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戰國征途->章節

第五五四章 燕國的希望(三)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現在燕國的當務之急就是徵集軍隊,太子丹正式下令,實行獎勵軍功制度,凡是被徵集從軍的男子,毎個月給三石小米為酬,而秦軍進攻,凡是斬首一級,賞黃金一兩,賜爵位一級;斬首三級,賞黃金五兩,任為上士;;斬首十級,賞黃金二十兩,拜為下大夫。

下大夫和上士雖然只是一級之差,但卻是有天地差別,因為到了大夫一級的官員就有資格參與朝政,或是出任太守、郡守一類的地方大員,可以有封地、有食邑,無論是實際的權勢還是俸祿,都要遠高過上士。而能夠拜為大夫一級的官爵,對於一個普通平民,也就意味著平步青雲,出人頭地了。

結果太子丹的徵兵令下達之後,薊京的百姓都十分湧躍的投軍報名,一來是燕國的民風並不文弱,而且立國八百餘年,在百姓心裡確實有相當強的認同感基礎,燕國的百姓確實不喜歡秦國,並不想被秦國統治;二來是太子丹制定的獎勵軍功制度,也讓百姓們看到了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的希望,這幾重因素加在一起,也就形成了燕國百姓紛紛應徵入伍的情況。

結果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太子丹就從薊京的百姓中徵集到了近萬名青壯年男子,並且發給他們盔甲武器,進行操練。而見此情景,太子丹也信心大增,認為一定能夠帶領軍民,守住薊京。

就在這時,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荊柯的好友高漸離,和向太子丹推薦荊柯的燕國隱士田光之子田慶兩人招集了二百餘名遊俠劍客,前來援助燕國。

原來荊柯刺秦失敗之後,高漸離就離開了燕國,不知去向,而太子丹一心忙著抵抗秦軍,也沒在意他的行跡,畢竟高漸離在太孑丹心目中只是一個樂師而己,在與不在,都無足輕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高漸離並不是逃走了,而且招集遊俠劍客,準備再找機會,刺殺秦王政,以完成荊柯未完成的壯舉。後來聽說秦軍進攻燕國,太孑丹正在組織抵抗秦軍,田慶找到高漸離勸他帶人投奔太子丹,幫助燕國抵抗秦軍。於是高漸離才帶著二百多招集的遊俠劍客,來到薊京。

眾人相見之後,也是悲憤交集,頓時抱頭大哭了一場。等哭完之後,太子丹立刻下令,任命高漸離為軍師,拜為上大夫,任命田慶為將軍,拜為中大夫,為自己的左右助手,高漸離帶來的遊俠劍客也都各有封賞,最低的也被封了一個下士。

隨後太子丹和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一起商議迎戰秦軍的事宜。

高漸離道:“聽聞太子和代郡武安君私交甚好,武安君精通兵法,為當世名將,而且麾下人馬也均是能征慣戰之兵,太子何不使人請武安君發兵援燕,共同抵抗秦國?”

太子丹苦笑了一聲,這才將自己出使代郡的經過說了一遍。

高漸離聽了之後,對高原頗為不滿,道:“燕代唇齒相依,而且當前大敵在側,武安君怎能還記著這些小仇小過,而不顧大局,在下不才,願意替太孑出使代郡,說服武安君,出兵來救援燕國。”

太子丹聽了,心裡也頓時一動,雖然他己經對高原出兵來救援燕國不抱任何希望了,但如果高漸離能夠說動高原,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從太孑丹的心裡來說,還是歡迎高原能夠出兵的,而且就算高漸離說不動高原,對燕國也沒有什麼損失,因此不妨讓高漸離去試一試,於是太孑丹立刻向高漸離施了一禮,道:“那就請先生辛苦一趟吧。”

高漸離也還了一禮,道:“在下責無傍貸。”

太子丹道:“不知先生還需要些什麼?在下立刻為先生準備。”

高漸離道:“請太子下令,以荊軻為天下赴義,燕國舉國服喪,以彰烈士志節。在下祭奠荊軻之後,當以白衣赴代郡,以天下大義而說高原,必能說服高原。”

太子丹心裡打了一個突,他是燕國太孑,自然知道兩國邦交大義值不了幾個錢,想以天下大義的名議去說服高原,無異於痴人說夢,看來高漸離還是天真的可以,不過也不訪讓他去一試,而且為荊軻舉喪,到是可以激起燕國舉國上下的憤激,對於抗秦也是大有好處的,因為兵法有云:哀兵必勝。因此太子丹也點了點頭,道:“好,在下立刻照辦。”

於是就在第二天,太孑丹下令,將在當初荊軻渡易水赴秦渡河的地方,設祭臺大奠荊軻,並且下令燕國舉國服喪,全軍染墨,並且還專門作了一篇祭文,以表彰荊柯的壯舉志節。

而就在太子丹在易水邊忙著為荊柯舉行大祭的時候,突然接到燕王喜的命令,詔太孑丹進宮,有重要的事情要和太子丹商議。

太孑丹接令之後,以為燕王喜真的是有大事要和自已商議,因此也不敢怠慢,將祭臺的事情交給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自己只乘坐一乘單車返回薊京,因為沿途都是燕國的地方,不會有什麼危險。

太孑丹的車馬剛剛走到城門前,只見從城門中衝出了一隊燕軍,各執戟戈,將太子丹的馬車團團圍住。太孑丹怔了一怔,厲聲道:“我仍是燕國太子姬丹,你們這是做什麼?”

這時迎面駛來一輛馬車,車上站著一名頂盔貫甲的武將,太孑丹認識,此人是燕國大司騎劫之子騎義。騎劫是燕國世族之一,也是反對燕國變法的世族首領之一,他的兒子帶領軍隊包圍自己,自然不會是好事,因此太子丹也不甴大驚,厲聲道:“騎義,你要謀反嗎?”

騎義冷笑了一聲,道:“太子,末將並非謀反,仍是奉大王之令。”說看,他開啟手裡的竹簡,道:“大王有令:太子丹密謀作亂,著即斬立決!”

太孑丹怔了一怔,幾乎就是本能大聲道:“我不信。”

騎義哼了一聲,將手中的竹簡扔給了太孑丹,道:“你自己去看吧。”

太子丹接過來一看,只見竹簡上果然蓋著燕王喜的印章,禁不住頭腦裡“嗡” 的一聲,雙眼一黑,頓時不醒人事。

原來燕王喜下令,讓太孑丹主持守衛薊京、抵抗秦軍,並宣佈戰爭結束之後,燕國就舉行變法,立刻引起了燕國宗室世族的緊張。

因為在這個時代,各國變法的形式內容雖然各有不同,但大體的原則無非也就是加強中央集權,獎勵耕戰,量材錄用,給有真材實學之士提供向上的機會,打破宗室世族對上層隴斷等等幾項。而變法首先受到損失的,自然就是依靠世襲制度上位的宗室世族,也就是舊制度下的即得利益者。因此在各國反對變法最強烈的,往往也都是宗室世族。

由上卿弘高,大司馬騎劫、遼陽君公子元為首的燕國宗室世族也不例外,就在燕王喜下令之後,太子丹在為抵抗秦軍忙碌的時候,他們也聚在一起商議對策,由其是太子丹下令,實行獎勵軍功制度,在宗室世族看來,這不是激勵燕國軍民的士氣,而是要奪自已的權力,也就是燕國變法的前奏。

於是燕國宗室世族也立刻展開了行動,他們當然不會明目張膽的反對變法,而是將矛盾指向了太子丹,因為主張燕國變法的正是太子丹,因此只要是除掉了太子丹,燕國也就不會進行變法,也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權利。至於秦軍的危脅,畢竟還不是眼前,等先把太子丹除去再說。

三天之後,太子丹出城辦理祭奠荊柯的事情,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聯袂來見燕王喜,並且帶來了五百餘名燕國宗室世族的聯名上書,雲:“戰國之世,以手持利刃而刺秦王於咸陽者,唯燕也。秦所以尤擊燕急者,以太子丹主謀刺秦之故也!太子丹以刺秦之仇獲罪於秦,又累及燕國,何以對燕歷代之先君哉!今王若誠殺丹以獻秦王,秦王必解兵,而燕國社稷幸得血食焉!”

燕王喜看完了眾宗室世族的聯名上書,一句話未及說出,便跌倒在案邊昏了過去。弘高、騎劫、公子元見燕王喜昏倒,立刻下令,將燕王喜送回宮中去休養,又命公子元率軍守住王宮,控制燕王喜,騎劫調軍守住薊京四門,弘高以燕王喜的名議,並盜用燕王喜的印章,招太子丹回薊京,並下詔誅殺太子丹。

見太子丹在車上昏倒,騎義不由分說,立刻下令,命士兵動手,抓住太孑丹,砍下人頭,回城去交令。

看到了太孑丹的人頭,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也都大為安心,只要太子丹一死,燕國也就不會再變了,因此三人帶著太子丹來見燕王喜。

見兒子慘死,燕王喜也不禁老淚縱橫,不過他也明白,事己至此,無力挽回,因為這一次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己經集合了所有的宗室世族,他們既然敢殺太子丹,如果自己不順著他們來,也就同樣敢對付自已,於是燕王喜也只得正式下詔,確認太子丹確實是密謀作亂,因此自己才著令即斬立決!將國政交給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處理,同時又命人帶著太子丹的人頭到秦軍大營救和。(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靈劍情緣我真是全能陪玩啊變身錦鯉少女變身漫威的我也要當霸主一品狀元系統精靈才是真主角我有一劍我欲為後只為妃不為後稱霸娛樂圈的文豪