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章節

第七十九章 第二日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維也納,美泉宮。

弗蘭茨看著制裁埃及的條款,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英國人的目的已經達成了,《英土商約》將會在埃及正式生效,同時法國在埃及的特權也被奧斯曼收回。

至於英國人的春秋筆法,他們玩得小伎倆,弗蘭茨覺得梅特涅可以應對,如果不行,那就可以考慮換人了。

埃及歸還了克里特島和敘利亞,但好歹保住了本土和蘇丹兩個地區,一個虛弱的埃及是無法阻止奧地利對的黎波里的擴張的。

弗蘭茨覺得,第一天的會議進行的還算成功,只要沒讓奧斯曼重新收回埃及就是勝利。雖然條約將埃及的實力限制得很慘,但原本的世界線英國人幾次三番想進入埃及都沒成功,到最後反而是要向阿里行賄才能如願以償。

歷史上1843年,英國政府送給了默罕默德·阿里一艘蒸汽戰艦。(排水量大概800噸,算不上戰列艦。)

英國女王也向他贈送私人禮品,同時東印度公司等英國第一批跨國企業也向阿里贈送禮品,以尋求可以在埃及立足的權利。

之後更是給他頒發了和平獎章,甚至邀請他的長子去英國訪問。

第二天的議題則是海峽問題,英國人和歷史上一樣提出了共管的提議,區別是提出的人從帕麥斯頓換成了坎寧。

在這個問題上英法態度一致,他們覺得出於為和平著想,列強們有必要以聯合聲明或者條約的形式達成共識。

歷史上是由於英奧堅持,加上法國態度的改變,和涅謝爾洛夫的一頓自殺性操作,才達成了海峽公約。

然而此時奧地利是一種模稜兩可的態度,倒是涅謝爾洛夫有些被人繞暈了,他不得不寫信給沙皇。

“我們為海峽付出的代價太高了!事實上,它束縛了我們的手腳。”

這個時代電報還沒普及,長距離傳遞信息最有效的方式是鴿子信。

事實上,由於弗蘭茨的影響,此時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並不準備放棄自己在海峽的特權。

他在回信中寫道:

“我們必須保護俄國的安全,奧斯曼帝國的安全,因此黑海海峽不應對任何國家開放。”

當然,與會的各國並不會幹等沙皇的回信,所以直接開始了下一話題。

坎寧提出了猶太國的設想,他的主張是:雖然猶太人在歐洲並不受待見,但是他們應有建立自己國家的權利,正好默罕默德·阿里放棄了敘利亞,也許可以在此建立一個猶太國。

聽到這話,剛才還很開心的費爾·恰克的臉色立刻變得難看起來。

他本以為能收回被阿里奪走的土地,可沒想到英國人居然要把奧斯曼帝國的神聖領土,劃給那些骯髒的猶太人。

猶太人在奧斯曼帝國,同樣不太受待見。至於原因麼,懂的都懂。

聽到將聖地劃給猶太人,涅謝爾洛夫坐不住了。他立刻站起來了和坎寧怒目而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要和您決鬥,先生!”

其實基左對英國人的提議持保留意見,因為法國的天主教勢力強大,如果將聖地劃給猶太人,毫無疑問會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那他這個外交大臣也做到頭了。

而有些實在忍不住打哈欠的瑟維爾顯然沒有把談判放在心上,對和宗教有關的話題更是興趣全無。

奧地利的情況和法國差不多,只是教會最多表達一些不滿,並不會拿梅特涅這個首相怎麼樣。

如果涅謝爾洛夫不出頭的話,梅特涅也許會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但現在似乎用不著了。

很快這又變成了,英國和俄國的全面衝突。

坎寧自然不會接受涅謝爾洛夫的決鬥提議,畢竟他不想和一個退伍軍人對打,如果輸了那一定會淪為外交界的笑柄。

但即使坎寧贏了決鬥,以俄國人的腦迴路,下次多半會派個決鬥大師來找回場子,這對於談判的進展毫無益處。

“我拒絕!”

“你這個懦夫!你侮辱了我的信仰,我要求你道歉!”

“我們這是在談判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

雙方爭論了半天也沒有結果,坎寧最後只好要求舉手表決。

然而他很快就發現,會場內的列強並沒有人贊成他的提議,俄國更是激烈地表達了反對意見,坎寧只能放棄了這個提議。

他理所當然地認為,奧地利、法國、奧斯曼都是叛徒,背叛了他的計劃。

第二日談判結束之後的舞會上,涅謝爾洛夫拿著酒杯到處炫耀他是如何忠實的履行自己的職責,保護耶路撒冷,挫敗了那些異教徒的陰謀。

對於舉辦舞會,梅特涅可是行家了,維也納的貴族對此也是有著豐富的經驗,現場氣氛十分熱烈,這當然少不了維也納氣氛組的功勞。

梅特涅為了招待各國來的貴賓,可是將維也納最頂級的幾家妓院當紅的姑娘都包了下來,此外還有一些女演員和芭蕾舞者。

當然除了氣氛組以外,還有很多知名藝術家和各行業的翹楚。

在那個時代想認識大人物,這種舞會可是最佳場所,同時梅特涅也是在向各國展現奧地利的軟實力。

和各國憂心忡忡的使團相比,瑟維爾則是玩得不亦樂乎。但他也是由衷感嘆,奧地利的娛樂服務業是如此強大,柏林與之相比就像是一個貧民窟。

當然普魯士使團的其他成員,則是一副忙碌的景象,他們來此有的是為了談生意,有的則是為了能刺探出更多有用的情報。

雖然普魯士國內已經有人開始提議向非洲殖民,但並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

在使團之中有一個特別的年輕人,他是一名來自波美拉尼亞的農場主,參加使團時用的身份卻是波茨坦步兵團的列兵。

一個列兵並沒能引起奧地利官員的特別關注,然而眼前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便是日後鼎鼎大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此時的他本應在家幫父親打理農場,然而由於時間線的改變,奧地利帝國的影響力空前強大,讓這個曾經贏下過二十五場決鬥的年輕人有些心癢難耐。

歷史上,俾斯麥曾經在大學期間參加過二十五次,只有一次手臂負傷。

俾斯麥想見一見自己未來最大的敵人,以及那位執歐洲之牛耳三十餘年的宰相。

此時回到了主場的梅特涅自然是如魚得水,周圍各國的大使都紛紛向他舉杯祝賀,奧地利帝國可以說是此次近東危機中受益最大的國家。

同時奧地利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強,倫敦會議的失敗,和兩次維也納會議的勝利召開形成了鮮明對比,人們甚至將維也納稱為“會議之都”、“歐洲政治的中心”...

舞會期間,奧地利和各國的交易還在不斷進行,無數的達官顯貴、富商巨賈、窈窕淑女都圍繞在梅特涅的身邊如眾星捧月一般。

此時,一位青年說了一句讓眾人捧腹的話“彼可取而代之”,同行的普魯士官員就把這當成了一個笑話。

相關推薦:開啟第四天災的術士超維度英雄我有一座仙府輝煌王座亞人的萬界半島小行星魔法研究會虎狼黑科技:從空間跳躍機開始歐皇人生:從直播CSGO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