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智慧工廠->章節

第五百九十章 資訊共享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現在戰機已經爬升出現在假想敵的雷達偵察照射範圍內,讓戰機減速足以獲得更加穩定的數據傳輸和給反艦導彈做引導。

可是這麼做卻也同時增加了戰機發射時的準備時間和暴露時間,從而給對方更多的準備時間甚至是截殺時間,這都不是追求“快、準、狠!”三字作戰方針的快速反應部隊所希望看到的。

果然,在兩架戰機達到指定高度後,稍稍調整的飛行姿態的幾秒鐘過程中,數據傳輸便顯現出百分之百的完成進度。

隨著指揮官的一聲令下,兩枚機載版新式反艦導彈迅速的呼嘯而去,而兩架完成攻擊任務的戰機立即調頭飛離此空域。

海面上的一號作戰單位,也就是那艘導彈快艇,也在發射完最後兩枚反艦導彈後迅速的調頭離去,天空中只剩下飛舞的反艦導彈和調整航向不斷靠近靶艦的預警機,還有一架不斷飛向預警機的遙控靶機。

“警報,一架敵軍飛行單位正在逼近我機,距離四十公裡,高度八千,速度四百,護航戰機已全部派出,我機目前周邊沒有己方戰機護航,是爬高規避地方戰機還是自衛反擊,請指示!”

預警機上,雷達中心迅速的報出了此次作戰實驗中的第三項實驗內容,這代表著某種新型導彈下預警機的自衛能力。

“現在預警機正在為反艦導彈做最初的引導,無法爬高!命令空中作戰小組立即發射空中攔截導彈,引導攔截導彈摧毀目標!”

這第三項實驗就是驗證在預警機機翼下,兩枚粗約二十五公分,長約四米,八片尾翼和平衡翼的第一代空空導彈。

這種可以進入歷史的劃時代武器今天也是第一次亮相於世,實際上當導彈這個概念和第一種防空導彈和反艦導彈問世之後,用於空空作戰的導彈也一直在為自己的誕生而繼續努力著。

但因為同樣受制於當初電子管的體積、功率還有雷達等綜合制約,除了能不受體積、體重限制的地空導彈能真正作為防空手段武器透過稽核最終列裝,最初的空空導彈差點在體積上和第一代的空艦導彈弄成一個兩噸重的大玩意出來。

不過隨著中國電子工業的不斷蓬勃發展和壯大,技術越來越先進,下游工廠不斷的縮減電子設備的體積和增強其功率。

特別是近兩年來,上游高階工廠初步形成的積體電路的問世,極大的提高了電子設備的實戰使用能力和縮減體積,這使得導彈縮減體積的夢想得到了實現。

這一次研究實驗的新式反艦導彈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雖然體積上明顯縮水瘦身,但在雷達制導功率、偵測範圍以及內部的自動判斷、抗幹擾能力上卻不減反升。

而掛載在預警機機翼下的兩枚各種二百二十公斤的中短程空空攔截導彈,也因為電子功能的提高而最終能掛載在戰機的機翼之下飛上藍天。

當世界上第一枚空空攔截導彈從預警機機翼下拉著白煙快速飛出,第四項實驗專案就此開始。

第四項實驗專案就是在測試預警機的共同指揮能力和電子自動化中,預警機的同時引導目標能力。

這個專案的測試就是新式空空導彈、反艦導彈還有未來戰機在預警機這樣的空中作戰指揮單位下,形成現代化自動作戰的驗證雛形。

與原先人工通知、指揮操控不同,在未來現代化戰鬥中,一架預警機需要同時自動跟蹤上百個目標,同時引導十數甚至更多的己方戰鬥單位進行作戰。…,

如此龐大的數據交換和指揮不是預警機上那點人力能完成的,必須要實現電氣自動化和未來數字化作戰的轉型和經歷發展過程。

現在的預警機,即便是裝載上最新式的計算機電子設備,其自動跟蹤、引導能力和幾十年後的戰鬥機處理能力都不如。

可是沒有這些先輩在之前開路和摸索探索,後面的技術改進根本就談不上發展。沒有第一代防空、反艦導彈在多次實際戰鬥中的應用和對其自身優點缺點的終結摸索,第二代導彈是無法成型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技術的積累憑藉的是一步一個腳印,快速的拔高在很多情況下僅僅只是一種臆想。

即便是現在,也不能小看其這樣實驗的實際意義,在現在的測試中,預警機在同時搜尋最終著數個目標的同時,還在引導著數枚反艦導彈、空空導彈在奔向自己的目標,還有若干戰鬥單位迅速的撤離自己所監控的戰場。

在未來不久的真實戰場上,經過一系列考驗測試後的戰術和現代化指揮手段,將出現在對美國以及他盟軍海戰的作戰戰場上,在這些戰場上掀起比奧古斯塔港更加猛烈和恐怖的作戰效率。

“第一枚反艦導彈。受干擾偏出靶艦五十米外飛出。”

“鋁箔干擾帶開始消散,第二枚反艦導彈沒有命中。”

“第三枚反艦導彈命中目標。”

“雷達發現兩架敵軍戰機正在追趕我軍導彈快艇。”

“已調派戰機前去驅趕敵軍戰機,三分鐘後趕到目標區域。”

“預警機自身幹擾源太大,第一枚空空導彈迷航失去目標。”

“本機引導結束,關閉主雷達降低幹擾源,發射第二枚空空導彈。命令外圍增援戰機向靶機發射空空導彈,本機發射完空空導彈後迅速爬升高度。雷達偵測交由海面艦隻和戰機自身雷達完成,作戰數據中心和通訊中心隨時保證情報即時共享。”

“明白,主雷達關閉,發射第二枚空空導彈,第二枚空空指向飛行良好。”

“增援戰機已向靶機發射第三枚空空導彈。”

“第一枚反艦導彈未能重新自動搜尋目標在靶艦遠處自爆。”

“第四枚反艦導彈命中目標。”

“第二枚反艦導彈開始重新拉高盤旋爬升搜尋目標。”

“本預警機爬高完成,雷達開機,重新接管空中偵查權和控制權。”

“第一枚空空導彈無法搜尋目標空中自爆。”

“第二枚空空導彈中段雷達開機鎖定目標。”

“第三枚空空導彈雷達鎖定目標。”

“第二枚反艦導彈重新鎖定目標開始俯衝進攻。”

“靶機開始做機動規避。”

“第二枚空空導彈未能跟上靶機錯過目標。”

“第三枚空空導彈空中機動跟上目標。”

“靶機繼續在做不規則機動,其機動過載已經超過了八個g的人體承受極限!”

“不要管它,未來的飛機中同樣會有無人駕駛偵察機,別說八個g,就是二十個g的過載量也要承受得住考驗!”

“作戰數據中心報告!資訊數據量短時間內湧入太大,預警機上的資料平臺已經出現了高負荷,資料溢位導致中心處理系統無法能夠迅速處理!”

“關閉不必要的資料跟蹤,重點跟蹤現有幾個重點目標。”

“明白!”

“資料恢復正常,可以繼續工作!”

“第二枚空空導彈失去目標空中自爆。”

“第二枚空艦導彈命中靶艦目標。”

“增援戰機趕到指定空域發現敵軍戰機開始驅趕對方。”…,

“第三枚空空導彈咬死住了目標在高速靠近。重合!爆炸!”

“雷達搜尋,靶機目標已經消失在空中!”

“雷達報告,敵方戰機在我戰機的驅趕下離開追擊航向開始返回。”

“更多支援戰機趕到,目前空中威脅暫時解除,海面目標也已命中,此次測試項目結束。”

“命令,解除作戰狀態,各作戰單位開始按預定計劃進行檢查……”

隨著作戰狀態命令下達,剛才還緊張兮兮的各戰機、艦船還有各其他單位紛紛長舒一口氣,短短的十多分鍾的時間裡,大量的資訊和大量的變化資料不斷的從各種單位發送到預警機上,讓預警機內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處於一種高度緊張戒備狀態。

不僅是他們,就連那些作戰戰機、導彈快艇等參加測試單位,也都是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因為模擬作戰中,是儘可能的模擬各種作戰狀態下的真實情況。

隨著中國部隊各武器裝備的越來越現代化、科技化,一次戰鬥也許在規模上要比之前的一次戰役要小很多。

可隨著這些高精尖裝備的出現和裝備,所涵蓋產生的數據交換、通訊交換、作戰資訊交換卻逐漸的超過以往的一次大型戰役。

此次測試中,其大量的資訊交匯使得空中預警機在作為空中雷達預警中心的同時,也第一次真正顯現出一個未來的空中即時指揮中心的作用雛形。

這個雛形目前還稍顯稚嫩,出現了諸多的不足和錯誤之處,卻畢竟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次未來作戰模式演練,出現錯誤和不足可以理解,也可以利用今後的時間去完善、改正。

以這一次的武器測試作為例子,就可以發現,預警機上攜帶防身的空空導彈是一件較為一廂情願的理想,讓預警機裝上空空導彈以應付戰時特殊狀態下的應變、防身能力當然是件好事。

只是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即便是目前空空導彈的雷達已經能夠承受住部分的干擾,若要想在預警機強大的雷達幹擾源下近距離內使用還是無法做到。

可以說,在預警機上裝導彈的想法,在目前的水平下還是不現實和不實際的,但是也要看到,假如沒有此次的測試實驗,武器研發小組僅僅知道空空導彈在真實環境中將會受到干擾。

然而干擾狀態如何,還有多大距離可以出現自我恢復性的工作?這些真實的資料收集和資料的收集卻難以得知,為了給今後第二代空空導彈在收集著未來的研製資料和重要性能指標,這樣的試驗是十分必要的。

反艦導彈此次測試實驗也算是成功的,即便被預先準備的反制手段干擾了主動雷達的搜尋和制導能力出現了誤判斷而失去目標,卻也成功的收集到第二代反艦導彈的真實抗幹擾力水平能有多高的寶貴數據資料。

要知道,中國人的鋁箔發射裝置所產生的幹擾源遠遠的要比美軍所能發射的更加稠密和具有針對性,在這樣的干擾下,四枚反艦導彈直接第一次攻擊就命中兩枚已屬不易。

其中一枚甚至還能在失去第一次攻擊目標後重新爬高搜尋,並發動第二輪攻擊,這樣的作戰能力無疑是賦予了反艦導彈更大的生存能力和再作戰能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也給了未來的敵軍目標更大的威懾力,和更大的恐懼心理壓力。

更重要的是此次測試,極大的提高了各作戰單位之間的數據資料分析、共享和協同作戰能力。…,

一艘導彈快艇雖然無法能夠和萬噸導彈艦相提並論,也無法能夠安裝上相同功率的大型偵查雷達。

這還不要緊,只要有預警機,附近有大型戰艦的存在,這些作戰單位就能透過科技手段將自己的“眼睛”、“耳朵”聯絡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家同享、共用的作戰情報資料來使用。

同時這些外出的戰機、小型艦船也相當於是這些大型作戰單位所延伸出去的耳目,將這些耳目所蒐集到的各種偵查資料迅速的形成統一化的資訊加以識別和共享,並開始利用科技手段直接指揮、操控這些小型單位的武器系統協同作戰。

可以說,哪怕是一艘沒有雷達偵察手段的導彈快艇,只要它的導彈武器系統能和預警機或大型戰艦指揮中心連線上,這些導彈就像是有千里眼一樣第一時間清楚的知道它所要攻擊的目標在哪裡。

同時此次測試實驗中,僅僅用了少量的反艦導彈和空空導彈就已經讓預警機上的數據處理計算機出現了資料溢位無法能夠及時處理的情況發生。

可見雖然現在中國在計算機、電子自動化上領先於世界,但是要想真正實現鍾泱他所構想的那種更加恐怖的作戰能力,中國的科學家們,還有著多麼漫長的一段道路要摸索。

此次實驗的幾個核心內容,新式反艦導彈的測試和空空導彈的測試尤為的關鍵,當然預警機的協同數據共享指揮也是重頭之一。

但由於出現的資料溢位和之前所列裝的大部分戰艦、飛機都沒有裝備這樣的資料平臺,要想實戰化還需要經歷過一段漫長的過程。

而新式反艦導彈和空空導彈,則有機會在不久後的戰鬥中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舞臺上。

反艦導彈已經透過自身的實力證明了自己那恐怖的作戰威力,在個頭、裝藥量、爆炸威力上都要明顯小於第一代反艦導彈。

然而正是因為身板的瘦身成功,讓原本只有經過特定改裝後的轟六轟炸機攜帶的反艦導彈,變成了能被普通噴氣式戰機所攜帶的武器。

這就意味著能攜帶這種作戰武器的戰鬥平臺大大的增加,能裝第一代空艦導彈的轟炸機不好找,可噴氣式戰機那是在各戰區卻是並不缺乏。

如果在去年奧古斯塔港海戰前這種武器定型量產,那麼也許美國幾個特混艦隊能逃回去的艦船數量將會再次縮水不少。

要知道那次海戰中,五十幾架轟六爺就讓幾支特混艦隊屁滾尿流,如果再增加兩、三百架噴氣式戰機發射反艦導彈發動攻擊,想想就讓人覺得興奮。

正是此次測試確定了第二代反艦導彈的實用性,對今後不久,中國和美日聯合艦隊的海戰中一舉重創敵軍艦隊,上百枚反艦導彈、魚雷、航空炸彈將三艘日本軍艦炸得是支離破碎,變成了沉入海底的工業垃圾。

同時一同確定實用實戰能力的還有著此次初亮相的空空中距攔截導彈。

這種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中攔截導彈在個頭上不利於各戰機能更多的攜帶,還要等到未來較為成熟的輕小型近距離空中格鬥導彈,並主要採用紅外制導技術。

為此從一開始,中國的武器研究部門便將目光投放在了雷達制導的攔截空戰導彈上。在造價上用這樣一枚空空導彈去打對方的螺旋槳式飛機固然有些浪費,不過很快中國空軍們便找到了這種兩百多公斤空空導彈的最佳攻擊目標。

那就是敵軍的轟炸機,特別是美國的大型高空戰略轟炸機。

美國人的轟炸機大家都知道是被造得皮糙肉厚,不僅抗打擊能力強悍,同時上下左右還有尾部的眾多槍炮口使得這些轟炸機象只空中火刺蝟那樣扎人。

即使這些自衛機槍的命中率實在不敢恭維,可是卻也有效的干擾了攻擊它們的戰鬥機在瞄準、開火的攻擊程式,同樣也降低了攻擊戰機的準頭。這使得要想打落一架美軍轟炸機變得是困難重重。

現在空軍如果有了這種空空導彈,憑藉空空導彈上的裝藥量,憑藉空空導彈的大量預置破片,這種打戰鬥機也許還有點吃力和不划算。

可是打轟炸機卻絕對物美價廉,外加絕對好用。慢悠悠的轟炸機無法能夠像戰鬥機那樣能輕易的進行空中機動規避空空導彈。

#c

(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我和妲己搶男人相見歡我在修真大陸開工廠我的法寶是移動軍工廠隨身帶著電影工廠瘋狂維修工我的洪荒太過艱難覺醒仁君系統後,我的洪荒異變了國戰1915影后成雙[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