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變臣->章節

正文 第五百五十四章逸興遄飛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八月初四辰初,會野府迎接主考官的車轎就停在了驛館門前。昨夜邱安慶住在城外的驛館,驛丞通知了府衙,江安義讓華司馬帶人前來相迎。城池晚上關閉城門,沒有緊急事不開城門,因而城外有驛館和客棧供錯過入城時間的人入住,邱安慶則是算好入城的時間,有意在驛館等待。

江刺史、馬別駕帶著官員在東門迎候,邱安慶下轎與江安義見禮,搶先一揖笑道:“江大人,京中一別四年,大人越發器宇軒昂,讓人羨慕啊。”轉向方仕書又道:“方公,您是長者,怎敢勞您大駕,邱某實不敢當啊。”隨手兩記馬屁,拍得眾人皆喜。

謙讓幾句,邱安慶坐回轎中,鼓樂吹打起來,隊伍浩浩蕩蕩地奔向府衙,沿街百姓和試子爭看主考官,邱安慶心潮起伏,這等風光便是當年及第也未曾有過。

住入府衙內的迎賓館,照例不能與人往來,要避嫌疑。邱安慶在書房中有些坐臥不寧,按規矩明日便是入簾宴,宴後副主考、同考官以及提調、監試等官員要與自己一同進入貢院,然後貢院鎖閉,要等八月初八開考才開啟,如果江安義想做什麼手腳,應該在明日起轎之前派來前來聯絡。

心中有事,難以入睡,夜來風吹竹聲都數次讓邱安慶驚醒,以為是有人來,結果第二天頂著黑眼圈、打著哈欠、滿腹心事地早早起床。沒有人前來,莫非江刺史要秉公取材,邱安慶呆坐著患得患失,對寧家和崔家到底要不要賣這個人情,一萬四千兩銀子足夠自己下半輩子在京中逍遙度日,這樣放棄實在可惜。

屋外傳來話語聲,驛丞笑著進來道:“稟邱大人,刺史大人派人送來上馬禮。”

這是慣例,當地府衙會在入簾宴前送來一份禮物,邱安慶心中一動,會不會送來的禮物中有明堂。上馬禮是表禮二端,金銀錠各二十兩,這禮是正常情況的雙倍。邱安慶無心歡喜,遣退送禮之人,急急地翻看表禮,讓他失望的是什麼東西也沒有。

頹然地坐回椅子,邱安慶腦中一片空白,心中懊惱被分在化州任主考,現在是進退兩難,不得安心。

外面來催他參加入簾宴,邱安慶強打精神乘轎來到貢院赴宴。貢院前下轎,硃紅的大門正中掛塊紙底匾額,上面鎦金大字“貢院”、門兩側左右石坊,東石坊刻“明經取士”,西石坊曰“為國求賢”。往裡走穿過“三龍門”,但見高樓聳立,斗拱飛簷,氣勢莊重,肅穆幽雅。

酒席擺在致公堂,江安義笑吟吟地向他介紹鄉試的官員,副主考是別駕方仕書,八位同考官是化州屬縣的縣令和縣丞,這些人都是進士出身,其他諸如提調、監試、受卷、彌封巡綽監門、搜檢懷挾等官員數十人紛紛上前向他見禮。

酒菜很豐盛,可是山珍海味在邱安慶的嘴中有如嚼蠟,邱安慶恨不能一把掐死斷人財路的江安義。等到酒席結束,江安義送邱安慶等人前往致公堂後的戒慎堂,致公堂和戒慎堂兩側房屋是提調、受卷、譽錄等職司人員的辦公食宿之處,又稱為外簾門。過外簾門有座石橋,石橋的那端便是內簾門,內簾門內衡鑑堂,是主考官、同考官的閱卷食宿之地。鄉試時內外有別,不得穿越此橋,以示無串通之意。

江安義在石橋前站住腳,對著邱安慶輕聲笑道:“遙想當年,江某頓覺遙襟甫暢,逸興遄飛。邱大人,有勞了,待鄉試結束,江某請大人到棲仙樓再痛飲一番。”

邱安慶聽得莫明其妙,“遙襟甫暢,逸興遄飛”這八個字出自先賢王子安的《蔓王閣記》,意思是放眼遠望,胸襟感到舒暢,超逸的興致立即興起,江安義是什麼意思,是覺得當年得中解元只不過是人生起始,現在官居刺史感覺豪情四逸。

來不及多問,邱安慶與江安義拱手作別,帶著一眾同考官過了石橋進了內簾門,大門關上,貼上封條,每日三次送飯開門,送罷封門,禁止隨意出入。

邱安慶聽不懂江安義的話中之意,同考官中有一人卻心中明白,景源縣令趙則和。趙則和與江安義同為澤昌書院出身,前次雪災趙則和貪腐賑災銀被巡風使抓住把柄,江安義幫了他一把,助他渡過難關。趙則和感恩戴德,表示願意認江安義為主。可是江安義反感他立身不正,一直沒有答應。

此次為了保證讓劉逸興中舉,江安義挑選趙則和為同考官,並把劉逸興的考座安排在他的閱卷範圍。趙則和對劉逸興的好命十分妒忌,同樣認江安義為主公,自己被冷落多年不聞不問,劉逸興卻主公親自為他安排中舉事宜,聽說將來還會接替錄事參軍一職。轉念一想,江安義交待自己來操辦此機密事,便是把自己視為心腹,辦公此事,主公必然對自己信任大增,將來隨著主公飛黃騰達少不了自己的好處。

八月初八,劉逸興踏入貢院考場,他的位置是玄字八字,處於正中。陌生又熟悉的場景再現,劉逸興有些感慨,等考題發下,他的心境安定下來,不知是不是因為心中有底的緣故,思緒變得分外清晰,下筆輕快,三場考試下來,自覺是歷次鄉試中發揮最佳的一次。

這次化州參試的士子有五百八十七人,只取二十人,差不多三十取一,考的好並不等於就能被取中,劉逸興走出貢院,回頭看了看硃紅大門,抖一抖衣袖,一身輕鬆地向著貢院門前的家人走去。

協一堂,趙則和已經從六十份考卷中挑出劉逸興所做,雖然封名謄錄,但約定的字赫然在目,應該不會錯了。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懷著挑刺的心態細讀劉逸興的答卷,經義記得很準,沒有錯處,詩作四平八穩,也算合格,至於策論,趙則和看得眼神一亮。

今科的策論題為《治國安民論》,劉逸興從薄徵、擇吏、去冗、興商、通利、闢土等六個方面提出治國安民之策,整篇策論措施有力實力,不少正是江安義在化州所為。趙則和暗暗點頭,難怪江刺史會為他籌謀中舉之事,此人分明就是主公的一條臂膀,提起筆批語道:“該文切中時弊,言而有物,所言之策實用得力,誠為佳作。”

八月二十三日,各房開始陸續呈卷,趙則和有意落在背後,到了二十五日才將他所看的六套佳卷送了過來。呈卷數約在五十份,正副主考從中挑選出二十套,便是今科中舉之人。

邱安慶和方仕書已經挑出了十三份試卷,但這十三份中沒有出現寧家和崔家請託的記錄,極可能請託的卷子沒有呈上來。雖然主考官有搜落卷的權力,但兩份都落在落卷之中,邱安慶怕遭人議論。難道寧家和崔家沒有去打點同試官把卷子呈上來,直接把寶壓在自己身上,邱安慶感到頭痛,如果是這樣,到手的銀子至少飛走一半。

看到趙則和捧著卷子進門,邱安慶招呼道:“趙大人,把卷子放到我這邊來,馬公剛接了程大人送呈的卷子。”

六份經趙則和看過的卷子都不錯,翻到第三份時邱安慶眼神一亮,看到了與寧家約好的字樣,當即把這套卷子挑出放在一旁,剩下的卷子草草翻過沒有出現“積德”二字,知道崔家所託的卷子不在其中。

趙則和送完試卷後沒有回房,而是站在走道旁遠眺,看似休息。等到方別駕出門如廁,趙則和趕緊回到了主考官房。邱安慶詫異地望著閃進來的趙則和,趙則和笑道:“下官方才想到一處要緊處,要與大人分說。”

邱安慶不動聲色,不知趙則和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只見趙則和從落選的呈卷中找出一份,輕聲說了四個字:“逸興遄飛。”

明白了,邱安慶心花怒放,他的一萬四千兩銀子到手了。他就怕江安義不徇私,既然同流合汙,那就皆大歡喜。看也不看,當即將那份呈卷放在取中的一堆中,趙則和微微躬身,平靜地回了自己的房屋。

九月一日發榜,雖然心中有數,劉逸興還是早早地來到貢院外等候。辰時,鼓樂聲從貢院中傳出,人群呼的一聲擁了過去。儀仗前導,黃綢彩亭上放著榜單一直來到榜牆邊。小吏恭敬地衝著榜單行禮,上前取出,一左一右將榜單展開。眾人屏住呼吸往榜單上看,瞬間聲音如煙花般炸響,散落在四面八方,化成喜怒哀樂,天堂和地獄僅有一張紙的距離。

劉逸興遠遠地看著,想上前卻腳步沉重,旁邊有名小吏看到他,笑著跑上前來報喜道:“恭喜錄事大人,您高中第四名亞元。恭喜恭喜。”

“真的?”劉逸興驚喜地拉住小吏的手,問道:“童兄弟,你可看清楚了。”

童姓小吏笑道:“劉錄事,榜單上清清楚楚寫著呢,不信我陪您去看看。”

會野府劉逸興,紅色榜單上寫得清楚,劉逸興死死地盯著自己的名字,不知不覺中眼淚落了下來,童姓小吏笑道:“恭喜大人,以後還望大人多多照應。”

劉逸興胡亂地擦了擦淚,笑道:“多謝童兄弟,沒說的,等劉某有空專程請童兄弟喝幾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九月初四,刺史大人和主考官宴請新舉人,此次鄉試取士二十人,頭名解元出在府學,劉逸興取在第四,寧家子寧清華取在十五位,至於崔氏所託的錢忠和被邱安慶從落卷中搜出,列在第十九位。府學今次中舉四人,濟民書院也有三人入榜,榜單上的絕大多數都是有名之人,最讓人心疑的是劉逸興。

江安義看過劉逸興的答卷後,讓人把前五名的試卷謄抄張貼在榜單之下,眾人看過貼出的答卷後心服口服,豐樂十七年化州鄉試圓滿結束,皆大歡喜。

相關推薦:重生我的1999我不做陰陽師了靈氣復甦之我是女神諸天大聖人天行緣記快穿之嬌妻有靈田萬界之我是演員仙山我作主我真是掌教大老爺全部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