務員和機關單位的子弟,家庭的學習環境,天然就要比我老孃所在的學校要好一些。但是因為這些年的轄區重新劃分,這個距離拉近了不少。

所以,說到這裡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實際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也就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階段,學生的智力和老師的能力當然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家庭環境的問題。

這點在美國也是一樣的,但是美國的情況要嚴重得多。

美國這個國家地廣人稀,因為分佈太散,有時候學生上學要跨鎮上學,和我們西南山區的那些走十幾裡山路去上學的學生一樣,只不過他們大多數有校車。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他們的小學和初中的轄區雖然很大,但師資依然不夠,而且大多數學校的任職環境非常蛋疼,條件很差,收入的差異也很大,比如紐約州,加州,馬薩諸塞這些地方,小學和初中老師的月薪能達到5-6千美元,而差的州只有3000美元左右,全美小學初中老師的平均收入也就是4000左右,勉強進入中產。

而美國的小學和初中的教育模式也很搞笑,他們的教育方式就是我們時常聽說的快樂學習模式。

學生的上課時間差不多是早上9點到中午12點(各州,各地區,各學校不一樣,有的能早到8點,晚的能去到9點半),然後中午半個小時午餐時間,下午3點放學。這中間,基本就是做做遊戲,搞搞鍛鍊,講講故事,甚至放影片、動畫什麼的,涉及到的學科內容是嚴重偏少的。

在B站,有好幾位UP主挑戰過中國小學三年級的數學和他們自己國家的小學三年級的數學,美國小學三年級基本就是2位數的加減乘除而已。這個進度,大約是中國小學一年級的水平。整個美國小學階段,學科知識基本不超過中國小學4年級的水準。

而美國那蛋疼的上課時間還導致了另外兩個問題,其中一個是下午放學太早,孩子怎麼辦的問題。

這個問題,只有兩種解,一種是家裡經濟還算可以,於是家長給孩子上類似於託兒所的機構,或者報一些體育或者藝術培訓之類的。

第二種是打部分美國人的選擇,就是讓孩子參加社群的球隊或者學校的社團,或者乾脆就讓他們野著。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突然明白,美國的體育和娛樂產業為什麼那麼發達了?

孩子從小就在外面野,身體的情況自然是不錯,加上營養又能跟得上(美國的食物真的便宜),自然先天的底子就好。

而中國的學生雖然在校時間和美國是差不多的,但是因為下午上課的時間比較晚,放學的時間也比較晚,沒有那麼充沛的時間在外面HIGH,所以並沒有那麼早就接觸有體系體育訓練。

同時,因為這上面的原因,美國的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人群的分化問題。家裡有條件投錢的,就開始往藝術或者技能這方向去走,而在外面high或者參加體育活動的就變得身體倍棒,由此衍生了比中國劇烈得多的校園霸凌現象,這點和日本是一樣的,因為日本用的也是美國的教育體系。

這裡需要插一句,美國的小學學年不是完全固定的,有5年的,也有6年的,初中也是有2年的,也有3年的。

初中的三年的模式基本上和小學階段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初中三年會深化之前的分化,在學科上,美國初中畢業的學生,科學知識基本只有中國初一學生的水平。

這裡要做一個說明,我在文章裡提到的,都是年收入不超過20萬的美國家庭的一般模式,不是全部,如果是中產階級裡面的精英,一般來說,會非常注重孩子的學科能力,早早就為孩子投入金錢去尋找和強化優勢學科,為後面的高中和大學打基礎。

而真正的社會高層家庭,他們的孩子甚至從初中開始就接觸經濟,金融,政治,科學,高階藝術(不是唱歌,而是鋼琴,提琴,吉他,繪畫,雕塑)之類的學科和知識,有錢就行。

大部分情況下,美國的孩子初中畢業,即使是上滿了九年的,學科水平也只有中國的初一學生的水平。

而初一是什麼概念,作者君當年初一都沒有物理和化學的好吧?

到了高中之後,美國高中就已經很像大學的學制了,他們是選修制和學分制的。如果你要上很好的學校,比如藤校,UCLA,之類的名牌大學,那麼你需要一個非常高的學分,學生要達到這個學分,就必須在高中就選擇一些非常難(相對高中學生而言)的課程,這些課程實際上都是大學的課程。

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歷史。

在美國,歷史是通向法律專業的橋樑,美國的歷史課本都特美的是講案例,區區兩百多年的歷史,課本比我們學六年歷史的課本還厚兩倍,裡面的內容非常細。憲法是怎麼解釋的,這個事件是因為什麼法律而這麼判的,這尼瑪,全都要記,而且要寫分析。

第二個是數學,數學的難度也非常坑爹,如果你打算在大學的時候走數學這個方向,那麼你的要學習微積分,而且並不僅僅是入門級別的微積分。微積分因為在生活中基本用不到,所以國內的教材只是略有涉及裡面的一些概念而已,比如導數之類的。

而高中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之前的社團和體育活動開始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進階,也就是所謂的高中社團。

在美國,你的學習分數很高,當然會有很大的用處,但是如果你的學習分數很高,而沒社團的分數,那麼你就絕對不可能能上最牛逼的學校。

因為在高中時期,你就要在學校的社團活動裡獲取自己的位置,比如當個管事或者當個主席,在球隊裡當主要人員或者是隊長之類的,

這需要你不但有非常強的專業能力,還需要你能說會道,能拉票,能賣萌,能虛偽(是不是突然明白為什麼美國人那麼會拉票了),甚至很多時候,需要家長親自操刀上陣,利用他們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的孩子拉票。

在美國,高中的同班同學幾乎是沒什麼友誼的,因為競爭非常激烈,激烈到相互仇視的程度。

關注NBA的書友會知道,NBA有好幾個著名的高中生球員,比如科比,斯塔德邁爾,麥迪,狼王加內特,勒布朗·詹姆斯,這些都是從小就在外面野,然後選擇了體育作為方向的。橄欖球和棒球也是如此。

我上面說的分化和劇烈的競爭在很多美國的電影裡都有體現,典型的就是超凡蜘蛛俠裡的描述。

超凡蜘蛛俠裡的彼得·帕克在高中階段就能演算衰變率演算法,如果沒有非常好的底子,這是做不到的。

他的女朋友格溫·斯坦西能在高中就去當教授的助手,很明顯的就是有關係在裡面。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閃電毆打彼得·帕克的那個情節有什麼問題,為什麼籃球隊長會忌憚格溫而完全不在意彼得,就是因為格溫的老爹是警長。

在帕克得到能力之後,在籃球場上的那一段,有人跳舞,有人畫畫,閃電的球撞倒了同學的顏料,如果是國內,顯然不會出現這種閃電毫不在意,他的隊員也覺得無所謂這樣的衝突。

在我看來,這一段就是美國高中裡面,學生關係最好的體現。

在這種你要求你的學分很高,社團活動要好,同學關係惡劣的情況下,很多美國的高中生是開始有意識得放棄一些自己不是很擅長的科目,換取自己擅長的科目的更大優勢。因為你去拿一個1分的不擅長科目,還不如用同樣的精力去拿一個2分的你擅長的科目。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社會階層是高度固化和高度衝突的,這種固化和衝突從一個孩子在踏入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埋下伏筆,初中進一步發展,而到了高中時期,就開始完全顯化出來的。

在美國高中裡,因為各種競爭,直接鬥到撕破臉,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太會有高中時期的好朋友,同班同學什麼的,只是一個概念。相對而言,他們更喜歡在工作之後,把同事變成朋友。

到了大學之後,美國反而不太會有高中那麼劇烈的衝突了,因為高中實在是太蛋疼,3-4年下來後,整個人都已經疲了,而且,大學生因為有來自社會的壓力,反而沒那麼多在學校開鬥的心思,另外一個重點是大學因為是美國最重聲譽的地方,對於學生之間的衝突的控制非常嚴格,這點是美國大學和高中一個很大的差別。

上面提到的社會壓力,實際上就是學費的壓力。

在美國,除非是野雞大學,不然大部分學校的學費都是很貴的,又分公立和私立學校,如果是公立學校,大部分的學費是2萬美元的左右,當然,有三個學科的學費更加高昂一些,同一個學校,財經專業、醫學專業(在美國本科只有藥學和醫學預科,如果你要當醫生,是必須上碩士的,而在美國,碩士畢業的醫生基本就是只能當個很一般的全科醫生,還不一定能當得上,大部分都是要讀博士)、法律專業這三個專業都起碼比其他專業的學費貴50%。

學費貴還不算,還有雜費,美國的學校,住宿費是很貴的,如果你是住4人間(一個大房子,有四個房間)的宿舍,大約是300左右一個月,兩人間的,是500左右,單間?1000千美元網上跑。

這是住的,吃的呢?

美國大部分大學對於在學校住的大一學生,有一個強制性的學生餐計劃,大部分學校是每個學期2500美元225次,或者是1980美元200次(各學校不同)。

於是,在吃飯上,兩個學期下來,你要花掉4000-5000美元。

加上住宿和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一年下來,3萬美元是保底的,如果是藤校或者是知名大學,非三大坑錢專業,一般是6萬一年,如果是三大坑錢專業,這個數字起碼頂到8萬去。

奧巴馬曾經自曝,他是到了2004年才還清了助學貸款的,大約用了12到14年的樣子才還清了貸款。網上有人說奧巴馬是用了21年才還清貸款的,這有點胡亂算了。

因為本科階段和碩士階段學生是沒有收入能力的,但是到了博士階段之後,至少顧及日常的生活開銷是OK了。

但是奧巴馬算是快還完貸款的了,他因為他是學法律的,美國的法律多如牛毛,還每個州都有區別,律師都是按小時收費的(一般情況,也有協商或者固定收費的),一個小時最少都要100美元,律師在美國屬於高收入人群,而且,他走的是法律+教師+政治路線,收入比一般的律師還要高一些。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靠助學貸款讀了博士的學生,要還清助學貸款,大多數需要15-20年的時間,如果中間很順利,這個時間能壓縮到10年,如果碰上什麼金融危機之類的,到60歲都還不完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目前美國已經出現這種情況了。

在美國,助學貸款的利率也是偏高的,基本都是在5%上下,尼瑪,就算是讀最普通的學校,3萬一年,你家裡一年給你出2萬,四年下來,你也要1+1*(5%*4)+1+1*(5%*3)+1+1*(5%*2)+1+1*5%=4.5萬美元。

沒錯,一個家裡能出60%的學費的學生在本科畢業的時候,就要揹著4.5萬美元的債務。

而在國內,助學貸款執行的是基準利率(目前是3%,但是一般來說銀行還要加一些),在校期間的利息還是國家補貼的,不用學生揹負,到了免息期過了,大部分情況下,還有一部分國家補貼的利息。實際的利息,大約也就是3%左右,還是畢業後才開始算。

而且,國內還有貧困生的助學金,有1500和3000兩個檔次可以領,如果真的是沒錢上學,基本上還是能憑藉國家的貸款和資助上完大學的,就是高中會比較蛋疼一些。這也是黃瑾的描寫的由來。

灑家有個手下就是這麼過來的,靠貸款和助學金上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有24000的欠款,頭三年因為拿的工資還不多,日子過得還蠻拮据,但稍微忍耐一下,也就還完了,沒有十幾二十年那麼恐怖。

所以,在美國,教育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我上面都還沒說那種從高中開始就上私立學校的“猛人”。

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人都是初中畢業或者高中畢業就去工作了,這些人就購成了美國社會的最底層,而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如果要讓孩子也繼續待在中產階級,那麼他們就要付出很多努力,包括孩子自己都要承擔很大的代價。

美國人為什麼喜歡蜘蛛俠,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蜘蛛俠彼得·帕克反應的是大部分美國人都經歷過的時代,一個紐約皇后區的高中生,很努力學習,是一個書呆子,但是家庭不寬裕(原版的蜘蛛俠會去地下打黑拳賺錢,馬奎爾版本的蜘蛛俠三部曲有反應這個情節),上了大學畢業之後,沒有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於是去當了記者(馬奎爾版本的報社老闆簡直給力),做為一個超級英雄,彼得·帕克在經濟上卻很拮据,這實際上就是反應了從50年代到現在的中產階級的現狀。

總而言之,美國的教育體制更多像是一種大家族維持社會秩序的工具,如果你在某個階層,如果你想維持在某個階層,問題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你想往上去爬,付出的代價是超乎想象的。

這種體制的好處在於你早早就確認了自己的階層,可以量力而行,你的父母上什麼樣的學校,你上一個差不多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錢的原因,而不是智力和學習的原因)學校,然後在30或者40歲之後,過上和你父母同樣的日子。

壞處就是所謂的階級固化,因為這個家庭老中小三代都是處於一個階層的,收入也符合這個階層的收入,於是這個家庭就喪失了很多可能性。

而中國的教育是普及式教育,這是大家都經歷過的,比美國更多的學科知識,對體育和藝術不是那麼重視,所以中國學生一般來說如果是同等檔次的學校同專業之間去對比,中國學生的知識素質是比美國學生要高出不少的(高兩三個臺階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中國學生的知識更加全面。

這裡還要提一句,在美國很多人不上高中,或者高中畢業不了,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他們沒有學習監督機制。

在中國,學習監督機制是非常完善的,會有很多人逼著你學,就怕你出么蛾子,在學校,老師看著,在家裡,家長盯著,過年問成績,拜訪問學業,這是一個全社會監督的機制。

但是在美國,很多人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玩慣了,到了高中的時候,根本收不住心,美國高中的老師絕對不會管你的,什麼逼著你學習根本不存在。

他們佈置了作業,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你覺得自己這一次沒有做好,還可以和老師商量,給你多一點時間,你重新做一篇,這些都是可以的,老師很好商量,也願意為你解答問題,但是絕對不會你不做作業,缺課之類的事情去找你的家長。

其次中國學校的知識面是非常廣的,這點有好有不好。

知識面廣,要求的課程就多,學生的學習負擔就重,壓力山大,很多人會頂不住壓力,比如作者君的妹妹。

但是好處在於,因為你的知識面廣,在就業上,會有更多的選擇,而且,還為你的跨專業能力保留了可能性。

作者菌就有一個朋友,大學本科是動物免疫學,碩士是動物醫學,沒去讀博士,不然他說不定現在已經是大佬了。畢業後當了銷售工程師,銷售工程師轉軟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轉資料探勘工程師,資料探勘工程師轉商品運營,現在開始創業。我前陣子就是忙他創業的事情,他還在自學CFA(特許金融分析師)。

你看他這專業轉的,完全就不是一條線上的,他一開始是生物專業的,然後變成了理工專業,再轉了文科專業,而CFA卻是要求財經、英文和數學。

雖然他是學霸沒錯,但是如果沒有高中和大學本科時候的其他學科的基礎,他能轉個鬼。

這就是中國教育最優勢的地方,他讓你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一塊磚,那裡需要就往哪搬。哪怕是最早的時候,中國有句話叫做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中國的教育也沒有拉下其他學科。

而中國的社會機制也決定了,你的圈子並不是以錢作為衡量因素的,而是以你的技能和社會地位作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的。

(我個人不認為中國有社會階層,只是有圈子,圈子這個東西是全世界都有的,至於社會階層,你有家族,有固定的某種“職業”,才有社會階層,中國已經透過計劃生育,人口遷移,多元化的城市發展,把階層徹底幹沒了。你不會因為是官員就有什麼很了不起的特權,不會因為你有錢就可以殺了老婆而逃脫審判。官員腐敗的現象雖然還是有的,但是現在還是比較收斂的,應該會變得更加收斂)

但是中國這種普及式教育也有很多的問題,一個是本科學生基本都是沒什麼科研能力,用一個老生常談的話來說,就是國人缺乏創新能力(說得好像美國的本科生就很有創新能力一樣,不過比中國略好一些是不爭的事實),另一個就是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

中國的人口和版圖都太大了,教育經費一直是一個特別蛋疼的事情,經濟好的省份學校也非常強,經濟差的省份,就要靠中央財政使勁奶,但是用錢的地方那麼多,怎麼能奶得過來。

要知道中國向來都是越牛逼的學校,優惠條件越多,學費越便宜,但是學校的支出可不低,所以差額的這部分就是中央財政在補貼,但自然得,就擠壓了其他還沒發展起來的學校的資金總額。這體現了中國多年以來的一個思路,先集中錢去把拳頭弄起來,其他的就暫時顧不上了。但是這樣又導致了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就目前來說,我有注意到國家開始要求已經起來的學校透過自己的能力去賺錢,國家把騰出來的資金去補貼還沒發展起來的學校,但是這個路子還真是夠長的。

而且,教育的實際覆蓋面還是有問題,別看現在國家公佈的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是99%,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因素的影響,是導致孩子上不了學,或者質量很差的。

這一部分就是這本書的主線之一,主角會去嘗試去做這些事情,算是一個小的劇透吧。

相關推薦:三國之魏武曹操三國之魏武曹操反派演繹者程式碼零九霍格沃茨:萬法之書寂靜農場這個北宋有點怪明日方舟編年史我在羅德島當博士曾經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