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周鼎記->章節

第二十九章 初會縣令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安和與林一山在大街上碰到黃大海,黃大海說縣令柳文直要見他,安和很是納悶:

自己一個平頭百姓,除了和黃大海打過交道外,與縣衙裡其它人再無交往。

再說,自己來這永城縣還不到一個月,這柳縣令如何認得自己?

原來,老縣衙哪的瓦礫一清理完畢,黃大海就向縣令柳文直稟報了。

一是他把安和與林一山推薦給柳文直應下這差使的,兩人不負重望,很快就完成了這差使,說明他薦人有功,重要的是安和當時就許了,縣府賞哪十吊錢給他四吊當酒錢呢。

柳文直沒想到會清理這麼快,原來縣府出十吊錢,以一個月時間為期限,也沒一個人來應這差使,說明完成這差使的難度肯定不小。

何以這兩人應了下來,這麼快就完成了?

柳文直問:

“我記得原來告示貼出一個月的時間,也沒有應下,何人應得這差事,如此快就完成搬運瓦礫之事?”

黃大海不敢隱瞞,一五一十將安和與林一山如何利用投圈,自已幾乎沒有花一分錢就將哪老縣衙處的瓦礫全部運走,又順便把林一山家哪個大坑填平一舉兩得之事給柳文直說了一遍。

當黃大海說安和只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時,柳文直大為驚奇,原為我縣竟有如此人物,不行,一定要見見這孩童,看他有何過人之處?

“你且將哪安和傳來,本縣令要將這十串錢親手交付於他”

黃大海不敢怠慢,就想著讓丘七去找安和,沒想到正好在大街上碰到安和。

“小子,柳縣令讓本捕頭前來找你,快快跟我去見他吧!”

安和還為自己的聽錯了,難道是縣令兌現諾言要給自己哪十串錢嗎?

對一個老百姓來說,十串錢不算是小數目了。

但對一個縣府來說,還不至於縣令親自交給自己吧。讓黃大海直接轉交不就行了?

難道是怕黃大海中間提不成?

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是這樣,這柳縣令也未免太小氣了。

不過,看柳縣令要親自見自己,安和也沒敢怠慢,遂和黃大海一道去縣衙。

本來是讓林一山一塊去,可林一山膽小,怕見官,安和就不再強逼他。

二人轉過縣衙大堂,來到後面的一個偏院,進得院內,看到院中央一株桃花開得如噴火蒸霞一般。

哪桃樹老枝虯枝,雜花生樹,看這縣衙興建時間不久,定是從別處移載而來。

四月的桃花正是快要敗落的時候,下面已有少許飄落的花瓣,哪花朵紅中透白,像極了美人的臉,唐詩人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千古名句正是對它的真實寫照。

窗欞下各種兩株芭蕉,高一人許,肥厚寬長的芭蕉葉將窗欞都染上了一片綠的顏色。芭蕉“綠天”的稱號可不是隨便得的。

芭蕉葉子大而厚,唐代著名的草書大家懷素曾用它來練字,古代的文人喜歡在芭蕉葉上題詩。真是應了哪句“詩成蕉葉文猶綠,吟到梅花句亦香”。

緊靠院牆處栽有數百杆翠竹,清風許來,枝搖翠濃,平添了許多的雅緻。

難怪鄭板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了。

最讓安和好奇之處是柳縣令竟然在院內一片空地處用桑、榆、竹各色樹枝新條,隨其曲折,編就三溜青籬,裡面種著幾蛙青菜。

雅緻之中又多了幾許生活的情趣,永城縣鬧市之中竟有如此致情趣之處,安和不禁看得呆了。

身穿淺綠色圓領窄袖袍衫,頭戴介幘,四十多歲的縣令柳文直正坐在院內一個石凳上看書,石桌上放著一壺煮好的茶,和幾個青瓷蓋杯。

看黃大海領來一個少年,柳文直就知道是安和了。

不禁上下打量了一下安和,只見這少年劍眉朗目,睛若點漆,鼻懸若膽,雖然衣服有些破舊,但絲毫掩飾不住英武之氣。

雖是十四五歲的少年,但目光沉靜如水,在自己的逼視下竟沒有一絲的慌亂,灑中透著一股大氣,顯得和他的年齡極不相稱。

安和看到柳文直,趕忙打上一躬,朗聲說道:

“草民安和見過柳大人。”

柳文直放下手中的書,從椅子上站起說:

“少年郎不必多禮,聽黃捕頭說搬運老縣衙瓦礫的差使,是你想出妙策才如此快完成差事,少年郎真是才智無雙啊!”

安和忙說:“雕蟲小計,不值一提。小人初來到,生計所逼,才出此下策,主要是想替我弟弟林一山填平哪大坑,至於縣衙賞賜的哪十吊錢,在下實不敢受。”

安和話說得相當客氣,其實是怕柳文直不往哪十吊錢上提,故意提醒他。柳文直哈哈一笑說:“你兄弟二人既然按要求完成了哪差使,哪十串錢自是你兄弟應得。作為一縣之長,豈有食言之理?休要擔心,走時自會讓阮主簿給你取來。”

安和一聽,自然高興,哪十串錢看樣子是十拿九穩了,於是又起恭維起柳文直來,在院內走了一圈讚道:

“我看大人這院內景物如此雅緻,以物知人,想必您定是一位飽讀詩書,志趣高雅之人,且大人院中有菜園,您親歷稼穡之辛苦,大人也一定是一個愛民如此的好官”。

拍馬屁,戴高帽,無論在現代和古代,都很管有。哪柳文直一聽,心情很是舒暢:

“我看少年郎談吐不凡,不知是何方人士?”安和想:這唐代人怎麼老愛問別人的家世,難道他們都有窺探別人隱私的毛病嗎?

於是又把原來編的哪謊言重複了一遍,說得次數多了,安和感覺自己的身世真的就是這樣了,別人還能不信?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柳文直是信了,對安和的身世深表同情地說:

“看少年郎言談舉止也是一讀書之人,所謂“學得文武藝,報於帝王家”。本官有愛才之心,永城縣城畢竟是一小縣,有意舉薦你到長安謀一差使,不知你意下如何?”

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透過“世卿世祿”制度產生。

秦在統一之前,而勝敵是其主要途徑。秦統一後的官吏,也就多出於軍功。

到了漢代,朝廷為了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了一整套選舉統治人才的選官制度。這套制度包括察舉、皇帝徵召、公府與州郡闢除、大臣舉薦、考試、任子、納資及其他多種方式,不限於一途,而且還可以互動使用。

魏晉時期出現了“九品中正制”,後隋文帝廢除維護門閥貴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分科取士,所以名為“科舉”。

唐代科舉進一步完善分常舉和制舉兩類。常舉每年舉行,應試者以進士、明經兩科為最多。考試的內容,進士著重於詩賦和時務策,明經則著重於儒家經典的記誦。

制舉由皇帝臨時立定名目,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文辭清麗科、博學通藝科、武足安邊科、軍謀越眾科、才高未達沉跡下僚科等百十餘種。士人和官吏都可以參加考試。

考中以後,原是官吏的立即升遷;原來不是官吏的,也立即由吏部給予官職。

雖然唐初實行科舉制度,但一部分優秀的人才,仍可由地方官員向當朝舉薦,朝庭要根據所薦之人的實際才能,與之相應的差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舉薦之人多為刺史以上的官吏才有資格,柳文直作為一名縣令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權利。

但柳文直可非等閒之輩,他是當朝宰相中書令柳奭的堂弟,而柳奭是王皇後的親舅舅。

若是透過柳奭,讓王皇後在高宗李治哪吹個枕邊風,相信幫安和在長安謀個差使,因該不是難事。

追看的朋友,請收藏一下,投個推薦票吧,謝謝大家了。(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穿越時空線九生九世傾世孤女重生之最強孤女輻射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