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科幻->諸天一道->章節

第37章 弭兵息戰,歸秦獻策(為我的藍天流年加更)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

清風微拂之中,荀子的臉上卻是泛起一絲笑意,悠悠說道:“先生不痛快。”

葉千秋挑眉道:“荀卿何出此言?”

荀子笑道:“先生入秦,出任秦國國師,還成為了秦王嬴政大公子之太傅。”

“可見先生在秦,欲助秦一統天下。”

“至於對人性之善惡的觀點,老夫在先生的《道經》之中,也早已看出了先生對於人性之見解。”

“既然老夫與先生皆認為人性之惡,何必再論此事?”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道:“那依荀卿之意,該論什麼?”

荀子正襟危坐,道:“當今天下多難,久戰不息,是否當弭兵息戰?”

葉千秋聞言,面色一肅,道:“春秋戰國以來,刀兵不斷,息兵呼聲也從來未斷。”

“列國兵爭愈演愈烈是不爭的事實!”

“我道家始祖老子以兵為不詳之器,惡之。”

“墨子大倡兼愛非攻,呼籲天下太平。”

“吳子列暴兵逆兵,指斥兵災。”

“孟子說,春秋無義戰。”

“司馬穰苴言,國雖大,好戰必亡。”

“幾百年來,天下間的志士仁人奮勇奔波,大呼弭兵不止!”

“老子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何謂自然?”

“生民性命,萬千家園,世人大同,向善安樂!”

“我為天下謀劃,當以戰止戰,以暴治暴,只有將天下歸一,合七國為一國,天下方可弭兵,庶民方可太平。”

“我等有識之士,當為天地立心,為亂世開太平。”

葉千秋這話說的斬釘截鐵,慷慨激昂,引得在院中角落處唸書的一眾儒家弟子頻頻側目。

荀子聞言,臉上泛起笑意,大聲讚道:“說的好!”

“弭兵者,天下自救之道也。”

“兵爭者,天下王霸之道也。”

“一張一弛,輪迴不止,這乃是人世間之不變的法則。”

“先生與老夫,不謀而合。”

荀子治學,素來不拘一門,而是博採眾長。

他雖然在桑海這無爭之地久居,但天下的局勢,他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大爭之世,即將走到末路。

誰才是能讓這天下歸一的王者。

荀子相信,總會有人應天命而出。

現在,荀子見到了葉千秋,終於明白,道家為何會一統,而太玄子又為何會助秦。

荀子知曉道家神通,或知天命玄機。

荀子便朝著葉千秋問道:“先生以為,秦王嬴政乃是一統天下之有道君王?”

葉千秋笑道:“當今之天下七國君王,無出秦王嬴政左右者。”

荀子聽了,微微頷首,略作沉思之後,方才說道:“如此看來,天下終將是大戰將起了。”

葉千秋笑了笑,沒有多言。

就在這時,庭院外的山道上又傳來一聲高喝聲。

卻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跑了進來,進的院門之後,朝著荀子道:“師叔,春申君來信!”

只見那布衣少年將一隻皮袋雙手捧給了荀子。

荀子開啟皮袋取出了一卷竹簡展開,看了片刻,然後道:“顏路,這位是道家掌門太玄先生。”

布衣少年臉上掛著溫和的笑意,朝著葉千秋躬身拱手道:“路見過太玄先生。”

葉千秋看向布衣少年,亦是溫和一笑。

顏路看著葉千秋,莫名的感覺到了一股親切感。

這時,顏路朝著荀子道:“師叔,春申君來信,可有要事?”

荀子淡淡一笑,道:“公孫龍要來桑海論戰。”

“公孫龍要來論戰!”

顏路一聽,有些發愣。

“你可知公孫龍何許人也?”

荀子朝著顏路問道。

“名家第一辯士,我門最大公敵!”

顏路正色道。

荀子卻是淡淡一笑,道:“什麼最大公敵,太過了。”

“你下去吧。”

顏路欣然應命,悄然退去了。

荀子拿著手上的書簡,朝著葉千秋道:“不知先生大概在桑海停留多少時日?”

葉千秋道:“可能不會太久。”

荀子一聽,笑道:“那就有些可惜了。”

“公孫龍三個月之後會前來桑海,與老夫論戰。”

“老夫等他多時了。”

“若是先生在桑海停留的時日久一些,尚且能見一見老夫駁斥公孫龍所言之諸多命題。”

葉千秋道:“名家公孫龍,詭辯之才。”

“與這等人相辯,徒費口舌。”

荀子一聽,哈哈一笑,道:“昔日,莊子可是對名家惠施頗有研究。”

葉千秋笑道:“我對名家之學問一點興趣都沒有。”

荀子道:“如此也罷,先生到桑海來,還是當多住幾日,老夫與先生還有很多話要談。”

一連數日,葉千秋每日都會前來荀子的小院,與荀子討論學問,談論天下之事。

其間,葉千秋與儒家一眾弟子也熟稔起來。

荀子辦學育人,很是講究方法,寬嚴有度,鬆緊得宜,與戰國諸子大不相同。

四大顯學之中,儒家墨家教授弟子最為嚴格,教學各有定製,弟子各有等差,弟子修學的要若干年追隨老師,一般都是成群結夥,群居群行,少有自由。

道家倒是最為鬆散的,道家弟子比起儒墨兩家來,要少的多,教習更是沒有定製。

葉千秋在小聖賢莊叨擾多日,也看過荀子給眾弟子解惑。

他和荀子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直到半個月之後,葉千秋方才帶著逍遙子和荀子告別,離開了桑海。

此時,小聖賢莊的後山之上。

荀子站在山頭,看著葉千秋和逍遙子遠去的身影。

荀子古拙的臉上露出了一抹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這時,伏念、顏路來到了荀子的身後。

伏念一板一眼的道:“師叔,太玄先生已經走了嗎?”

荀子沒有回頭,只是淡淡道:“已經走了。”

顏路道:“這位太玄先生,可真是不凡呢。”

荀子道:“太玄子,乃是攪動天下風雲者。”

“天下一統之時,不遠矣。”

伏念和顏路一聽,臉上皆是泛起驚訝之色。

太玄子和師叔這些天,到底談了些什麼?

怎會讓師叔如此篤定天下一統之時不遠了。

離開桑海的葉千秋和逍遙子從齊國一路南下,奔著楚國去了,這一路遊歷,便又是好幾個月的時間,當葉千秋和逍遙子再度回到秦國時,已經是一年之後。

……

秦國,咸陽,章臺宮。

已經親政快兩年的秦王嬴政此時臉上滿是高興之神采。

因為離秦快兩年的太玄先生已經回到咸陽了。

一會兒,太玄先生便要到章臺宮來。

太玄先生離開秦國的這一年多時間,嬴政在咸陽可是做了不少事情。

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他甚至還在年前發出了《逐客令》,欲驅逐六國外客。

然而,李斯的一篇《諫逐客書》,讓嬴政找到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臣子。

自從那件事之後,嬴政對於秦國的掌控力度大大加強。

但秦國想要東出,開啟滅國大戰,尚且還需要幾年的準備時間。

太玄先生這一歸來,嬴政心中便多了幾分興奮。

天下間,能懂他心思的人不多,但太玄先生覺得是一個。

所以,一向勤於政務的嬴政,今日少見的停歇了下來,在章臺宮等候著葉千秋。

到了午後。

趙高邁著小碎步,朝著中央大殿中行來,朝著嬴政稟報道:“王上,太玄先生到了。”

嬴政聞言,當即大喜道:“還不快請先生進殿!”

不多時,葉千秋便從殿外走了進來。

嬴政站起身來相迎,朗聲笑道:“先生一走便是一年多,寡人可甚是掛念先生。”

葉千秋朝著嬴政看去。

眨眼間,一年多快兩年過去了。

嬴政比起他剛剛親政之時,更具有王者風範。

葉千秋笑了笑,朝著嬴政拱拱手,道:“勞煩王上掛念。”

嬴政道:“先生不必客氣,來,這邊坐。”

“寡人親政快兩年了,眼下,心中有好多疑惑要請教先生。”

“先生若是再不歸秦,寡人就得讓小高子去尋先生了。”

二人在桌前落座,寒暄了一番。

嬴政向葉千秋詢問了一番他這一年多在外遊歷的經歷。

葉千秋簡明扼要的說了一些,比如在桑海城小聖賢莊和荀子的會面。

比如在易水河畔與墨家鉅子六指黑俠的徹夜長談。

葉千秋外出遊歷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見了不少人。

南下楚國還見到了著名的相劍家風鬍子,而且還遇到了農家的一些人。

葉千秋挑了一些人和事與嬴政說了說。

嬴政聽後,倒是對各家之人愈發的感興趣了,感慨道:“如果天下歸一,諸子百家皆能為秦所用,那該多好。”

葉千秋道:“此事怕是難了。”

“不過,倒也不是做不成的事情。”

“諸子百家之學,是華夏文明之中的璀璨一頁。”

“若王上想做千古未有之君,諸子百家之學,便一定要留存下來。”

嬴政聞言,微微頷首道:“先生所言,寡人銘記於心。”

二人相談甚歡,待用了飯之後。

嬴政方才切入正題,朝著葉千秋道:“先生,寡人親政已近兩年,然則,秦國東出之事,還一籌莫展。”

葉千秋笑道:“王上還年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開啟滅國大戰前的準備,自然是越充足越好。”

嬴政道:“不知先生可有滅天下之良策?”

葉千秋看著嬴政,淡淡笑著,半天沒有說話。

他從楚國歸來之後,沒有回太乙山,而是直奔咸陽。

因為,他知道嬴政早已經在咸陽等候他。

嬴政一統天下之志,從來沒有減少過。

親政之後,一統天下之心更是愈發強烈。

葉千秋回到咸陽,便是來給嬴政吃一顆定心丸的。

“王上東出攻伐六國之心,我明白,但開弓沒有回頭箭,秦國這第一箭,對秦國東出剪滅六國,一統天下至關重要。”

“無論是先滅韓、趙亦或者其他諸國,都當以取勢為先。”

嬴政聞言,點頭道:“寡人日思夜想,十分清楚寡人若是出兵滅六國,六國必合縱抗之,此乃敵我之勢。”

葉千秋笑道:“若是能佈下一枚棋子,削弱六國合縱之勢,大秦則勝算大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嬴政眉眼一挑,道:“先生覺得這棋子該布往何處呢?”

葉千秋站起身來,走到中央大殿之中,這裡有著天下輿圖沙盤。

這是嬴政親政之後,特意讓人在中央大殿之中擺下的,他每日都要在這輿圖沙盤之上鑽研不少時間。

只見葉千秋在輿圖沙盤上指了三處,一邊指著,一邊說道:“攻下了垣、蒲、衍三地,便可斷了趙與韓魏楚三國之交通,絕了六國合縱之脊,為大秦東出,開啟一條通道。”

嬴政見狀,站起身來,一臉興奮道:“先生此言,真是讓寡人撥雲見霧。”

葉千秋微微頷首,繼續說道:“大秦東出,首當其衝乃是三晉之地,趙國與秦國同祖,趙國之兵力,也不弱於秦國,然秦趙世仇,幾經鏖戰,已經是水火不容之勢,關東列國也以趙國為首。”

“趙國乃是秦國東出道路上之強敵。”

“魏國,畢公高之後,李悝著法經革魏政,魏國始強稱霸天下,曾經對秦多有欺壓,孝公起用商鞅變法圖強,方才讓秦國在魏國身上出了這口惡氣。”

“魏,如今小國爾,但魏人雖然國弱,但恨秦之心,卻是一點都不弱。”

“韓國,國力最弱,卻是佔據著九州中央之地,屢遭強魏悍楚所欺壓,秦亦多出兵助之。”

“然,五國合縱,韓必從之。”

“秦若東出,必先取韓趙魏。”

嬴政又問道:“敢問先生,韓趙魏三者之中,首當其衝者,是哪一國?”

葉千秋朝著地圖沙盤之上一指。

嬴政的眼中泛起一道精光。

葉千秋道:“滅國大戰,先去其勢,再滅其志。”

“攻城掠地反倒是最簡單的事情。”

嬴政道:“若是先伐趙國如何?”

“趙國乃是三晉最強,若是拔掉了趙國,那韓魏自然不足為慮。”

葉千秋笑道:“人食牛髀,當先吞其肉,後裂其骨,最後飲其髓。”

“而韓趙魏正是牛髀之肉骨髓,先取其髓固然好,但倘若不先吞其肉,剝其骨,如何能飲其髓。”

“趙國乃是四戰之地,趙人兇悍,北敗匈奴,東侵燕國,南懾韓魏,西戰於秦,長平一戰趙國雖遭重創,然而二十餘年過去,早已經恢復了元氣。”

“秦滅趙,定然會陷入久戰之中,引得他國合縱助趙,一旦陷入持久戰之中,秦國國力即便能承受得住,最終能滅掉趙國,但滅掉趙國之後,在短時間內,亦無力再攻伐其餘列國。”

“如此,不智。”

嬴政道:“那依先生之見,我大秦是應該先滅韓?”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滅韓,輕而易舉,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下韓國,震懾列國。”

“滅韓,意在除掉秦國腹心之患,奪取中原要地,此乃秦國東出第一戰,首在氣勢。”

“要一戰功成,快準狠。”

“韓國一滅,魏國不過隨手一揮,便可納入秦國版圖。”

“到時候,再啃趙國這個硬骨頭。”

“燕趙乃是世仇,到時候,秦還可與燕一起攻伐趙國。”

“燕國之君碌碌無為,昏庸之君罷了,到時候,只需派一能臣使燕,定然能說服燕王,前後夾擊趙國。”

“三晉一滅,秦一統天下之大勢已成,攻取剩下燕、楚、齊三國,自然不在話下。”

葉千秋侃侃而談。

嬴政聽得仔細。

良久之後,葉千秋不再出言。

嬴政面上泛著興奮之色,朝著葉千秋道:“聽先生一番話,寡人心頭再無陰霾。”

只見嬴政在殿中來回踱步,忍不住興奮的說道:“寡人要先行昭告天下,魏國勾結嫪毐亂我秦政,寡人欲懲戒魏國,出兵伐之。”

“其他列國,亦無正當理由出兵援助魏國,此戰可速戰速決。”

“將垣、蒲、衍三地盡數取來。”

“先生覺得如何?”

葉千秋微微一笑,道:“王上此舉大善。”

嬴政聞言,當即大聲道:“小高子,立馬傳桓齮、王翦、楊端和、李信等人前來,寡人欲點將,兵伐魏國!”

殿外傳來趙高的應和之聲。

待趙高遠去。

嬴政又和葉千秋談論了一番國事。

談完了國事之後,葉千秋方才說道:“王上,滅六國之事,不急於一時。”

“非十數年之功不可成。”

“今日,攻取垣、蒲、衍三地,只是買下一顆棋子。”

“但想要起兵東出,開啟滅國大戰,還需數年時間準備。”

“眼下,秦國朝堂之上人才濟濟,文武皆備。”

“此番,我遊歷天下,有所得,欲歸太乙山靜心修行幾載。”

“王上若有事,可派人到太乙山尋我。”

“待公子扶蘇到了蒙學之時,王上可將扶蘇公子送至太乙山,我會親自教導扶蘇公子成才。”

嬴政聽到葉千秋要迴歸太乙山修行,倒也沒有阻攔。

葉千秋說的一點都沒錯,眼下之秦國朝堂,文武皆備。

眼下,葉千秋也提出了平天下之策。

大的戰略方針已經定下,剩下的事情,自然不必麻煩葉千秋這個國師。

況且,太乙山距離咸陽並不算遠。

若真是有事,他也可以派人請葉千秋再回到咸陽來。

“先生為嬴政奔波多時,是該好好休息休息了。”

嬴政如此說道。

葉千秋朝著嬴政拱拱手,表示不日便啟程回太乙山,走之前便不來和嬴政道別了。

嬴政點了點頭,叮囑葉千秋一路小心。

讓蓋聶送葉千秋出宮。

傍晚時分,葉千秋和蓋聶從章臺宮出來。

此時,殘陽如血。

蓋聶靜靜的走在葉千秋的身後,好像一個影子一般。

葉千秋突然扭頭朝著蓋聶說道:“聶兒,我再教你一式劍法如何?”

蓋聶聞言,眼中雖然有疑惑之色,但還是朝著葉千秋拱手道:“先生肯教,我便肯學。”

葉千秋微微一笑,道:“你難道就一點不好奇,為什麼小莊可以成為鬼谷子的繼承人?”

蓋聶一臉平靜的說道:“答案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還是我。”

葉千秋聞言,搖頭失笑,道:“你啊你。”

“罷了,人各有志。”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一句,伴君如伴虎。”

“往後,你若是想做什麼出格的事,可以提前傳信到太乙山讓我知曉。”

“凡事,還是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在秦王這裡,我還是有些面子的。”

蓋聶聞言,有些不解,道:“先生此話何意?”

葉千秋微微一笑,並不解釋,而是和蓋聶說道:“走吧,隨我去城外轉一轉。”

……

咸陽城外。

渭水河畔。

天色已經漸漸暗淡下來。

葉千秋和蓋聶踏上了一條小舟。

小舟無風自動,順著河水東去。

夜色沉沉。

船行駛的很快。

此時,只聽得“錚”的一聲。

太玄劍劃破夜空而出,落在了葉千秋的手中。

葉千秋劍指星空,朗聲道:“聶兒,我教你的這一式劍法,名為“開天”!”

“開天?”

蓋聶聞言,嘴中還在不停的咀嚼著這兩個字。

就在他細細咀嚼之時。

一道劍光橫空而起,劃過天際。

葉千秋隨同太玄劍一同踏入了夜空之中。

劍光繚繞之間,蓋聶怔怔的站在船頭,看著那星河之下的身形,漸漸的痴了。

……

咸陽城,陰陽家,地下宮殿。

東皇太一看著那漫天星斗,突然心神一震,喃喃道:“劍舞星河,一劍可開天?”

“太玄子,蒼龍七宿,這中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

“陰陽家丟失了多年的寶盒已經在墨家重現。”

“這是否預示著,解開這個謎題,找到這個答案的日子不遠了?”

不多時,兩道身形出現在了宮殿之中。

是久久沒有現身的東君和月神。

二人朝著東皇太一拱手道:“東皇閣下,您突然找我們兩個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東皇太一道:“太玄子已經回到了咸陽,不過,他應該不會在咸陽久留。”

“你們的任務完成的並不算出色。”

“不過,這也情有可原。”

“畢竟,你們面對的是太玄子。”

“太玄子身上的秘密可是一點都不少。”

“罷了,既然窺探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你們便去完成下一個任務吧。”

東君和月神聞言,月神有些不服輸的說道:“東皇閣下,讓我再試一次。”

“實在不行,我可以假意拜入道家。”

東皇太一卻是搖頭道:“算了,相較於太玄子來說,你們還是太過稚嫩了。”

“我有另外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東君和月神齊聲問道:“敢問東皇閣下,是什麼任務?”

東皇太一悠悠說道:“燕國的太子丹要來咸陽為質了。”

東君一聽,道:“太子丹到秦國為質?”

“和我們的任務有什麼關係嗎?”

東皇太一微微一笑,道:“當然有關係,陰陽家尋找了多年的寶盒已經重現,就在墨家機關城之中。”

“然而,墨家機關城可是戒備森嚴。”

“想要將寶盒拿到手,唯有從墨家內部入手。”

“而燕太子丹,便是一個很好的切口。”

月神道:“哦?莫非這燕丹是墨家弟子?”

東皇太一聞言,桀桀一笑,道:“六指黑俠親自將燕丹引入了墨家。”

“你說呢?”

……

相關推薦:傭兵的戰爭嚮往之美食供應商工業之王大唐之無敵熊孩子大唐之最強熊孩子天道方程式別裝了我知道你是天道諸天合道大道至尊傲嬌病妹的契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