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科幻->諸天一道->章節

第77章 烈火烹油,龍游太安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

譁!

小宦官這一說話,頓時讓在場的所有文武百官都是面色微變。

天下第一人葉千秋出現在了西楚叛逆登基大典之上。

這可不是小事。

有小道消息稱,前些日子佛道大會時,皇帝派了趙丹坪前去龍虎山,想要封葉千秋為通靈顯聖大真人,讓神霄派總領天下道教事務。

但趙丹坪連葉千秋的面都沒見到,就被趕下了山。

這事兒傳到皇帝耳朵裡時,氣的皇帝大罵不已。

眼下,葉千秋又和西楚曹長卿混在了一起。

這事兒代表著什麼,不言而喻。

這時,皇后嚴東吳輕聲和皇帝趙篆說道:“陛下,何必為一不相干的人動怒,王仙芝活著的時候,離陽不也一樣一統了天下嗎。”

“一個葉千秋再強,也掀翻不了天下。”

趙篆心態炸裂,但也知道在群臣面前太過失態有損皇帝威嚴,所以,聽到皇后嚴東吳這話,也就趕緊平復下來。

不過,皇帝也沒有了飲酒的心情,擺了擺手,讓讓群臣自行遊覽金秋園。

而他自己則是找了個亭子坐下發呆去了。

文武百官三三兩兩各自結伴散開,

齊陽龍和桓溫兩位當朝大佬就並肩而行,並無人隨行,二人一邊走一邊說著話。

自永徽末以來,離陽三省六部的大小衙門,幾乎可以說是城頭變幻大王旗,首輔張鉅鹿、兵部尚書顧劍棠、宋家老夫子等一批老人要麼死的死,要麼就是離開京城中樞。

而以中書令齊陽龍領銜的一撥人,則紛紛躋身廟堂佔據高位。

在這兩撥人之中,唯獨桓溫是個異類,他身為三朝老臣,無論同朝官僚如何人事更迭,這位坦坦翁始終穩坐門下省的那座釣魚臺。

雖說有傳言說桓溫身體不適,要騰出位置給中書省二把手趙右齡或是吏部天官殷茂春中的某一位,但是對於見慣風雨的太安城文武百官而言,只要皇帝陛下不曾明確下旨,坦坦翁就依舊是那個對整個朝局都擁有莫大影響力的宰執人物。

退一步說,即便桓溫真的告老退位,到時候作為離陽王朝碩果僅存的功勳元老和文壇領袖,以後離陽政事也一樣少不了問計於這位被先帝譽為“國之重寶”的老人。

在即將入秋之時,皇帝雖然身體不適,也依舊讓內務府精心打造了四十餘方篆刻有“祥符御用”的硯臺賜給重臣。

得之者均以為寶,其中唯有桓溫獨得三方,便是齊陽龍也才兩方而已。

而且桓溫不但獲此殊榮,同時更有一株堪稱冠絕遼東諸多貢品的老參和一壇椿齡酒一併賜下。

所以,當齊陽龍和桓溫這兩個老人走在一起時,無人敢上前來打擾。

齊陽龍和桓溫這兩個年邁老人走起路來其實並不慢,步子也大。

跟在二人後邊的官員大隊伍愈行愈遠。

二人徑直來到了金秋園裡一處著名景緻,以將近百塊春神湖石堆砌而成的春神山。

春神湖石雖然很久以前就被一些江南名士鍾情推崇,但稱得上真正興起,為朝野上下所熟知,是最近五年的事情,一塊塊巨石,不斷從湖底撈起一座座富貴庭院,在去年更是“飛入”了帝王家,在金秋園一夜成山,名動天下。

春神湖石以瘦透皺三字為珍,上等春神湖石,玲瓏起伏,氣韻天然,所以又有一斤石一兩金的說法。

桓溫沒有登山,而是站在距離春神湖山還有數十步的地方,望著那座據說雲霧天氣可見煙繞、陰雨天可聞雨音、大風中可聽法螺聲的矮山。

中書令齊陽龍見坦坦翁沒有登高的意圖,也就笑著陪坦坦翁站在原地。

如今離陽朝廷的氛圍極為輕鬆,相比張鉅鹿和顧劍棠這兩位不苟言笑的文武領袖坐鎮時,文武百官戰戰兢兢,生怕犯錯的氛圍,如今換成了脾氣都很好的齊陽龍和桓溫,人人都輕鬆了許多。

加上又恰好碰上趙篆這般方登大寶還算不得積威深重的年輕天子,所以離陽官場算是一改前塵。

但是,隨著今日酒宴還未完結之時傳來的那個訊息讓年輕的皇帝暴怒之後,今天這個酒宴的氛圍,自然也就跌到了冰點。

神霄派葉千秋成了在場所有文武百官心頭的縈繞之人。

離陽崇道,從前龍虎山天師府是絕對的道教領袖。

但是,自從葉千秋橫空出世之後,龍虎山天師府的威勢便一日不如一日。

葉千秋在擊敗了王仙芝之後,穩坐天下第一的寶座。

在王仙芝過世之後,更是舉世無敵。

太安城觀禮時,葉千秋橫劍於皇宮之上的情景,還讓人歷歷在目。

還有,佛道大會之上,離陽新進武林盟主軒轅青鋒挑戰葉千秋,一招敗北。

如此人物,和西楚曹長卿把酒言歡倒也不是什麼敏感的事情。

但問題是二人在西楚女帝姜姒的登基大典之上把酒言歡,這就很是問題了。

在酒宴上沒少喝酒的坦坦翁打了個酒嗝,轉頭對齊陽龍笑問道:“中書令大人,曉得我桓溫這個坦坦翁綽號的由來嗎?”

齊陽龍笑著搖搖頭。

桓溫哈哈笑道:“最早啊,可不叫坦坦翁,有個傢伙幫我取了個酒葫蘆的綽號,如果有些事情惹惱了他,還要被他罵成酒囊飯袋。”

“坦坦翁這個叫法,相對而言是很後來的事情了,有次陪那家夥一起在禁中當值,我管不住嘴,就偷喝了酒,剛好給通宵批本的先帝逮了個正著。”

“我呢,喝高了,言談無忌,就跟先帝說我桓溫只要一天肚中有酒,就一天心中坦蕩,但是哪天陛下不管酒喝,就要滿肚子牢騷。”

“然後先帝就逗樂了,當場就讓當時的掌印太監韓生宣去拎了好幾壇酒來,那一次,有個從來都滴酒不沾的傢伙也破天荒喝了杯,臉紅得跟猴子屁股差不多,我醉後笑話他別叫什麼碧眼兒了,就叫紅臉兒好了。”

“他就回了一句,管住嘴,好好做你的坦坦翁。”

“大概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成了坦坦翁,也許很多官員覺得這個綽號是說我桓溫在離陽官場上,不論如何朝局動盪,我都是個跟著一起搖搖晃晃偏偏最後都沒倒下的不倒翁。”

齊陽龍感慨道:“坦坦翁無論為人還是做官,都不曾行心上過不去事,不存事上行不去心,我不如坦坦翁多矣。”

桓溫翻了個白眼兒,道:“中書令大人,這話可就溜鬚拍馬太過了啊,如果換成別人來說,我甚至都要覺得是罵人了。”

齊陽龍笑而不語。

先帝也好,現在的天子也罷,對待這位與張鉅鹿私交甚好的坦坦翁,都視為可以信任的帝師人物。

這次沸沸揚揚的桓溫辭官讓賢一說,齊陽龍最清楚不過,哪裡是年輕天子對桓溫生出了忌憚猜忌之心,分明是桓溫自己有了退隱之意,這才有了桓溫一人獨得三方御賜硯臺的美談。

桓溫輕聲道:“少年人要心忙,忙起來,則能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閒,閒下去,方可樂享餘年。”

齊陽龍搖頭沉聲道:“這個時候,朝廷上誰都能閒,唯獨坦坦翁閒不得,廣陵道,北涼道,兩遼道,處處都不安生,朝廷這邊很需要坦坦翁幫著拿主意。”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哪怕坦坦翁不開口說話,但只要你坐在那裡,哪怕是打著瞌睡,朝廷的人心就不會亂。”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說的就是坦坦翁。”

桓溫繼續望了一會兒那座小山,皇帝就在小山後邊的涼亭裡。

他緩緩轉頭笑道:“論年紀輩分,中書令大人與我恩師同屬一輩。”

齊陽龍很快就擺手道:“別來這一套,我跟你恩師當年不對付是出了名的,對於儒法兩家的皮裡之爭,兩人一輩子都沒談攏,在我入京以後,坦坦翁沒有為難國子監和中書省,我就已經很慶幸了。”

桓溫不再用中書令大人這個恭敬中透著生疏的稱呼,語氣誠懇道:“齊先生雖然與恩師政見不合,但是恩師當年便對先生做學問的功夫極為欽佩。”

“在桓溫看來,世人都說那與其衣冠誤事不如布衣遁世的道理,其實要麼是做夠了官,要麼是做不成官的虛偽措辭,遠不如先生這般布衣即學問、衣冠即濟世。”

齊陽龍笑了笑,道:“坦坦翁啊坦坦翁,咱們兩個老頭子在這裡互相拍馬屁,也就罷了,問題是也沒人旁聽進耳朵啊,如何傳為美談,如何青史留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到這裡,齊陽龍略帶譏諷道:“想我年少時讀史,初讀某人某事,總覺得血脈賁張或是感人肺腑,後來回過味來,才知道是沽名釣譽至極,其心可誅啊。”

桓溫爽朗大笑,道:“先生好見地,學生年輕時也有如此感觸。”

齊陽龍沒來由嘆氣道:“以前的寫書人啊,以後的翻書人啊。”

桓溫突然道:“我記得黃三甲曾經和我說一句話。”

齊陽龍道:“什麼話?”

桓溫道:“他死之後,這世上的翻書人恐怕便是葉千秋了。”

齊陽龍微微一怔。

“這是黃三甲說的?”

桓溫微微頷首,道:“是他說的。”

齊陽龍沉默片刻,道:“或許還真是這樣。”

“一個人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出現,神霄派的這位葉真人,出現的太過蹊蹺。”

“翻書人,翻書人。”

“黃三甲這個翻書人佈局天下,讓天下一統。”

“葉千秋這個翻書人,又會做些什麼呢?”

桓溫面色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陛下還是年輕氣盛了一些。”

“看來,我們得早做準備了。”

“若是葉千秋和曹長卿聯手。”

“那這太安城,恐怕就再也不得安寧了。”

“若是天變了,離陽該當如何?”

齊陽龍面色微變,道:“他們敢?”

桓溫道:“有什麼不敢的,有人和我說武英殿前的那柄百丈巨劍就是葉千秋的劍。”

“那是葉千秋對陛下在青城山動徐鳳年的反擊。”

齊陽龍深吸一口氣,嘆道:“唉,狡兔死,走狗烹的事兒,終究還是讓人看不過去了。”

“好好的天下,徐徐圖之,自有幾百年的氣數。”

“如今,卻是烈火烹油,轉眼間,就要大廈將傾了。”

桓溫突然又道:“先生是不是沒有見過那徐鳳年?”

齊陽龍點了點頭,道:“那北涼王倒是去過一趟上陰學宮,可惜不曾見面。”

桓溫道:“我恩師跟老涼王當堂對罵過很多次,我這個當學生的,雖說跟那年輕藩王不過兩面之緣,但是其中滋味,實在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齊陽龍沒好氣道:“這有何值得顯擺的?”

桓溫很開心很用力地笑了笑,毫不遮掩促狹意思。

桓溫又問道:“齊先生,你知道我入京當官以來最喜歡做的兩件事情嗎?”

齊陽龍答道:“願聞其詳。”

桓溫眯起眼,先是抬起左臂揮動了一下袖子,然後伸出右手,食指中指併攏在空中做輕輕敲擊狀。

“每日朝會,看著文武百官來來去去,琳琅滿目,目不暇接。聽著他們腰間玉佩敲擊,叮叮咚咚,清脆悅耳。百看不厭,百聽不膩。”

齊陽龍笑道:“以前沒覺得,以後我也要留心注意一下。”

桓溫抬起頭,不再看山,而是看向更高的天空。

“天地一張大玉盤,大珠小珠落其中,噼裡啪啦,都碎了,都死了。”

齊陽龍閉上眼睛,腦袋微斜,似乎在側耳傾聽,喃喃道:“是啊,你我二人,還有身後那些黃紫公卿,都是罪魁禍首。”

桓溫笑道:“我們這些愧對典籍的讀書人啊。”

齊陽龍依舊閉著眼睛,輕聲笑道:“聽聞佛道大會上,葉千秋談及儒釋道三家精義。”

“說儒家講究一個誠字。”

“可世上的諸多儒家弟子,卻是難以做到這一個誠。”

“如今想來,這位葉真人對於儒家的理解不可謂不深。”

“這也或許就是為什麼,他選擇幫助曹長卿的緣由吧。”

“我們這些人,終究算不得什麼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啊。”

桓溫微微頷首,道:“的確。”

……

青城山,神霄閣。

秋風乍起。

葉千秋負手而立,站在小院裡,看著那九霄之外的雲層。

李淳罡走了過來。

“徐鳳年那小子已經動身去太安城了,我們什麼時候走。”

葉千秋道:“再等等。”

“等曹長卿的信兒。”

李淳罡道:“還等啥?到了太安城不一樣可以等嗎?”

葉千秋道:“徐鳳年的目標和我們的目標差不多。”

“讓他先出出氣也是好的。”

李淳罡道:“我這一把老骨頭要不是為了小泥人兒,我才不去摻和這趟混水。”

葉千秋笑道:“這一趟可是要大大的露臉。”

“世人都說你李淳罡死了。”

“你也該讓他們看看什麼叫老當益壯。”

半個月之後。

葉千秋從青城山深處將真龍招來,和李淳罡、鄧太阿一起乘龍而去。

目標,太安城。

……

祥符二年,深秋時節的太安城顯得要比平時更蕭瑟一些。

皇宮內,一座氣勢森嚴的大殿之中,空蕩蕩的,龍椅上坐著一個身穿龍袍的年輕人。

那是離陽的天子,趙篆。

空曠寂靜的大殿,皇帝坐北朝南,用自己才能聽到的嗓音說道:“只要北莽多死一個董卓和二十萬人,北涼也多死十萬人,那麼這個天下,就是太平盛世了。”

“可惜,你徐鳳年不知趣。”

“欽天監,不是你該去的地方。”

……

欽天監,在倒塌的宮殿廢墟之中,有一座社稷壇被清理了出來。

在強大壓迫力之下轟然倒塌的欽天監的宮殿廢墟之中,只有這一座社稷壇儲存的最為完整。

在這社稷壇中,鋪有出自廣陵道的五色土,東青、南紅、西白、北黑、中黃。

此時,一個中年儒士蹲在南方的紅色貢土前,他身邊站著一個嘴唇緊緊抿起的少年,身穿欽天監監正的官服。

少年可以叫趙家天子趙篆為皇帝哥哥,算是深得皇帝信任之人。

欽天監中的煉氣士在那日天雷壓頂之時,幾乎是全軍覆沒。

除卻一些當日不在欽天監中的人之外,其餘人全部身亡。

這時,一位身穿白衣的老人走了過來。

負責為離陽朝廷推衍星象頒佈曆法的欽天監,真正為離陽趙室倚重的大人物,除了監正兩監副外,就是那些不穿官袍僅是身著白衣的仙師。

而這位白衣老人還頂著監副的頭銜,也是那日大災禍之中的倖存者。

只見白衣老人朝著中年儒士輕聲道:“謝先生。”

儒士伸出手掌平攤放在土壤上,笑道:“我知道衍聖公已經離開京城了,放心,我會親自主持大陣的運轉。”

白衣老人還要說些什麼,中年儒士起身拍了拍手,轉身說道:“除了李家父子的一千六百人,還會有三百御林軍,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

白衣老人欲言又止。

中年儒士道:“既然大陣還在,你慌什麼?”

“放心,蜀王殿下也會來的。”

白衣老人聞言,終於是開口道:“要是曹長卿和葉千秋也來了,又該如何?”

相關推薦:傭兵的戰爭嚮往之美食供應商工業之王大唐之無敵熊孩子大唐之最強熊孩子天道方程式別裝了我知道你是天道諸天合道大道至尊傲嬌病妹的契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