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生之我全都要->章節

第43章 顧哥也不是無所不能的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自從那天的“慶功宴”後,那五個跟著顧轍一路走來的高中同學,就算是對他徹底言聽計從了。顧哥讓幹什麼幹什麼,誰也沒有質疑。

徐嵩和林靜靜先從假扮消費者開始,厚著臉皮到市內各大品牌的眼鏡店做市場調研,提一些顧轍幫他們設想的刁鑽技術難題,然後把對方的技術支持人員的應對全部偷偷記下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種工作當然是非常基礎的,價值很小,但算是熱身。你要調教新人團隊,只能先從這樣的活兒做起。

反正徐嵩和林靜靜自己都覺得自己很菜、暫時不好意思拿顧轍的工資,只要他報銷點交通費通訊費而已。

葉小敏和邵佳,也是各安其事,邵佳相對更忙些,主要是要幫顧轍找資料查文獻。

顧轍自己,每天就上課、複習、抽時間去圖書館寫論文,從行業現狀、技術痛點開始,先攢些盤點類的素材。

對顧轍來說,論文裡的論點部分,其實是完全不用費腦子的,半小時就能搞定,因為他有後世的先知先覺嘛,當然知道相關材料科學領域如今的痛點在哪、未來要解決什麼。

反而是論證的部分,稍微有點費事,顧轍重生了也不可能連整個論證推演過程都記清楚。

尤其是前世作為專利律師,他的腦子都盯在那些成功的方面,所以肯定是有“倖存者偏差”的,那些失敗的試錯,顧轍就有點抓瞎了,部分時候只能先想當然。

至於實打實的技術實驗研究,如今還完全沒展開呢,第一篇論文也用不上那些。

……

繁冗無聊的撰寫過程無須贅述。

隨著又一個週末過去,時間轉眼到了下週二,11月5日。

顧轍覺得自己手頭那篇東拼西湊的論文,總算是有點眉目了,就決定先去大牛教授那兒碰碰運氣。

之所以是週二,也是考慮到週一教授們普遍比較忙,容易心情不好,有剛開工時的“星期一綜合症”。

稍微懂點心理學的人,都知道對對方不重要的事情、不能在週一週五找上門,週五則是因為忙著下班沒心思了——

連華爾街的利空消息,都要專門挑週五下班前卡點放出來,這樣股民們至少有一大半人都沒心思關注,傳播烈度也就大降。

這天午休結束後,顧轍特地挑了個氛圍相對輕鬆的時候,走進了材料化學專業、鄭健教授的辦公室。

鄭教授是本校研究高分子聚合有機材料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系主任/副院長級別,偶爾也會給竺可楨學院化學方向的本科生帶點課。至於那些考不進竺院的普通本科生,就沒這個機會了。

材料化學的研究方向分類也是非常繁多的,哪怕單說一個有機高分子聚合,還能分出無數領域、有好多教授在研究。

鄭健算不上細分方向最對口的,但既然是學術帶頭人,顧轍找他也不算越級。

顧轍知道這人學術品行上還算端正,至少後世也沒傳出不好的負面訊息,而且有實力的教授也不差這點小成果小論文,找他就不太容易被吞成果。

顧轍還是大一新生,這方面不能不防著一手。

“鄭教授,我能進來一下麼?不打擾吧?是這樣的,我是竺院02級的顧轍,您還帶過我們一節有機課。

我對您課上提到的高聚氨基酸水合物的一些新應用方向很感興趣,又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痛點,課後自己查資料,寫了點東西,想請您斧正一下。”

鄭健當時正坐在那看前沿期刊。

作為系主任/副院長級別的教授,遇到本科生隨隨便便找上門,如果官僚一點的,肯定就用“事務繁忙”的藉口先搪塞掉了。(直接驅趕是不可能的,都是文化人,還是很講面子的)

不過,鄭健的風格還是比較務實,加上他對顧轍有點印象,就決定撥出幾分鐘時間聽聽:

這不就是他班上那個竺院化學實驗滿分進來、還做實驗做出發明專利、拿邱成桐獎學金的新生嘛!雖然才一週帶一節課,但臉還是記得的。

“小顧是吧?什麼方向的東西,我看一眼。”他隨和地接過顧轍的文章,先快速掃視。

顧轍也恰到好處地解說一下,給對方節省時間。

鄭健還沒看到後面的關鍵內容,只是先看了背景,就隨口問道:“怎麼會想到要研究樹脂鏡片和隱形眼鏡新材料的?我課上是提過高聚氨基酸水合物,但從來沒提過這些方向吧?”

這個問題只能算是隨口聊天、瞭解原始的選題動機而已,說不出來也沒關係。

但即便如此,顧轍來之前也是有準備過的,立刻演技頗佳地摘下自己的眼鏡:“唉,我也是接觸比較多,切膚之痛吶。我從小有點遺傳近視,現在都600多度了。

我小時候還胖,配框架眼鏡沒鏡架能扛住我的頭的,每次兩邊太陽穴都被勒得慌,隱形眼鏡我又嫌含水率低,我這種高度近視戴著難受。

這次高考結束之後,倒是重視鍛鍊,減肥了不少,感覺頭圍都變小了,原先撐大的框架眼鏡都往下掉,上個月就專門跑了好多地方想配個舒服的。

剛好那陣子聽你課上提到、如今的隱形眼鏡都是矽水凝膠或者高聚氨基酸水合物造的,我就想一不做二不休,萬一給我將來花上幾年、琢磨出一個比現在便宜還舒服的材料呢。”

顧轍語速很平緩,還特意挑鄭教授眼動頻率比較高的時候說慢一點。這樣既不耽誤對方看論文的速度,又剛好可以聽清。

鄭健聽完時,論文也看了一半左右了,不禁笑道:“年輕人有野心敢想是好的,但是不要去做重複造車輪的事情,攤子鋪大了什麼都想插一腳,做不出頂級成果的。

不過你這脾氣,確實比我見過的學生都有衝勁。每次自己用著不舒服的東西,就想改變世界。”

一邊閒聊著,鄭健已經把論文大致看完,神色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顧轍,又看看論文,搖頭說道:

“怎麼說呢,這個選題可以,論點……我看著也覺得靠譜,但論證過程有問題啊,不說你是蒙的,至少也能說你對前沿科技現狀瞭解不夠透徹、引用文獻不全。

我都不用多說,就憑剛才五分鐘的速讀,我給你找出三本期刊、其中五篇文獻,你可以自己抽時間去圖書館借來查一查。

這裡面你好幾個推論,不能說錯吧,但你至少是重複造車輪了,要不就是……我不希望我帶的學生裡,有不尊重現有學術成果的情況。”

顧轍一聽,馬上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他的論文,論點當然是絕對對的,因為是先知嘛,論證過程,道理上也是對的,但可能是忽視了一些現有成果——說人話,就是其中的部分論證,別人已經比他先評估過了,他應該充分引用。

他自己查文獻瞭解現狀、再加一個邵佳打雜幫他查,果然還是不太嚴謹。

而且2002年的知網雖然已經運營了兩年,但早期知網收錄的東西還很不全,檢索功能也超級坑爹。

顧轍前世搞科研寫論文大約是2010年左右了,再往後幾年才漸漸讀了個法碩、轉文跨圈搞專利。後世那個網際網路檢索環境和02年當然是天差地別,顧轍用起來很不趁手。

看來還得再強化一下自己的文獻檢索助手團隊,不管是加人數、還是提升邵佳的業務水平。

他連忙誠懇地承認了錯誤,表示回去之後先好好拜讀教授指明的那幾篇文獻,再自己嚴密查漏補缺。

“等等,沒完呢。你這個問題不止於此啊。”鄭教授嚴肅地叫住他,繼續批評,

“你這個論文太龐雜了,言多必失。哪怕是要寫盤點行業現狀的綜述,要麼就統一只寫技術痛點,要麼就一個痛點對一個解決方向展望,算是一篇論文。

你這樣把好幾個技術痛點都盤點完、再一一羅列可能的解決方向,不嫌內容太多、沒有主次麼?

你這個論文至少拆成兩三篇,否則光打回來要你改的次數就夠你受了,改兩遍後交叉審稿人絕對沒耐心了——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堆這麼多東西,你是很急麼?”

顧轍聽了,也是再次汗顏,他忽然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

因為類似的話,他前世剛工作那幾年,他公司的研發部領導也跟他說過——但是兩者動機並不相同。

後世他遇到的研發部領導,看顧轍的論文“乾貨過多”,都是批評他不知道拆論文刷指標:“你這個論文要是拆成三篇,夠三個同事評中級職稱了,一次性寫完多浪費?”

此時此刻,鄭教授也叫他拆論文,但倒不是為了刷指標和論文數量,純粹是顧轍確實寫得不規範、不拆容易導致退稿機率暴漲。

用人話翻譯一下:就是一篇論文如果改了兩次後、還有兩個小錯,說不定就被交叉稽核人失去耐心駁回了。

顧轍寫一個論點,出兩個小錯的機率,顯然比寫三個論點、總共只出兩個小錯的機率要小得多。

“我明白了,我這就去改。”顧轍覺得還是受益匪淺的,他前世畢竟是在技術上沒走太遠,更多只是一個懂點技術的旁觀者,理工科學術規範方面還是差點火候的。

鄭健看他態度還不錯,也是覺得年輕人難得,問了他一句:“需不需要我幫你示範地改一篇?需要的話,你先回去拆,拆好之後,第一篇我幫你改、把引用文獻全部找全。

然後拆出來的第二篇第三篇,你學著我的改法改。還有,你準備投什麼期刊?”

顧轍連忙借坡下驢,表示非常感謝教授撥冗斧正:“非常感謝,我就準備投《東海大學學報》,不過是英文A輯。”

這樣一來,第一篇確實是教授幫他改的,到時候教授自己第一作者就行,顧轍第二。

後面的顧轍自己改,那就教授通訊、顧轍自己掛第一。

至於顧轍提到的那個期刊,是東海大學自己的。不過這個《學報》也分為英文的AB兩個輯、外加理工農醫文五個中文版。

英文的AB輯都是有SCI影響因子的,02年時平均也就0.3~0.5,算是比較弱的入門級刊物,後世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後,倒是分別有0.8~1.0和1.5左右。

英文A輯覆蓋領域包括應用物理、機械、能源、生化環材,所以跟顧轍投稿的專業也算對口。

至於那五個中文版刊,就不存在SCI引用的問題了,畢竟連文科論文都會放,壓根兒就不是一個體系。

本书作者其他书: 國姓竊明 開局一條小漁船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重回80當大佬 學霸終結者 文娛救世主
相關推薦:大漢從接見張騫開始三國:冠軍侯復活,打造萬世大漢七零之走出大雜院再入侯門從冬木開始的光榮進化武動諸天蟲皇進化系統包法利夫人萬世不朽重生系統之無限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