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唐梟->章節

第670章 徐溫的棋局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當日,十萬川南軍兵臨城外。

韓二郎交給黃猛一封軍令。

黃猛看了難以置信,只能聽從的撤軍離開洪州。

川南軍接管洪州。

於是,有了盧衝叛亂內鬥,劉威父子死亡。

信州援軍迫於川南軍勢大,退回信州。

韓二郎跟隨黃猛一起退走,途中,得知王金在軍中。

韓二郎尋見,還是俘虜的王金,見了罵道:“你個不惜情分的棒槌。”

王金怒道:“你個狼心狗肺的賊子,兩面三刀的害死盧衝大人。”

韓二郎嘆道:“真是留你不得。”

韓二郎離開了,吩咐殺盡當初護衛過韋扶風的人。

韓二郎不想以後名聲狼藉,害怕遭到報復。

黃猛途中,書信詢問楚大帥,他能理解勾結川南軍,但不能苟同出讓洪州。

韋扶風回信:“省點心,洪州就是我的,以後再說,我不負你的奪取洪州功勳。”

黃猛看了回信愕然,苦笑的不解壓心裡,安心留在信州統領軍力。

......

川南軍接管洪州五日,出兵五萬進攻江州。

大江上游鄂州,出動兩萬水軍進攻江州。

江州刺史鍾匡範,使人請求歸附,遭到拒絕。

七萬川南軍夾擊江州。

鍾匡範據守潯陽城,使人求援淮南軍。

川南軍圍城潯陽城三日,城內一部分江州兵發生叛亂,奪取西城門,放入川南軍。

鍾匡範帶著家眷,一千多屬下,倉皇逃去大江北岸,走奔揚州。

江州反叛的將官蔣涵,原本洪州將官,接到過鍾攸蝶書信,但沒有答應投降川南軍。

隨著川南軍佔據洪州,七萬大軍進襲江州圍城。

蔣涵見勢不妙,牆頭草的反叛。

蔣涵憑著鍾攸蝶的書信,得到優渥的論功。

隨後,饒州刺史唐寶投降川南軍。

......

不日,居住巴東府的左氏家族,大半族人迴歸故鄉洪州。

左小青冊封廬山郡君,回到洪州負責監察軍政。

蜀地任職眉州長史的左翎,升任洪州刺史,榮歸故鄉。

左翎曾經幫助田雯兒,促成鍾匡時出兵鄂州,主動請求巴蜀任職縣令,後來升遷眉州長史。

左氏迴歸洪州,左翎的任職洪州刺史,左小青的廬山郡君監察。

自此,洪州左氏飛黃騰達,歷代重視書香治家,樂善好施,尤其救濟貧困讀書人。

百年之後,豫章左氏名聞天下,成為南方第一書香官宦世族。

.....

江西淪陷的軍情傳到揚州,除了高層為之震驚憂慮,中下層反應平平。

江西對於揚州人很遠,沒有什麼利益相關。

徐溫倒黴,張顥當眾指著他鼻子呵斥:“都是你,三千牙兵交給劉威,還不如弄回來拆解。”

徐溫憋悶的差點暴走,眾人面前嚴重影響他的威望,強壓的轉身離開了。

張顥望著徐溫背影冷笑,他就是故意打擊徐溫的威望,他也是經驗多多的老油條,察覺了徐溫玩陰險。

徐溫回到家暴跳如雷,發洩的咬牙切齒:“匹夫,若非需要你頂著弒王,豈能容你猖狂。”徐溫閉上眼睛,心平氣和的舒緩不適,小不忍則亂大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嚴可求來了,進入書房,看見徐溫正在俯視一盤殘局。

徐溫扭頭,笑語:“可求來了。”

嚴可求走近,作揖道:“徐公息怒。”

徐溫隨意道:“不過一匹夫,我若發怒,豈非也是匹夫。”

嚴可求說道:“張顥撕破臉的羞辱徐公,屬下覺得,或許察覺了被利用。”

徐溫點頭。

嚴可求又道:“屬下建議先發制人。”

徐溫搖頭道:“劉威的下場,不可重蹈覆轍。”

嚴可求說道:“拖下去,就怕張顥先發制人。”

徐溫點頭,嘆道:“你看這局棋,左右為難,我若是殺了張顥,坐實內鬥,揚州之外背離,淮南軍也就走到了盡頭。”

嚴可求默然。

稍許,徐溫說道:“你說楚瑜為什麼屯兵信州?而非饒州。”

嚴可求意外,回答:“正常而言,去往信州必經饒州,但能夠透過饒州邊緣穿插信州。

或者宣州去往歙州,透過婺源縣通達信州,只是路途雖近,但山地不宜軍需運輸。”

徐溫說道:“我問為什麼屯兵信州,雖然沒來饒州訊息,饒州不保的機率很大,楚瑜理應屯兵饒州。”

嚴可求回答:“屬下愚鈍。”

徐溫輕語:“或許意在武勝軍,信州能得到武勝軍支援,武勝軍也能得到信州駐軍支援。”

嚴可求點頭道:“楚瑜大機率勾結了顧全武,互為犄角的御外。”

徐溫輕語:“只要楚瑜沒與川南軍勾結,我們暫且和為貴,肅清內患,整合淮南道。”

嚴可求點頭,楚瑜與川南軍勾結,揚州絕不能等到川南軍來犯。

只能先發制人,各個擊破,魚死網破的奪取江寧宣州。

徐溫輕語:“我們不能顯得軟弱,李承鼐親率東吳軍兩萬,開拔池州駐紮,防範川南軍得寸進尺。”

嚴可求點頭,明白徐溫的一石二鳥,支走大半東吳軍,留守的一萬東吳軍,暫且歸屬徐知訓節制。

李承鼐受到父親李神福影響,心理上不願叛逆楊渥,

徐溫調動東吳軍,來到揚州實施兵變,李承鼐或許抵制的不答應。

徐溫伸手拿起一個棋子,說道:“徐知誥留在泗州,沒什麼用,你說讓他回來揚州,妥當嗎?”

嚴可求回答:“三公子回來揚州,張顥不會允許任職要害,反而造成更加警惕徐公。”

徐溫輕語:“轉任東吳軍的諸軍通判,徐知誥能力強,輔佐徐知訓,查缺補漏。”

嚴可求明白了,徐知訓的做事能力,不能讓徐公滿意。

“屬下公文排程。”嚴可求說道。

徐知誥非是顯眼的重要人物,悄然調任即可。

涉及重要人物或官職,嚴可求必須得到張顥透過,不然後果罷官,甚至喪了性命。

徐溫輕語:“過段日子,弄封假的大王手令,內容封官許願的命令北兵勤王,不露痕跡間接落到張顥手中。”

嚴可求點頭道:“屬下懂了,謹慎操辦。”

徐溫輕語:“先生操勞辛苦,回去休息吧。”

......

不日,徐知誥悄然返回揚州,回到徐溫家宅,拜見養母李氏。

李氏歡喜的噓寒問暖,吩咐奴婢服侍洗塵,換上乾淨衣袍。

徐溫回家,徐知誥恭敬跪拜,請安。

徐溫吩咐起來入座,打量一別數年的養子。

徐知誥變成英姿勃勃的少年,略顯雍容的官宦氣度,低眉順眼,難掩一種從容不迫的老練。

徐溫點頭,說道:“你願回來,為父欣慰。”

徐知誥說道:“兒子在北方只是虛官,雖說生活安逸,不敢忘父母撫養大恩,願意回來聽從父親大人做事。”

徐溫點頭,說道:“為父急於經營潤州,你去往潤州,既要輔佐知訓,查缺補漏,還要監察東吳軍,掌握軍心動向。”

徐知誥點頭道:“兒子一定盡心做事。”

徐溫問道:“北方武寧軍的情況如何?”

徐知誥回答:“劉信淮南軍老將,舉行過多次軍演,節制的武寧軍都能聽從號令。”

徐溫感嘆:“劉信軍功頗多,出了名的桀驁不馴,想不到折服於毫無軍功的楚瑜。”

徐知誥說道:“不瞞父親,兒子也是服氣楚大帥。”

徐溫說道:“服氣楚瑜的運籌帷幄,知人善用。”

徐知誥回答:“兒子服氣楚大帥的統治能力,江寧相比馮弘鐸時期,農商的收穫翻了幾倍,錢糧足,軍中得到的實惠多,自然軍心所向。”

徐溫愣怔,認同的點頭,溫和道:“故此,為父需要經營潤州,知訓只知坐堂,不願走出去解決實際治政。”

徐知誥說道:“州衙外的治政,應當是縣官職責。”

徐溫說道:“為父需要你擔負了縣官職責,懂嗎?”

徐知誥點頭道:“兒子領命。”

徐溫點頭,說道:“一起晚膳。”

......

次日,徐知誥悄然離開揚州,碼頭乘船去往潤州。

船行江中,徐知誥走出船艙透氣,佇立甲板望著廣闊大江,神情流露了內心的愁緒。

徐知誥不情願離開泗州,他在泗州的日子活的自在,有尊嚴。

徐知誥南下潤州做事,不怕辛苦,只是厭惡應付徐知訓,做事遭到徐知訓的扯後腿,束縛手腳的憋屈。

徐知誥憂慮未來何去何從?養父徐溫一反從前,變的野心勃勃,爭權奪勢。

楚大帥與養父走向對立。

徐知誥感恩楚大帥的知遇之恩,但是撫養之恩更大,更值得依靠。

只是,養父鬥得過楚大帥嗎?

徐知誥南下之前,書信一封送去江寧。

信中感謝知遇之恩,期望楚大帥與養父守望互助,避免外敵漁翁得利。

徐知誥抵達潤州,下船踏足碼頭。

忽而一個行商走來,作揖問道:“請問徐知誥大人嗎?”

徐知誥一驚,四個護衛頓時戒備的護主。

行商擺手道:“莫誤會,有人託送一封信,小的問過多位。”

徐知誥點頭道:“本官徐知誥。”

行商取出一封信遞給護衛,轉身離開了。

徐知誥接過書信,開啟觀看:“大人的事,不用你糾結,既然潤州做官,只需維護合理行商,多讀書,多學習民生。”

徐知誥激動,內心的愁緒煙消雲散,小心翼翼收好書信,步伐輕鬆的尋去州衙。

相關推薦:詭譎有鑑定大唐:逍遙小地主空天崛起大唐皇太子末世危機:惡意拯救世界,被捕了如果你也呼喚我的名字鴻蒙異世武鍛大明福氣包帶著空間重生了蒼天問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