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科幻->征戰無限歷史->章節

第七百一十一章 強秦之鐵律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能夠坦然和殺神白起相抗衡,舉手投足之間就破了他無邊殺意領域的人物,自然只有同樣身居“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

作為在史記中與白起合為一傳的存在,王翦一生用兵智而不暴,勇而多謀,最後能夠急流勇退,不居功不自傲,安然得以善終,乃至於子孫分為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兩支享譽千年的華族,其中的福報悠遠,遠非殺身於前的白起可以參差比擬。

只是趙高設想過無數威猛的英雄模樣,卻萬沒想到這位王羲之的遠祖居然是個和善微胖的老頭,一身富貴閒人與世無爭的裝束比之假裝儒生的白起更具欺騙性。

“多謝將軍!”

大概是因為王翦和白起的領域相互碰撞,趙高搶先在這個胖老頭行禮之前躬身致意。本以為在王翦的領域威壓之下未必能夠成功,卻哪料到王翦根本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坦然受了他這一禮之後才微笑還禮。

這是一個能夠率領秦國傾國之兵出征而用自汙的方式獲得絕對信任的聰明人,這個時候與別人稍稍有點不同,高居在寶座之上的秦帝嬴政根本不會為此而計較。

至於此時,白起向趙高出手的恩怨自然源於武安國,而王翦為之解圍,那大概和趙高與琅琊王氏的淵源脫不了關係。所謂一飲一啄皆有前因,趙高在各個劇情世界中的所作所為,都真真切切的映照在了這個大混亂的世界。

再次向王翦身後的王離抱拳致意之後,趙高在李斯的指引之下,一一與其餘諸將見禮,這其中不乏如司馬錯,甘茂等大佬,唯一沒有例外的是,這些人統統向趙高行大禮參拜,且都是心甘情願無法拒絕的模式。

“敕:孟士為左庶長,配秦國相印!”

等趙高迴歸原位,立即有禮官宣讀秦始皇對趙高冊封的詔書,同時內侍用金盤呈上了金鈕銅質的相印,作為趙高身份的象徵。

因為缺乏空間信息規則的引導,這件物品的等階和作用都無法用資料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個時候趙高得到的,看起來不過就是個小玩意兒罷了。

“果然是客卿。”麥玲瓏暗自輕輕地點了點頭,這倒是在她的預料之中。左庶長雖然在秦國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中不過是第十級,卻是穩穩地踏入了高階核心官員的層次,也是受到秦王重視的標誌之一。

歷史上商鞅,範睢等人,都是從這個爵位開始自己在秦國燦爛無邊的政治生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相印,那也並非就是代表著行使相權的印符,不過代表著這個人特殊的地位。歷史上著名的勵志故事懸樑刺股中的蘇秦,就曾經身負六國相印,代表著合縱之下他在各國無上的權柄,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所以這樣的相印,形式上表示尊重的意義要遠遠大於實際,物品等階不會低但作用不會太大,然而要想獲得的難度絕對不低。

因為這既然代表著君主以國士之禮相待,那麼你就必須拿出符合國士身份的真本事來。

事到如今,出人意料的其實只有一點,那就是從一開始趙高說完那段話之後,秦始皇就沒有質疑他是否真的有這樣的能力。

“陛下,不知這鼎中所烹者為何物?”

趙高身為客卿,進退應酬之間比之秦國眾臣要自由的多。本來大朝會之上絕無臣子向君主發問的權利,可是趙高偏偏就問了,而且問的還無關國之大事,似乎僅僅只為口腹之慾的小事。

不過能夠讓大殿之中這一眾大佬都為之迷醉的,似乎也不能算是小事了。

秦始皇不以為忤,反而笑道:“朕曾經聽聞,劉徹那小子麾下有一名謀士名曰主父偃,倒行逆施構陷諸王,臨戮之際曾言‘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亦當五鼎烹。’此之謂也。”

這個人和趙高沒有什麼交集,不過這個故事並不陌生,屬於“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的著名宣言。

鼎食,即是身份的象徵。據《春秋公羊傳》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主父偃一生所求,不過就是個大夫的待遇,竟用上了性命相博。

此時大殿之上,眾臣的身份高貴,說是一方諸侯也差不了許多,能夠對這些人造成迷醉效果的,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從更深的層次來解讀,這不是貪食,而是高階規則對於低階規則致命的吸引力。難怪越往後那些人眼中的慾望越低,這根本就和這些人對於規則理解的深淺正相關。

換句話說,就是越高階,越無法避免。

“莫非這就是……”麥玲瓏心中一驚,眼中已經布上了難以置信的神色,眼珠兒眨也不眨地盯著這外表已經糝出銅綠的大鼎,這下便再也難以離開。

淡淡地龍紋縈繞在鼎身之上,隱隱透出一絲紅光,將整個大鼎在火光之中映襯出赤色。

“龍文赤鼎!”

什麼是天子之權的象徵?這就是!

所謂的傳國玉璽不過就是秦帝嬴政所造。真正能夠象徵天下社稷的傳承之物,只有夏王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之後,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以天下大運融入其中,最後代表著無上權威鑄成的九鼎!

這九鼎,一鼎便是一州的山河氣脈。龍文赤鼎又稱“雍州鼎”,自秦之後,亦被稱為“秦鼎”!

“這便是九鼎之一。朕之先祖昭襄王一脈並非嬴姓嫡子。”秦始皇對於這一段記載並不避諱,對於這銅鼎所來的淵源,更是說的一清二楚。

當年秦孝公有子嬴駟,於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始為秦惠文王。當其時,嬴駟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打下了大大的一份基業,傳給了他的兒子秦武王嬴蕩。

嬴蕩繼位不過三年,便連橫衛秦攻伐韓國,連越制楚平定蜀亂,算得上開疆拓土的一代英主,卻因為與人比賽舉鼎而身亡,成為後世庸人之笑柄。

“當年武王攻佔韓國都城宜陽,命令大將樗裡子率領大軍抵達周王之都,以興師臨周而求九鼎的名義,於周王太廟和孟說比賽舉鼎,絕臏而死!”

這一段記載被《史記》收入,歷代所述卻諱莫如深。事實上當年武王手指九鼎之中的雍州鼎為秦鼎,說“寡人當攜之歸咸陽”,這才以比賽玩笑的名義,硬生生將此鼎從周王太廟中扛了出來,攫取了雍州一方的天地氣運。

後人只是笑武王為了比賽力氣而自尋死路,卻絕想不到,這樣的一代英主,又怎會和自己的臣子較力氣上一時之長短而至於殞命。

“九鼎氣運絕非一般人可以承受,反噬之下本來擁有大氣運在身的武王當夜身死乃至於絕嗣。以此換來了雍州鼎鎮壓秦國氣脈,自此之後秦國蒸蒸日上,又因為歷代秦君的勵精圖治,這才有了朕掃滅六國統一天下。朕之先祖諡其為‘武’,與其父之‘文’並稱,本身就已經說明了他對於秦國基業之大功。”

這樣的話,大概也就只有秦帝嬴政自己能說,關於嬴姓趙氏的隱秘,殿中的諸多臣子就算心中猶如明鏡一般也不能宣之於口,只能低首垂目,彷彿都在認真等待著鼎中的肉食。

“朕之先祖,不過是為周王牧馬出身,國運氣脈遠不如那些公侯世家,為此,嬴姓先祖自身性命榮辱和萬世清名尚且不惜,又何惜於外物?凡能為大秦帶來氣運之人,皆為上賓。此為強秦之鐵律,即便是朕,也不得不遵守。”秦始皇聲音雖是幽幽,但語意之中頗有自傲,俾睨之下天子氣度讓所有人為之折服,這才接著說道,“你現在明白,為什麼這殿中的諸臣,都是大秦立國之巨勳,卻都免不了向你行上一禮。因為即便是朕,也是如此!”

語畢,秦始皇就此從寶座之上站了起來,雙手環抱微微一躬,說道:“弘毅先生,朕敬勞於卿!”

ps:說更就更,守信用。

今天本來回覆了一個讀者關於為什麼勝者那一章的問題。詳細的說明是為了引出世界的構架本書裡面沒有一方是擁有不受限制許可權的存在,因為那樣不合理。幾個不同的載體之間相互牽制達成平衡,空間是如此,探索者是如此,劇情世界是如此,公國是如此,乃至於底層規則也是如此。

不過後來我又刪了,說到底,我不過是一個已經更了近兩百萬字還不到一萬收藏的鹹魚,說再多有個p意義。

說真的,我真的覺得起點不給我這樣的書任何推薦,而是給各種無腦流真心沒有辦法。說句不要臉的話,這本書的質量超過80%以上那些被推薦的書,算是我吹牛吧。

發個牢騷。

各位安!

相關推薦:穿越後繼承了一座青樓怎麼辦帝皇徵召之千古英傑我相親超有經驗的邪龍狂兵[綜英美]改造基地建設中大仙廚領主大人是吸血鬼店小二的江湖日誌諸天之昊天帝艾澤拉斯時光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