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貞觀攻略->章節

五百七十二 千年未有之大變革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瘟疫給大唐帶來的傷痛和恐慌被書籍和紙張帶來的狂喜給衝得無影無蹤,長安大瘟疫就像是一段被刻意忘卻的歷史,再也無人提起,受到了失去親人傷痛的百姓得到了朝廷的補償和撫卹之後,也重新面對生活,失去了戰友的士兵在痛哭流涕發誓照顧戰友親人之後,也隨之迴歸正常。

日子還是要過的。

書籍的大量發售和極其低廉的價格讓全大唐的文人士子和百姓都認為這是天堂,這是夢境,但是實實在在的書本和散發著墨香的文字,還有一張張白如雪卻價格低廉的令人髮指的紙張,卻是實實在在的告訴所有人,這不是夢,這就是現實。

幾乎所有人都在不顧一切的買書買紙,若不是規定了每個人限購多少書多少紙,估計一個鉅富商賈就能把整個長安的書本買空,可是他們只是知道買,卻不知道該如何讀,連字都不認識,談何讀書?可他們並沒有這個意識,只知道買書和紙,擁有書和紙,幾千年的窮困,一朝可以顛覆,他們都瘋了,不管有沒有用處,只要擁有就是好的。

揣在懷裡,藏在衣服裡,睡覺墊在枕頭下面,手裡還抓著一本,抱著自己剛會走路的小兒子,如數家珍一般把書從懷裡面掏出來,然後左右看看有沒有人,防賊一樣的保護書本,接著翻開一頁,告訴自己的孩子,這個東西叫做書,祖上多少代人都沒有讀過。可是現在可以讀了,你要知道啊,讀書可以讓你做大官,書讀得好了,咱們這十幾代人務農的功德也就到頭了!

面對大唐百姓瘋魔一般的搶購現狀,大唐政府終於意識到了民間對於文化的渴求程度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的限度,開啟民智,讓文化平民化已經無法逆轉,誰要和它作對,就是在找死。世家大族一直都在逆流而上。他們的滅亡是註定的。

朝堂上僅剩的三個大家族的官員和部分門生故吏這些日子每一天都是面色發青,低著頭走路,走到哪兒都覺得後背發涼,朝堂廷議的時候一句話不說。低著頭。往日的趾高氣揚已經看不見蹤影。就連大唐政府談論起和他們息息相關的現有世家大族的特權該如何應對的時候,他們也只是瑟瑟發抖,冷汗直冒。並不敢出言有所干預。

李二陛下這些日子感到自己的快樂是以往所有快樂的總和,朱雀門售書的事情已經被史官載入史冊,必將大肆美言,而以孔穎達為首的清流文人集團和寒門文士更是激動的流淚不止,紛紛撰文讚美這個歷史性的時刻,作為一個軍人出身的非純漢血統的帝王,李二陛下一直都是被文人辱罵和瞧不起的物件,一朝翻身做明君聖君,他的心情想不好都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他也意識到了民意的力量,他開始關注民間聲音,每做一件事情都要遣人詢問百姓的意見,百姓反映良好則喜不自勝,百姓反映冷淡則憂心忡忡,朱雀門售書的十萬民潮讓他不僅激動,而且害怕,他頭一次真正的認識到了百姓的力量,他終於明白了,山東士族之覆滅不是他的功勞,也不是蘇寧的功勞,山東士族已經走到了盡頭,自絕於天下。

商鞅變法到了最後,貴族無力改變,只能妥協,即使商鞅已死,但是天下大勢不容違抗,守舊勢力再強大,再怎麼玩弄權術,卻依然難以對抗悠悠之口,百姓的力量,由此可見,李二陛下還在朝會上三番五次叮囑群臣一定要注意,還不惜說出自己數次夢中驚醒的事情來告誡群臣,欺壓百姓,沒有好下場。

眼看著李二陛下似乎有些反應過度了,群臣由此上奏,將歷朝歷代的事情都說了一遍,以此緩解李二陛下的擔憂,山東士族因百姓而亡,大唐會不會也如此?李二陛下的擔憂就是這樣,群臣連番上奏,多少安撫了一下受驚之人的內心,之後蘇寧入宮,將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話對李二陛下說了一遍,當天晚上,一副整齊的大字就掛在了李二陛下的床頭……

君為舟,民為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李二陛下恢復了自信,他堅信,只要自己對得起天下百姓,天下百姓就不會對不起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利於民,萬民不會背叛他……

這傢伙還是怕了,真的是怕了,若不是真的怕了,他定然不會說出君舟民水的話,原先的時空中到底是什麼人什麼事讓李二陛下說出了這樣的話,蘇寧不清楚,但是蘇寧明白,那個時候的李二陛下和這個時候的李二陛下是一樣的,他對他統治下的萬民產生了恐懼感。

這種恐懼感控制的好了,就是一個明君聖君誕生的見證,把握的不好,只會引起腥風血雨。

伴隨著貞觀革新再一次步入正軌,又有幾件事情要提上日程,第一件就是長安大瘟疫之後的論功行賞,長安大瘟疫雖然沒有造成太多傷亡,但那是所有有功之臣努力的結果,為了封鎖疫區,長安大將盡出,將四面八方把守的密不透風,瘟疫始終沒有越過軍隊封鎖圈……當然,除了長安的人口稠密區,衛生條件就要好一些,加上蘇寧的提前警告,沒出現那是正常的。

參與封鎖的諸位將領各自得到了賞賜,都是錢財物品,並無官職爵位的賞賜,這讓一些人覺得奇怪,不過這也不是軍功,看來也是可以理解的;接著以孫思邈為代表的長安總院諸位功勳醫者上朝接受李二陛下的賞賜和親自接見,這還是開天闢地頭一回,醫者上朝堂迅速傳遍大唐,醫者的地位在無形之間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不過還是沒有官位和爵位的獎勵,功勞最大的研究出特效藥的孫思邈也沒有獲得爵位獎勵。這讓大家有些不理解;最後,主管長安治安,提出防疫條例的蘇寧也被獎勵,作為第一功臣,獲得了大量的錢財和物品獎勵,但是也沒有獲得其餘的獎勵。

要說這次的瘟疫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予以解決,蘇寧和長安總院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波及範圍如此廣、最初勢頭如此兇猛的瘟疫最後卻只有不到一萬人喪生,而餘者盡皆康復,真可謂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沒有特殊的獎勵,實在是說不過去。

正當群臣疑惑之時,李二陛下丟擲了重磅炸彈——爵位制度改革。

爵位制度改革從貞觀七年年初就提了出來,群臣反響不錯。都認為這就是多了一些安全的保障。尤其是一批國公。更是這樣想的,但是一直未曾付諸實施,這個時候。李二陛下終於頒佈聖旨,下令將大唐爵位制度進行改革,除去王爵之外的七等爵位擴充至十五等爵位,最第一層爵位為三等男爵,最高一等爵位為一等公爵,一共十五等,王爵不變,由是如此,並且立刻就按照原先的功勞改封了一批功勳。

以李世績和程咬金為首的一批中生代國公重臣全部封為二等公爵,原先國公名號不變,待遇加上三成,以示獎勵;蘇寧被封為一等侯爵,待遇加三成,以示獎勵,孫思邈被封為三等子爵,以示獎勵,長安總院十一名功勞最大的著名醫者獲得了三等男爵的賞賜,是為國朝開國以來頭一回大封群臣,還帶上了一群醫者。

被封為一等公爵的人很少,不是老臣,就是功勞太大,或是不堪驅使,比如李靖,比如秦瓊,被封為一等公爵,待遇加一半,以示榮耀,大家心裡明白,這是皇帝給群臣的一次特殊獎勵,二等公爵,那就是還能往上走,還能繼續立功,而且想做一等公爵肯定很難,說不定要等到死後追封,但是勝在踏實,大家還有辦法繼續立功,往上走。

這就是一個訊號了,一旦被封為一等公爵,那就是人臣之路走到了頂端,就可以考慮去軍事大學混日子養老了,而其餘臣子,繼續努力吧,你們還有機會,還有時間。

十五等爵位分封制度得到了群臣擁護,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得到了改封,蘇定方被封為二等侯爵,薛仁貴封為三等男爵,孟雨封為三等男爵,其餘眾人大多被封為二等和三等爵位,至於每一等級的一等爵位,都被認為是下一等級的預備軍,對於此,蘇寧有些意外,他認為自己也應該是二等侯爵,誰知李二陛下給了他一個一等侯爵,那不就是說,下一步就要做公爵了嗎?

可是這是喜事,這真的是喜事,被封為二等公爵的諸多大臣心中歡喜,揹著李二陛下彈冠相慶之事甚多。

安撫了群臣之心,安撫了百姓之心,李二陛下一下子獲得了巨大的聲望,這才有底氣在朝堂之上正大光明的開啟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就是教育改革,一口氣下達數十條教育改革法令,放出豪言要在二十年之內在大唐國內每一個鄉都設立鄉學,號蒙學;每一個縣都設立縣學,號小學;一個州都有州學,號中學;大唐都城長安設立最高學府大唐政法大學,具為官辦之學。

改革科舉制度,將大量的官位名稱下放,每三年開一次科舉考試,將所有需要的職位都明文寫上,善於哪個職位,想考取哪個職位,就直接報名,專門考取這個職位,一旦考上,透過面試,就可以得到這個職位,參考者只要是大唐子民就可以,沒有其他要求。

這是教育革命,一場影響到千萬年以後的教育革命,官辦教育一直到宋代才逐漸成規模,逐漸成型,而唐代之前就別提官學了,私學都不興盛,而官學的訊息一傳出,立刻激起千層浪,民間廣泛議論,文人爭相發表言論,討論該措施的可行性,可無論如何認為,沒有人反對這樣的做法,朝廷先是售書售紙,而後下達教育改革令,改革科舉,這是要大興文治的前兆,文人無不歡欣鼓舞。

不少文人一直都認為大唐過於剛強了,就拿之前的軍事大學來說,一下子讓民間習武之風大盛,大唐本就重視軍事,加上朝廷重視以及另外一條文人之路走不通,這樣一來,更是一邊倒的喜武厭文,而朝廷扳倒了山東士族,並且發售圖書,設立官學,改革科舉,招攬人才,這就是要大興文治,文武平衡之預兆。

對於此事,朝堂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大家都支援,有人反對也不敢說出來,這是一場大的功德,辦成了這些事情,所有人都是無上榮光,人人爭相獻計獻策,沒有一人提出反對意見,但是漸漸地,就有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比如開放了科舉之後,讀書人歡欣鼓舞,讀書人數量猛增,但是誰來做老師呢?

大唐不缺書本,不缺紙張,不缺筆墨,唯獨缺老師,能識字的人都願意做官,真正願意做老師的人,很多嗎?(未完待續。。)

...

本书作者其他书: 玄德 啟明1158 東漢末年梟雄志 覆雪之下 萬曆1592 靖康雪
相關推薦:怒江之戰(新版)我的重生女神我能穿越萬界諸天青猿傳靖康雪萬曆1592星河煉問答諸天,從漫威開始暴走從召喚哥布林開始諸天遊戲巡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