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章節

第12章 他人舉薦——做官的捷徑?(3)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駕崩,二世即位,二世的統治比始皇帝更加荒淫無道,潛伏的危機終於爆發。一年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秦帝國如同火星引燃了柴堆一樣,到處爆發反秦起義,六國貴族也趁勢而起,原來楚將項燕的後代項梁、項羽在江東吳中起義,劉邦也從江蘇沛縣起義,韓信投身於當時最有希望的項梁軍中,從此開始了戎馬一生的軍旅生涯,當時,他不過二十出頭。

韓信最早的軍事生涯並不順利。由於韓信出身低微,雖然多次向項梁、項羽獻計,卻從不被採納。公元前208年,項梁因為連連取勝之後驕傲輕敵,被秦將章邯擊敗身亡,韓信繼續追隨項羽,終於勉強提升成為更值宿衛的郎中。韓信曾多次向項羽出謀獻策,仍然沒有得到重視和採納,依然是默默無聞。

當劉邦和項羽兩軍會師咸陽,完成滅亡暴秦的大業之後,韓信敏銳地覺察到新一輪爭奪天下的戰爭即將到來,而自己在項羽軍中不會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於是便在項羽從咸陽返回彭城建都時,悄悄地投奔了劉邦。

剛到劉邦軍中,劉邦僅僅讓他擔當一個連敖之職,這相當於一個倉庫管理員的角色,比郎中並不高多少。懷才不遇的韓信在工作上馬馬虎虎,結果觸犯了軍法,按律當斬,他在刑場上高呼:“漢王不是要成就天下的大業嗎,為何要殺壯士?”監斬官夏侯嬰聞言大驚,又見韓信氣宇不凡,便急令停斬,經過與韓信的交談,他發現韓信是難得的奇才,於是向劉邦舉薦他,但劉邦依然沒有重用韓信,只是讓他當了個治粟都尉。

雖然韓信依舊不滿意,但他還是有機會可以和漢王身邊的丞相蕭何交流。經過交談,蕭何深深地認識到了韓信的軍事天才,於是幾次向劉邦推薦,但劉邦都沒有在意。此時漢軍營裡已經人心渙散,許多人都逃亡了。終於有一天,韓信也失去了耐心而逃亡了。蕭何聽說韓信也逃了,大吃一驚,來不及報告劉邦,連夜騎馬去追韓信,這就是被後世傳為佳話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蕭何勸回韓信之後去見劉邦,劉邦正為蕭何的不告而別而心急如焚,見到他,劉邦就質問他為什麼逃跑,蕭何回答說去追韓信了,並趁機再次舉薦韓信說:“諸將易得,跑了也就跑了,但像韓信這樣的奇才,舉世無雙。如果大王要想長期在漢中稱王,韓信沒有什麼用處;如果大王要奪取天下,就不能沒有韓信啊!願大王三思。”這次,劉邦採納了蕭何的建議,選擇吉日準備拜將。許多將軍大都是跟隨劉邦出生入死的,聽說要拜大將,心中欣喜不已,都認為該是自己當大將,等到拜將之時,卻發現是那個年輕的韓信,真是一軍皆驚。

拜將之後,劉邦迫不及待地將韓信請入帳中,對韓信說:“丞相極力舉薦將軍,稱讚將軍的雄才大略。我想統一中原,平定天下,將軍有何妙計助我?”韓信沒有直接回答,卻反問劉邦:“大王要東征,奪取天下,您的對手是不是項羽?”見劉邦連連點頭,韓信接著說:“請問在勇敢善戰、強悍、對士卒仁愛和兵力強弱方面,大王能與項王相比嗎?”劉邦沉默了很久,還是老實地承認:“我恐怕不如項王。”

韓信見劉邦有自知之明,便對項羽作了入木三分的分析。韓信說:“項羽雖號稱勇悍仁強,但徒有其名。項羽不能用人,不擇善而行,其‘勇’只是‘匹夫之勇’。項羽待人表面上恭敬慈愛,談吐也算溫和,部下有了疾病,他又很同情,備加關注;但是,部下立了功,他卻有功不賞,有時官印都撫摸得沒了稜角還下不了封賜的決心,這就是所謂‘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現在稱霸天下,要指揮各路諸侯,但不在關中建都,卻東歸彭城,顯然是自失地利。而且,他還違背楚王原約,專以親疏劃分封地,諸侯自然生怒,並且起而效尤。試看山東諸國,已開始驅逐舊王,據國稱雄,這如何致治?項王起兵以來,所過之地無不大肆殺戮。百姓敢怒不敢言。眼下人們懼怕項王威勢,不敢背叛,將來各國勢力逐漸強大,何人肯再服他?可見,項王雖強,卻是極易變弱的。現在,大王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謀臣勇將,何敵不得摧?率領將士,仗義東征,何地不能克?”韓信見劉邦聽得十分專注,又分析了劉邦爭勝天下的有利條件,說:“章邯、司馬欣、董翳三王雖然阻我東徵之路,但他們本是秦之降將,秦地父老十分憎恨他們,怎肯誠心歸附?而大王當初率軍入關之後,秋毫無犯,並廢除秦時苛政法令,與秦民約法三章,秦民無不願大王治理秦地。”韓信講到這兒,向前探了探身子,滿懷希望地說:“現在大王如果東入三秦,很快就能略定;三秦略定之後.便可進圖天下了!”

韓信的這一席話,只聽得劉邦心悅誠服,說:“我真後悔沒有早日起用將軍!今日聽了將軍的指導,茅塞頓開。此後用兵全仗將軍排程,指日東征!”韓信說:“將不練不勇,兵不練不精。項王雖有許多劣弱之點,但畢竟是百戰的勇將,不可輕視。現須加緊操練人馬,鼓舞鬥志,約過月旬,方可啟行。”漢王連聲稱好,即命韓信去佈置諸將,校閱士卒。

這次談話,韓信初試鋒芒,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利弊得失,指出了漢軍必勝、楚軍必敗的主客觀條件,並提出了東征的具體部署,使劉邦看到了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韓信在分析形勢時,不是單純從軍事力量的對比著眼,而是把戰爭的勝負同人心的向背緊密聯系起來.表現了超人的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八、張禹被舉薦入仕途

班固在《漢書·匡張孔馬傳》的評語中,點名批評了十幾位“以儒宗居宰相位”的官僚,說他們“持祿取容,被阿諛之譏”,這其中尤以張禹為甚。

張禹(?—公元前5年),字子文,西漢河內郡軹縣(今河南濟源南)人。張禹早年屢從名師學習,儒學功底深厚。後來開門授徒,被舉為郡文學,很快就成為小有名氣的儒士,深受當時儒學大師蕭望之賞識。元帝末年,張禹為博士官,受命教授太子劉驁學習《論語》。張禹竭盡全力,教授有方,為劉驁所敬重,由此奠定了他日後榮華富貴的基礎。

九、沽名釣譽的孝廉

前面說過,我國封建社會的官吏選拔制度,漢代主要是鄉舉裡選,魏晉南北朝為九品中正制,唐代以後盛行科舉制。漢代的鄉舉裡選,主要是由地方官保舉本地的士人到中央,經考察後授予一定的官職,選舉的科目有賢良方正、孝廉、闢除等。其中,孝廉是最重要的選舉制度。被推選為孝廉的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曰德行高妙,志潔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通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案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符合這些標準的人就稱為秀才或茂才。當時的士子為了透過孝廉這一途徑進入仕途,矯偽飾行,沽名釣譽,請託權貴,以獲取孝廉的美名。有一個叫許武的人,被推舉為孝廉。許武考慮到兩個弟弟還未顯名,為了使他們出名,同他們商議後,便召來全宗族的人,把家產分為三份,他自己的那一份皆是肥田廣宅,兩個弟弟所得家產既少又差。但兩個弟弟一點都不與兄長爭執,宗族和鄉里的人都稱讚兩個弟弟的謙讓而責備兄長的貪鄙,結果兩個弟弟被推舉為孝廉。事後,許武又召集宗族的人,向他們說明真相,並說:我現在的產業比分家時增加了三倍,現將所有的財產全部分與兩個弟弟。於是,許武的名聲大振,後被調至中央任長樂少府。

陳蕃任安樂太守時,郡內有一個名叫趙宣的人,父親去世,他把父親埋葬以後,自己住在墓道中,服喪二十多年,名聲震動州郡。地方官把趙寶推薦給陳蕃。陳蕃與趙寶相見,問及妻子兒女,結果他的五個兒子都是在服喪期間出生的。陳蕃大怒,遂致其罪。東漢的學者王符揭露當時選舉的弊端時指出:“群僚舉士者,或以頑魯應茂才,以黠逆應至孝,以貪饕應廉吏,以狡猾應方正……名實不相符,求貢不相稱,富者乘其財力,貴者阻其勢要,以錢多為賢,以剛強為上。”當時社會上流行著一首民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可見當時選舉制度的腐朽和虛偽。

十、被哥哥舉薦的霍光

霍光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是西漢名將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把持朝政20年,子弟都位居高位。霍光死後,霍氏全族被誅。霍光執政期間,執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削減國家財政支出,減免百姓租賦,重新恢復與匈奴和親,史稱“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霍光與霍去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的父親霍中孺在平陽侯家當差時,和衛少兒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兩人分手後,霍中孺回到老家又結了婚,生下霍光。

霍去病飛黃騰達後,找到霍中孺認祖歸宗,給他們留下了很多財富,霍光因此得到良好的教育。過了兩年,霍去病來看望父親,發現弟弟霍光是個可造之才,就把他帶到長安,推薦給皇帝。武帝於是封霍光為郎官,這時霍光只有十幾歲。

和霍去病張揚強悍的個性不同,霍光從小就小心謹慎,不因為自己的哥哥受寵而胡作非為。加上為人端正,辦事機靈嚴謹,深受漢武帝的喜愛。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就提拔霍光擔任光祿大夫(皇帝身邊的官員),經常伴隨皇帝車駕出行,回宮時就在皇帝的左右侍奉。這一幹就是20多年,霍光兢兢業業,幾乎沒有出過差錯,每次出宮下殿時,連起止步都有固定的地方,武帝將這些都看在了眼裡。

漢武帝想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但劉弗陵年紀太小,武帝決定為他物色一個忠實可靠的大臣來輔佐。最後,漢武帝看中了霍光,命人送給他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暗示希望他像周公一樣來輔佐幼主。霍光為人深沉,收到圖後沒有任何表示。一年後,武帝終於不行了,臨終時頒下遺詔,立少子弗陵為太子,命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身份輔政。

十一、第五訪被薦

古代的複姓較多,有的還很奇特。比如以“第五”為姓者,恐怕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在漢朝就有。下面所要介紹的一位體察民間疾苦、拯救黎民於水火的廉潔秉公之士,就以“第五”為姓,他叫第五訪。《後漢書·循吏列傳》還為第五訪寫了傳,頌揚他的事蹟。

第五訪,字仲謀,是東漢中期京兆長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人。第五訪的祖父第五倫曾做過漢朝司空的官。祖父以後,家境衰敗,淪為貧苦農民。第五訪就是在這種貧困的環境裡出生,又經受飢寒交迫的磨難。尤其不幸的是,第五訪早年就失去了父母,只好依附於兄嫂家裡,由兄嫂把他拉扯成人。

兄嫂的生活自然也是飢不能充食,寒難以添衣。在清貧至極,生活難以維持的情況下,第五訪稍大便到豪門富戶家裡當僱工,把掙來的錢奉養兄嫂。苦難的童年,磨鍊了第五訪的性格,使他能夠體會民間疾苦,同情勞動人民的辛酸。貧困和苦難並沒有使第五訪喪志,反而激勵了他勤學苦讀的志氣,這也許是祖父留下的遺風吧。第五訪一有空閒時間,就借來富家的書籍,孜孜不倦地閱讀,他特別注重學習治國之道和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有關技藝等方面的知識。由於第五訪天性聰敏,富有智慧,再加勤奮刻苦,不恥下問,學識逐步淵博起來。

由於漢代選拔官吏不把學府讀書取仕當作唯一途徑(正式的科舉考試在隋朝才建立),這給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卻有學識的第五訪能夠做官帶來了機遇。一個偶然的機會,第五訪被薦,做了某郡的功曹。這“功曹”的官,相當於郡守的總務長,除掌人事之權外,並參與一定政務的處理。由此,第五訪開始踏入仕途。

十二、魯肅被周渝所薦

魯肅家財富足,但看到天下將要大亂,就賣掉田產,散盡家財。魯肅這樣做一方面是賑窮,同時也換來了好名聲,以此結交天下的英雄。周瑜當居巢長將時,徵集軍糧,魯肅家中有兩囤米,便把一囤送給了周瑜,從此兩人成為朋友。後來周瑜病重,上表要魯肅代行他的職務,可見他對魯肅是非常倚重的。

魯肅很有眼光,也不是不想做官,但袁術要給他官做,他卻拒絕了。因為魯肅看出袁術沒有大的作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後來周瑜把他引薦給孫權,孫權對他非常器重。晚上,孫權留魯肅聯床交談,問道:“眼下漢室傾危,我想成為齊桓和晉文,你將怎樣助我?”

齊桓公和晉文公都是春秋時的霸主,顯赫一時,孫權想做他們那樣的人,不能說沒有大志。但魯肅卻不以為然。他說:“當初漢高祖想遵從義帝卻無法做到,因為有項羽為害。現在的曹操,就如同當年的項羽,將軍又怎麼去做齊桓和晉文?”

魯肅霍地坐起身來,向孫權分析了形勢:漢室氣數已盡,回天無力了。魯肅勸孫權立足江東,找機會剿滅黃祖,進擊劉表,佔據長江的中下游,然後建號帝王,來奪取天下。

孫權聽了,非常高興,忙說:“你的一番話,真的讓孤茅塞頓開啊!”

劉表死後,魯肅又獻策說,荊楚是天下之資。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不懂軍事,諸將又各懷心事。劉備乃天下梟雄,又與曹操不合,應該與他結盟。

曹操下江南,群臣紛紛要求孫權投降,魯肅卻堅決主張抗擊,並和周瑜一道,力排眾議,說服了孫權,並建立了孫、劉聯盟。魯肅不愧是位出色的戰略家。

多年之後,在孫權後來和陸遜的一次交談中,孫權對周瑜、魯肅和呂蒙三個人的優缺點作出了評價。孫權談到了魯肅的兩個功績,一個是第一次相見時,便談到大略帝王之業;另一個是曹操大軍南下,一於文官都勸孫權降曹,只有魯肅抗言不可,並勸孫權急召周瑜迎擊。這充分肯定了魯肅的遠見卓識。孫權還說,魯肅作軍屯營,能做到令行禁止、職責分明,能做到路不拾遺,這就不只是有見識的事了,而且說明他有實際才能。

可惜,魯肅於公元217年病死,只活了46歲。諸葛亮在成都聽到他的死訊,特地為魯肅掛孝。

後來孫權稱帝,感慨地說:“以前魯子敬就說過會有這一天,看來子敬真是有遠見呀!”魯肅愛讀書,即使作戰時也是手不釋卷。魯肅是東吳最有遠見的政治家,在軍事上也有建樹。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一位好好先生,成為諸葛葛明的陪襯。也就是說,用魯肅的迂來襯托孔明的智,用他的無能來襯托孔明的才幹。這實在是一個天大的冤枉。孔明的確是一代謀臣,但魯肅也並不很差。即使魯肅無法與諸葛先生比肩,但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期,他仍然是一位出其類而拔其萃的人物。

我們知道,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在隆中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大勢,提出了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的主張。這當然是深謀遠慮,令人敬服。但魯肅在諸葛亮之前,就已經對孫權提出過類似的見解,只是他的三分,是孫權、曹操和袁紹。魯肅和孫權的交談,無疑是另一篇“隆中對”,同樣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主張。(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姐,我才八歲,你讓我打kpl我有特殊的單身技巧甜蜜隱婚:影后恃寵而嬌無敵小皇子東廠觀察筆記美國莊園主[全息美食]食破天驚來自異次元的決鬥者在霍格沃茲決鬥的日子萬仙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