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重整河山之南北朝->章節

第241章:喜事不斷(4)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第十二軍區內有後世的東北平原,裡面包含了遼河平原的一部分(其中另一部分在第十一軍區轄內)、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第十二軍區政委劉崇是搞經濟建設和思想工作的一把好手。

趙武平時只負責軍事方面的問題,地方管理和政治問題、思想問題全部交給了劉崇。

而劉崇也不負趙啟所託,首先親自走遍了第十二軍區的所有地區,對第十二軍區各地區進行了針對性的規劃。

他組織各地生產建設兵團以及民眾修水庫,疏通河道,將原來第十二軍區轄內的平原地區沼澤地帶進行了有效治理。

從而在第十二軍區開闢了大量的良田。一時間將苦寒之地的塞外變成了千里良田。

劉崇同時向內閣提出申請,要求人口眾多的省份可以向塞外遷移人口。

並發動生產建設兵團依據規劃建設了若干的新式村落,這些遷移的人口到達之後,不但可以分到更多的土地,就是連居住的房屋都是現成的。

同時,劉崇將原攻佔高句麗和半島時所俘獲的大量貴族後裔和戰俘在遼東省開闢了煤礦和鐵礦。並建立了相應的工廠。

安平高等學堂也辦得有聲有色,安平科研院的科研成果也非常多。

南部的黃海省和遼東省各方面建設也有聲有色,他們完全響應第十二軍區的號召。

劉崇還在第十二軍區內部將人口充分的進行了遷移調整融合。

將原來生活在半島內的一些居民遷入遼東,與原有居民進行融合。

將遼東部分居民遷入半島,又將兩地條件相對惡劣地區的居民遷往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

海軍的發展速度也非常快,現在已經擴充到六個師十八個團,並在黃海省半島處南東西各建了一個海軍港口,還在更遠處的後世的海參崴建了一處軍港。

南部在長江入海口處(就是後世的魔都)、泉州、餘杭,別建設了港口。

適合條件的地方,比如:長江入海口,泉州等五處地方分別建了五處海軍的造船廠。

加大了各種船隻的建造力度,這些造船廠不但造出了海軍使用的鐵甲蒸汽機大船,還大量建造了未來用於內河運輸的船隻。

最南端的第八軍區也與第七軍區和第六軍區進行了人口的遷移與民族融合。

第八軍區開闢了大量的良田,因為所處地理位置每年可以成熟三季,從而為華國整個南部的糧食儲備做出了巨大貢獻。

江淮東省和江淮西省原本就是沃野千里,經過治理之後,更是開闢出了更多的良田。

在趙啟平定東晉以後一年時間,原東晉區域的幾個省便恢復了元氣,這一年獲得了大豐收,百姓終於可以吃飽飯了。

光蔭荏冉,歲月如梭,轉眼間,華國建國已經三年有餘。

由於全國上下一心,華國的各方面事業都進展的非常迅速,全國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鐵路建設方面:

長安到洛陽鐵路、洛陽到沿海港口的鐵路已經鋪設完成。

經過了四個月的試運行,完全達到了設計的標準。

這天早晨,隨著洛陽火車站那邊鞭炮聲響起,伴隨著兩列火車汽笛的長鳴,由洛陽發出的兩列火車分別向長安和沿海方向駛去。

這對於華國建設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大事件,眾所周知,鐵路的運輸能力是非常強的。

特別是在那個沒有汽車的時代,在古代很多運輸要靠開鑿運河。

隋朝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大的氣力開鑿疏通南北運河,就是為了將南方的糧食運到洛陽、長安一帶,以滿足洛陽、長安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而產生的消耗。

目前修築的洛陽到沿海港口的鐵路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

當產糧地區的糧食經過海運或水運運到港口之後,裝上火車,一天一夜的時間便可以運到洛陽和長安。

這位華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內閣的主導下,鐵路科研院馬上規劃了全國範圍內的幾條鐵路大動脈。

第一條:從長安向西過金城,通往河西走廊方向,支線可以從金城向北到第二軍區的各個產糧要地。

第二條:從洛陽向東北方向過太行東省、幽州省,沿碣石道一直向塞外延伸到第十二軍區方向,支線從碣石沿海邊一直淮水入海口碼頭,與洛陽到沿海碼頭鐵路相連。

第三條:沿長安和洛陽之間貫穿整個太行西省,進入平城,然後接著向西到達第二軍區。

第四條:沿第二軍區一直向東在草原上修建一條經第十一軍區,一直到第十二軍區方向。

第五條:建康出發,沿海岸向南一直通往廣州東省方向,再由廣州東省一直沿海岸線向第八軍區方向延伸。

第六條:從長安到成都,在通往滇池,當然這條線路目前修建起來難度非常大,只能先規劃好,待條件允許時逐步修建。

幾條主線規劃完成後,又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規劃出了分支路線。

並按著容易修的,急需要修的,優先開工建設,預計大約需要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將主線修通。

首先要啟動修建的便是洛陽通往幽州和第十二軍區方向的鐵路和長安通往河西走廊方向的鐵路第二軍區經過第十一軍區到第十二軍區的鐵路。

建康通往廣州東省一直延伸到第八軍區方向的沿海大鐵路。

在建設長安到洛陽,洛陽到沿海港口的鐵路過程中,進一步完善了科研院建築工程類的設計研發能力,同時也促進了道路橋樑建設的技術發展。

公路建設方面:

因為公路建設相對而言要簡單的多,任務落實到各省、軍區和各生產建設兵團,而且目前的情況下,要求公路修建可以暫時放下橋樑的建造。

三年時間,華國境內主要的地方全部將公路貫通。當然在那個時代,沒有機動車輛,公路的承載能力和寬度要求的不是那麼高。

有條件的地方全部鋪設了水泥道路。

水利設施建設方面:

全國範圍內有條件的地區均實現了水利灌既,在當時條件下,可以修建水庫的地區全部修建的水庫,修築了鋼筋混凝土堤壩。

境內的大小河流也全部進行了疏通,沿河的河壩都做了加固處理,並且在各個地方都明確了各條河壩的看守職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整個三年的基礎設施和道路橋樑的建設中,趙啟組建的三十個工程團和五個基礎設施建設團發揮了巨大作用。

而且在建設過程中,這些工程部隊的建設技術水準越來越高。

糧食生產方面:

這三年多的時間全國範圍內,除了少數局部地區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出現了減產現象,其餘95%以上的地區全部獲得了大豐收。

全國範圍內各個地區均建立了糧食儲備庫,糧食儲備已經達到歷史的最高值。

江化文等人從美洲帶回來的各種種子,也全面的在各地推廣開來。

現在有很多地區已經拿土豆和玉米當做了主要糧食。

特別像北方很多坡地,旱地或者是無霜期短的地區都大面積的種植了土豆和雜糧。

在科研院的主導下,第十二軍區和第十一軍區的部分類沼澤地區還引進了水稻的種植。和各種水產品的養殖。

在盛夏季節,如果你僅是站在田間地頭,或許你分不清哪裡是江南水鄉,哪裡是塞北!

第二軍區修建了很多河道,幾塊平原地區的農田全部可以用黃河水灌既。

幾塊平原連年獲得大豐收北方各地的豐收。

使得原本漂泊不定的那些遊牧民族得到了巨大滿足,他們不用再為遭受自然災害缺衣少食而發愁。

從此便過上了安逸的農牧結合的生活。而從在他們內心深處,更願意保護好現在的這種生活狀態。

在趙啟被封為太子的十個月後,蔣藝涵、墨語嫣、月兒分別產下一子。

趙啟分別取名趙諶、趙謹、趙譽。

沒過多長時間皇甫英也產下一子,取名趙詝,詝的意思是智慧。

郭夢晗和高慧貞又各生下一女取名趙瑜、趙琳。

此時,全國範圍內磁石有線電話已經全部接通,包括高原省也接通了電話。

立法委員會經過三年不懈努力,將目前能夠涉及到的所有區域和範圍,基本都制定了相關法律。

監察委員會也健全了各級行政機構、各生產建設兵團、各個部隊嚴密的監察體系,並健全了各種監察制度。

國家安全委員會掌管天網的牟英傑和掌管地網的王宇成已經在西域、第八軍區以西的廣大地區、第十一軍區、第十二軍區、第二軍區北部的廣大區域內均建立了完善待情報網絡。

並利用商隊在東部的島國以及更遠處的其他各洲都開始嘗試著建立情報網絡。

根據趙啟的提議,全國範圍內建立了義務兵制度,服役期限為四年,原有邊疆地區的駐軍就地安置成家,變為生產建設兵團的骨幹力量。

各邊疆軍區的部隊全部補充了新的士兵,訓練完成,當然這裡邊每支部隊都留了足夠的優秀的老兵作為骨幹成員。

趙啟還在洛陽專門成立了一處軍校,名字叫中央軍校,將目前這些將領的子女願意以後從軍的收納到這個軍校當中,用要求軍人的標準培養這些人,趙啟還親自擔任軍校校長。

相關推薦:這個劇組有鬼第一戰場分析師!空間:手握農科院的我在古代暴富皇上,娘娘她不想出冷宮我去異界轉了轉無盡海上的大巫師大巫傳人大唐我的網紅養成遊戲我在四合院有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