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暴明->章節

第一百九十三章 商人運貨的厘金列表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整個大明那這麼低的稅率,國庫的錢財應付正常的政府開支是足夠的,但一旦遇到動亂、打仗怎麼辦呢?

明末的大明皇帝自然要想辦法。

有明一代,人丁數最多為1000多萬戶,人丁銀為140萬左右,不管是佔正賦100萬的比例,還是加了三餉4100萬後的比例來看,都只是一個零頭。

明末最大的負擔來自田賦,而人丁,從洪武之後基本沒漲過,逃稅嚴重,明朝官員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人丁銀聊勝於無。

明末崇禎十四年間,農稅000多萬兩、工商稅.8萬兩、雜色收入48.7萬兩,合計財稅收入65.6萬兩,從構成來看,明朝的崇禎年間財政主要依賴農稅,佔總收入的78.4%。

明朝稅收以實物稅為主,雖然萬曆年間張居正實行“一條鞭”稅法。但是到了崇禎十四年間也只有白銀800多萬兩,其餘為米000多萬石、麥580多萬石,合計米麥500多萬石,草100多萬束/包、絲綿0萬兩、白麻1萬斤、棉花5萬斤、絹5萬匹、棉布18萬匹、鈔6500多萬貫、錢800多萬文、茶葉0多萬斤、膽礬萬斤、鐵44.8萬斤,紙10萬張,木炭59萬斤、木柴519萬斤以及其他雜項。

實際運往京城的白銀,才區區二三百萬兩,大明戶部和大明皇帝居然為了這二三百萬兩銀子,再朝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

到了崇禎年間,有北方官員看江南腹地肥的流油,就告訴崇禎,要重新再加蘇松的賦稅。而“蘇松重賦”是晚明人們的共識,江南的官員要求大明內閣減免錢糧的正當理由,也使得這一地區成為政府繼續加重田賦的禁區。

一旦崇禎皇帝欲在這一地區增加稅收,“蘇松重賦”便成為反對加派的正當理由。更何況,儘管晚明時期朝野黨派林立,但人數眾多、財力雄厚的江南籍官員無疑佔了上風。從崇禎元年至崇禎十五年,內閣成員共7人,除1人未記載籍貫外,共有人來自南直隸、浙江、江西、福建等江南地區,佔總人數的70.%。同一期間的內閣首輔,幾乎清一色為江南人,中央決策層出現了“一邊倒”的地域構成,導致了江南人掌握決策權、話語權。

崇禎九年,局勢更加惡化,武生李璡提出讓江南大戶捐錢,另一大學士錢士升立即挺身而出,擬旨下刑部提問,並且提出:“此議一倡,無賴亡命相率而與富家為難,不驅天下之民胥為流寇不止。”王錫爵、錢士升所說當然有一定的道理,卻代表著江南士大夫的一貫態度:一旦損害到江南地區經濟利益時,即群起反對。這種態度有利於維護江南地區的經濟利益,卻顯然不顧全域性利益。

而大明內閣反過來逼著大明皇帝,在就是正稅之外再徵收雜稅。比如和遼東後金打仗,就徵遼餉,鎮壓李自成張獻忠,就收剿餉,要練兵,就收練餉。大明內閣的官員們對老百姓講,我沒有隨意提高稅率啊!我只是為了渡過眼前難關暫時性的多收一點錢罷了,當然,至於“暫時”到什麼時候,那就另說了。當然,大明的皇帝也是捏著鼻子稀裡糊塗的認下了。

遼餉、剿餉和練餉合稱三餉。

明代末期為籌集抵禦後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軍費,在田賦之上另加三餉,稱三餉加派或額外提編。三餉最早始於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正式加派則起於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的遼餉加派。規定全國田地每畝加徵遼餉5釐,前後三次,每畝計加徵9釐。崇禎時又有助餉(每畝田賦銀1兩加徵1錢)、均輸(每畝田加徵1分4釐)、剿餉(每畝田加6分,專為鎮壓農民起義用)、練餉(每畝田加徵銀1分,全國要加足74萬兩)。其中以遼餉、剿餉、練餉三項為主要附加。

三餉同時徵收時加起來大概有二千一百萬兩白銀。而這兩千一百萬並不全是田賦,屬於田賦的,為遼餉650萬剿餉80萬練餉481萬,合計1400萬田賦。也就是說,加入了三餉後的田賦歲入,為100+1400=500萬兩。

崇禎明白自從加了三餉在賦稅上,現在是,徵無可爭,大明朝已經是狼煙四起,官逼民fan了。崇禎十五年初,大明的軍餉欠款已經達數百萬兩,而從南方來的稅款只有幾萬兩,戶部的糧倉現在實際上空了。沒有足夠的大米充軍糧,戶部就買雜糧湊數。

此刻的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聽著大學士陳演吐出兩個字,“厘金。”崇禎忽然洩氣了。崇禎還以大學士陳演又有什麼驚世駭俗的言論。崇禎皇帝大概,也許,知道“厘金”就好像是,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奏摺上寫到的,廣東肇慶的“黃江稅廠“,對過往商船徵收賦稅所收起的賦稅,那有多少。

記得,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給他的奏摺上,廣東肇慶的“黃江稅廠“,一年才區區的商稅銀750兩,明面上才有40000兩不到的銀子,這是最最忠心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奏摺上所奏。“黃江稅廠“是廣東最大的稅廠,崇禎以為指揮使駱養性就算貪一點,“黃江稅廠“,能有個50000兩銀子就差不多了。

實際上,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這次來到廣東,在廣州府上了岸就立即指派精兵強將奔襲肇慶府展開清查行動,很快就把黃江稅廠收稅小吏的不法行為弄得一清二楚。

比如,少報貨量,西江上的商家少交稅,稅廠得回扣;比如稅廠向商家加收稅款,加收的錢不上報,裝進私人口袋;比如收稅小吏讓商人出錢給自己的上級送規禮,一送就是一千、甚至一萬兩銀子……

接著,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的錦衣衛又調查了黃江稅廠和梧關稅廠,錦衣衛們一共收繳了數額達到近0萬兩銀子。然而,指揮使駱養性寫的奏摺裡面,給崇禎皇帝彙報時卻故意隱瞞這筆收入,就說查無此事。

只是,“黃江稅廠“,的商稅銀從750兩,增加到了40000兩不到的銀子,多了000千來兩銀子。這可算指揮使駱養性稽查有功,回到京師,崇禎皇帝還要論功行賞了。

為平心而論,在明朝十七個皇帝之中,崇禎不但算不上是最為昏庸的一個,而且完全可以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相媲美,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正如他自己所說:“朕自御極以來,夙夜焦勞。”

但是,明朝恰恰在他手上滅亡了,於是乎歷史讓他背上了“亡國之君”的惡名,似乎有點不太公平。人們只能感嘆他生不逢時,進行委婉的解釋。《明史》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那意思是說,明朝滅亡的禍根是萬曆皇帝朱翊鈞一手種下的。

這個時候,大學士陳演發明的新稅種:厘金。(朱浩大少爺跟曹明府講過,要救大明非得用釐金之策才能力挽狂瀾,於是曹明府細心的聽朱浩大少爺講起了釐金之策,他還舉一反三,擴大的厘金的範疇,朱浩大少爺微微笑著看著曹明府,實際上朱浩沒安好心啊!)

厘金其實就是大明變種的商業稅。

怎麼個收法呢?

大學士陳演在乾清宮御書房內開啟一幅畫,上面是曹明府畫的圖例。大學士陳演手舞足蹈得指著畫上圖例對崇禎皇帝和一幫大臣們講。

“比如你謝升要做生意,在甲地收購了一批貨物,剛裝上車,好,就有收厘金稅的來了,這叫“起釐”。你謝升交了起釐錢,運著貨物出發了,我算了一下,各地的厘金局在80裡設一關卡,看你運貨運得多遠,貨物的價值,詳細商人運貨厘金的列表我已經呈報聖上。80裡交官道的過路費。來到目的地,你謝升還要交“落地釐”。當然,各地的厘金局在80裡設一關卡,是我的學生曹雅興計算的出來的。陛下以為如何!“

首輔周延儒聚精會神的聽看大學士陳演的畫上圖例,抬起頭這才現在,崇禎正看著太監王承恩送過去的一本冊子,應該就是曹雅興得“商人運貨的厘金列表”。

崇禎看的入迷,突然大學士陳演沒了聲音,他頭也不抬,就說了一個字,“講。”

大學士陳演就繼續講著第二幅圖例,“以往,我大明兩京十三省二百三十六個稅場,印信較簡單,通常開個條子上面蓋上印章就可成為‘交’稅的憑證,‘交’稅者則在衙門徵稅官的賬冊上的名字下方按手印,由此一來就給那些衙門徵稅官提供了上下其手的機會。(未完待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相關推薦:霍格沃茨的血族教授我只想當影帝術士領主和魔女大人我真不是什麼中單大腿啊伏波我在全職法師裡近戰穿越之星際寵妻末世之我有八條命我用99條性命通關三國全世界的鬼都找我趕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