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生網遊大時代->章節

第426章 只租不賣的沸騰汽車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9月底,沉寂了差不多1年時間,一直沒有什麼訊息的華國首富,又鬧出大新聞了。

一條《沸騰集團進軍造車行業,宣佈成立沸騰汽車》及其相關新聞,刷屏全網。

本來造車這個事情吧,不是什麼熱點,但與方傑和沸騰集團搭上關係,它就成了噱頭。

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居然跨界搞傳統製造實業,開始造車,這就讓人覺得有點驢頭不對馬嘴。

不光不務正業,而且還自不量力。

造車行業可是個龐然大物,都是實實在在的硬資產,那可不是估值泡沫能吹起來的,此前沸騰產業園號稱投資上百億,但是拿著這些錢用來造車的話,扔進去可能連個響聲都沒有。

當然,這只是民間輿論的冷嘲熱諷,實際在資本市場、人才市場上,情況其實相反。

好歹方傑是華國首富,沸騰集團從無到有到今天,事實已經證明他極具戰略眼光,具有驚人的投資成功率、回報率和回報效率。

就衝這個,他就是資本市場上的香饃饃,只要他說要搞什麼專案,可能自己都不用掏錢,其他企業、資本都會巴巴地擠進來送錢給他、跟他合作。

人才方面更是如此,在沸騰集團工作,工資福利普遍超過同行兩倍甚至三倍,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全國人才都巴巴的以進入沸騰集團工作為榮,海歸人才首選公司就是沸騰集團。

甚至那些在面試中被淘汰的人,如果是二面、三面、四面淘汰的,都成了他們找工作的資歷,畢竟能進入沸騰集團二面乃至後面幾輪面試的,那也比一般人強。

更搞笑的是,現在“太極塔的人”這個隱喻稱呼,甚至都成了江城這邊談婚論嫁的免死金牌。

長的醜?身材矮?沒房子?沒車子?不靈光?

沒事,只要你說自己是太極塔的人,那基本上就免死了,這些都是小問題,瑕不掩瑜,趕緊過來把我家姑娘給娶回家吧!

所以面對“沸騰造車”的新聞,一些後知後覺的資本,第一反應就是:首富下場,錢景無限啊!趕緊找人去打聽打聽那邊還要不要投資!

而人才市場的第一反應是:臥槽,沸騰招工了,幹的還是實業,肯定缺大量人手,機會啊,趕緊削尖腦袋往裡面擠啊!

所以有時候吧,不要把網上的吐槽太當回事,那都是一幫閒的沒事幹的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真正有本事的人正忙著謀劃自己的未來人生,哪有工夫在網上當鍵盤俠。

不管社會各界的反應是什麼樣的,反正「沸騰汽車」成立了。

這不是一家獨資公司,而是沸騰集團、華為、比亞迪、東風汽車、國家電網共同合資成立的半國有造車公司。

其中沸騰集團佔股30%,負責產業整合、渠道推廣,其他四家集團公司各佔股15%,分別提供無人駕駛、新能源電池、造車整車、基礎電網建設的技術服務支援。

顯然,方傑不打算按照前世的網約車套路來,而是一開始就盯準了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的發展方向,並且擯棄了所謂的“共享經濟”路線。

前世網約車一開始走的是輕資產路線,利用民眾自己的私家車,搞順風車業務,美其名曰“共享經濟”,由此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成功站穩了腳跟。

誠然,“共享經濟”這個概念和初衷是很好的,但在出行行業,其實是個偽命題,這個前世已經實踐證明過了。

因為這其中涉及到專業性問題。

共享單車之所以能共享,那是因為大家基本上都會騎腳踏車,就算不會,學起來也快,1、2天內掌握,而且是自己騎車,不是別人幫你騎,這中間並不涉及專業技術和服務問題。

但機動車,就不是人人都能隨便開了,起碼得有駕照,否則就是違法上路,而且接送乘客的計程車行業,還對駕駛技術、機動車保養以及專業服務意識有更高的要求,普通私家車的車主,可沒這方面的專業素質。

“共享經濟”的確可以充分調動利用社會的閒置資源,避免了浪費,但提供共享的車主們並不專業,也完全沒有服務意識,因此會產生很多隱患,帶來很多問題,很難管理。

這也是為什麼網約車市場做起來之後,漸漸拋棄了“共享”理念的根本原因。

當然,此外還有很多各種複雜的原因,不提也罷。

總之所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方傑認為,出行行業的共享經濟就沒必要了,還是直接讓專業的人上吧。

不光人要專業,車輛也要專業,不是說隨便買輛亂七八糟品牌的小車,就能上路開出租,車輛的質量、安全、空間、舒適性、售後保養維護、各種汽車配件也應該符合統一的專業技術要求。

因此搞網約車之前,得先造車。

當然,也有人說直接用國內的車,稍微改造一下不就行了嗎?

這個……

不是方傑不信任國內的那些車企和計程車租賃公司,而是真的一言難盡,比如路上那些計程車出廠時都是減配的,但強制賣給計程車司機的價格,卻比市價高出好幾萬,你說這到哪說理去?

而且未來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涉及到要制定統一的技術和設計標準,這事兒得抓在自己手裡統籌才行,如果讓他們自行其事,恐怕會各種么蛾子不斷。

既然一開始就是為了做網約車而造車,所以別人造車,是為了賣車,但沸騰汽車造車,不賣,只租。

而且租賃方式很奇葩,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沸騰汽車採用的是「固定租賃費」+「里程折舊費」的租賃方式。

固定租賃費1.2萬元/年,也就是每個月1000塊錢的租賃費。

看似費用還是有些偏高,但其實一點都不高。

因為這其中還包括了車輛每年的保養費、年檢費、保險費!

也就是說,車主領了車回家之後,1年內除了油錢,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支出了。

算個帳就知道,別的不說,光是保險費,10萬左右的車,每年光保險費就要4、5000元。

如果減去這些必要的支出成本,沸騰汽車的實際租賃費,每年其實只要6000元左右,也就是每個月500元的租賃費,平攤到每天,20塊錢都不到!

麻痺的,每天花不到20元就能開著自己的車上下班,這可比打的省多了!

當然,賬也不能這麼算。

真要弄了輛車回來,油錢不是錢?停車費不是錢?

自己亂折騰,哪裡刮蹭了一下,胎破了,維修費不得自己出?

沸騰汽車可沒說要包維修費。

何況,沸騰汽車的租賃費裡,還有一項「里程折舊費」。

車輛每行駛1公里,按0.25元收取折舊費。

好吧,還以為有多少呢,原來這麼便宜,簡直是地板價有木有?

對於那些對私家車有需求的人來說,稍微算個帳,就知道這依然還是很值得的。

假如平常上下班,10公里的距離,打的要25元左右,一個來回就是20公里50元,而租賃沸騰汽車的話,20公里的油錢成本基本上10塊錢,里程折舊費5塊錢,租賃費即便把保險算進去,也才33元,合計48塊錢,還省了2塊錢!

關鍵是,自己有車了啊!

這能跟坐別人的車相比麼?

自己有了車,想去哪就能去哪,偶爾來個自駕遊什麼,多舒爽?

更關鍵的是,能裝逼了啊!

當然,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肯定會冷嘲熱諷:有什麼了不起的?這哪裡是你的車,明明租的好不好!

所以沸騰汽車的銷售模式雖然本質上是租賃,但打出去的口號,依然還是賣車,而且噱頭十足!

「只需一萬二,把車開回家!」

——確實只要1.2萬,就能把車開回家,簽訂的也是銷售合同,而不是租賃合同,只不過沸騰汽車的使用權和所有權,是按年賣的,合同期內車主可以隨便折騰,哪怕轉賣給別人都行,但合同到期後,車輛必須完璧歸趙,車主可以選擇續約或者不再續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買沸騰汽車,終生免費換新!」

——使用權一年一買,不就是終身免費換新車麼?租期到了之後,每年都可以換輛新車耍!

「買沸騰汽車,終身免費保養!」

——廢話!保養費都包含在租金裡了,可不就是免費保養麼!

「買沸騰汽車,終身免費保險!」

——不解釋,還是同樣的套路。

「買沸騰汽車,不上路不要錢!」

——也是廢話!哪怕把車停在樓下1年不開,只當吉祥物擺設,都隨便你,反正不上路不收費里程費嘛!

「買沸騰汽車,終身免費升級!」

——顯然,如果每年都可以換車的話,以後車輛外觀造型、內部配置,比如燃油車升級為電動車,那肯定是可以不斷升級的嘛,每年花一樣的錢,卻都能開上最新款的車,爽歪歪啊簡直!

這一系列套路弄下來,惹得國內想要買車但又經濟條件達不到要求的民眾們,毫不意外地全部雞凍了!

讓大家一次性花十幾萬,或是搞車貸買車,亞歷山大有木有?

現在只用1.2萬就行!

儘管一年續約一次,算下來10年就要12萬了,都可以自己買輛永久座駕了,但是帳不能這麼算,因為這1.2萬包含了保險費、保養費這兩個大頭,因此續約費只能按6000元/年計算。

這樣的話,其實是提前20年享受到了擁有自己座駕的福利,而且這期間,還能隨時換新,享受新款新車的福利,車輛始終是保值的,哪怕不想開了,還能不再續約,不用再花錢!

這特麼的絕對是天降大福利啊!

首富就是首富,果然大氣,幹的事情真不一般,不走尋常路,福音啊!

不過同時,大家也都有些懵逼,心說沸騰汽車賣的這麼白菜價,能掙錢麼?

當然能掙錢!

按照國家標準,車輛60萬公裡強制報廢,那麼理論上,不算每年的租賃收入,光是車輛報廢的時候,里程折舊費就能收回來15萬元!

而沸騰汽車的生產配置成本,是控制在8萬元左右的。

不要以為8萬元的車就有點LOW,這是生產製造成本,實際起碼堪比市價15萬以上的車了,算是稍微奢侈一點的中檔車型,差不多是高配版思域、速騰那一檔的。

再說了,車輛報廢了又不是所有零件都報廢了,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回收在加工的,就算當廢鐵賣掉,那也能回收一些成本。

再一個,發生點刮蹭、燈泡配件損壞、輪胎鼓包什麼的,車輛維修得找沸騰汽車吧?

車輛內飾,比如車墊、裝飾品、手機架、導航、座椅套……等等這些,也會在沸騰汽車平臺上額外買吧?

以後新能源汽車充電,是不是得找沸騰汽車的充電樁或者電池更換平臺,這電費油錢得出吧?

總之等等等等這些增值業務,一旦生態建立起來,帶來的利潤可不少,遠比賣車賺得多!

更何況,沸騰汽車真正要做的,是網約車出行業務!

這又是一大利潤來源!

前世有網約車公司說每年虧了1、200億,怎麼可能?

且不說人家不務正業,到處燒錢,只說財務做賬這個事情吧,會看上司公司財務報表的人就知道,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會計審計標準。

按照華國的會計核算標準,客戶關系支出是計入公司成本的,所謂的“客戶關系”,比如給乘客和司機發的那些優惠卷、打折卷什麼的,就是客戶關系支出。

優惠卷發出去了,用沒用咱不知道,也許現在沒用以後會用,反正是要計入經營支出的。

全國幾億人打車,每人發10元打車劵,那就“虧”了幾十億嘛,如果每天發一張,10天就“虧”了幾百億嘛。

是的,我們每天是很賺錢,但賺的沒有“虧的”多啊,減去之後,你看,還虧200多億呢!

但如果按花旗國的會計核算標準,這幾百億的“客戶關系”,就不是支出,而是算作公司資產。

然後這筆虧損幾百億的賬,就會變成公司總資產增值了幾百億,這筆帳再一算:臥槽,一前一後相差上千億呢,難道是我小學數學沒學好?

呵呵……

所以這個賬,一般情況下是怎麼對自己有利就怎麼算。

花旗國這麼算賬是符合其國家利益的,因為美聯儲可以無限印錢,印出來的錢,當然不能說成是負債或支出,而是有價值的資產,是要算進GDP的!

而國內網約車反其道而行之,發放的優惠卷越多,自己虧的就越多,這是成本嘛,所以咱現在混的很艱難,大俠們饒命……

其實到底賺不賺錢,不用算也知道。

前世網約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人家都市場佔有率90%了,依然還有那麼多資本、企業蜂擁而至想在網約車市場裡分一杯羹,就知道這玩意到底賺不賺錢了,否則你當他們傻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血虧也要削尖腦袋往裡擠?

退一萬步講,不賺錢又如何?

方傑本來就沒考慮過靠網約車賺錢,這只是相關科技產業布局和利國利民的需要,他要求一點都不高,只要不虧就行了。

擁有重生記憶,加上人也不笨,今世又打下了那麼大的基礎,網約車做不到賺錢,還做不到不虧錢?

這要是做不到,那還不如找塊豆腐撞死得了!

當然了,網約車產業只是第二步計劃,現在說這個還太早,第一步計劃是把沸騰汽車製造出來,然後賣起來。

沸騰集團又不用自己真的造車,這是股東之一東風汽車集團的活兒,沸騰集團只是沸騰汽車的粘合劑,主要是負責整合各方資源,充分調動大家的優勢,迅速把這事做起來。

東風汽車集團大本營,恰好就在江城,有很多方便之處,這也是沸騰集團選擇東風集團,而沒選擇其他車企的原因。

家門口好辦事嘛,連生產線都不用搬遷組裝什麼的,直接在東風廠區劃了兩套整車生產線車間分配給沸騰汽車就算完事了,這也是東風集團入股沸騰汽車的本金。

至於相關配件和配套服務,廠區裡都有提供,方便的很,車間人員也都是整體轉到沸騰汽車的名下,可以說除了來了幾名高管、生產車間換了個廠牌馬甲,其他的基本上就是原封不動,整個過戶過程沒有掀起多大的動靜。

當然了,沸騰汽車不可能完全照搬東風集團的車輛生產線,很多東西得重新設計,不光是外觀設計,內部結構也要重新設計一下,許多新材料、新技術也會運用到沸騰汽車裡,同時還要為將來推出新能源汽車做預設。

而說到汽車設計……

別忘了,江城理工大藝術設計學院是幹嘛的。

而且江城理工大成立之前,參與合併的高校之一,就有江城汽車工業大學,人家就是分門別類專門幹這些的,相關技術人才完全不在話下。

至於材料科技,合併前的江城工業大學,其最牛逼的專業就是材料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就設在這裡,所以也是近水樓臺。

新能源方面技術的話,繼續讓比亞迪在廣東那邊搞研發就好了,暫時不用大動干戈。

這會兒比亞迪在汽車行業裡,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他們只是在鋰電池領域裡做到了行業裡數一數二的存在,比如它是諾基亞手機的電池供應商,現在也是華為手機的電池供應商。

直到03年,比亞迪才組建了比亞迪汽車,開始進軍機動車行業,目標定位就是新能源汽車。

但短短3年時間,也不可能有多大的發展,而且一開始也是在做燃油車,以此積累整車造車的技術經驗。

如今沸騰汽車成立,而且定位幾乎與比亞迪汽車一致,經某人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各種威逼利誘後,比亞迪汽車作價15%的股份,整體併入了沸騰汽車,避免了重複投資和資源浪費。

但要搞清楚一件事:比亞迪汽車是比亞迪汽車,比亞迪是比亞迪,一個是造車的子公司,一個是研發鋰電池的上市總公司,沸騰汽車只是整合了比亞迪的造車部門,而不是吞併了比亞迪。

其實也吞併不了,人家02年就在大亞灣上市了,也沒必要吞併,方傑手上的事情已經夠多了,不想再自找麻煩。

現在把比亞迪汽車整合進來,除了在鋰電池技術和新能源汽車上,需要比亞迪提供支援,其實也是帶比亞迪飛起來,以後沸騰汽車賺了錢分了紅,可以反哺比亞迪,讓它有充足資金繼續搞研發,並加大研發投入。

至於華為的參與,長遠戰略是讓網約車搭上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技術的順風車,短期則是為了把中央智慧控制系統弄出來,搭載到沸騰汽車上。

沸騰汽車雖然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用來跑網約車的,可不代表它就拉胯了,甚至相反,無論是外觀造型還是內部系統,都要搞得高大上,中央智慧控制系統便是其噱頭之一。

當別的廠牌汽車還在手動操控車內各種配套功能,甚至還得買專門的配件當導航裝置時,沸騰汽車已經把中控屏操作拿出來了。

這就很高大上有木有?

無論是導航、聽曲、收聽廣播,還是溫度調解、倒車顯示儀、藍芽,或是連結網際網路、網約車接單……等等功能,全都搞上!

這玩意看著高大上,其實對華為來說只是小兒科,這就是個螢幕大一點的華為智能手機,有了智能手機3G網路,足夠開展網約車業務。

但普通民眾可不會這麼認為。

一輛市價15萬的沸騰汽車,無論是外觀、效能,還是內部功能、科技含量,都不亞於甚至超過了市價25萬以上的B級車,這樣的價效比,大家買車時會怎麼選,還用考慮麼?

如果這樣還要猶豫,那麼加上1年只要1.2萬的買車費,終身換新車,終身免費保養,終生免費保險,不上路不要錢,終生免費升級的超級VIP車主體驗呢?

面對這麼多的套路、誘惑、噱頭,以及實實在在的價效比、優惠福利和售後託底,相關新聞一經釋出,別說那些有需求的民眾了,就連那些從未奢望過要買車的人,也都開始考慮是不是要弄一臺沸騰汽車爽一下了。

有網友道出了真相:如果綜合比較的話,30萬以內的車,無論是寶馬、賓士、奧迪,還是其他廠牌的汽車,在沸騰汽車面前,都不值一提!

所以這種事吧,手快有,手慢無,當你還在猶豫的時候,聰明人早就下好了單。

沸騰汽車成立後,在年底公佈了一則資料:截至目前,沸騰汽車預售量突破100萬臺!

這個預售,可不是口頭預約或者花幾百塊錢就能預定的,而是實實在在的銷售資料,每個預購的使用者都至少繳納了1年的租賃費,訂購了沸騰汽車1年的使用權和所有權!

而100萬臺又是什麼概念呢?

2006年汽車銷售行業統計數據是,全國月均銷量是70萬臺左右。

也就是說,沸騰汽車成立不到4個月,產品都還沒影,只是講了一波故事,刷了一些新聞,然後預售資料,就超過了全國私家車1個月的總銷量資料!

牛逼了!

更牛逼的是,方傑這完全是空手套白狼有木有?

100萬輛汽車預售,每輛車1.2萬訂購費,這特麼就是120億元RMB到手了!

這可不是泡沫估值,而是實打實的現金!

之前笑話沸騰集團要造車的那些人,這會兒全都傻了。

更讓他們傻眼的是,沸騰汽車還公佈了另一項資料:沸騰汽車的計劃產能是5萬臺/月,並且明年年底才會量產……

換句話說,現在訂購的話,差不多要等2年才能拿到車,為此沸騰汽車還特別凡爾賽地提醒了大家一句:等不及的就不要訂購了,我們現在確實忙不過來。

相關推薦:重生之礦業巨頭穿成病嬌少女的甜系日常牙印重返1982重生在70年代早安,顧太太進化師:我在巨龍背上建天國極品足球經理青蓮劍仙重生之大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