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智慧工廠->章節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劍術基礎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轉眼間,進入夢境世界已經是第三天。

在這裡,時間的流速比現實世界要快一些,大約是物質世界的六倍。如果說真實的世界過去了八個小時,那麼就意味著在夢境世界過去了四十八個小時。

看似神奇,其實還是利用了意識運轉比物質化的身體更快這個基本原理而已,科學研究早已證明了思想比身體更加快,尤其是人來在夢境之中,有時看似漫長離奇的夢,其實不過是過去了數分鍾而已。

不過夢境世界要考慮記憶保留的問題,不可能真的如那些流速非常快的夢,所以調整到了六倍左右,保證在清醒之後,記憶不會大量流失。

而現在,連飛逸就在體驗著這種匪夷所思的生活,虛幻的夢境世界,將為他提供了大量的時間,等於是比普通人多出了十倍以上的學習時間,有著如此優越的條件,他甚至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積累起大量的知識和經驗。

劍譜有雲:“練劍先練拳”。

自從開始了正式的習武習劍之生涯後,連飛逸才知道劍術的基本功夫居然是拳法,也就是武術家們常說的拳為諸藝之源。

因為劍是拳的加強和延伸,如若沒有拳術的基本訓練,三尺長的劍拿在手中容易身體前傾,重心不穩,無法練出勁力來。

所以打好手,眼,身,法,步的拳術基礎,練好擊、刺、格、洗、挽花等劍術基本技法,兩者習之純熟、緊密配合,運用自如,方能練出上乘的劍術來。

系統安排的劍術教習雖然是npc,但是在講解的時候卻是有板有眼,他將劍術的基礎功法分述為大致的幾個步驟,然後讓連飛逸等人進行系統化理論化的學習。

首先是要練習步法,劍術中常見的步法有:並步,馬步,歇步,僕步,交叉步,虛步,坐盤等。劍術教習便讓連飛逸站在獨立的一個庭院中,單對單的將各種步法介紹給他。

一是並步:兩足並立靠攏,身體挺直,目視前方,在劍術的起勢和收勢中常用。和立正姿勢一致,唯兩腳併攏,不過要求根骨穩健,步伐不可虛浮無力。

二則是馬步:又稱騎馬蹲檔式,兩腳左右開立,略寬於兩肩,兩膝彎曲,膝蓋與大腿平行,両膝和腳尖略內扣,兩腳跟微向外蹬,挺胸塌腰,重心放在。

三是弓步:又稱弓箭步兩腿一前一後,距離約一大步,前腿彎曲膝與腳尖垂直,腳尖微向內扣,後退伸直,腳尖微向外撇。左腳在前稱左弓步,右腳在前稱右弓步。

四是虛步:兩腳一前一後,距離約半步,重心放在後腳上,後腿半屈或全屈,前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前腿微屈左腳在前叫左虛步,右腳在前叫右虛步。

五則是獨立步:一腿立直,一腿屈膝向上抬起,小腿下垂,腳面挺直並向內扣。左腿直立,右腿抬起叫左獨立步,右腿直立左腿抬起叫右獨立步。

六是僕步:右腿屈膝全蹲,膝部與腳尖微向外撇,左腿僕下伸直腳尖斜向前,叫左僕步,左腿屈膝全蹲右腿僕下伸直叫右僕步。

七是叉步:一腳向另一腳的後方(或向另一腳的前方)踏出,腳尖點地,兩腿成交叉狀。

八是半馬步:一腿屈腿蹲立,另一腿腳部橫擺,成為“丁”字形(也稱為丁步)屈蹲的腿承擔全身重量的七成,橫擺的承擔全身重量的三成,所以有的稱為三七步,左腿屈蹲稱為左半馬,右腿屈蹲稱為右半馬。…,

九是歇步:兩腿成交叉步,屈膝全蹲,後腿腳尖著地,臀部坐於後腿上,形如休息,故稱歇步,歇步有左右之分,右腿在後稱右歇步,左腿在後稱為左歇步。

十是坐盤:兩腿成大叉步,前腿屈膝成弓形,後腿橫放地上,以膝跪下,腳底向後,全身坐於腿上。坐盤有左右之分,右腿在後稱為右坐盤,左腿在後成為左坐盤。由於坐盤步較難,有個別人很難做到,故有的人以歇步代替坐盤為之。

別小看這些步伐,光是要每個動作都要做到精準,常人就至少要花上三個月的時間。而慢慢熟練成本能,沒有幾年是辦不到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無論連飛逸的天資有多高,基礎是跨不過的坎,只能一步一步積累。幸好他的身體現在還沒有僵硬,只是理論知識上面需要好好補充一下。

凡是成名的劍客,沒有哪個是不讀書識字的,沒文化的人,根本練不好高明的武術。不過連飛逸古文基礎很好,許多典籍閱讀起來,也沒有什麼困難。

“而揮劍的時候,除了步法,還要以手、腕的動作來配合,才是真正的劍術。”

雖然是系統合成的聲音,但劍術教習的語調卻自有一股攝人的威勢,據江月他們說,這裡的劍術教習都是模仿成名劍客合成的影像資料,難怪連神態都如此逼真,雖然還是有些僵硬和呆板。

在劍術教習的指導下,連飛逸開始夯實他的理論基礎,以他現在的年紀,也不適合高強度的鍛鍊,反而適宜培養相關的知識理念。

武術名家之所以常說練武須從小開始,其實並不是因為要強健肌體,而是要從小開始傳授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樣等到身體完全發育之後,就很容易直接進入真正的教學正題。

否則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強化體格和動作,總有一個適應期的問題存在,如果對於這些知識沒有一定的認知基礎,恐怕也只是事倍功半。

劍法之中,最核心的就是劍訣。

而劍訣又稱劍指,劍訣的作用有三,一是加強持劍手的刺、擊等力量,二是防護頭、胸、腹和持劍手臂等位置,三是平衡身體及力度,保持重心穩定。

按照《劍術基礎》中關於劍訣的內容,以及劍術教習的指導,連飛逸也明白了正確的握法是——食指中指併攏伸直,拇指、無名指和小拇指內屈,使大拇指抗無名指的第一節。

而除了劍訣之外,腕部的動作手法也很重要。

劍的擊、刺、格、洗及挽花等都要靠手腕的左右擺動,上下俯昂,正反旋腕來用力,可用蛇纏手、壓腕等增加手腕的柔韌度和靈活性,以啞鈴等增加腕部的力量。當然,也可用劍多做一些挽花的運動增強之。

然後就要提到眼法的問題了,也就是保證攻擊和防禦的視野,避免因為一些本能的身體習慣而陷入被動之中。

首先在習劍時需要眼力全神貫注:練習時,眼睛盯住一物體,頭部做上下俯昂及左右擺動時,始終盯住不放。

“注意頭部的運動不可太快!還有再就是,當你漠視周圍物體時,突然猛盯住某一物體。”

見連飛逸的目光有些遲疑,劍術教習立即走上前來矯正。

“不要小看這種訓練,這是為了要讓你學會如何克服自身本能的恐懼,人們在危險襲來時,往往不自覺的閉眼睛,這是格鬥大忌。所以在格鬥時任何危險襲來眼不能眨閉,具體可用手絹練習,用手絹向自己眼部抽打。”…,

連飛逸自然是從諫如流,不過當然不要故意打自己的眼睛,而僅僅是模擬練習,以讓眼睛適應這種現象。

劍譜有雲:“劍法全憑眼,眼靈如放電”。

做到劍到眼到靈活敏銳,擊、刺準狠,一劍封喉。

以上的基本動作規範一遍之後,連飛逸又開始練習身法。並不是說前面的就全部練會了,現在只是先讓連飛逸慢慢習慣和適應。

習武是水滴石穿的功夫,身體的鍛鍊和技巧的熟悉,都需要在長時間的不斷重複下深化記憶,以讓之成為本能。

劍術中的身法主要有轉身,翻身,伏身等動作。

其中轉身就是隨著進攻和防守的需要,有向左向右的轉身,轉身的方向和角度,根據進攻和防守的需要各有不同。

而翻身則一般是跳步連轉身等聯合使用,多用於急速進攻,或急速防守中。

至於伏身,即是伏身向前狀,如達摩劍中的荊軻刺秦等,多用於尋找戰機,伺機攻刺敵方或近前刺敵,但注意身架始終如彈簧待發,切不可低頭貓腰。

《劍術基礎》一文中摘錄了一些劍術名家的語錄:低頭貓腰,武藝不高。

而在系統的提示下,連飛逸也開始注意到這些細節問題。

同時還要熟悉挽劍花,《劍術基礎》中就有明文提及講:劍術精華,在於挽花,由此可見其是劍術中的重要技法。

劍的運動軌跡以圓為主,一個挽花中攻守皆備,奧妙無窮。一般挽花分為平花、立花、順花,逆花、當前花,旁花等。

順平花、逆平花:平花的形狀如圓桌面,順平花以平面劍由前向左平旋,經後方至右,再返回前方。

逆平花以平面劍由前向右平轉經後方至左再返回前方。用時一圈即可,練時可週而復始,提高速度靈敏度和力度。

順立花,逆立花:立花的形狀如車輪,順立花的動作是劍由右掠下至左,捲上復下至右;逆立花的動作是劍由左掠下至右,捲起復下至左。

而身旁花則是指劍在身體的左側或右側掠下捲起或捲起掠下的動作。

至於當前花就是指劍在當前舞動的平行花稱為當前花。

身後花如暗劍的出劍,及收劍時的背後挽花動作。

挽花之技應經常練習,以練活轉腕,腕活則易變,產生螺旋暴勁,易於在格鬥中一招制敵。

除了技巧和身體的凝練,劍手的精神狀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精神氣力功,武術家講拳術的練習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

在劍術的格鬥中戰鬥精神十分重要,一個劍術高超的人如果沒有戰鬥精神,見血就暈,那麼再好的劍術也發揮不出來。

因此在平時就應該鍛鍊意志,培養有我無敵,敢打能贏的精神,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這個道理。

氣力功的練習相當重要,建議練劍者學習大成拳的站樁、試力,發力,摩擦步等的練習。一些劍形似外家功夫,但是它講的腰臀發力,有內家功底的人會做得很好,如內家功夫的大師。

許多形意拳大師,也會打一手功力十足的劍法。

這些名家氣定神閒,身心放鬆,臨戰不緊張才能發揮出良好的劍術水平。

否則心浮氣躁,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就會影響劍術的發揮,所以練劍者最好內外兼修。

只有真正參與其中,連飛逸才感覺到內功的修煉,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特別是大成拳的站樁,初涉入時覺得它寂寞,枯燥,乏味,腿痠臂疼。…,

但真正練下去,他竟然也慢慢開始樂在其中。特別是練到一定時間段內,甘之如飴,不忍放棄。

只要按照現在這個進度,據說堅持數月以後,功力確有一定的增長,使劍術的發力力度有所增強。如果按大師王薌齋老先生講持樁十年,十年磨一劍,所向披靡也!

不過在夢境世界,只能獲得經驗,讓身體記住這些練習時的感覺,而無法真正強化現實世界的軀體。

不過有著這些經驗和感悟,那麼線上世界中,身體的進步也是很快的,比去其他的武館學習效率要高得多。

以上六節的內容,主要是練好劍術所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法要點,希望劍術愛好者灌水、拍磚。

連飛逸站在庭院中,一遍又一遍的練習著劍術基本功法,包括擊、刺、格、洗,而劍術教習則在他身邊糾正一些不正確的動作。

要知道各類劍法套路種類繁多,但擊劍格鬥的基本方法為擊、刺、格、洗,現講釋如下:

其中擊就包括有大量的細節內容,劍術中有直擊、崩擊、斜擊、橫擊、挑擊、撩擊、抹擊等。

直擊,即由上斬下的動作,一般取敵首、胸、腹及手腕等。

崩擊,時常和直擊連用,即斬下不中時,劍鐓抵住手腕,利用腕臂力量將劍崩起而擊之,做到劍不空回。

一般攻擊敵陰部、腹部及手腕等部位。斜擊,一般由上向下掠擊,常用來攻擊敵迎面骨,腳踝等部位。

橫擊,劍橫向擊殺,一般用來擊殺敵之胸腹部,及膝關節。

挑擊,由下而上的上挑攻擊,有時和崩擊連用,一般攻擊敵陰部、腹部、手腕等部位。

撩擊,自後向前以反弓形由下向上撩或由左撩至右方都為正撩,由前向後反弓形撩上為反撩,撩擊取敵之部位從下向上依次為,陰部、腹部、咽喉。

撩擊即可攻擊取敵,又可激去敵器械,有一劍兩用的效能。抹擊,抹擊術多用於挽花,一般取敵部位喉、腹、目。

攻擊的目的是破其腹,斷其喉,盲其目。抹擊全在手腕的轉動敏捷有力,一般前半圈有洗、激去敵械,後半圈旋轉橫劃,抹擊敵人的功效,防、攻兼備。

在實際的應用中,其擊法也是互有變化組合使用,已達制敵之目的。

2而刺也可以詳細分為上刺、中刺、下刺。上刺攻擊敵頸、喉、目,中刺攻擊敵的胸、腹,下刺攻敵的膝關節和腳踝前部。

那個地方可是佈滿了身體神經和韌帶,一旦被攻擊,雖然不會致命,但卻可以極大的影響敵人的靈活性,為接下來的殺招創造機會。

而劍術中雖然很少有格擋的技巧,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阻擋敵之兵器不至傷我,注意上格過頭時,劍要用平面格擋。

因敵械下壓時,我如用立面,也就是刃上下,這樣就需要注意不要傷到自己的首部。一般格擋的用力點儘量靠近護手處,劍術中格只是一個過渡,一格之後馬上反擊,一氣呵成,所以格與反擊的方法很多,需要詳細的進行分述才可。

而洗法也不簡單,洗也是先防後攻的一種方法,猶如雨水洗塵自上而下。有時也是激,猶如岸邊激浪向上捲起。

在實際應用中和擊、刺連用,攻防結合,需要在實戰中結合具體情況才能更加真實的講解。連飛逸現在也只是熟悉這種劍法的發力技巧,而非真正的開始學習。

總之,擊、刺、格、洗四術不只是單一使用,而是相互組合,正如奇、正之術構成多種兵法,1、2、3、4、5、6、7構成無數樂章一樣,奧妙無窮。

劍術擊、刺攻擊的主要部位

武林常說:“刀走黑,劍走青”,刀走黑,是指用刀之術常常是猛砍勇剁。劍走青者,常用輕巧之力也,劍走一偏,尋機制敵,一劍鎖的,擊中要害.。經常擊、刺的部位,上部是:首、眼、喉、頸;中部是:胸、腹、腰、指、腕;下部是陰膝迎面骨腳踝區域。如圖示:

八大要害部位為上部的目、頸、喉;中部的胸、腹、腕;下部的陰、腳踝。

劍術的攻擊異常凌厲,連飛逸手中持著木劍,卻也能夠感覺到一種凌厲的殺意,如果願意,木劍也並非不可以殺人。(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隆重推薦 去除廣告全文字小說閱讀器

,

相關推薦:我和妲己搶男人相見歡我在修真大陸開工廠我的法寶是移動軍工廠隨身帶著電影工廠瘋狂維修工我的洪荒太過艱難覺醒仁君系統後,我的洪荒異變了國戰1915影后成雙[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