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章節

第三十四章 花廳講話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大薩拉基里奧宮,花廳。

這裡原本是奧斯曼宮廷甜點師準備玫瑰蜜餞的地方,所以種滿了嬌豔的玫瑰,甜膩的香氣充滿了整個花廳。

這一次來聆聽御詔的不只有奧斯曼的官員,還有外國使節和記者(通常他們不會受邀參加這類儀式)。

很快那些西方的使節和記者便第一次見到了,那位傳聞中“弱不禁風”的蘇丹。

十六歲的麥吉德顯得纖瘦,且沒有攻擊性,這為他贏得了一部分人的好感。畢竟奧斯曼曾經是橫亙在歐亞大陸中間的怪物,甚至間接導致了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

如此一個人畜無害的男孩,統領這個曾經讓世界忌憚的帝國,對大家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

男孩開口了,他的聲音很輕柔,每一句話都是先用奧斯曼語講一遍,再用英語重複一遍。

這讓很多人看到了一個博學的蘇丹,英國大使坎寧更是稱其為東方世界的“文明人”。

麥吉德覺得此時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一身西裝常服打扮,沒有選擇穿軍服就是為了向西方釋放善意以顯示自己和過去的統治者不同。

可是他說英語,而沒有選擇說其他國家的語言,讓一些官員覺得自己被輕慢了。

花廳御詔本質上講,是對馬哈茂德二世改革的一種繼續和延伸。它承載了馬哈茂德二世的各種計劃和理念,並且新增了更多西方元素,和麥吉德自己的理解。

與其說這是一份公開的詔書,不如說他是一部憲法,事實上,這份花廳御詔被人認為是東方最早的一部憲法。

最後麥吉德本人向花廳御詔的根本理念和議事機構做出的決議宣誓,更是驗證了這一觀點,只不過最終見證人從上帝換成了安拉。

花廳御詔確立了奧斯曼國民的生命、榮譽和財產,以及自由和安全都受到法律保護。

經濟上用固定計稅徵稅體系取代了落後的包稅制,歐洲諸國大多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廢除了這一制度,奧地利則是在特蕾莎女皇時期改革了這一制度,在約瑟夫二世晚期又恢復了這一制度。

軍事上,再次提出了編練新軍,並且確立了常態的徵兵流程,明確了軍人服役年限,效彷普魯士實行普遍徵兵制。

司法上,要求審判公正公開,還制定了相關法律,來懲罰未經合法審判就施以懲罰的人。

其中最為激進,也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項改革就是:

奧斯曼帝國的所有臣民,不論種族和信仰,都享有相同的權利。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是民族同化政策,也可以理解為是消除了天方教、東正教、天主教徒之間的差別。

理論上,奧斯曼的全體國民在法律、稅收、財產、教育,以及在軍隊和政府部門的選拔中擁有相同的權利。

實際上,第一次亞美尼亞大屠殺很快就會到來。這場屠殺,針對的物件正是亞美尼亞地區的天主教徒。

理由是亞美尼亞人的羊,吃了突厥人的莊稼,並且用糞便汙染河流。

直到一戰奧斯曼徹底解體,亞美尼亞人都沒獲得所謂的平權。

所以弗蘭茨一點都不擔心,奧斯曼帝國的改革會真的讓其重回巔峰。

在場的大使和記者紛紛稱讚麥吉德,是一位仁慈開明的君主,一時間歐洲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都刊登了此次花廳御詔。

人們紛紛猜測,奧斯曼帝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英國,或者是法國,成為一個文明的國度。

麥吉德這個名字,一夜之間傳遍歐洲。在這個改革的時代,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確實更容易被歐洲人所接納。

花廳御詔的風頭,甚至蓋過了正在進行中的西班牙內戰和土埃戰爭,讓人忘記了這位君主的統治正及及可危。

可在沙皇眼中,花廳御詔不過是一次成功的表演而已。奧斯曼人不會選擇和平,更不會兌現他們的承諾。

身在奧斯曼的無數東正教徒,還亟待沙皇的拯救。

對於奧地利提出的交易,沙皇覺得為了拯救更多的斯拉夫人,犧牲少部分人的利益是在所難免的。

而且只要俄國足夠強大,以後完全可以再去拯救那些困在奧地利帝國中的斯拉夫人。

沙皇根據奧地利的交易條件判斷,他們似乎並不想染指巴爾幹,而是想將塞爾維亞作為奧地利和奧斯曼之間的屏障。

再加上不久之前,奧地利人剛剛成立的亞平寧關稅同盟,不難判斷出奧地利此時的重心在義大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竟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義大利已經數百年了,那裡的意大利人也更容易統治。

尼古拉一世年輕時,曾經到訪過奧地利。奧地利人的軍隊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從沒見過如此難以駕馭的部隊。

俄國的軍隊,一向以組成繁雜著稱,可比起奧地利人的軍隊,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奧地利的士兵們操著五花八門的語言,即使說德語也是帶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口音,他親眼見過,一位波西米亞的廚師長要一名薩克森志願兵去拿土豆。

然後那名士兵有些疑惑地看著廚師長,最後在對方的一再催促下爬上了旁邊的果樹摘下來了一個蘋果。

注:奧地利最早沒有土豆這個詞,他們更習慣將土豆叫做地上的蘋果。

戰鬥中,奧地利的士兵習慣看旁邊人做什麼,而不是聽口令。

這也就造成一旦有一名士兵犯了錯,整個部隊都會犯錯。很多時候奧地利的軍官不得不用木棍、石塊、甚至皮鞭,來讓士兵們聽從指令。

可即便如此,指揮混亂依然困擾著奧地利人,因為他們的軍官往往也來自不同的地區,使用不同的語言或是方言。

尼古拉一世並不懼怕這樣的軍隊,因為他們會在純粹的斯拉夫人面前崩潰的。

帕麥斯頓和坎寧則是,盛讚麥吉德的改革。

他們沒有取得列強的支援,就只能寄希望於國內民眾對戰爭的支援,畢竟那位女王陛下是那麼的難以捉摸,萬一女王反對開戰,那英國的近東策略將會變得一團糟。

在事情變得更加糟糕之前,他們必須想出對策,否則就會像西班牙內戰一樣沒完沒了。

英國必須取得近東的霸權,法俄都是障礙。

歷史上英國人先是聯合法國人排擠俄國人,之後又拉攏奧地利人排擠法國人,最後以無敵之姿在西奈半島取得了勝利。

此戰英國不但幹掉了俄國,更是幹掉法國,對近東的埃及和奧斯曼帝國完成了雙殺,還成功將奧地利邊緣化。

帕麥斯頓的五殺來得太輕鬆了一些,以至於他變得更加目中無人,直到被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貝特親王罷了官才有所收斂。

相關推薦:開啟第四天災的術士超維度英雄我有一座仙府輝煌王座亞人的萬界半島小行星魔法研究會虎狼黑科技:從空間跳躍機開始歐皇人生:從直播CSGO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