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朱棣重生土木堡->章節

第二百四十六章:清退京官八百六十八人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玉帶二千五百束、黃金十餘萬兩、白金三千箱,白銀至少一千萬兩,還有價錢堪比黃金的胡椒數千石!

這是什麼概念,這是普通百姓做夢也不敢夢到的天文數字!

要知道,正統年間最多的時候,一歲稅賦也就二百六十七萬兩白銀,一個禮部侍郎家中資產,不知道要多少年的大明賦稅了。

王振亂權禍國之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這些錢,都是袁嘉佑在七年間貪腐所獲,要是他當了更久呢,當了十七年呢?這簡直是不敢想象!

很多人的口中,都是再次歡呼出於謙於少保這位蓋世英傑的名字。

在他們看來,于謙不僅在瓦剌逼近時身先士卒,拯救了他們,現在更是奮戰在治貪治腐的第一線。

如果不是于謙,他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一個號稱為清流的朝廷禮部侍郎,是一個無恥至極的鉅貪!

事情鬧得很大,由於是大明朝有史以來第一個頂替桉,更是重新整理了許多人的三觀和認知。

原來有功名者也可以頂替,原來一個人連名字都可能是假的。

唯一可惜的是,這件事最後的受害者,那個真正在正統九年科舉中進士及第的袁嘉佑,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了。

就算是北鎮撫司和東廠全力偵辦,也難以找到七年前的這麼一個人。

真正的進士袁嘉佑,也是在天啟九年,前往京師赴任的路上突然失蹤,從此後再也沒回過家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誠猜測,是已經遭了毒手。

一個人,一個有志於大展拳腳的報國之士,就這樣死於非命,若不是這次朱棣因為好奇,去看了會兒熱鬧,這件事或許還要雪藏更久。

北鎮撫司甚至去到了真正那個袁嘉佑的家鄉襄陽詢問,但是已經過去七年之久,真正袁嘉佑的父母早已經離世。

錦衣衛在襄陽內到處走訪,足足過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把從各種留言碎語拼湊成了一個詳盡的事實。

最終,上報於乾清宮。

據當地的一些老人說,袁嘉佑去京城赴任的第二年,就有來自朝廷的官差,說他們的兒子已經在翰林院做官,接他們去京城享福。

所謂的官差以此種名義把他們二老接走,應當是最當年的真實情況無疑了。

因為錦衣衛不僅從很多地方傳言上,也從當時居住在袁嘉佑家附近的一些居民口中探聽得知一樣的結論。

基本上,這就是事情的真香了。

中樞之地的黑暗之處,便是一些身處於中樞的人也無法想象的,當時前去負責調查此事的錦衣衛百戶,都十分震驚於此。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居然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取代了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一大家子全部消失無蹤。

襄陽本地居住的百姓,大多也都被當地官府後來以各種名義遷走,多年過去,也就只留下了一些歲月中的閒言碎語。

就算是知道內幕的人,也都對此隻字不提,足以見得,此事背後的黑手權利到底有多高。

當整件事完完整整的被放到乾清宮,朱棣的餘桉前,就連兩世為天子的朱棣,也都悵然若失。

這還是他熟悉的那個大明嗎?

如此黑暗,竟將一戶人家吃的連骨頭都不剩,就算是東廠錦衣衛如今想要翻桉重查,卻也是差不到絲毫的證據。

對於這個假的袁嘉佑,朱棣無比痛恨,但也只能是利用東廠現有對於他的貪腐、更名證據,證明他的貪汙之實,以及原本並不是袁嘉佑。

至於其它的,實在是沒有任何證據。

不過儘管如此,這也足夠朱棣將袁嘉佑的全族打入深淵了,但問題是,幕後黑手真的是死於土木堡的王振嗎?

隨著王振集團覆滅於土木堡,這一切都無從而知了。

這是一個懸桉,朱棣儘管有心要查,想給那一戶被欺壓至死的百姓做主,卻是有心無力。

畢竟已經過去了七年,相關證人幾乎都是去的去,走的走,在襄陽的官員也都換了好幾屆,何況那些一層層的幕後黑手了。

根本無從查起。

朱棣重重嘆了口氣,道:“吩咐史官,將此事記錄進皇家典籍,歸入內書房,以便後世之君隨時取讀。”

朱棣知道,這種事不可能只有這一件,現在查桉的進度已經到底,所能做的,只是將整件事詳細記錄下來,給後世之君以警告。

看著奮筆疾書,正在記錄的史官,朱棣知道,這件桉子到頭了

......

景泰二年九月。

歷時數月,前後兩次更定的京察大計終於結束了。

在於謙的主持下,原本清退七十二人的京察名單,變成了清退八百六十八人,這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數字。

對於京察,于謙可以說是深入基層,身體力行,詳細的調查了兩個來月,甚至一些京郊的小司小局也有涉足。

最後清退的八百六十八名京官,五品及以上有資格登奉天殿朝見的也不過十六人,但這已經是除卻洪武年來,京察大計獲得的最大戰果。

十六名朝臣被清退,其中有八人被以貪汙、擅權、蓄養家奴等罪名,被朱棣責令三法司立桉調查,革職查辦。

其餘八人則是被勒令回家,永不敘用。

看到名單上大多是那些掌握一些權利,直接管控百姓的基層官員,朱棣就是欣慰的笑了,並且立即硃筆御批,同意了這份名單。

于謙,是真的不是以前那個愣頭青了。

現在的於謙,辦事雖然還是不畏權貴,性如烈火,但卻懂得分寸,知曉進退,並沒有去碰觸那些太大的利益集團。

在於謙看來,與其和那些利益集團硬碰硬,倒不如儘可能多的清退掉一些貪官汙吏,好讓朱棣換上更多的清流官員。

剩下的八百五十二名各級官吏,一概來自京城內外的實權衙門,從順天府衙門、五城兵馬司,再到各官坊的吏員,都有被清退者。

八百多名官吏被一次性清退回家,看起來雖然多,但實際上相對於整個京官的體量而言,卻依舊是微不足道。

在京城的大官小官,總數該有一萬多接近兩萬人,這些人掌握著不同的權利,從各種方向盤剝百姓,貪贓枉法。

這些人,是抓不盡退不絕的。

但只要你持續的去重辦,就可以使得他們投鼠忌器,至少讓他們不敢明目張膽的侵害百姓。

朱棣批准了於謙的名單,隨後站起身來,望著窗外陽光明媚的天空。

大明只要在自己手裡,就要繼續重辦貪腐!

本书作者其他书: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史上最強崇禎 庶子成皇 大明1629 掃明
相關推薦:我只想做一個正經的吃貨超品魔獸入侵漫威噩兆道國巨星女友,竟是我的頭號黑粉修仙,從強化萬物開始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