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塑導演人生->章節

195 虛擬拍攝技術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虛擬拍攝技術同樣不是一個很新鮮的概念。

這個技術,其實最早出現於在電視節目上的應用。

也就是70年代末的電子佈景概念。

當時有人提出來說,未來的節目製作,可以在只有人員和攝像機的空演播室內完成,所有佈景和道具都由電子系統產生。

1992年以後,虛擬演播室技術真正走向實用,成為數字演播室發展的新技術,然後於1994年IBC展覽會上首次亮相,並在各種電視轉播中得以實現。

再後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色鍵技術的不斷改進,而出現的電視節目虛擬演播室系統,同樣也是源自於此。

同一時間,這項技術也被人用於了電影的拍攝上,開始還僅限於製作動態故事板,後來就直接運用到了拍攝上。

包括《星戰》、《泰坦尼克號》、《黑客帝國》、《魔戒》、《哈利波特》,以及再後來的《變形金剛》等等,都對它的發展,起到了應用和推廣的作用。

而把這項虛擬拍攝技術玩出了跨越式突破的,還要數卡車司機的《阿凡達》。

卡車司機把動作捕捉(Motion Capture)和運動控制(Motion trol),直接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讓動作捕捉和實時渲染技術的聯動,一下子走向了成熟。

也就是把虛擬攝影技術整合成了一個商業模組,然後成為廣為人知的一種潮流……

有人會問,那可是好多年後的技術了,放在2002年這會兒,是不是也太超前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實不然。

《阿凡達》上映是在幾年之後,但其實拍攝是在2005年就開始的,拍了兩年時間。

不是因為技術還不行,需要一邊拍一邊開發研究。

而是因為背後的投資人20世紀福克斯,又在習慣性的整么蛾子了。

原因很簡單,就是前期投資太大,所以開始糾結了。

於是事情鬧了好長一段時間,最後就在迪士尼打算接手的時候,福克斯又直接動用了優先權,重新把主動權拿了回來。

不得不說,是真夠賤的。

而事實上,卡車司機早在千禧年開始,就聯合索尼開發3D攝像機了,其它技術上的研發,也一直在不斷的取得突破。

這一世,更是因為有陳默的出現,同樣加入了對3D攝像機和放映機的推動,自然更能進一步加快3D電影的整個程序。

所以欠缺的,無非就是3D銀幕數量上的欠缺罷了。

這個不能急,因為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是需要一個引子或者契機的,原有的歷史軌跡上,這個契機的出現,是《阿凡達》的橫空出世。

但這一世,誰又敢說不會變成《地心引力》?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陳默不指望這部電影能擁有《阿凡達》的巨大影響力,但是他毫不懷疑,對於促進3D銀幕的推動,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這就足夠了……

艾曼努爾和黎耀輝在景北一待就是半個月。

基本上每天都會和陳默湊一塊兒討論半天,也和CG技術人員做過溝通。

還去攝影基地那邊,參觀過《鋼鐵俠2》的拍攝,第一次見識到了透過監視器,就能實時直觀看到綠幕前演員的表演和虛擬場景結合的效果。

單只是這一條,就足夠兩個人看的神情振奮了。

在《鋼鐵俠1》拍攝的時候,他們還沒有做到這一步。

當時,靠的是演員和技術人員的溝通交流,憑藉想象和自我構建,才配合完成的,也是直到後期特效鏡頭製作完成,才真正具體看到了真實的畫面和效果。

但現在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隨著虛擬攝影系統的開發完成,已經可以實現演員在綠幕前表演時,背景畫面直接被提前製作好的虛擬場景替換,進而呈現在顯示器上了。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這無疑會帶給演員和導演極大的便利,對於虛擬拍攝的現場,也更容易做出即時的指導。

也就是說,在這個虛擬攝像系統下。

攝像機拍攝時的位置資訊和拍攝內容,會實時傳送到虛擬系統之內,畫面背景的藍或綠,也會透過色鍵摳像技術被清除。

然後自動替換上提前製作好的虛擬三維空間模型,畫面拍攝的演員表演,會與三維的虛擬場景合併成一個新畫面,新合成好的影片,可以實時顯示在監視器上。

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艾曼努爾也是直到這會兒,才知道陳默的底氣是怎麼來的了。

要知道,當一部電影60%以上都需要以綠幕為背景拍攝,估計有2000個以上虛擬鏡頭需要在剪輯、特效、聲音等各個環節製作,工作人員對照劇本文字描述,去逐一匹配鏡頭時,那種有心無力的挫敗感,絕對是正常人所無法承受的。

但是,如果在攝影棚裡,就能看到虛實結合的畫面時,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拿《地心引力》來說,外太空的所有戲份,除了頭盔下的那張臉是實拍,其它一切包括宇航服和身體、空間站、地球等等,全是CG製作。

空間站內部的戲份,倒是需要搭建佈景,但在失重空間裡,同樣是靠吊鋼絲來實拍的。

當然了,既然是CG製作,也不是就可以用一張背景圖片去完成的。

虛擬拍攝系統自然就會有自己的虛擬拍攝素材庫,想要滿足虛擬拍攝的場景條件,最基礎的,就是建立三維建模,並有真實的貼圖。

還必須具備根據需要,進行光線的模擬。

因為朝陽、黃昏以及正午的光線表現效果,肯定是存在巨大差異的。

符合標準後,才能放入模擬庫,然後根據創作的需要,調入虛擬拍攝系統。

再根據劇本需要,讓攝像機可以靈活選取最合適的角度進行拍攝。

所以說,素材庫的建立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工程,不但包羅萬象,還能進行清晰的檢索和呼叫。

而把符合的納入資料庫內,並可以有償進行商業推廣,這就叫良性循環了。

它和傳統攝影棚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可以全天候24小時進行拍攝。

畢竟傳統搭景都是固定的,有時候換個場景,都需要一天到幾天時間不等。

而虛擬拍攝的場景更換,大多時候只需要幾分鐘。

如果需要搭建一小部分的核心表演區,也可以提前在場外做好模組,然後在攝影棚裡完成最後的組裝。

這樣以來,一天拍攝幾個場景,或許都不在話下。

至於素材庫,對於陳默來說,那就直接不用說了,這種資源上的碾壓級優勢,實在沒人能比的過他。

綜合這些條件,才是他真正敢在這會兒,就正式啟動《地心引力》這部電影的最大原因。

萬事俱備嘛,他要的東風都不需要等,完全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但是不管怎麼樣,艾曼努爾和黎耀輝算是投入進去了。

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每天都看上去興致勃勃的,似乎忙的腳都不沾地兒了。

衛萊就經常拿這事兒調侃他,“我總覺得你這人,似乎身上帶著些魔力,黎導就不說了,但艾曼努爾之前和你可是不認識的,這才幾天啊,就這麼被輕易折服了?”

陳默一臉的洋洋自得,“那有啥好說的,以力服人嘛,從來就是千古顛撲不破的至理。”

衛萊就撇嘴斜楞了他一眼,但卻找不到更合適的反駁理由。

因為他說的其實就是事實。

既然嗶都讓他給裝完了,衛萊也就不給他繼續發揮的機會了。

話題一轉,“對了,部落格那邊的事兒,你是怎麼想的?”

陳默就稍微收斂了一下笑容,“沒怎麼想,直接回絕掉就完事兒,既然是一路貨色,估計也不是啥好鳥。”

衛萊就輕輕抿了下嘴唇,“對方的面子可以不給,但是介紹他過來的,可是電影局的主要領導,總不能在情面上說不過去吧?”

陳默這次更是直接,“不用顧忌這些,該給的面子,咱們一定會給,但那些心裡沒點兒嗶數,非得湊上來找茬的,那就成全他們好了。”

相關推薦:快穿之末世掙命日常輪迴天盤:同時活在無限次元藏情婚姻:老婆別耍賴跨越時空的婚姻婚姻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