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重生光影年代->章節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主場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回到荷花衚衕16號,蘇長青感覺很舒服愜意。

韓國的票房不錯,韓國人比日本人更喜歡看電影,雖然最終成績可能比不上日本,但也差不了多少。

韓國的朋友告訴他,《太平號》在所有入選作品中最具競爭力,極可能獲得今年的青龍大獎。

青龍大獎和國內的百花金雞一個檔次,並不是蘇長青的目標,有當然好,沒有也無所謂。

《移動迷宮》票房的大頭無疑在國內,情況好的話或許超過二者之和。

未來國內市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三十年後將成為第一大市場,無論未來發展戰略如何,老家都是根據地、重中之重。

回來後與高倉健通了電話,蘇長青把立意以及細節設想進一步說明了,談得很愉快。

高倉健憑藉三十多年的演藝經驗提出一個問題:“提琴手的樂團解散,不得已帶著妻子回到老家生活,這樣的人物設定可能會比較單調。”

蘇長青明白他的意思,原版的《入殮師》男主很年輕,也就三十出頭,妻子是廣末涼子飾演的,年輕漂亮,很容易吸引觀眾。

廣末涼子三年後與高倉健合作《鐵道員》,飾演他的女兒。

現在高倉健已經六十多歲,雖然長得像五十出頭,如果安排一個妻子至少也是四十多歲的女演員,那麼這個片子就顯得老氣橫秋,很難吸引年輕觀眾。

這部電影如果吸引不了年輕觀眾將徹底淪為小眾,即便衝著獲獎去的也變得意義有限。

另外劇中妻子不同意提琴手從事入殮師,有大量衝突對手戲,兩個中年人鬧彆扭顯然令人乏味,即便是高倉健也不行。

“或者把夫妻換成父女?”

高倉健也不同意:“年近五十失業的父親,女兒應該也有二十歲了,面臨求學或者就業,帶著回到鄉下是不負責的。”

畢竟年紀大了,考慮問題角度不一樣。

“那就兩夫妻之外增加一個女兒角色,把主要故事集中發生在一個暑假期間,夫妻回到了鄉下老家生活,女兒大學放假回來小住,這樣人物也更豐富,情節和對話都比較容易展開。”

這樣的設定顯然更合理,原劇男主太年輕,三十出頭因為自己事業失敗就不顧從事平面設計妻子的未來,回到偏僻的老家,顯得很自私,改成高倉健這樣年紀的更合適,但得增加一個女兒照顧低年齡層觀眾。

這部戲每換一個死者? 就得換一大群演員,其實出場的人物很多? 選角也很關鍵,高倉健的妻子和女兒更是重中之重。

最好的情況當然是開拍之前神野藝能社已收購完成,儘量多用自己的演員。

蘇長青這些天一直回憶重構劇情,把握氛圍也非常關鍵? 拍得太沉重顯然不行。

影片的基調無疑是積極甚至輕鬆的,比如開場就是男主在大雪天去葬禮現場? 在給一具美麗的女屍清理身體時卻意外發現多了個零件? 與家屬溝通才得知這是個自我認同為女人的男人? 燒炭自殺了? 於是男主為她化了最後一個漂亮的女妝。

與家人的互動透著荒誕的喜劇氛圍? 基本定調了整部戲? 必須得處理好? 不然一開頭就垮了。

末了高倉健說:“開機還得一段時間,我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拉大提琴。”

這份敬業令人欽佩? 大提琴音色深沉憂傷,最適合這部電影。

劇中有一段男主在風中的山崗上拉琴的情節? 是很重要的點睛之筆,得長鏡頭表現。

本來蘇長青是打算要求高倉健學學拉大提琴架勢的? 不求拉得多好聽,至少姿勢手型得熟練? 現在他自己提出來練習就更好了。

如此一來得儘快拿出劇本來,可蘇長青這段時間真的很忙,不然也不用從韓國提前回來了,能寫作的時間有限。

還有一星期國內公映,廣告牌得抓緊時間投放出去,老金估算得花費七八百萬,這是一筆大開銷,很多具體工作得蘇長青最終拍板。

不過四維廣告公司早有準備,早就策劃了《大決戰》之外最大規模的一輪戶外投放。

好萊塢引進片也投放過大型戶外廣告,面對霸道而不專業的發行系統,最終也是制片方買單,錢肯定花得比四維多,但是廣告牌數量卻要少得多,當時但凡收費都實行內外商兩個價,公開宰外國人。

“在接下來的一星期內,要讓絕大多數潛在觀眾知道《移動迷宮》要上映了。”

《來自星星的你》後期已經進入尾聲,胡軍現在籍籍無名,但以穆沐目前的名氣人氣,電視臺訂購情況相當不錯,最好的情況下收入很可能不亞於《我的野蠻女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想要拍好這類愛情劇,一定要明白女主比男主重要得多。

韓國在這類劇上做得最成功,他們基本模式就是鐵打女主流水男主。

宋慧喬可以從世紀元年的《藍色生死戀》當紅二十年,期間韓國的小生不知已經換了幾茬,最後姐弟配成了常態,不少男星紅極一時但也曇花一現。

這類劇以女性觀眾為主,有個討人喜歡的大美女能讓她們代入就行了,但男主得常換常新,女人的愛情劇類似於男人的小黃片,不停換人才有新鮮感。

穆沐這段時間特別忙,除了製作電視劇後期,還在向在家養胎待產的王非學唱歌。

現在電視劇宣傳的路數就是一家家電視臺去接受訪談,最後男主或者女主現場唱歌,唱得不怎麼樣也沒關係,反正觀眾愛屋及烏不太在乎。

這些套路都是和香港人學的,大大拉低了進入歌壇的門檻,許多審美標準被重設,以至於大量不怎麼會唱歌的人都成了歌手。

這方面臺灣做得更好些,不少藝人是因為會唱歌才去演戲的,而香港大多數情況正好倒過來,所謂四大天王真會唱歌的只有張學友。

既然現在流行影視歌三棲,就得跟著潮流,穆沐學唱很積極,而且唱得也不錯,應付現場表演是夠了,至於能不能成為歌手,那就看聽眾買不買帳了。

一個星期之內,吳鯨的巨型海報全國各大城市鋪開,國內是他的主場。

本來想搞了首映式,與韓廠長溝通後打消了念頭。

“這片子不太符合韜光養晦原則,早一年晚一年都可能被斃了,也就是乘了今年臺海危機的東風,在北京弄首映式請哪個領導參加好?還是低調些算了吧。”

既然如此就完全商業化宣傳,八月一日,《移動迷宮》正式公映。

相關推薦:金球王子天生籃球王我要做球王為民不悔逆流一九九零穿越之絕色美人一號紅人重塑千禧年代西遊我是孫悟空我的好友是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