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生網遊大時代->章節

第390章 遊戲裡的事,遊戲裡解決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網遊歷史上,如果要論哪一款遊戲的內部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規律,與現實經濟最為接近,應該非《EVE》莫屬了,因為市場上流通的東西,除了最基礎的一些艦船和圖紙,其他所有東西幾乎全都是玩家自己生產製造的。

《夢幻西遊》什麼的只是遊戲經濟回收做的好,沒什麼現實參考性,即便論及遊戲經濟回收,《EVE》也比《夢幻西遊》強了百倍不止。

方傑在策劃《金庸奇俠傳》的時候,所謂的「萬物皆有用」,其實就是借鑑了《EVE》的這一套機制,但即便如此,也無法與真正的沙盒遊戲相提並論,做不到真正的萬物皆有用。

這也是《EVE》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遊戲內部經濟完全符合市場規律,無論遊戲怎麼改版、玩法怎麼調整,或是遊戲內部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市場都會進行自我調節,而且這個調節是遊戲裡每一個玩家共同作用的結果。

《EVE》裡的交易市場,非常像現實中的股票交易市場,有賣單也有買單,有時候雙方掛單的價格差價僅為0.01星幣,因為遊戲裡礦物交易,每單成交量經常是幾千萬甚至上億個礦物,小數點後兩位每變動0.01,那都是關乎多賺或少賺幾百萬星幣的大生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由於遊戲內部供需變化有一定的延遲性,比如玩家近期損失較多的艦船,而生產製造艦船又需要大量的材料和等待時間,每一個星艦製造商每次所能生產製造的艦船數量也有限,這就導致供需變化傳導到市場行情價格有一個時間差。

因此,這中間就會產生另一種有利可圖的經濟模式:期貨。

就像現實中,因為季節變化、政策調整、突發情況等等因素,往往會使得某一類原材料價格突然暴漲,生產製造商為了對沖這樣的風險,經過對未來的行情判斷,提前與供貨商約定將來某個時間的貨物交割價格。

遊戲裡沒有期貨交易市場,但並不妨礙精通證券的方傑做期貨生意。

整個操作流程就是,先預判未來某一類或某些類原材料、成品星艦、成品裝備的需求量會大增,導致價格暴漲。

之所以有這樣的預判,當然是因為他隨時可以挑動遊戲內部進行軍團大亂鬥,這個在上個月的試水操作中已經得到了證明。

有了這個預判,第二步就是抄底囤貨,讓國人礦工幫忙挖礦囤貨,使得市場上每天供應的礦物很有限,供不應求導致物價暴漲,至少維持一個高位價格。

甚至有必要的話,花錢購買充值點,然後用這些充值點在遊戲點卡交易市場裡換取大量的遊戲幣,並用這些遊戲幣在市場上進一步大量掃貨,類似莊家在股市裡建倉的操作,不斷推升礦物價格。

原材料礦物價格的提升,會傳導到遊戲裡方方面面,最明顯的就是會進一步推高星艦製造的成本,導致成品星艦的價格水漲船高。

在此期間,軍團旗下的製造號用前期囤積的物質,開始大量生產目前的戰鬥主力星艦,減少不斷增加的礦物庫存的同時,以增加產品附加值。

第三步,就是讓沉寂一段時間的安插在各軍團裡的間諜們發揮應有的作用,讓遊戲裡的消耗開始加劇。

內耗一加劇,星艦的需求量便大增,遊戲裡的製造系玩家,見造星艦有利可圖,便開始大量生產星艦,而生產星艦,又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軍團內部的後勤製造號,那是剛需,軍團內部成員星艦損失慘重,必須補貨才行。

這時,方傑就開始收割了。

一方面逐步往市場投放已經製造好的星艦,在別的製造系玩家還在等星艦製造完畢之前,他就已經在出貨了,賺取大量的遊戲幣。

另一方面,逐步高位出貨礦物給遊戲裡製造系玩家,大量賺取這些製造系玩家的遊戲幣。

這個過程中,方傑賺取的差價,不出意外的話,是進貨囤貨成本的2-5倍,之前10星幣一個立方的礦物,現在價格可能已經暴漲到20多星幣甚至30星幣了,上百億上千億的礦物砸出去,那都是幾倍的利潤往回收。

但這還沒完,這只是第一波收購,賺的只是虛擬遊戲幣而已。

由於遊戲裡艦船、材料、裝備價格暴漲,導致戰鬥系玩家需要花更多的遊戲幣購買這些遊戲道具,以至於入不敷出。

怎麼辦?

老外們有錢,又懶散慣了,遊戲幣沒了,那就透過充值購買大量的充值點,在在遊戲內部的點卡交易市場上換取遊戲幣唄!

而一旦用充值點換遊戲幣的玩家暴增,那麼點卡交易市場上流通的遊戲幣就會減少。

換句話說,受供需關係影響,充值點開始大幅貶值,遊戲幣開始大幅升值。

以前1個充值點可以賣20萬遊戲幣,現在1個充值點只能賣10萬遊戲幣,同樣數量的遊戲幣,玩家們不得不花更多的現金進行購買。

別忘了,此時方傑手中因為販賣星艦和礦物,手中捏著天文數字的遊戲幣。

當充值點貶值到一定程度後,他又開始出貨了。

這次出貨的就是之前賺了好幾倍的遊戲幣,換回來的就是真金白銀的充值點!

而且是以比之前至少低了一倍的價格,換來的充值點!

算個帳就知道:假如在操盤之前,方傑擁有價值100億星幣的礦物,充值點兌換價格是1點=1億遊戲幣,因此這些礦物就價值100個充值點,或者說100美元。

透過第一波操盤,保守點算,賺回來兩倍的遊戲幣,就是200億遊戲幣。

再經過第二波點卡交易市場的操盤,此時充值點貶值,1點充值點只能換到5000萬遊戲幣,因此這會兒他手中的遊戲幣,已經價值400美元了!

一前一後,保守計算,也有4倍收益!

當然,前期他手中的貨值可不止100億遊戲幣,而是100兆!

也就是價值100萬億星幣的礦物或星艦!

這一圈操作下來,只大半個月時間,價值400萬美元的充值點就這麼到手了!

這些充值點,既可以掛到亞馬遜去折價賣給玩家,扣除交易成本和打折什麼的,純利300萬美元還是沒有問題的!

3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差不多2500多萬,這就是真金白銀!

1000個國人礦工,滿打滿算,每個月給他們發放的工資也才300萬RMB,只佔這波操縱利潤的不到15%,剩下85%都進了方傑的腰包。

不過方傑現在又不是缺錢的人,這點小錢他也看不上。

而且儘管遊戲公司基本上不會太干涉玩家之間的充值點私下交易,但按照遊戲公司的規則,私下交易遊戲幣和充值點是非法的,有被封號的風險。

方傑可不想留個把柄給遊戲公司,如果自己是歐洲人,人家可能會睜只眼閉只眼,但一旦知道他是華國人,敢搞這麼大的事情,然後還在亞馬遜上賣充值點,那必然會成為殺雞儆猴的那只雞。

所以他並沒有把遊戲充值點賣掉,而是可以留著自己用。

比如給開通的1000個帳號以及軍團旗下的所有成員帳號,全部辦理了3年會員。

就這,也才花了不到價值40萬美元的充值點,還有兩百多萬美元沒處花。

沒處花不要緊,那就再收割一波好了,反正遊戲就是玩唄。

此時由於之前囤積的礦物、星艦、星幣,以及國人礦工的持續性產出,被方傑大量出貨拋售,導致遊戲裡本來暴漲的物價又開始大幅暴跌。

本來已經漲到20星幣一個立方的礦物,被打回10星幣不說,還持續下跌到了5星幣,最低的時候甚至跌到了3星幣,可以說這會兒市場上只要有收礦的,哪怕掛2星幣,有玩家嫌掛單麻煩,也依然會直接賣掉成交。

與此同時,前期那些一窩蜂生產星艦裝備的製造號,由於時間差和被方傑拋售的關係,手裡的貨都被壓著了,便宜賣也不是不行,但價格已經遠低於製造成本。

用股市的話說,這幫跟風的傢伙就是被套牢了,除非割肉止損,否則手頭上就沒有流動資金了,嚴重影響了他們後續生產經營活動。

遊戲裡的另一個市場,充值點交易市場,此時充值點也是開啟了反轉的走勢,從之前的通貨緊縮直接轉變成了通貨膨脹。

充值點升值後,與遊戲幣的匯率從1:5000萬,一路飆升至1:3億。

此時,方傑手中已經沒有多少遊戲幣,而全特麼都是充值點,360多萬充值點!

如果這些充值點全部換成遊戲幣,那就是1000多兆遊戲幣,也就是說100兆遊戲幣經過三圈收割,重新回到手中,已經翻了10倍不止!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資料,畢竟市場短時間內可吃不下這麼多充值點,不斷出貨就會不斷打掉充值點的價格,實際沒那麼多。

也不是不可以這麼幹,這等於又開啟了新一波的收割模式,可是這樣一來,估計遊戲就會被方傑搞崩潰了,他還要繼續玩呢,意思意思一下就行了,做人留一線嘛。

所以拿出100萬充值點,慢慢地換成遊戲幣就行,這些遊戲幣用作軍團的內部發展建設,以備不時之需。

其他的充值點暫時放著,這可是硬通貨,等以後遊戲幣花完了再換,也隨時可以用這些當本錢坐莊,用同樣的套路再收割一波。

反正老外有錢,每隔一兩個月操作一波,除了讓老外們有點肉疼之外,還不至於傷筋動骨,也不會太破壞遊戲經濟。

這就是方傑的期貨套路操作,分別以遊戲幣、遊戲道具、充值點三項作為期貨標的,在預判市場後,進行三波收割,連外掛什麼的都不用,隨隨便便倒倒手就發財了,也為後續操作賺取了足夠的坐莊本錢。

至此,國際服《EVE》的遊戲內部經濟,一定程度已經被方傑給控制了,只要遊戲公司不出面干涉,現在他要讓遊戲經濟通貨膨脹就通貨膨脹,要讓遊戲通貨緊縮就通貨緊縮,成為了遊戲裡翻雲覆雨的金融大鱷。

但遊戲公司怎麼可能不干涉呢?

照方傑這麼搞下去,《EVE》就算再怎麼牛逼,只要他肯,分分鐘就能把遊戲搞死搞殘。

其實早在國人礦工大舉進入遊戲霸礦的時候,冰島遊戲公司就已經開始關注和著手調查了,因為許多老外玩家搶不到礦,對這些來自華國的farmer深惡痛絕,向遊戲公司進行了大量的投訴,認為這些farmer干擾了他們的遊戲正常體驗。

遊戲公司一開始其實對於華國玩家是舉雙手歡迎的,公司高層還為此興奮了好幾天,完全沒料到自己製作的遊戲,居然都火到華國去了,而且遊戲線上人數一下暴增了近2000人,公司收入隨之大增,這絕對是喜事臨門啊!

可是接到大量投訴後,遊戲公司的態度漸漸改變了,雖然還談不上要打壓華國玩家,但遊戲正義不容他人褻瀆,於是開始調查這些國人礦工到底想幹嘛。

如果是挖礦賣成遊戲幣,再用遊戲幣換成現金,那對不起,本遊戲不歡迎這樣的搬磚玩家,遊戲協議裡明確寫著禁止玩家進行遊戲幣和現實貨幣的私下交易,但如果是正常的遊戲活動,遊戲公司也無權干涉。

結果調查後發現,華國人只是正常的遊戲活動,挖到的礦,都集中交給了一個ID為「niubi」的玩家手中,這名玩家並沒有進行任何違規交易,而且目前還是北歐玩家軍團的一員,據說是個老美。

好吧,那就繼續監控這個「niubi」,只要他敢出貨,那封殺沒商量,否則不予處理。

但旋即,遊戲公司在監控方傑的過程中,發現這傢伙對遊戲市場行情預判極準,透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金融操作,居然短時間內就收刮了大量的財富,後臺資料顯示,其庫存的充值點高達400萬!

這傢伙可真是個牛逼的人才啊!

難道是什麼經濟學家或者金融業的天才,否則這如何解釋?

感嘆的同時,遊戲公司也開始擔心起來。

因為遊戲裡的物價,每天就如同過山車一般,讓人看著心驚膽戰,但凡這傢伙出手,整個遊戲市場行情就會出現巨大的波動。

這可不行,像他這麼搞下去,遊戲不被玩廢才怪!

但是遊戲公司又對這種行為無可奈何,人家並不違反任何遊戲規定和規則,實在沒有理由對其進行封殺。

如果是其他歐洲國家或者花旗國的遊戲公司,可能就不講什麼規矩了,但冰島是北歐五國之一,意識形態上標榜著自己是公正、客觀、正義、道德的化身,下三濫的事情還幹不出來。

當然,這種意識心態也應該客觀看待,不能真的就認為人家就是聖母了。

這其實與二戰結束之後的經驗總結和路線選擇有關。

北歐五國心知與世界其他大國比起來,比如英國、德國、美國、俄羅斯、中國等這些國家比起來,自己只是小國,缺乏自保能力。

為了自保,怎麼辦?

只能左右逢源。

但左右逢源容易被當作是牆頭草,口碑不好,且容易站錯隊。

於是就秉持客觀、中立的態度,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正義的、道德的、敢直言不諱的國家,這是二戰中中立國瑞典總結出來的發展路線。

於是國際新聞裡就會經常看到,北歐五國不畏強權,懟天懟地懟空氣,時而反對歐美對俄羅斯、華國的制裁政策,時而又對俄羅斯和華國指手畫腳,在國際舞臺上各種反對、各種打抱不平、各種當和事佬。

這樣一來,既有自己的態度,保持了獨立性,又不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嚴重的威脅,一旦其他國家之間打起來了,他們還能一邊譴責,一邊宣稱自己保持中立,不站隊不參與,坐收漁翁之利。

久而久之,國民也就形成了這種自我標榜正義道德的意識形態,並以此為榮,但本質上,其實是夾縫中求生存,是國家自身利益和地緣政治決定的,而不是天生聖母,別忘了他們是海盜的後代,有些東西是埋藏在骨子裡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些事自己心中有數就好,別傻不拉唧地直接揭穿人家的老底,打人不打臉嘛,既然人家暫時以聖母自居,只要對自己有好處,那就難得糊塗唄。

冰島遊戲公司因為要當聖母,拿方傑沒辦法,只好在遊戲裡給他發了一封警告信過去。

內容差不多就是讓方傑注意自己的遊戲行為,認為其行為有破壞遊戲公平性的嫌疑,官方會持續關注他的遊戲活動,後續不排除會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包括但不限於沒收遊戲非法所得、暫停帳號或封號。

看完這封警告信,方傑頓時不樂意了。

這特麼就是威脅啊!

如果是普通玩家,被這麼威脅了,還真有些擔心會被封號,以後肯定夾著尾巴做人。

但方傑是誰?

華國首富!

花旗國的朋友!

華爾街之狼!

於是方傑當即回覆了一封措辭更加嚴厲的信,表示自己沒有違反遊戲任何規定和規則,遊戲裡的一切行為都是合理合法的,因此遊戲公司的這封警告信毫無道理,如果遊戲公司敢對他的帳號進行任何處罰,那麼必然官司打到底!

冰島遊戲公司哪裡料到一名玩家居然這麼硬氣,高層看到這封信後頓時震怒,覺得很沒面子,但同時也意識到這名玩家在現實中的身份可能很不一般,否則不敢這麼跟遊戲公司叫板。

於是公司對方傑的遊戲帳號進行了進一步的全方位調查。

調查發現,這傢伙哪裡是什麼老美,IP地址明明顯示的是來自華國,難怪華國礦工都在為他打工。

不過能號召多達500人的華國礦工給他打工,顯然更加說明此人身份不一般。

然後公司又找了幾個懂華語的翻譯,進入遊戲混入華國礦工群體閒聊套話。

冰島這樣的小國,懂華語的不好找,但兄弟國家瑞典那邊懂華語的多,而且瑞典是整個歐洲,漢學家最多的國家,對華國其實有很深刻的研究,因此這幾個翻譯請的都是瑞典人。

瑞典翻譯進入遊戲後經過一番調查,進而得知原來「niubi」是華國首富在玩,還在搞遊戲直播!

臥槽了!

原來是華國首富!

華國首富其實不算啥,老外們又不是沒見過世面,但這個華國首富可不簡單,此前剛融資上市了51mai,目前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九!

也許全世界普通老闆姓只關心富豪榜第一是誰,對於第九這個排名的人物並不關心,但冰島這邊有錢的人多啊,尤其銀行業、搞金融的人多。

前世冰島之所宣佈破產,就是因為國家發現國內銀行富可敵國,無法控制,於是乾脆宣佈破產,可見其金融業有多麼發達,因此知道方傑大名的人自然不少,遊戲公司有幾個高層手裡還有51mai的股票呢!

於是冰島遊戲公司一下子就消了氣,人家華國首富、全球第九大富豪來玩自家的遊戲,與有榮焉啊有木有?

沒收遊戲所得?

人家在乎這麼點東西?

封號?

信不信人家起訴你,跟你打10年官司,就算打不贏官司,也能一直把你的公司拖垮?

或者人家直接買下你的公司,然後再把涉事人員,從普通員工到高層,一擼到底,全部開除?

普通的華國富豪,冰島遊戲公司可以不正眼瞧,但這個華國首富,不是一般人,真的不能輕易得罪,否則倒黴的一定是自己。

但如果合作的話,對雙方都有好處,如何選擇,還用考慮?

於是乎,冰島遊戲公司的態度立馬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開始發函對方傑各種舔,還邀請他去冰島公司本地訪問參觀。

至於遊戲……只能懇求他高抬貴手,表示這樣的好遊戲,相信華國首富也不希望看到它被玩倒閉,如果華國首富需要什麼,打聲招呼就行,讓技術人員幫他改改資料,別再折騰遊戲裡的其他玩家了。

對於這樣的反饋,方傑不禁一陣無語。

他玩《EVE》不就是為了尋找成就感麼,結果人家表示可以幫他調資料,這就很沒意思了,還不如鬥智鬥勇呢,如果不是知道對方確實真心誠意想要巴結,他真懷疑這是不是對方故意噁心他的非常規手段。

最終,方傑只回覆了一句簡短的話:“遊戲裡的事情,遊戲裡解決。”

相關推薦:重生之礦業巨頭穿成病嬌少女的甜系日常牙印重返1982重生在70年代早安,顧太太進化師:我在巨龍背上建天國極品足球經理青蓮劍仙重生之大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