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變臣->章節

第七百二十二章職田之私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大鄭的官田分為皇莊、賜田、職田、學田、陵地、屯田等,對於姜州來說,要清查是賜田、職田和學田這三種。賜田簡單,除了韓太保榮歸之時昭帝賜莊田三百頃,其他的賜田很少,五十頃、二十頃甚至幾十畝,幾可忽略不計;學田也比較簡單,清查起來容易。

江安義此行的最大的目的是清查職田,職田是朝庭按照官員品級授給官吏作為俸祿的田地,租佃給佃農耕種,收取的租金(粟米)。《大鄭律》中規定:諸宰民之官,給予職分田,一品給田五頃,依次減等五十畝,更代相付”。一品官在職的時候給朝庭給職田五百畝,二品官則為四百五十畝,依次遞減五十畝,到了九品便是一百畝,不許買賣,致仕收回。以洪振揚為例,中州刺史正四品上,職分田不分主從上下,四品皆是三百五十畝;徐國祥是中州別駕正五品下,職田三百畝;劉長風是正六品上的長史,職田二百五十頃。

職田歸工部屯田郎中主管,具體的事宜卻由各州縣的別駕、縣丞處理,每年六月勘造一次籍賬,彙總後上報秘書省,這份籍賬記載著職田分配情況以及收取田租標準等,被稱為“白簿”,十月依據白簿上的記載收取地租,給付官員。

除了白簿還有一種三年一造、需長期儲存在戶部的“黃籍”,之所以稱為黃籍,是因為紙張的顏色是黃色的,被黃檗處理過防止蟲蛀,能夠長期存放。白簿是臨時備查,黃籍則是正式存檔,清田司在京中查閱的便是各地的黃籍。

徐國祥的準備工作沒有白忙,姜州白簿帳面上職田數、收取田租標準以及領取的畫押都一清二楚,看不出絲毫問題。江安義做過縣令,也做過刺史,對職田的弊端多少有些瞭解,表面上看上去毫無破綻的賬簿,隱藏著無數隱私,但凡沾了個官字,就要被剝下層皮來。

職田是官田,租給那些佃農耕種,佃農與職田之間是租種關係,租種職田的租額不等,一畝地產糧一石至一石二三鬥,租額從二斗到六鬥一畝都有,多少要看操辦的官員。從賬面上看,姜州州府的租額不高,四鬥一畝,算是收得低了,當年江安義家的田租給汪伯一家,收取六成租金(一成為賦、一成為種、實得四成),看起來比租種官田還要重得多。但江安義知道,老百姓寧願選擇租種江家這種私人田地,絕不願沾上職田。原因就在於差稅,租種職田從帳面上看只交了四鬥租額,但還有職田草、變米僱車搬運、腳錢,甚至還有巧立名目的桑課、耗米、斛面、佃雞等等,總的算下來耗額不下於八九鬥。

有些官吏鑽職田管理的空子,不按實勘造,與地方豪強乘機兼併職田,而將那些荒閒薄瘠之地充作職田,照舊向百姓收取租稅。職田差稅苛重,佃農不願耕種,州縣官吏便將職田強行攤派給百姓租佃,佃

農如果逃亡,官府則捕系親鄰索要地租。

清田司的臨時公廨就設在寅賓館內,單獨清理出一個院落,江安義帶著屬員就在此辦差。此次前來姜州劉逸興、李來高隨行,範思本和田守樓留在京中,清田司中還選了四名令史、六名書令史隨行。身為清田司使江安義用不著事事躬親親自查帳,每日申末召集眾人彙報清查的情況。

查了三天賬,大問題沒有,小問題有一些,不痛不癢無非是罰金打三五板的事,正好讓清田司拿去交差,怎麼看也像是徐國祥有意的安排。江安義隨意地翻看了一下,笑道:“看來姜州的職田操辦得不錯,堪稱典範了。”

江安義的語氣帶著幾分戲謔,這讓李來高有些不爽。李來高是個高傲的人,他原本對仕途不是很在意,被族長李明德催促著讀書上進,支撐李家門戶。被逼得急了,李來高才想隨江安義進京開開眼界,順便參加科舉,能考中進士最好,考不中也有個交待。哪知被江安義安排到清田司做了八品錄事,機緣巧合之下得天子賞識,直接擢為七品主簿,這下子李明行越發視他為李家承繼的希望所在,比李東鴻更高看一眼。

李明行有事沒事把他叫去提點一番,家族的興衰、世家的傳承、族人的希望,一連串的緊箍咒念下來,讓生性散漫的李來高痛不欲生,最近李明行正在張羅替他物色一門好親事,為他將來的仕途增添強有力的後援。他被天子看重的事京城官員都知道,加上家世、人品、才學都是上上之選,風聲放出去,前來提親的媒婆大有將李明行的門檻磨平之勢。得知江安義要來姜州清理官田,李來高主動請纓隨從,藉機喘上幾口氣。

李來高生性散漫,看似謙和實則傲氣,最初連江安義也沒有放在他的眼中,在他眼中多是些為名利奔走的書蟲、米蟲,製做官田資料對比圖表的時候,江安義幾句提點讓他心服口服,因而實心實意在清田司辦差。真心佩服一個人不容易,看到江安義戲謔的笑容,李來高臉騰的一下子紅的,被江兄瞧不起了,就像被大耳光抽在臉上。

感到羞憤的還有幾位令史、書令史,大人明顯不滿意了,難道這點小事還要大人親自去查。這幾日除了有意留出的小漏洞,硬是找不出賬本上的錯處來,那些接受那些接受詢問的胥吏、佃農們事先都得過吩咐,應答起來滴水不漏,偏生謙卑的笑臉下隱藏著得意、譏諷、嘲弄,讓人憋著一肚子火無處發洩。

“江大人,李主簿與我等發現了不少線索,只是別駕府中的胥吏暗中制肘,讓我等無計可施。李主簿認為我等應該先到縣中去檢視,由下而上才能抄了這夥偽君子的底,撕了他們得意的假臉。”

這話說得有些咬牙切齒,看來這幾天沒少被別駕府的人暗中擠兌。江安義微笑著地看著

說話人那張憤然的臉龐,是清田司的令史潘和義,與多數清田司的官吏不同,潘和義是主動要求到清田司任差的。

江安義留意過潘和義的履歷,福州人氏,今年二十五歲,其父潘孝直原是太府寺丞,豐樂十五年因病故去。潘和義守孝三年後,到太府寺中做一名小吏攢些銀兩奉養母親和妹妹,同時苦讀不輟,建武三年考中舉人,四年科舉不中,仍在太府寺做一名從九品上的書令史。

天子命江安義組建清田司,從六部九卿衙門抽調人手,人人避之不及,潘和義卻主動要求來清田司辦差,不管其出於何種目的,相同的經歷讓江安義對潘和義另眼看待,九品的書令史擢升為從八品上的令史,這次出京江安義有意把他帶在身邊,誰都知道只要能清查出問題,這批出京的人肯定要受到天子嘉獎。

看到江大人微笑點頭,一旁的書令和書令史們後悔讓潘和義得了先機,紛紛出言附和。江安義笑道:“既然如此,劉兄和來高安排一下,帶著大夥到縣城看看,大夥辛苦辛苦,爭取能早些發現問題,等回京之後江某向萬歲為諸位請功。不過,江某醜話說到前頭,誰要敢藉機索賄生事,不用萬歲下旨,江某就直接送你們進監牢。”

眾人齊聲應諾。江安義起身離開,那些令史和書令史簇擁在劉逸興和李來高身旁,等他們安排誰到哪裡去。江安義的位置離這些令史和書令史太遠,劉逸興和李來高便成了這些人追逐的物件,這兩位可都是江大人的親信,如果他們能向江大人說上幾句好話,回京後升個一兩階不成問題。

奉承話不要錢,拼命地往外送,拍不上江大人拍這兩位一樣。劉逸興是官場老油條,嬉嬉哈哈與眾人打得火熱,談笑間將行程安排好。李來高拉住潘和義,道:“劉兄,把和義安排同我一起,我和他談得來。”

劉逸興知道李來高被姜州的官吏撩撥得火氣重,笑道:“行,石臺、朝河、黃田、密義、順平這幾個縣如何?”

“哪裡都行,和義,咱們先去商量商量該如何下手。”李來高拉著潘和義離開,劉逸興笑了笑,心想李來高平日一副風清雲淡的樣子,遇到事情還是沉不住氣,畢竟是年輕經事少。

十二個人分成六組,江安義把隨行的龍衛都派了出去保護他們的安全,李來高和潘和義這組的護衛是思晨和思晴,思晨對李來高有好感,江安義假公濟私把她分去保衛,好多些接觸的機會,至於思晴算是搭頭,如果能和潘和義成一對就皆大歡喜了。

送走屬下,寅賓館內變得冷清下來,江安義向來衝鋒陷陣慣了,如今換了身份坐享其成反而有些不習慣了。自嘲地回憶著當年隨餘師前往仁州清田的情形,江安義來找洛懷王,難得空閒,似乎該去榆蘭縣韓家拜訪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相關推薦:重生我的1999我不做陰陽師了靈氣復甦之我是女神諸天大聖人天行緣記快穿之嬌妻有靈田萬界之我是演員仙山我作主我真是掌教大老爺全部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