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章節

第八十五章 風景這邊還好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1843年4月25日,“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號遊艇下水,但這艘飽含愛意的船卻遭受了最深刻的惡意。

很多人、很多勢力都出於自己的考慮,並不希望維多利亞出訪法國,甚至希望她能死掉。

英法兩國此時正受工人運動的困擾,其實並不只是這兩國,整個歐洲大多數國家都處在這種矛盾之中。

當然奧地利和俄國除外,前者是因為正在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而後者是壓根沒有自己的工業。

奧地利的工廠也分為皇室和私營。

皇室的工廠科技含量高,工資高、工時少、相對體面,但是要求也極為嚴苛,規矩條陳多到讓人頭皮發麻,同時還明確了很多義務和責任。

實際上生產效率要比私營工廠高得多,但弗蘭茨並沒有將私營工廠一竿子全部打死。

因為有些事情是很現實的,絕對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奧地利的私營工廠和這個時代世界上其他私營工廠並沒有任何本質區別,同樣的慘無人道,同樣的暗無天日,但工錢會略高於德意志其他邦國。

這當然不是工廠主們良心發現,而是奧地利有國家工業補貼。只不過這份補貼沒有發給工廠,而是發到了工人手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弗蘭茨其實有自己的目的,國家控制的工會更有利於維持社會穩定。

畢竟弗蘭茨從出生就註定了自己的某些反派屬性,這不會因為他想做什麼,或者是做了什麼就會改變。

但弗蘭茨能決定自己想什麼,做什麼。

由於有國家補貼和皇室工廠在,奧地利帝國的工人生活還算過得去,甚至還有很多其他國家的工人來此打工。

這主要是由於傳統思想在作祟,奧地利是個傳統的農業國,農民喜歡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而城市中小市民更喜歡“體面的工作”,比如職員、小公務員和小店主之類的。

這些年來奧地利帝國還算穩定,所以並沒有太多的人想要進入工廠工作,甚至在歷史上奧地利的國家工廠因為招不到工人而不得不暫時停產的情況。

奧地利國家工廠是特蕾莎女王在位時期創辦,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解決財政困難,同時還能獲得市民階級的支援。

但是經過百年的發展,國家工廠已經徹底腐化,完全背離了其設立的初衷。官員們層層貪汙,導致工廠非但不能增加政府收入,反而還需要國家出資進行補貼。

一方面管理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而另一方面工廠裡卻幾乎招不到工人。十幾人的工廠裡有一百多個當官的情況比比皆是,但是卻沒人敢做什麼,因為這塊蛋糕牽扯到多方利益。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動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是最危險的,往往需要巨大的代價,甚至是生命。

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改革變法者都不得善終的原因之一。

書歸正傳,總之奧地利人對去工廠工作並不感冒,但對於外來的德意志移民來說則是一個非常好的去處。

而此時剛好興起的大德意志思想在外來德意志移民中十分盛行,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靠奧地利來統一德意志邦聯。

擾亂奧地利帝國的秩序,影響其發展則被延伸成了一種罪過。

這當然是弗蘭茨故意引導的,畢竟他可不想既要對付國內的民族主義,又要對付國外的。

至於俄國在與奧地利建立貿易關係之後,貴族們的格局都開啟了,他們覺得發展工業完全是扯澹。

因為此時俄國幾乎沒有工業基礎,並且與奧地利工業差距之大已經到了誇張的地步。現在發展工業不僅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而且還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跟上奧地利的腳步。

其實就是俄國人因為見到了奧地利一方的工業水平,從而對整個世界的工業水平產生了誤判。

同時奧地利帝國的工業強大,完全可以滿足俄國的需求。雙方的盟友關係相對穩定,加上奧地利對俄國有大量的原材料需求。

這讓俄國人認為自己暫時不需要軍事以外的工業,畢竟想要壟斷進口市場很容易,但想要統一國內市場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所以弗蘭茨只要派人對一些在俄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們曉之以理,他們便主動聯絡奧地利一方當起了買辦。

而且將賺來的錢投入農業,也要比投資工業見效快。再加上這些買辦本來就是大地主,只要俄國沒有工業,他們就能割兩次。

同時還能穩固自己的實力,何樂而不為呢?

俄國方面不止貴族們很滿意,政府同樣很滿意,因為進出口的增加,國家收起稅來就更加容易。

俄國的財政大臣每次看到財政報表的時候都合不攏嘴,這賬面數字太好看了。

尼古拉一世是個十分崇拜軍事的君主,手下也都是一群將軍在管理國家。他們只關心這個國家是否強大安寧,而並不關心俄國的未來。

現在俄國的國庫正在慢慢充裕起來,軍隊的武裝也更加強大了,這讓沙皇陛下十分滿意。

此時尼古拉一世最擔心的反而是海峽問題,因為英國始終沒有放棄讓俄國交出在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兩海峽的特權。

一旦奧斯曼帝國受了英國的蠱惑切斷海峽,俄國和奧地利之間的貿易就會中斷,那麼俄國就會遭到巨大損失。

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一是在歐洲大陸上修建一條直通奧地利的鐵路,這不僅勞民傷財,更會給國土安全造成隱患,最重要的是奧地利一方也不見得會同意。

另一種辦法則是讓奧斯曼人徹底臣服,由俄國來控制黑海海峽。

其實尼古拉一世這麼想已經很久了,而且國內的大貴族也十分支援這件事。

這倒不是那些貴族突然想起了第三羅馬帝國的千年夢想,而是在黑海周圍有大片適合種植棉花和茶的土地。

而無論是棉花還是茶葉在此時的歐洲都是非常暢銷的商品,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硬通貨了。

沒錯,此時俄國還是歐洲的產茶大國,並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十七世紀時就開始種植,但是由於品質低劣一直不為歐洲主流所接受。

直到1817年以後,先是從大清採購良種,又在緯度較低的黑海附近種植,才有了近代的俄國“黑茶”。

於是乎,俄國人開始了高強度地琢磨起了奧斯曼人的環黑海地區。

相關推薦:開啟第四天災的術士超維度英雄我有一座仙府輝煌王座亞人的萬界半島小行星魔法研究會虎狼黑科技:從空間跳躍機開始歐皇人生:從直播CSGO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