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生四合院,開局是八十年代->章節

584 悄然低開的《挪威的森林》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如果說《海嘯》的成績有些出人意料的話,那《挪威的森林》這本書的成績,則完全在曹志強的意料之中。

就在《海嘯》這首歌的唱片級相關錄像帶正在攻城拔地,瘋狂熱銷的時候,由講談社出版的《挪威的森林》,也在沒有大肆宣傳的情況下,靜悄悄的上市了。

由於之前有過協議,《挪威的森林》這本書的筆名是一個新馬甲“工藤優作”,並沒有跟“森中青泉”有什麼聯絡,並且出版這本書的責編渡邊雄野也保證保密,所以《挪威的森林》上市的時候,根本沒人把這本書的作者“工藤優作”跟歌手“森中青泉”相聯絡起來。

由於“工藤優作”這個筆名在業界好不出門,是妥妥的新人,再加上並沒有進行宣傳炒作,所以《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剛開始上市銷售的時候,成績很一般。

初版三萬本的印刷量,如今都過去兩週了,總共只賣出去三千多本,銷量只是勉強超過印刷量的十分之一。

這個成績看起來很寒酸,但其實在新人作者裡面,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不能算低開。

因為《挪威的森林》是屬於純文學小說,並不是漫畫,而這個時代呢,漫畫已經開始在日本大行其道,真正還看純文學的人越來越少了。

所以,只是兩週的時間就賣出去三千多本,還是純新人,這個成績在講談社看來,已經非常不錯了。

當然,這個成績比起歷史上,也就是曹志強前世,那還是有很大不如的。

不過曹志強前世的時候,這本書上市之前,村上春樹已經是在業界小有名氣的小說家,所以本身有筆名的人氣加成。

可曹志強的這個“工藤優作”就不一樣了,這是純粹的新人作家。

按照渡邊雄野的說法,通常像那種純粹的新人作家,至少有一半的人,一年內是賣不掉三萬本書的,能在一年賣掉三分之一,也就是一萬冊的話,就已經是比較不錯,屬於比較有潛力的小說家了。

而像曹志強這樣,用一個純粹的新人筆名,不加任何的人氣加成,硬生生在兩週就賣掉三千多本,這已經是極少數老作家才能有的成績了。

而且渡邊雄野還說,他去專門調查過,這三千多本,基本都是在第二周賣掉的。

也就是說,第一周的時候,可能因為筆名的問題,這本書並不起眼,買的人也少。

但到了第二周,買這本書的人突然多了起來。

基本上,三千多本的銷量,至少有兩千五百多本,都是在第二周出現的。

這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有老讀者在自發宣傳這本書,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這才買來看。

另外,渡邊雄野還說,根據他的調查,目前買這本書的群體,九成都是學生,且以大學生為主,也有一些高中生。

而現在是十月份,在日本來講,十月份並不是學校放假時間,而且是學習正緊張的時候。

在這種學習比較緊張的時候,還能有那麼多學生來購買這本書,充分說明這本書的潛力很大。

總而言之,渡邊雄野讓曹志強放寬心,說就算不把“工藤優作”就是“森中青泉”的事情說出去,這本書的未來銷量依舊不會差,至少在今年賣掉三萬本,估計是有很大可能的。

如今已經十月份了,說今年能賣掉三萬本,也就意味著只用兩個月就賣掉三萬本,這種成績已經可以算是小有名氣的小說家級別了。

當然,如果曹志強肯公開“工藤優作”的真正身份,說“工藤優作”就是“森中青泉”,那自不必說,以“森中青泉”如今的流量,恐怕不用一週就能脫銷。

只是既然曹志強沒有授權同意,這種事情自然不能公開,否則就要擔責任。

事實上,至少在講談社,如今知道“工藤優作”就是“森中青泉”的,只有渡邊雄野這一個人,他甚至連講談社的其他人都沒告訴。

由此可知,渡邊雄野這個人是很講原則的,個人修養很高,並不會為了錢而不擇手段。

要知道,雖然日本現在的法律相對來說比較健全,但實際上一旦牽扯到利益,很多人都忍耐不住。

就說講談社現在的責編負責制吧,其本質是承包制,也就是每個編輯負責的小說家的成績,都會跟編輯的收益掛鉤。

簡單來講,就是現在的日本圖書出版界,都是先印刷,後銷售,而且圖書印刷之後就要先給作者錢,印刷多少給多少,之後這本書的銷售好壞,跟作者無關,只跟出版社以及負責的編輯有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這個編輯確定收稿,並同意印刷出版後,這個編輯就要對你的作品負責,一旦印刷出來,銷量卻不好,導致出版社賠錢,雖然出版社不會要編輯賠償,但這個編輯的獎金就沒了。

與此同時,如果這個編輯簽約的作品連續賠錢,通常是一年的賠錢次數超過十次,那就要調崗或者離職。

在1983年,因為日本的經濟還算不錯,像講談社這樣的大公司一般不會開除員工,尤其是東大畢業的高材生,但如果真的超出賠錢次數,大多數也會調崗,去做收入更低,且工作更枯燥的工作,比如校對之類。

反過來說,如果編輯簽約的作品很火,那編輯也會根據作品的銷量而給提成獎金,具體的提成比例跟獎金數量,不同出版社有不同標準。

而且如果一個編輯中大獎,簽約了一個著名作家,那就運氣來了,可能這個編輯只需要伺候好這一個作家,就能吃半輩子了。

這種編輯負責制,導致編輯對審稿方面特別注重,而比起審稿,他們其實更看重自己簽約的作品的實際銷量。

在這種模式下,一般的責編為了自己能多賺提成,一定會想盡辦法提高自己簽約作品的銷量,而如果是其他品德不高的編輯,在知道“工藤優作”就是“森中青泉”,肯定會想方設法讓大眾知道“工藤優作”就是森中青泉,從而吃一波“森中青泉”的紅利。

至於什麼隱秘條例,這些玩意兒也就是欺騙君子的,真正想要繞開,有的是辦法。

比如私下匿名給電視臺跟報社之類的投訊息,就可以讓相關記者聞風而動,透過相關的狗仔之類的人士去揭穿“工藤優作”就是“森中青泉”的事實。

而外部記者揭穿真相,是不受私下的隱秘條例制約的,這樣一來,很容易就能讓“工藤優作”這個名字火起來,並順便帶火《挪威的森林》。

這樣一來,你去找渡邊雄野這個編輯的麻煩,他可以一推六二五,說不是自己傳出去的,來個死無對證。

到時候,《挪威的森林》銷量保障,渡邊雄野的提成獎金也會跟著暴漲,所以這才是對渡邊雄野最有利的方案。

很少有人能不動心,可渡邊雄野居然真的忍住了這種誘惑,真的放棄自己出名的機會跟拿高額獎金的機會,就把“工藤優作”是“森中青泉”的事情悶在肚子裡。

這除了他的私德比較好,比較講原則外,再也沒別的解釋了。

當然,仔細接觸過渡邊雄野後,曹志強也大概明白對方為何這麼單純善良了,歸根到底,大部分原因估計跟他的家庭有關。

渡邊雄野的家境優裕,父親是一家搞進出口貿易的商人,母親則是一名高中老師,加上居住地還是東京治安最好,且教育氛圍最濃的文京區,所以渡邊雄野從小就衣食無憂,從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正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渡邊雄野從小養尊處優,一直接觸的都是好人,一直都是尖子生,哪怕他現在大學畢業,工作地點離家也不遠。

再加上渡邊雄野是渡邊家唯一的兒子,他父親一直有偷偷在經濟上接濟他,所以渡邊雄野從來不用為生活發愁。

這樣一個環境下教育出來的人,自然對金錢不怎麼看重,卻對金錢之外的原則跟尊嚴之類的看的更重,並且也更敬重有才華的人。

就比如對於曹志強吧,雖然渡邊雄野一切都是按規矩辦事,不給曹志強搞特殊,但他有事兒沒事兒就打著匯報工作之類的名義,來曹志強家登門拜訪。

至於渡邊雄野這麼頻繁的來曹志強家,到底是為了敬佩曹志強呢,還是想要追星中森明菜,這就不清楚了,大概是兩者都有吧。

可不管怎麼說,渡邊雄野每次來都帶禮物,而且說話風趣,彬彬有禮,曹志強也好,中森明菜也罷,其實都不討厭他。

所以,沒用多少時間,渡邊雄野就跟曹志強成了好朋友。

自從認了渡邊雄野這個朋友後,曹志強發現也挺有意思的,至少跟渡邊雄野聊天挺愉快的。

這主要是渡邊雄野這個人沒什麼架子,知識量也很豐富,而且為人平和友善,也有一點幽默感,很對曹志強的胃口。

說起來,自從曹志強穿越後,他其實並沒有遇到一個真正能談得來的朋友。

無他,只因為穿越後的他,遇到的人大都是這個時代的人,說話做事的風格做派,都跟他原先的樣子格格不入。

說的更確切點,就是大家相互之間有代溝。

反倒是這個渡邊雄野,雖然跟九零後的曹志強還是有些差異,但大致三觀方面沒有太大差別,這讓曹志強有一種很強的既視感。

跟渡邊雄野喝酒聊天,就好像回到2023年,下班後跟一群小夥伴在網上玩鍵政,縱談國際局勢,大談未來走向,或者談歷史,談漫畫,各種大談特談的快樂時光。

來這個時空後,曹志強與其他人是談不來這些的,但與渡邊雄野,卻多少有那麼點意思了,所以這讓曹志強很欣慰。

話說回來,《挪威的森林》現在的銷售成績如此“低迷”,只是相對曹志強另外一個身份的爆火而已。

如果拋開曹志強另外一個熾手可熱的歌手身份,單純從一個小說家來看,曹志強的筆名“工藤優作”其實成績並不差。

按照渡邊雄野的分析,以目前《挪威的森林》這本書的情況,回頭只要他再在寫幾個吹捧這篇文章的稿子,投入到專業的評審類報紙雜志,應該很快就能形成熱潮。

只可惜,還沒等渡邊雄野寫好吹捧的“讀後感”並在相關的報社雜誌投稿,到了《挪威的森林》上架第三周的時候,這本書突然就火了。

這次的突然爆火,堪稱是出乎意料。

最開始的時候,是東京電視臺的某個本地新聞記者,在跟攝影師一起去東京街頭搜尋本地時事新聞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家書店門口大排場龍,而且都是年輕人,覺得很好奇,於是就趕緊過去採訪。

這一採訪不要緊,發現這些人都是附近一些大學的大學生,包括東京大學、明治大學、東京醫科大學等等等等。

而這些著名大學的大學生來這裡大排長龍,不為別的,只是為了來這裡購買一本新出的小說,名字叫《挪威的森林》。

據說,這本書一開始並不出名,更多是一些大學裡愛好文學的學生,買來解悶的。

結果,等這本書的第一批讀者讀完這本書,立刻就喜歡的不行,然後就開始到處自發宣傳。

這傳來傳去,就在大學生圈子裡發展了第二批讀者。

第二批讀者相比第一批讀者,是幾何倍的倍增,然後這些人又開始到處宣傳。

等到第三批讀者出現的時候,《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已經在東京各個知名大學中的文學愛好者圈子裡被傳瘋了,甚至破引起了更多文學愛好者的跟風閱讀,並出現了這本書的後援團,開始自發在大學校園宣傳這本書。

結果就是,經過兩週的醞釀過後,這本書終於引爆東京各個大學圈裡的文學愛好者,這些文學愛好者經過週日的一番串聯跟聚會,最終引起了更多人的興趣,所以很多大學生都決定過來這邊的書店排隊購買。

本來這只是一個意外,因為這些排隊購書的人,都是那本書的愛好者群體,或者說後援團成員,並且只是來這家書店購買,並不是各個書店都如此。

但經過這個東京電視臺記者這麼一採訪,並且把這個事情當做趣聞上了第二天的晚間新聞後,局勢就有些不對勁了。

相關推薦:被前男友騙婚以後[穿書]貓娘向前衝三國之再續雄漢殺神白起開局召喚殺神白起詭道修仙我的丹田是地球女皇的奮鬥史[綜英美]那些年我買下的超級英雄無限之災厄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