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最後一個北洋幕僚->章節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清國開始坍塌了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三天後,一封電報從太平洋的另一側輾轉發到了墨西哥聯邦共和國聖盧卡斯華人特區,大清國胡北省武昌發生叛亂(武昌起義),起義軍攻佔了武漢三鎮並迅速引起了胡南省發動起義,又一天後,上嗨發生暴亂,再一天後,江西發生暴亂,江蘇省發生暴亂,浙省發生暴亂……

由於川省叛亂遲遲不能平息,清廷決定調派更多的胡北新軍前往四川平亂,1911年9月1日,革命黨人蔣翊武、孫武、蔡濟民、熊秉坤、王憲章、鄧文輝、焦達峰、陳作新等決定趁著胡北省清廷防禦鬆懈,與10月6日秘密發動起義。9月4日,起義秘密準備的時候,意外發生,南湖炮兵對二營中隊為前往川省的戰友踐行飲酒,此時長官禁止依舊並引發軍官與士兵的衝突,有喝醉的革命黨士兵一氣之下將大炮推了出來,向新軍司令部發射。

湖廣總督瑞嚇得夠嗆,立即徹查此事。

9月5日,透過拷問,瑞知道革命黨準備在武漢發動暴亂,瑞立即向朝廷報告,並下令心腹北洋新軍第八鎮統制張彪率領各標各營長官收繳子彈徹查叛匪並遏制暴亂。

由於被收繳了子彈,革命黨起義不得不推遲三天,革命黨人孫武決定自己製作子彈,然而在製作過程之中,10月9日,孫武在配製火藥時,煤油燈的火苗引燃了火藥發生爆炸,孫武身受重傷,有人立即報官。

張彪在孫武家中搜到起義名冊,隨即下令武漢三鎮戒嚴,並按冊抓捕革命黨人,王憲章、劉公、蔣翊武、劉復基、彭楚潘等人慌忙逃走,不久之後劉復基、彭楚潘、楊紅勝終於被捕,並被處死。

10月10日下午,革命黨人熊秉坤在得知起義名冊落入清廷之後,決定立即發起起義,並聯絡蔡濟民、王文錦、羅子清等人,今夜乃唯一機會,明日之後革命黨必定逃得逃,抓得抓,眾革命黨人被熊秉坤服,當即決定起義。

晚上七,熊秉坤突然聽到工兵營發生激戰,原來第八鎮憲兵進入工兵營抓人,熊秉坤立即回到宿舍取出槍和早已藏好的子彈,並帶領手下士兵向憲兵發起攻擊,敲響了武昌起義的鐘聲。由於憲兵四處抓人,許多士兵心中早就對他們不滿,再加上熊秉坤等人平日威信高於新軍軍官,起義士兵頓時踴躍參加,殺死數名效忠於清廷的軍官和中立軍官,整個工兵營完全被起義軍控制,隨後熊秉坤當即決定率先攻佔望楚臺軍械庫。

望楚臺士兵與熊秉坤、金兆龍等起義軍裡應外合,一舉攻克望楚臺軍械庫,隨後其他各處新軍士兵得知工兵營已經起義勝利,立即發動起義,並向望楚臺集合,起義部隊逐漸壯大。熊秉坤深知清廷的能力,因為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他更加心翼翼,一方面他下令分兵把守望楚臺,另一方面不斷派出軍隊接應其他起義士兵。由於熊秉坤僅僅為工兵營第一隊隊長(相當於連長),並沒有指揮軍隊作戰的經驗與能力,因此他力薦吳兆麟作為行動總指揮。

吳兆麟是胡北新軍工兵營最優秀的參謀官,雖然起初他的態度介於反清與保清中間,但是當此時刻,容不得他猶豫,吳兆麟於是毅然決定反清,並決定趁著黑夜攻打湖廣總督府,讓胡北清軍失去指揮。

吳兆麟的指揮若定讓起義士兵軍心大振,於是各部按照指揮開始分別進攻湖廣總督府和阻擊清軍。

不過由於湖廣總督瑞早有準備,起義軍士兵抵達湖廣總督府時遭到張彪等清軍的頑強阻擊,起義軍士兵組織兩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而張彪趁機率領清軍反擊,張彪手下大將李襄率軍連續攻佔兩處起義軍士兵把守的要隘,直逼望楚臺大本營,起義軍岌岌可危。

此時熊秉坤率領部分起義軍士兵面臨回援望楚臺還是繼續執行進攻湖廣總督府的選擇,軍人出身的熊秉坤第一時間做出了絕大多數軍人都會下意識的反應,執行吳兆麟的軍令,繼續強攻湖廣總督府。

張彪因為反擊勝利在望,誤以為起義軍士兵嚇得逃走,大喜過望下下令將總督府士兵調走部分支援進攻望楚臺。此時熊秉坤組織士兵進行第三次強攻,這一次起義士兵決定火燒總督府。

張彪大怒,組織手下開槍射擊堵住敵人前進道路,又下令救火,由於清軍在總督府有數挺馬克沁重機槍,起義軍的第三次進攻無果。

危機之下,起義軍士兵紀鴻鈞將自己全身倒滿煤油,並抱著炸藥包衝向圍牆,清軍的子彈擊中紀鴻鈞後引起大火,紀鴻鈞成為活人衝向清軍,並引爆炸藥包。起義軍士兵紛紛效仿紀鴻鈞做法,此舉將清軍嚇得目瞪口呆,任由張彪下令,清軍士兵紛紛逃走。

張彪深知此時起義軍士氣旺盛,便下令撤退到第二道防線,重新組織防禦,並且調來四挺馬克沁重機槍加強火力。張彪組織的防禦原本萬無一失,然而湖廣總督瑞卻被飛來的流彈嚇得夠嗆,他連忙下令張彪保護自己逃走。這張彪也是一個不知變通的軍官,雖然他明白起義軍絕對攻克不了總督府,卻面臨軍令後下令軍隊撤軍,保護瑞。

清軍撤走之後,熊秉坤等起義軍迅速攻佔湖廣總督府,而此時吳兆麟在望楚臺率領軍隊擊敗了李襄的清軍,並發起了反擊。李襄眼見援兵遲遲不到,也率軍撤退,吳兆麟趁機直接攻打到總督府,與熊秉坤等人匯合。

此時,越來越多的士兵參加了起義,因為月黑風高,瑞驚恐萬分,於是下令清軍撤退到長江水師軍艦上以保萬全。武昌起義不久,漢陽的新軍和漢口的新軍也發動起義,因為湖廣總督府被佔領,忠於清廷的軍官和士兵失去指揮,不少人選擇逃走,使得漢陽與漢口迅速被起義軍控制。

1911年10月11日,起義軍燒燬大清青龍旗,懸掛共進會的鐵血十八星戰旗,並正式通電海內外,宣佈廢除帝制,成立中華民國,胡北起義軍改為民國革命軍,軍民必須剪辮子,並唿籲全國革命者前往胡北省支援革命,準備迎戰清廷的南下大軍。

清廷根本沒有想到,在短短十幾天之內,全國十八個省份發動了暴亂,大清的天下難道就要亡了嗎?攝政王載灃慌亂不已,他身邊左右哪裡有什麼能人,滿人最能幹的大臣鐵良因為受到排擠被趕出中央,在他身邊無非是年邁的奕,無知的隆裕太後,年幼的溥儀,衝動且毫無經驗的載濤、載澤等年輕貴族,良弼和善耆等人雖然力主一戰,卻對漢人軍官並不信任,甚至民政部侍郎(副部長)桂春荒唐地提出,先誅殺京師所有漢人避免漢人在京師發起暴動的建議,自然遭到一致反對。

滿清貴族激烈爭論起來,奕、那桐、徐世昌希望重新啟用袁世凱,而其他滿清貴族則害怕此時袁世凱出山反而會領導漢人推翻滿清江山。

經過一夜的討論,載灃決定派遣陸軍大臣蔭昌率領旗人士兵較多北洋新軍第一鎮南下平叛。蔭昌在途徑河時拜訪袁世凱,對武漢起義軍不屑一顧,而袁世凱卻對黎元洪甚為忌憚,告誡蔭昌萬萬心。

蔭昌不以為意,直言大軍南下起義軍將如土崩瓦爾,而袁世凱則暗中囑咐第一軍統治馮國璋“慢慢走,等等看”。於是北洋第一鎮新軍行軍緩慢,而蔭昌輕敵,令第八鎮統制張彪戴罪立功,率胡北各處巡防營組成前鋒,直撲武漢。

武漢起義軍早有防備,並在鐵路沿線設伏,張彪率領兩千清軍直接送入了起義軍的口袋,死傷大半,張彪負傷逃走。

首戰告負,蔭昌憤怒不已,下令三軍兵分三路進攻漢口、漢陽與武昌,此時的起義軍首領已經不是吳兆麟,而是原北洋新軍暫編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黎元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黎元洪領兵多年善於用兵,尤其是對炮兵運用非常得當,隱藏指揮軍隊發起三路勐攻,被黎元洪輕鬆化解。而後北洋第一鎮主力抵達,起義軍與清軍展開激戰,北洋精銳裝備精良且訓練刻苦,起義軍傷亡慘重,一再丟失陣地。此時起義軍中的共進會會員們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多次躲在掩體後,等清軍攻入陣地的時候,跳出掩體與清軍展開肉搏。

儘管起義軍屍骨如山,可是卻憑藉著這一份狠勁,生生地用屍體將清軍擊敗。北洋軍主力本來就是袁世凱的私軍,不願意為清廷效力,更不願意與起義軍死戰,在看到起義軍寧可用10:1的代價也要換回一塊陣地的決心之後,第一鎮以傷亡過重為代價退軍。

而第一鎮將士們則向朝廷表示,賊兵浩大,第一鎮力所不逮,希望援軍早日抵達武漢。什麼賊兵浩大,不過是北洋軍在逼宮罷了,如果不啟用袁世凱,北洋軍怕是一直要這麼“浩大”下去。

前線軍隊的突然逼宮,讓清廷內部手忙腳亂,年輕的載灃慌不擇路,連忙請教奕等人,奕只有一個態度,除非袁世凱,誰也指揮不了北洋軍,那些驕兵悍將只聽袁世凱的。

“這該如何是好,這該如何是好啊。”載灃急道。

此時黃波進言道:“不如調江北軍前往武漢平叛如何?”(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重生之超級強國文明牧場青蓮劍仙成長日記溫故一九四二大國1942東皇大帝我奪舍了東皇太一娶一送二:神秘Boss請簽收送神愛豆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