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變臣->章節

第七百三十二章母子籌謀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時近三更,潘和義油燈下仍在奮筆疾書。

潘母端著碗熱氣騰騰的手擀麵走進屋,將碗放在書桌上,柔聲道:“義兒,吃點東西吧,時間不早了,你也不必太操勞。”

潘和義放下手中筆,轉動了一下手腕,笑道:“真香,兒子在姜州可是無時不想念娘做的面。”潘母在一旁坐下,順手拿起兒子放在桌上的文稿看起來,她識文斷字,頗有見識。

“……內外官職田,多有侵奪百姓,畝收稅二到六鬥,加上變米僱車般送等雜捐,畝稅多達七八鬥者甚眾,三五倍於官稅,佃民不堪其苦,多有流亡,而官吏捕系親鄰,徵賠地租,民怨至深……”

潘母嘆道:“民生困苦,義兒此行姜州清田看來感觸良多,不妨多替百姓鼓與呼。”

潘和義挑著一根麵條吹著涼氣,道:“兒子寫此奏疏正是要向天子進諫,為百姓鳴不平。”

“義兒做得對。”潘母繼續往下看,“……職田籍帳虛亂編造,地方豪強藉機吞併,官曹多領虛數,疲人患苦,無過於斯,以致丁壯亡徒,無人以耕,長期以往必然傷及國本。臣清田司令史潘和義,位卑不敢忘國,冒死向萬歲啟奏,除皇莊、賜田、陵地、牲地外,職田、學田、屯田等官田統收歸朝庭,而將職田等所得折算粟米或銀錢發放百官,或可根治其弊。”

潘母手一抖,手中紙頁飄落在桌上。潘母驚道:“兒啊,你這個方法倒不失為良策,可是你可知道這篇《請罷職田疏》呈上,我兒便是千夫所指,屆時固然天下聞名,但也極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潘和義放下筷子,眼中映照的燈光閃閃躍動,亢奮地道:“大丈夫不當五鼎食,便當五鼎烹,有此良機孩兒總要搏上一搏。”看見娘滿面悽容,潘和義溫聲道:“孩兒不懼生死,只恐累及孃親,心有不安。”

潘母伸手拭淚,嘆道:“汝父死得早,可憐孩兒你十幾歲便為家操勞,至今尚未成家,娘無用不能幫你。這篇奏疏實在太過緊要,我兒要三思後行。”

“兒子早已想得明白,天子有意清理官田只是眼下要對北用兵,一時間顧及不上,等北定之後,清理官田勢在必行。官田之弊已延續數千年,期間不乏明智之士提出治理之策。”潘和義沉聲道:“不瞞孃親,兒子所提的這個將田租折為祿錢之策受啟於清田司使江安義,此人深得天子信寵,如果被他先行向天子進諫,兒子豈不錯失良機。”

“兒子想清楚了,這篇諫疏實為治理職田的良策,若被天子採納,自然名揚天下、前程似錦;即便遭到貶斥,孩兒不過是八品的小令吏,忠君愛民之心拳拳,天子亦會記在心中,明年科舉得中的機會大增。等天子清理官田之時,定然會重用孩兒,孩兒才二十五歲,等得起。”霧氣升騰,燈光下潘和義的臉變得有些扭曲。

潘母點頭道:“不錯

,此事無論成敗,我兒的賢德之名已成,若得貴人相助,再有士林清流相幫,我兒必成大氣。”

想起兒子說這個策疏是受江安義啟發,潘母皺起眉頭道:“如此說來,這篇奏疏倒要即早呈上才好。我原說江安義樂於助人,我兒將這篇奏疏讓其轉呈可一舉數得,現在看來是不行了。”

潘和義思忖道:“我有意將此疏投於銅匭之中聞於天子,又恐理匭監的那些官員看到此疏觸及其利不向天子轉呈,所以想請朝中哪位大員轉為呈送。可恨,我官微職小,不能直接面對,要不然面聖時兒子肯定能打動天子。”

“職田與百官息息相關,能仗義相助的人不多。”潘母蹙眉一展,笑道:“我兒何不向洛懷王進獻此疏,洛懷王是清田司督辦,有他代為轉呈正好。”

“洛懷王?”潘和義沉吟道:“洛懷王與江安義關係密切,我不知江安義是否曾跟王爺提及過此策,如果曾經提過恐怕弄巧成拙。不過娘提醒了我,不能向洛懷王獻策倒是可以向楚安王獻策。”

潘和義興奮起來,笑道:“楚安王向有賢王之譽,清理官田是天子所急,有此良策楚安王定然會獻上。江安義是太子心腹,傳言楚安王數次為難於他,就算江安義說此策是他所想,有楚安王出面,他也只能吃啞巴虧。天子十分喜愛楚安王,孩兒能藉此疏投靠楚安王,也不失為一條晉身之路。有楚安王在後面支援我,百官就算不滿我所獻之策,也不敢對孩兒怎樣。”

(請稍等十分鐘)

時近三更,潘和義油燈下仍在奮筆疾書。

潘母端著碗熱氣騰騰的手擀麵走進屋,將碗放在書桌上,柔聲道:“義兒,吃點東西吧,時間不早了,你也不必太操勞。”

潘和義放下手中筆,轉動了一下手腕,笑道:“真香,兒子在姜州可是無時不想念娘做的面。”潘母在一旁坐下,順手拿起兒子放在桌上的文稿看起來,她識文斷字,頗有見識。

“……內外官職田,多有侵奪百姓,畝收稅二到六鬥,加上變米僱車般送等雜捐,畝稅多達七八鬥者甚眾,三五倍於官稅,佃民不堪其苦,多有流亡,而官吏捕系親鄰,徵賠地租,民怨至深……”

潘母嘆道:“民生困苦,義兒此行姜州清田看來感觸良多,不妨多替百姓鼓與呼。”

潘和義挑著一根麵條吹著涼氣,道:“兒子寫此奏疏正是要向天子進諫,為百姓鳴不平。”

“義兒做得對。”潘母繼續往下看,“……職田籍帳虛亂編造,地方豪強藉機吞併,官曹多領虛數,疲人患苦,無過於斯,以致丁壯亡徒,無人以耕,長期以往必然傷及國本。臣清田司令史潘和義,位卑不敢忘國,冒死向萬歲啟奏,除皇莊、賜田、陵地、牲地外,職田、學田、屯田等官田統收歸朝庭,而將職田等所得折算粟米或銀錢發放

百官,或可根治其弊。”

潘母手一抖,手中紙頁飄落在桌上。潘母驚道:“兒啊,你這個方法倒不失為良策,可是你可知道這篇《請罷職田疏》呈上,我兒便是千夫所指,屆時固然天下聞名,但也極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潘和義放下筷子,眼中映照的燈光閃閃躍動,亢奮地道:“大丈夫不當五鼎食,便當五鼎烹,有此良機孩兒總要搏上一搏。”看見娘滿面悽容,潘和義溫聲道:“孩兒不懼生死,只恐累及孃親,心有不安。”

潘母伸手拭淚,嘆道:“汝父死得早,可憐孩兒你十幾歲便為家操勞,至今尚未成家,娘無用不能幫你。這篇奏疏實在太過緊要,我兒要三思後行。”

“兒子早已想得明白,天子有意清理官田只是眼下要對北用兵,一時間顧及不上,等北定之後,清理官田勢在必行。官田之弊已延續數千年,期間不乏明智之士提出治理之策。”潘和義沉聲道:“不瞞孃親,兒子所提的這個將田租折為祿錢之策受啟於清田司使江安義,此人深得天子信寵,如果被他先行向天子進諫,兒子豈不錯失良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兒子想清楚了,這篇諫疏實為治理職田的良策,若被天子採納,自然名揚天下、前程似錦;即便遭到貶斥,孩兒不過是八品的小令吏,忠君愛民之心拳拳,天子亦會記在心中,明年科舉得中的機會大增。等天子清理官田之時,定然會重用孩兒,孩兒才二十五歲,等得起。”霧氣升騰,燈光下潘和義的臉變得有些扭曲。

潘母點頭道:“不錯,此事無論成敗,我兒的賢德之名已成,若得貴人相助,再有士林清流相幫,我兒必成大氣。”

想起兒子說這個策疏是受江安義啟發,潘母皺起眉頭道:“如此說來,這篇奏疏倒要即早呈上才好。我原說江安義樂於助人,我兒將這篇奏疏讓其轉呈可一舉數得,現在看來是不行了。”

潘和義思忖道:“我有意將此疏投於銅匭之中聞於天子,又恐理匭監的那些官員看到此疏觸及其利不向天子轉呈,所以想請朝中哪位大員轉為呈送。可恨,我官微職小,不能直接面對,要不然面聖時兒子肯定能打動天子。”

“職田與百官息息相關,能仗義相助的人不多。”潘母蹙眉一展,笑道:“我兒何不向洛懷王進獻此疏,洛懷王是清田司督辦,有他代為轉呈正好。”

“洛懷王?”潘和義沉吟道:“洛懷王與江安義關係密切,我不知江安義是否曾跟王爺提及過此策,如果曾經提過恐怕弄巧成拙。不過娘提醒了我,不能向洛懷王獻策倒是可以向楚安王獻策。”

潘和義興奮起來,笑道:“楚安王向有賢王之譽,清理官田是天子所急,有此良策楚安王定然會獻上。江安義是太子心腹,傳言楚安王數次為難於他,就算江安義說此策是他所想,有楚安王出面,他也只能吃啞巴虧。

相關推薦:重生我的1999我不做陰陽師了靈氣復甦之我是女神諸天大聖人天行緣記快穿之嬌妻有靈田萬界之我是演員仙山我作主我真是掌教大老爺全部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