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諸天旅行從地下交通站開始->章節

第三百四十六章 取經功成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打打嘴炮坑一下觀音菩薩也就罷了,真在靈山腳下打起來,可討不了好!

悟空若是心中不忿,那邊等以後著!

等取經結束,入了靈山,封了鬥戰勝佛,再找理由與觀音菩薩做過一場,那便是靈山內部員工之間的爭端,如來佛祖可沒理由插手了。

“八戒,說來聽聽。”

儘管知道豬悟能嘴裡憋不出什麼好話來,但好歹打破這尬尷的氣氛,給雙方一個臺階,觀音菩薩也藉此收了怒火,將一場衝突化解於無形。

“菩薩,師父一向固執,又有誓言,關乎道心,怕是絕不肯走回頭路的。”八戒結合剛剛商議的話術,再新增了些自己剛想出來的理由,和顏瑞色的勸導道:“但弟子認為,菩薩所言,很有道理。”

“那無字經,雖說也是真經,可卻不適合向東土傳法。欲讓凡人理解大乘佛法只奧義,還得是傳授有字真經!”

“八戒所言有理,三藏,當三思而行,不可固執。”

觀音菩薩順著八戒的話,又勸了李煜一句,李煜默不作聲,只是嘴角彎起了一絲弧度,卻聽八戒繼續說道:“菩薩,誤會了!”

“身為弟子,哪敢自作主張,替師父做決定。”

“弟子只是臨時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建議。”

“不若,吾等師徒在此地等候,就勞煩菩薩辛苦,上靈山取了有字的真經,來換下無字經,如此兩全其美,不傷了菩薩與師父的和氣,菩薩以為如何?”

我以為不如何!

聽了八戒的“高見”,觀音菩薩麵皮微微抽動。

還以為豬悟能會說出什麼辦法呢?感情就這!?

這不就跟剛剛你們私下密謀的,想法子讓我送經書到大唐一樣嘛!

只不過是把有字真經送到大唐,換成了送到靈山腳下!十萬八千裡與十里聽起來差別很大,但對仙佛來說,本質可沒什麼兩樣!

送經上門,都是落了麵皮,傳出去,徒惹笑柄!

感情這取經最後一難,竟是留給我自己?

八戒說完,先小心翼翼的觀察了一下菩薩的神色,瞧著觀音菩薩眉頭微蹙,面帶不愉,但並未出言反對,便壯著膽子,說出自己的理由:“菩薩容稟,弟子聽聞菩薩總管取經事物,也不是外人,當算作取經人之一,勞煩菩薩辛苦跑一趟,應該算是分內之事,吧?”

好!編的妙!觀音菩薩眼睛微微眯起,目視八戒,只感覺剛剛消下去心頭怒火又將湧上來。

這條理由,可不就是剛剛密謀時,唐三藏信口雌黃的嘛!這會兒反倒讓這豬說了出來。

“阿彌陀佛,八戒此言大善!”

觀音菩薩不語,李煜心知到了自己“打圓場”的時候了。

“我佛雲,終生平等,菩薩與弟子,皆為取經人,辛勞走一遭,也沒什麼不好的。”

“悟空,不得對菩薩無禮,還不收了你的法器,靈山腳下,豈容你撒野?”

說著,李煜對悟空一使眼色;明白師父用意,又見觀音菩薩“慫了”,不欲動手,悟空便順勢收了三件法寶,手一招,把金箍棒照過來橫在手肘,雙手合十,對觀音菩薩拜了拜:“弟子無力,菩薩莫要見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年五行山下,你這猴頭對我可是百般哀求,那時你可不是如今這個態度!

觀音菩薩忽然嘆了口氣,事到如今,她有些想不明白,好好的取經,本應盡在掌握,可到最後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當年長安城中,那登臺演法,意氣風發的玄奘法師,大德高僧,佛門佛子,到底是經歷了什麼,一路行來,會耍弄各項詭計,又連破戒律,坑遍了諸位仙佛!

便如當下,這唐三藏死皮賴臉耍橫,賴在原地不走,她,實在是沒辦法!

若是能換了取經人,早他媽換了!

觀音菩薩心底裡連粗口都爆出來了,又連念兩邊清心咒,維持心靜不破,幽幽一嘆:“三藏,且等著吧!吾……吾這便走一遭吧!唉!孽障啊!”

言罷,觀音菩薩身下現出蓮臺,升起雲頭,望靈山而去。

“師父,咱們這算是……贏了?”

路邊,師徒四人久久不語,沉默良久後,八戒才小心翼翼的問出一句話來:“坑了菩薩那麼多次,可當面硬頂,讓菩薩認慫,這還是頭一回!”

四聖試禪心那次不算,那次是打著降妖的理由,給菩薩扣上緊箍的。

“刺激!”就連老實人沙僧也幽幽的吐出一句來。

李煜澹澹一笑,彷彿有成竹在胸:“無他,唯手熟耳!”

“師父,俺老孫還有個建議。”

這時,悟空突然眼珠轉動,猴臉上帶著壞笑,一臉詭異的湊過來:“師父,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做下了,何妨再進一步?”

“猴哥,如何再進一步?”

“俺老孫思量著,把有字真經送到靈山腳下是送,送到東土大唐也是送,那乾脆,咱們便趁此時,帶了無字經返回大唐?俺老孫筋斗雲快,觀音菩薩絕對追不……哎?菩薩!?”

原來這猴子正眉飛色舞訴說提議之時,冷不防半空中降下一道人影來,師徒四人隨意一瞥,那不是剛剛離去的觀音菩薩還能是誰!

卻見觀音菩薩臉上帶著薄怒,眼中帶著怨懟,直勾勾的盯著悟空,緩緩開口,呵斥道:“悟空!你這孽障!”

背後坑人被捉了現行,饒是悟空臉皮厚,也是在沒敢回嘴,只是尬尷的笑了笑,對觀音菩薩拱了拱手。

觀音菩薩心底裡也在慶幸,幸虧自己回來了!

剛剛她已經上了靈山,正欲入大雄寶殿稟明佛祖,前往寶閣,取那有字真經,忽然察覺到一絲不對來。

唐三藏不會趁自己返回取經之時,趁機卷了無字經直接回了大唐吧?

以取經人的德行,這事兒可幹得出來!

觀音菩薩不放心,趕忙匆匆回返,正巧抓住悟空進讒言這一幕!而且看唐三藏的神色,明顯已經意動!

幸好回來的早!若不然又被坑了!

觀音菩薩再次慶幸,自覺終於又贏了唐三藏一次,美目瞪了猴子一眼,便開口吩咐道:“三藏,你且把那無字經書取來,吾帶回靈山,換那有字經書去。”

先把無字經拿走,絕了取經人做齷齪事的後路!

菩薩特意回來取無字經,這事兒李煜倒是沒拒絕,不是不想,而是太尷尬!

背後坑人被捉了現行,只能服軟一波。

觀音菩薩取了經書,返回靈山,師徒四人便留在靈山腳下等候。

這一等,便是半月,過了小滿,天氣炎熱起來。

直把師徒四人等得不耐煩。

李煜也知道,觀音菩薩是故意的,取經團伙手裡沒有經書,也就不怕被自己坑。

西行取經歷經時間當合一藏之數,原劇情中是在貞觀二十七年抵達靈山的,可李煜故意躲掉了幾場劫難,儘管一路上走五休二,拖拖拉拉,但抵達靈山的時間,還是提前了幾個月。

距離一藏之數還早,觀音菩薩故意拖些時日,算是小小的報復。

李煜倒也不在意,只是師徒四人住在荒郊野外,餐風露宿,有心想返回幾里外的玉真觀借宿等候吧,可又在觀音菩薩面前吹了牛,說什麼絕不走回頭路!

只得留在原地。

好在,觀音菩薩只是給了個警告,她甚至比師徒四人更想儘快結束取經,又拖了幾日,待到芒種時節,終於捨得從靈山上下來了。

觀音菩薩依舊穩坐蓮臺,身後跟著兩名金剛力士,金剛力士抬著封裝好的經卷,緩緩放置在師徒四人面前。

“三藏,此便是那有字真經了!”觀音菩薩緩緩開口,告戒道:“大乘佛法三藏,共計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傳與爾等。”

“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鑑,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

“是,弟子記下了。”

李煜雙手合十拜了拜。

平心而論,拋開如來佛祖坑遍三教的行為不提,他整出來的這部大乘佛法,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如今佛門的根底,本就是佛道兼修,融會貫通,只要李煜去掉大乘佛法裡的一些蠱惑人心的糟粕,傳於東土大唐,也不失一樁大功德。

觀音菩薩傳了經書,又囑咐幾句,定下時日,吩咐取經團伙要在九月十三之前返回靈山,功成受封,以全取經功德之後,便帶了金剛徑直離去。

這一點李煜自然是答應,當和尚混西遊,就等取經結束撈取最大好處呢,怎能錯過?

師徒四人打包了經書,也不拖沓,升起祥雲,望著東方南瞻部洲東土大唐,騰空而去。

不過一個時辰,雲層之中下望,已見了長安大城。

長安城中,自貞觀十三年九月十三日送取經人出城,至十六年,太宗皇帝即差工部官在城中晉昌坊重新修繕了大慈恩寺,又起了望經樓接經,皇帝年年親至其地,這一日,下了朝,得聞大慈恩寺上報,寺中松樹一顆顆頭俱向東,皇帝恰好無事,便出皇宮至大慈恩寺,上望經樓眺望西方,忽見天空之中滿天瑞靄,陣陣香風。

皇帝正疑惑間,李煜已經帶著徒弟們落下雲頭,慌得和尚四下躲藏、侍衛驚慌護駕,待慌亂稍歇,才有寺中高僧認出,這落在寺中的,正是當年西行取經的三藏法師!

“御弟歸來矣!”

皇帝也是認出李煜,趕忙下了樓,熱情迎上。

“陛下!”李煜也是彎腰拜了拜:“臣僧幸不辱命,達到靈山,參見了佛祖,傳了有字真經。此經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檢了幾卷傳來,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數蓋合一藏也。”

李煜又把悟空、八戒、悟淨仨徒弟與白龍馬介紹了,太宗皇帝大喜,上前拉住李煜的手,吩咐備了車駕,同返皇宮。

取經歸來,文武百官聚集而來,光祿寺設宴,李煜先是上呈了通關文牒,又把取經路上的劫難挑些有意思的與大眾說了,倒是八戒,自顧甩開腮幫子,對著宴席使勁兒。

歡慶一日,到了第二天早朝,李煜朝中交了旨,皇帝親自書寫表文,以表取經之功,又教工部在大慈恩寺中建雁塔,存放經文。

接下來的倆月,李煜便帶了悟空,每日身居雁塔,把帶回來的經書挑挑揀揀,刪除增改,去掉些蠱惑人心的,留下“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當然,既然是佛法,一概刪除了也不合適,有些勸人向善的內容也保留了下來。

但所謂的大乘佛法,已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而八戒與沙僧更實在長安城中出了名,師父與猴哥“修書”,他倆便帶著變回人身的小白龍,每日出沒在坊市間,遍嘗世界美食,閱覽勾欄……

直至九月十二日,終於把大乘佛法修改完畢,傳於僧錄司的李煜上了朝堂,向太宗皇帝辭別,翌日一早,便召集了麾下徒弟,升起祥雲,徑直返回靈山。

取經結束,該領取勝利果實了!

靈山,大雄寶殿,諸佛、菩薩、羅漢、揭諦齊至。

“……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封汝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封汝為鬥戰勝佛……”

金色蓮臺之上,如來佛祖輕啟金口,冊封了果位,把李煜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封為鬥戰勝佛,八戒為淨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白龍馬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又親自書寫了表文,祭祀上呈了天道,表明取經功成,西遊之劫已完畢。

不多時,天道有感,半空中金蓮綻放,有無邊功德落下。

作為取經人,李煜獨得了四成,悟空與八戒、沙僧各得一成,敖烈得了半成,觀音菩薩得了一成半,剩餘半成,被如來佛祖與劫難中涉及到的諸位仙佛共同分潤。

取經結束,佛門氣運大漲。

而包括敖烈在內的取經團伙,皆被空中落下的金色功德包裹了身形,渾身氣勢,頃刻間節節攀升!

相關推薦:幕後邪徒幕後主神我才是幕後大佬幕後恐懼地球最後一名長生者上古邪神絕寵妖后網遊之邪神逆天邪神變邪神竟是我重塑人生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